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6节

  新郑公是晋党一系,在东南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弹劾胡督,多半是意气之争,不会像徐阁老那样纠缠不清。”

  晋党?

  赵贞吉和徐渭悄悄对视一眼,心中大惊。

  想不到高拱在世子心里,打上了这个标识,是好是坏?

  只是世子的看法,还是皇上的看法影响到他?

21.第21章 高拱的反击

  21.

  高府书房里,高拱怒气冲冲,背着手在室内转来转去。

  刑部侍郎陈希学、翰林编修张四维、御史王遴坐在椅子上,坐立不安。

  “杨惟约欺人太甚!气煞老夫!”

  高拱咬牙切齿地骂道,大有下一刻要去兵部,把兵部尚书杨博暴打一顿。

  陈希学和王遴不约而同地瞥眼过来,让坐在中间的张四维十分尴尬。

  他是晋党骨干,与同为蒲州老乡的杨博关系非常好。

  前年丁忧回家,还跟告假在家闲居的杨博一起游历黄河。

  高拱虽然是河南新郑人,可河南乡党在朝中势力薄弱,于是自然而然地与附近的山西、山东和北直隶籍官员走在一起,结成盟友。

  晋、豫、鲁、北直四地,由于晋商把持解盐和塞外生意,富可敌国。

  经济实力雄厚,培养出的读书人多,中进士的人自然也多,朝中实力在北地四省中隐隐第一,四省北地党以晋党为首,被朝野上下统称为晋党。

  高拱颇有才干,生性慷慨,具有领袖风范。

  后来又机缘巧合成为裕王侍讲九年,与储君裕王的师生情谊深厚,前途远大,于是被晋党推为首领。

  偏偏高拱跟晋党另一位领袖人物,兵部尚书杨博杠上了。

  这让两边关系都很好的张四维,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张四维想了想,决定还是劝一劝。

  “高公,请稍安勿躁。”张四维的话让高拱停住了脚步。

  张四维继续劝道:“高公,杨公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怎么个无可奈何?”

  “高公,平定粤贼,名为徐阁老运筹帷幄,统筹安排,实际上是杨公在兵部一手操办。巡抚、按察副使,领军将领都是他一一斟酌,向皇上举荐的。

  耗时大半年,终于剿除大部分粤贼。虽然逃脱了贼酋林朝曦等少数残余,但毕竟是大获全胜。

  高公,站在杨公的立场上,兵部必须要对下面的官吏将卒加以犒赏,否则的话朝廷威严何在?兵部威信何在?”

  高拱脾气暴躁,但不是不讲道理,不知道利害关系的人。

  听了张四维的话,高拱觉得有几分道理,捋着长须,慢慢地坐了下来。

  看到高拱听劝,张四维再接再励。

  “高公,这些情况,徐阁老都是知道的。高公刚补入内阁,不熟悉情况,他不解释,不劝解,明面上退让一步,实际上却是把高公推出去跟杨公打擂台。

  挑拨我们乡党内斗,居心叵测啊!”

  张四维最后一句话,让高拱心动了。

  是啊,杨博再争再吵,都属于晋党一派,跟自己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徐阶却是江浙一党的首领,跟自己一派水火不容,属于“敌我矛盾”。

  根本矛盾问题搞清楚后,高拱心头那团火慢慢平息。

  “子维,”高拱叫着张四维的字,“杨公那边,还请帮忙说项。”

  张四维心中大喜,“高公,杨公那边学生早就去坐过。他坦言,事出无奈,一是兵部职责所在,二是徐阁老参预机务,又得皇上宠信,有些面子必须得给他。

  杨公再三保证,此事绝不是针对高公的。”

  高拱心里的气顺了大半,捋着胡须满意地点点头。

  看到他气顺了,神情恢复正常,张四维、陈希学和王遴都心中大定。

  王遴先开口问道:“高公,胡宗宪那边还继续弹劾吗?这些日子,弹劾他的奏章都被留中不发了。据最新消息,他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福建的倭患雷霆一击。

  要是报捷奏章递上来,再弹劾就更费劲了。”

  高拱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呵呵,现在老夫明白过了,宫里有人在保胡宗宪。徐存斋是在拿老夫当枪使!”

  张四维三人心里一惊,“新郑公,宫里谁要保胡宗宪?”

  “可能是黄锦,他跟严嵩配合多年,交情不浅,或许不想严党败亡得那么快。

  有可能是皇上,他需要有人剿除东南倭患。闹了二十年,危害地方数省,百姓千万计,再不清剿,说不过去,青史上也会留下不好听的话,皇上是好面子的。”

  很明显,高拱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暂时放过胡宗宪,一是他后面有人,得罪不起,晋党不能被浙党当枪使,这是原则问题。

  二是晋党势力在北方,跟东南扯不上太多关系,没有利益羁绊,拿得起放得下。

  高拱的话让张四维三人陷入了沉默。

  不管是黄锦还是皇上想保胡宗宪,都不是好事。

  想到这里,他们心里更恨徐阶。

  码得,仗着跟宫里熟,消息灵通,故意设计我们,让我们自相残杀不说,还会恶了黄锦或皇上。

  太坏了!

  陈希学摸到了高拱的思路,连忙说道:“高公,你现在得皇上恩信,补入内阁,参预机务,终能一展抱负,济世救时。

  高公,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威势权柄。徐阁老设计了这一招,就是想给高公一个下马威。我们不能退让!

  六部、都察院和地方都在看着,高公一退,威势就全无了。”

  高拱冷哼一声,“老夫知道!老夫自然不会退让,我不是那样性子的人!只是徐匹夫久居内阁,内廷、六部都熟悉,江浙一党又势大,一时难以奈何他啊。”

  张四维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主意。

  “高公,去年浙江稻改桑,主持的是严党,胡宗宪身陷其中,左右为难。徐阁老为首的江浙一党上下其手,兴风作浪。但是唯独一人,中流砥柱,石破天惊,还被谭纶等人举荐。”

  高拱眼睛一亮:“你是说淳安知县海瑞海刚峰?”

  “对!海刚峰是一粒铜豌豆,油盐不进,水火不怕,锤不扁,砸不烂,谁的面子都不认。贤识,”

  张四维叫着陈希学的字,“徐少湖有亲族在松江苏南巧取豪夺、为非作歹,闹出人命案了。南直隶、浙江按察司来回踢皮球,现在踢到了刑部,是不是?”

  陈希学眼睛一亮,“正是,正是。高公,我们刑部正为此事头痛,甚至一位专责勘察浙江案情的主事,辞职了。”

  高拱闻弦知意,捋着胡须,缓缓点点头:“这个海刚峰正合适补刑部这个主事的缺。贤识,这是你的职权之内。”

  陈希学点头应道:“学生马上就去办。”

  这天晚上,朱翊钧又陪着皇爷爷在仁寿宫偏殿,审阅司礼监的奏章,以及东厂、锦衣卫的禀贴。

  翻着翻着,看到一份刑部递进来的人事安排奏章,高拱票拟准行。

  朱翊钧扫了一眼,看到里面有调任浙江淳安知县海瑞为浙江清吏司主事的条文。

  海瑞?

  高拱怎么想着把这只老虎拉进京城里来。

  海瑞大骂嘉靖帝,可是历史名场面,难道是被高拱拉开了序幕。

  高拱调海瑞进京,肯定不是想让他骂皇爷爷,是想对付徐阶。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海瑞是个不受控制的核弹啊。

  朱翊钧在心里盘算了一下。

  斗吧,高拱和徐阶斗得越厉害,就越没心思去管东南的事。

  现在胡宗宪的福建剿倭行动,杨金水的东南粮饷统筹处实操,正处在关键时刻。

  那你们就继续斗吧。

  朱翊钧若无其事地把这份奏章放到了一边。

第22章 横屿岛

  宁德城东海边小旺山,督府中军都司戴冲霄指着远处海中的一处岛屿说道:“戚将军,那就是横屿岛。”

  浙江总兵官、浙军援闽北路军统领戚继光,一身铠甲,盯着那座小岛。

  “戴将军,我听闻该岛离海岸十余里,地势险要。涨潮时汪洋一片,却水浅滩长,船只会被搁浅;退潮时淤泥塞路,人很难行走?”

  “是的。就是横屿岛涉海或登船进攻都十分困难,倭寇以此为据点,沿岸修有箭楼、石垒木寨。然后他们时常乘小船从东边绕行,上岸袭扰闽北。”

  “现在岛上有多少人?”

  “有真倭三百余人,倭众七八百人,掳有男女百姓八百余人。”

  “横屿岛涨潮退潮时间都摸清楚了吗?”戚继光转头问部将王如龙。

  “摸清楚了,早上晨时初一刻开始退潮,一直到午时。下午黄昏时分开始涨潮,一直到子夜。”

  戚继光继续问道:“横屿岛的地图都绘制好了吗?”

  “绘制好了。”部将吴惟忠答道。

  “巡海水师那边联络好了吗?”

  部将陈大成答道:“联络好了。卢提督派副将张汉率巡海水师第二分队,从台州出发,两天后赶到。先停泊远处,只要得到信号,马上起锚扬帆南下,列队于横屿外洋。”

  “那就好,我们回去。”戚继光看了一眼炊烟袅袅的横屿岛,转身离开。

  到了中营大帐,戴冲霄自去安置自己的部属,戚继光汇集部下,商议进军歼敌事宜。

  部将张谏建议道:“总兵,我看不如趁着明天早上退潮出发,一举击破横屿岛。反正才一千倭寇,我们六千,加上闽军一千六百人,绰绰有余。”

  王如龙、吴惟忠也纷纷出声附和:“总兵,俞将军在南边,与巡海水师第一分队配合,一举攻占了南澳岛,斩首五百余,俘获六百余。

  我们不能甘于人后。”

  戚继光知道部下心思。

  俞龙戚虎,世人总是拿俞大猷跟自己比较。

  相比之下,自己跟剿倭主帅胡兵部的关系更密切些,在有意无意的照拂下,这两年自己立下的军功比俞大猷要多得多。

  上半年他又被派去驰援广东。

  驰援客军最苦的。

  客地作战,人生地不熟。功劳分不到多少,一小心会背锅。

  俞大猷心里憋了一口气,胡兵部心里清楚,借着援粤大胜,举荐他为福建总兵官,跟自己平列,算是安抚了他一番。

  可他心里那口闷气,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就泄掉。

首节上一节16/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