朕就是万历帝 第253节

  现在自己把治疟疾的药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法子搞定了,天下之大,大明都可以去。但是人口要跟上啊。

  不能大明陆海军在前面咔咔猛打,打下大片大片的新疆域,结果转头一看,人不够,没法子移民,这不耽误工夫吗!

  爆生产力!

  爆人口!

  朱翊钧继续说道:“太医院那个机构,孤把它改组了,分设医政、药政、防疫等局。以后专事天下医政,专职黎民卫生。”

  “卫生,防卫其生,令合其道。妙哉!”

  “先从京畿开始,每县设卫生所,分科设医生、护工,给百姓看病,以药王馆研制的中成药为主,辅以药方抓药。设防疫站,专事防止瘟疫。平日里多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教导百姓们.

  密斋先生,孤认为重中之重是妇幼之事,一是孕妇,二是接生,三是婴儿护理。妇幼最是柔弱,那些细菌无孔不入,对她们危害最大,所以消毒是最重要的。消毒就是煮沸生水,蒸杀细菌之类的举措.”

  改太医院、全医药学、善医药政、设卫生所、置防疫站.

  朱翊钧巴拉巴拉地说了一通,李时珍和万全全都铭记在心。

  一步步来吧。

  “密斋先生,还有外科,你那边要抓紧完善,可以与军医馆合作,他们最需要外科医治人才。

  三国华佗都能给人动刀子了,上千年过去了,你们医术怎么越学越回去?”

  万全有些为难地说道:“殿下,外科之术诀窍在于知道人体构造,筋骨、血管、器脏,这些没法凭空虚想。”

  “孤知道你的意思。去刑部要人,大明一年那么多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死刑犯,不用弃市,改绞,尸首留给医学馆解剖用。也算是这些家伙死后赎罪!待会孤要跟刑部、大理寺议事,到时说一说。”

  “谢殿下。”

  “好,密斋先生,你为太医院左院正,管着医政、防疫。东壁先生,你为太医院右院正,管着药政。尽快拟个章程出来,把太医院好生改一改。

  孤早就看那些尸位素餐的东西不顺眼,该叫他们卷铺盖滚蛋的就滚蛋。太医也敢世袭?难怪出了一群不学无术的混账玩意。”

  万全连忙问道:“殿下,太医院改制,那宫里和勋贵、百官看病怎么办?”

  “孤不是把北城北居贤坊的柏林寺划给你们,用作医学馆所用吗?”

  “是的。”

  “孤知道附近还有空地,叫顺天府一并圈进去,除了修建医学馆,一并修建京师医院。以后勋贵、百官们都去那里看病。

  至于宫里,孤在西苑设立有医所,以此为基础扩建,在中书房那里,设一个入内御医所。医学馆和京师医院的医师,择有医术高明者轮流到那里坐诊,专事给禁内看病。

  嗯,入内御医所专设一个育婴堂。”

  看到两人有些不解,朱翊钧眼睛微微一眯,“紫禁城里,不久会有皇子或皇女诞生,早做准备。密斋先生,一定要放在心上。”

  “臣遵令旨。”

  李时珍和万全面面相觑,连忙应道。

  想不到皇上这样寻欢作乐,还能有后妃怀上,果真是年轻火力壮。

  朱翊钧早就不信太医院那些人,嘉靖四十三年就怂恿皇爷爷嘉靖帝在西苑设立了医所,选京畿名医坐诊。

  后来把万全等地方名医请入京,就由他们轮流坐馆,现在趁机把禁内医疗制度改一改。

  明朝的太医院真是一言难尽,皇上皇子公主医死一大堆,更不用说里面的内侍和宫女,有病全靠扛。

  扛得过身体棒棒,抗不过就躺板板。

  不管它为何成了这个样子,反正到自己手里必须要变,以后我可不敢把自己和老婆孩子的性命交到这些人手里。

  李时珍和万全行礼告辞。

  朱翊钧起身,问祁言,“下一个召见谁?”

  “回殿下的话,刑部黄尚书和大理院邹正卿。”

  “嗯,去传。”

  “遵令旨!”

  “肚子饿了,传些点心上来。”朱翊钧挥手示意另一位内侍。

  “是!”

  朱翊钧出到院子外,慢慢走着,一边走一边活动手臂。

  趁着正月间各衙门休息,自己抓紧时间跟官员们谈话。隆庆三年一开衙,会有大的变动,自己主持的新政会进一步推动。

  一步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朱翊钧做着扩胸运动,想起刚才跟李时珍、万全说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突发奇想,如果自己知道要穿越,提前把穿越三大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以及《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带在身上,说不定这会已经带着大明打上月球了。

  打上月球的事想想就好了,还是踏实点,带着大明在地球这个破球上尽量多占点地方。

  “殿下,点心来了。”

  四位内侍端着点心送到,摆在桌子上,朱翊钧跟着进来,抓起几个,往嘴里塞。正吃着,刑部尚书黄光升和大理院卿邹应龙进来了。

  看到朱翊钧吃得满嘴是渣,一时尴尬了。

349.第349章 银子花出去得听个响

  349.

  再尴尬也要行礼。

  黄光升和邹应龙跪倒在地高呼行礼。

  朱翊钧左手胡乱挥了几下,嘴里呜呜,口齿不清地说道:“起身,起身!”

  他顺手接过祁言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两口茶,把满嘴的点心渣顺下去,噎得直翻白眼,喘了几口气,这才能清晰地说话。

  “上午料理政事后,在北海园子里陪母后说话。然后排着队见了一堆的人,聊了一下午的话,聊得忘记吃午膳,肚子饿了,趁着空隙吃些点心,垫垫肚子。”

  朱翊钧解释道,“让黄先生和邹先生见笑了。”

  黄光升和邹应龙对视一眼,连忙说道:“殿下勤政如斯,是大明之福,是万民之福。”

  从先皇开始,这祖孙三代都是奇葩!

  先皇乱政,乱到群臣抓狂。

  皇上怠政,怠到群臣意冷。

  太子勤政,勤到群臣头痛。

  祁言挥挥手,几位内侍端着盛着温水的铜盆、捧着毛巾等物鱼贯走进来。

  “两位先生先坐。”

  朱翊钧说了一句,转身走过去,拿起毛巾放在温水了,洗了几把脸,拧干把脸搽了搽。

  又拿起茶碗漱了漱口,爽爽利利地走到上首座椅上坐下。

  “今日请两位先生来,主要是讨论两件事,一是调整刑部和大理院职权。”

  改革嘛,都是边改边总结,然后不断地调整。

  自己脑海的那一套,再深思熟虑,现实中一施行,很多问题就出来了。

  比如自己想司法独立,这个思路没错。

  司法其实也是一种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司法独立没问题,但问题是要以大理寺为主线,重新建立一套司法机制,完全不现实。

  还不如依托成熟的刑部按察使司体系进行完善,大理寺作为上诉法院,最后一道堤坝。

  刑部可以身兼司法、检察、法院的职责,本来在现在这个年代,三种职责是很难分得清的。

  老百姓不需要司法职责分得多么的清晰,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讲理讲法的司法机构,需要一个有怨可诉、有冤可申的地方。

  抓住这一点就好了,其它的都是花里胡哨的玩意。

  黄光升和邹应龙静静地听着。

  “各地提法按察使司继续行使审刑名、平讼狱、雪冤抑的司法职权,以及提点本地刑狱之事。刑部专设审案厅,专事复核地方刑事案件。

  州县普通刑事案件,按察使司为终审,刑部核准批复。死刑必须由按察使司判定,刑部复核,发大理寺最终核准。

  此外,各地刑事案件,不服按察使司审判、刑部核准者,可上诉至大理寺,或各地巡抚督察室、都察院分巡组发现案件有出入者,亦可上诉大理寺,由大理寺重新审理,以为终审.”

  黄光升和邹应龙听明白了,地方司法还是那一套。

  发生刑事案件了,警巡局出警,破案拿人,先由县检法官审理,完成卷宗,交给专事民刑案件审理的县丞复审,证据案卷核查无误,依律裁判。

  沿用了前宋鞫谳分司的前例,连检法官都是沿袭前宋。

  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

  前宋各州府设司理院,由司理参军(鞫司)负责审讯及调查事实等,司法参军(谳司)依据事实检法用条,最后由知州、知府亲自决断。

  自古审案包括勘查、破案、拿人、审理等一套流程。

  现在太子是破案、初审分成一部分,交给警巡局和检法官,复审和依法裁判交给县丞、按察佥事。

  但是中枢这一层做了大变动。

  按照太子的说法,刑部又变回各地按察使司的业务上级,有权对各地按察司司法审判、刑狱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大理院负责上诉案件以及不定期抽查刑部和各地按察司审判的案件,不过它的审判具有最高权威,什么案子到它这里都是终审。

  行吧,你是太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经过两年,朱翊钧这位秉政太子做得名副其实。

  “此外,刑部、大理寺合力编撰新的大明律令。”

  黄光升和邹应龙对视一眼,不敢置信地问道:“殿下,那《大明律》呢?”

  “《大明律》修撰于洪武年间,距今两百多年,里面许多条款,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该改的必须要改。”

  我就知道,我们一说祖制,你就把裹皮实草搬出来。

  好吧,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吧。

  “殿下,还请垂示。”

  “《大明律》分吏、户、礼、刑、兵、工六律,孤觉得过于混乱,不合时宜了,得改。也按六部律来,首要一;律为《宪律》,以为大明律全律总领纲要,

  第二律为《国律》,国制机构,以及吏律的官吏选任、职责、违法乱纪定义和惩罚等内容。

  第三律为《民律》,即为官庶军民日常伦理、互相往来等基本守则,扬忠孝信义之善,惩罚相应之恶。

  第四律为《刑律》,杀人放火、作奸犯科,谋逆叛国等一切犯罪的定义和惩罚。

  第六律为《范律》,即如何行使以上诸律法,比如如何依照《民律》或《商律》,提请民事案件,又比如检法官如何审定刑事案件,如何交由县丞复审裁定。

  规范程序,纠察枉法。”

  又是一串的新名词,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黄光升和邹应龙默默地记在心里,朱翊钧继续说道:“此外,《大明律》里有些不合时宜的条款,比如‘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等,全部删除!”

  “全都要改?”

  黄光升颤声问道。

  朱翊钧转头看过来,黄光升接触到他的目光,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一声铜罄声。

首节上一节253/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