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22节

  “你是伺候父皇的老人了。你多久开始就伺候父皇来着?”

  “嘉靖三十二年,皇爷出宫建藩,奴婢就跟着一起出宫,在身边伺候着。”

  “十四年的情义,情同亲人了,比什么九年师生之情强多了。你啊,万福,性子跟李芳一样,太忠厚老实了。

  现在替父皇母后管着整个紫禁城,少有时间随身伺候父皇,就该派几个精细可靠的人去替你伺候父皇。”

  万福低着头,缓缓地答道:“太子殿下,奴婢此前一直在裕王府听差,那里的情况,殿下也是知道,手底下没几个内侍黄门,精细可靠的更是少之又少。”

  “那不行,李芳都还知道收个干儿子,塞进司礼监。你万福怎么就不知道多收几个干儿子,替你排忧解难?

  现在不晚,好好找一找。人要机灵,但是更要可靠。”

  “奴婢记住了。”

  一行到了昨日的绿萼阁,今日的万华宫,步辇停在了门口,万福连忙进去禀告。

  过了一会孟冲跟在万福身后匆匆跑了出来,出了宫门,噗通跪在地上,恭声禀告道:“奴婢孟冲拜见太子殿下。”

  “嗯,说。”

  “皇爷叫奴婢给殿下说一声,他乏了,叫太子殿下免礼,自便行事就是,还有西苑司礼监,他今天就不过去了。”

  朱翊钧早就料到了这个结局,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本殿在这宫门外给父皇请安,以全儿臣孝道。”

  他撩起前襟,噗通跪下,周围的人全部跟着跪下。

  朱翊钧朝宫里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正要离开,又定住了脚步,对孟冲说道:“孟冲,你启禀父皇一声,明天是初一,是常朝的日子。”

  “是。”

  看着朱翊钧坐在步辇上远去的背影,跪送的孟冲抬起头,目光闪烁。等到一行人转过墙角,这才起身,转回万华宫。

  进到内院正房,孟冲在门外站定,前倾着身子,满脸媚笑。

  “皇爷,太子走了。”

  里面的朱载长舒一口气,“可算走了。没说什么吧。”

  “回皇爷的话,没说什么。只是交代,明天是初一,该常朝了。”

  里面传来朱载的哀嚎声,“又要早朝了,还要不要人活了。这规矩谁定下的?”

  “皇爷,是太祖皇帝定下的。除了大朝和朔望的常朝,原本还有日朝和午朝,正德年间就废了。”

  “日朝和午朝?这更不要人活了,我这伯父还是做了些好事,嗯,下回去太庙祭祀,我得给他多上几炷香。”

  里面响起嘻笑的女子声,十分妩媚,“皇上,妾身看你好像有点心怯了。”

  “心怯什么?难道朕怕你们这两个小妖精吗?”

  然后是不堪入耳的嘻笑打闹声,孟冲眼角带着笑,退到了一边。

  万福陪着朱翊钧来到乾宁宫,也叫中宫。

  皇后陈氏早早地派人在宫门外候着,见到朱翊钧来了,马上迎进后殿里。

  “儿臣给母后请安了。”朱翊钧恭恭敬敬地给陈氏磕了三个头。

  “起来,快起来。”陈氏笑着说道,心痛地问道:“早就叫免了你的早礼,还这么固执!你年纪小,需要多睡觉,每天那么早起来,怎么受得了。”

  朱翊钧在她身边坐下,笑着答道:“儿臣已经习惯早起了。”

  陈氏又问道:“用过早膳了?”

  “母后,吃过了。”

  “吃过了也在我这里再吃一碗。我叫她们熬得红枣小米粥。”

  一位宫女端来一碗黄澄澄的小米粥,里面浮着几颗红枣。

  朱翊钧目光一闪,没有伸手去接。

  “我儿放心,我身边的人,都细细查过的,能进坤宁宫的,都是放心可用的。”

  朱翊钧笑了笑,伸手端过描金缠丝白玉瓷碗,小口小口喝着。

  陈氏微笑地看着朱翊钧,继续说道:“昨个李妃带着老三,嗯,皇上给他赐名叫朱翊镐。她们娘俩跑来坤宁宫,给我请安。”

  “李妃?说了些什么?”

  “能说什么,无非是想做贵妃呗。她自诩给皇上生了个老三,母凭子贵,想晋贵妃,然后皇贵妃”

  朱翊钧笑了笑,把一小碗小米粥吃完了,碗放在盘子上,接过毛巾搽了搽嘴巴。

  “李妃小门小户,心眼太多了。”

  陈氏翕然一笑,“不管她。钧儿也不小了,今年十三岁。你父皇十五岁娶亲开府,你也快了。我得替你张罗张罗。”

  “儿臣一切凭母后的做主。只是儿臣希望母后不要选小门小户出身的,省得心烦。”

  陈氏眼睛一亮,点点头:“钧儿的话,我记住了。放心,肯定会给你选个再好不过的太子妃!”

  “儿臣谢过母后了。”

  母子俩聊了一会家常琐事,朱翊钧顺口提了一句海大富的事,陈氏满口应下。

  两刻钟后,朱翊钧告辞,坐上步辇,回到了西苑司礼监。

  “殿下,辽东送来一份急报。”

  黄锦见到他,急忙禀告道。

  朱翊钧目光一凛,伸手接过那份急报。

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问政

  167.

  朱翊钧走进里间,在上首坐下,不急不慢地看完急报,然后放到一边。

  “先等内阁的票拟吧。”

  “是。”

  “黄公,请坐,我们说些私己话。”

  朱翊钧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双手笼在袖子里。

  “谢殿下。”黄锦在凳子上坐下。

  “黄公,你伺候皇爷爷一辈子,年事也高,按理说应该养老荣休。你的府邸宅院,父皇也赐下。只是父皇的性子”

  朱翊钧停了一下,继续说道:“万钧重担全交给了本殿。可本殿年少,许多事考虑不周全,需要黄公这样老成的人帮衬。”

  黄锦微低着头,静静地听着。

  “而且这内廷外朝,有些人不把我这十三岁少年当回事,需要黄公帮我压压阵脚啊。”

  黄锦抬起头,“殿下这么说,折煞老奴了。”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

  沉寂如水,长长的眉毛低垂耷拉着,跟老寿星一样。深邃的双眼有些浑浊,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许多。

  皇爷爷去后,黄锦老了很多。

  确实该放你出宫去养老,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还需要帮忙再顶一顶。你在皇爷爷身边,经验老道,许多事,需要你帮忙做。

  “黄公,召高拱回京的诏书发出去了吗?”

  “殿下,发出去了。”黄锦有些疑惑,“殿下,召回高拱,此事可以再缓一缓。”

  朱翊钧摇了摇头,“不能缓。现在朝堂上,徐阶一党独大。上面又没有皇爷爷镇住他,本殿不知道老谋深算的徐阶,到底会怎么想。”

  黄锦了然地点点头:“殿下,高拱心急如火,一回京恐怕会多事啊。”

  “多事就多事。朝堂上要是死水一潭,反倒不好了。高拱此人,自负大志,颇有才干,他想做事,就让他做。”

  黄锦有点摸不透朱翊钧心里的想法,想了想提醒道:“只是高拱想要做事,就得揽权啊。”

  “那就让他揽好了。不放权,又想叫下面的人办事,能办得成什么事?本殿能把权放得出去,也能收得回来。”

  黄锦还是有些担心,“老奴就是担心,高拱此人不能容物。殿下让他一步两步,他会得寸进尺。”

  朱翊钧毫不迟疑地答道:“那就让他连寸都没有!”

  黄锦一时间无言以对,太子殿下,真得比先皇要坚毅果敢得多啊。

  朱翊钧放缓了语气,“黄公,紫禁城里,你要帮忙多看看。万福是个老实人,既要替父皇母后看着紫禁城,又要随身伺候父皇,有些力不从心。

  本殿担心,他要是一疏忽,让某些人有机可乘,那就麻烦了。你是内侍嘴里的老祖宗,你得帮帮他。”

  黄锦听懂了朱翊钧的话,恭声道:“殿下,过后老奴自去找万福,与他商议商议,传授些窍门与他。”

  “那就好。”朱翊钧话题一转,转到司礼监,“司礼监也该整饬。它是内廷最要紧的地方,替父皇批红。父皇信任儿臣,把司礼监交给儿臣看管,本殿自然要承担起责任来,把它看好了。”

  黄锦知道下面会有安排,静候不语。

  “滕祥和陈洪,心野了。丢下司礼监的事,只知道往紫禁城钻,围着父皇打转。那不行,这多耽误事。

  国事重要,由不得他们如此懈怠!黄公,请你跟滕祥和陈洪说,要不调去紫禁城,跟孟冲一样随身伺候着父皇,要么就老老实实留在司礼监,把事情管起来。”

  “是。老奴这就去跟他俩说。”

  朱翊钧看了黄锦一眼,语重深长地说道:“其实本殿最信任的还是杨金水,他要是在司礼监,本殿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只是他太能干了,东南真得离不开他啊!等等吧,等几年,东南那边彻底稳住了,本殿会把他调回来,到时候黄公也就能轻松了。”

  黄锦连忙欠身答道:“殿下实在是厚爱金水了。”

  他当然知道这是朱翊钧在向他许诺,杨金水会接过他的衣钵,以后由杨金水替他养老送终,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过黄锦听到那句“等几年,东南那边彻底稳住了”,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太子殿下心计深沉,怕是要超出先皇陛下。

  他说的彻底稳住,到底是怎么个章程,真得猜不到啊。

  但黄锦心里隐隐觉得,按照太子的手段,不死一批人,东南怎么稳定得下来。

  比如山西,杀了那么多官绅军民,才算“稳定”下来。

  内阁议事堂里,徐阶坐在上首,李春芳、张居正分坐在两边。

  严讷在去年就告老还乡,郭朴在国丧期结束后也请辞回乡,现在内阁就只剩下首辅徐阶,李春芳和去年刚补入阁的张居正。

  “元辅,内阁一下子少了两位,我跟叔大真忙不过来,你得跟皇上说说,再补几位阁老进来。”

  徐阶看了一眼李春芳,跟皇上说有用吗?

  皇上摆明了不想管事,只想在百花丛里采蜜。这种大事得跟太子殿下说。

  跟他,你比老夫熟啊!

  “是啊,一下子去了养斋公和景辂公,我们分担的内阁事,一下子就多了。子实,皇上说了,除了理藩院,吏部的事,你多管管。

  叔大,皇上也说了,兵部的事,你多看顾着。现在赵大洲去了都察院,他老成持国,执掌都察院,上下放心。现在刑部、礼部、工部、户部都缺人管啊。”

  张居正欠身拱手道:“元辅为何不把这些事都管起来?”

  徐阶摆了摆手,“我老了,精力不济,管不了这么多事,就管个礼部吧。其余的等高新郑回来再说吧。

  对了,有朝臣纷纷上疏,举荐陈逸甫(陈以勤)和殷正甫(殷士儋)入阁,老夫是举双手赞同的。殷正甫公正廉明,管管刑部最好。陈逸甫勇于任事,管管工部再合适不过了。”

首节上一节122/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