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庶子开始 第76节

  既然林如海带自己来这种场合露脸,有提携之意,贾环自然不能掉链子,给林如海丢脸,便谦虚地道:“张大人谬赞了,既然长辈考究,那贾环便厚颜口沾一首,请诸位大人斧正。”

  贾环放眼往江面上望去,正好见到远处一叶孤舟,舟上有一名戴着斗笠的人在垂钓,便道:“有了!”

  张一栋笑道:“贾小友果然才思敏捷,这会就有了。”

  林如海捋须道:“且吟来听听!”

  贾环便徐徐吟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第147章 用心良苦林姐姐

  贾环刚刚吟完,盐运使张一栋便禁不住喝彩道:“好诗!”

  林如海也是捋须点头,心中暗暗惊讶,这种用一连串量词拼凑出来的诗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要写得好,更是难上加上,就好比要用单一的食材烹饪出一道美味佳肴,没有相当的功力是肯定办不到的。

  贾环这首诗意境全出,绝对算得上是一首经典的传世佳作,更难得的是他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作出来,才思之敏捷,可见一斑,难怪可以连夺县试、府试和院试案首。

  林如海因为女儿林黛玉的一封家书,才对贾环另眼相看的,如今更是生出了一丝爱才之心,捋须轻吟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好诗,妙哉妙哉,当浮一大白!”

  盐运使张一栋也是进士出身,学识水平自然也毋容置疑,笑道:“古有安乐先生,今有贾小友,如海兄有此内侄,可喜可贺也!”

  张一栋口中的安乐先生即宋代诗人邵雍,表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此人不甚出名,但他的一首诗想必大家必然耳熟能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就是量词诗的经典之作,简单明了,琅琅上口,用一堆量词堆叠,却将山村之景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让人如亲眼目睹一般。

  从古至今,像这种出彩的量词诗并不多,邵雍的这首《山村咏怀》就是其一,另外,清朝诗人王士祯的《题寒江独钓图》也算一首,正是贾环如今借用的这首,意景甚至还在《山村咏怀》之上,特别“一人独钓一江秋”这句,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也难怪张一栋会说“古有安乐先生,今有贾小友”。

  贾环暗汗,其实自己并不生产诗词,只是诗词的搬运工而已,所以谦虚道:“张大人过誉了,学生愧不敢当。”

  亢百万呵呵一笑,也恭维道:“贾公子胸怀大才却不骄不躁,日后必成大器。”

  李百万原名李绅,此时也连忙附和,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亢李两人都是商贾,商人的嘴骗人的鬼,听听就好,作不得真,所以贾环只是不动声色地谦虚了几句,也不当一回事。

  林如海见贾环被人如此称赞,竟没半分得意之色,不暗暗惊讶,这年纪竟有如此定力和心态,比自己当年倒是要强多了,于是笑道:“你们休得捧杀了他,咱们继续钓鱼吧……咦,上钩了!”

  林如海猛一提钓竿,一条肥美的草鱼便被钓出了水面,落在甲板上。林如海将草鱼扔进水桶,又净了手,微笑道:“我看这江中的鱼儿都挺肥的,亢员外和李员外是手气不佳呢,还是故意钓些小鱼来糊弄本官?”

  亢百万和李百万心里都咯噔一下,陪笑着连道:“手气不佳,手气不佳!”

  盐运使张一栋若有所思地瞥了二人一眼,笑道:“诸位均有收获,本官却还没发市,看来本官倒是手气最差的那个了。”

  林如海微笑道:“成梁兄莫急,钓鱼本来就要耐得住寂寞的,特别是要钓大鱼,对了,朝廷已经决定任命兵部尚书杨高杨大人担任辽东经略,率大军二十万增援辽东,成梁兄以为此战成败如何?”

  张一栋哂然道:“我大晋立国八十余载,兵强马壮,小小金国不过疥癣之疾罢了,何足挂齿,而且杨尚书乃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此番率大军出关,必能踏平金国,生擒努尔哈赤和他座下的八大贝勒,捣毁其都城,断其国祚。”

  贾环有些无语,牛吹大了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要是如此没用,怎么可能灭了大明的?

  每一个王朝都有不同的死法,但每一位开邦立国的君主,必有其共通之处,无一不是雄才大略的人杰,朱元璋如是,努尔哈赤也如是。

  当然,在这个红楼世界当中没有大明,而大晋目前也正处于国力鼎盛的状态,跟腐朽衰败的晚明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那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有机会进取中原,取大晋而代之吗?

  正所谓: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当自己说话没有份量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所以贾环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听着林如海等人讨论,一边汲取其中的关键信息。

  林如海和张一栋都是官场老手,而亢令城和李绅则是商海浮沉的老狐狸,彼此说话都很隐晦,但贾环听了一会,还是渐渐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朝廷要增加盐税收入,亢李二人不乐意,但又不敢明说,所以隐晦地讨价还价。

  最后到底谈没谈妥,贾环也不清楚,反正最后在船上吃了一顿便宾主尽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贾环跟着林如海回了一趟林府,后者把他带到书房,问了些关于举业的事情,然后林如海便命人抬出来三只大木箱,里面竟然装满了书稿。

  林如海微笑道:“这些都是我当年参加科举时的书稿、笔记、以及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环哥儿趁着守孝三年的这段时间认真研读,应该会有所裨益,通过乡试想必不难,嗯,以后若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扬州找我。

  贾环不由心中一暖,感激地深深一揖道:“多谢姑父大人的栽培,贾环感激不尽。”

  林如海点了点头,坦然受了礼,勉励道:“你在贾府里的事情,玉儿在信中也大致跟我提及过。正所有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把书读好,将来总会有出头之日的。”

  贾环心里暖洋洋的,这封家书捎得值了,看来林黛玉的本意并不是让自己捎家书,而是给自己捎了个前程啊,用心良苦,这份人情大了,当还!

  “环儿谨记姑父大人的教诲。”贾环又是郑重一揖。

  林如海微笑道:“你还有要事待办,姑父就不留了,去吧,这几箱书籍我会安排人送去明珠客栈,到了金陵安顿下来后,要好好读书,切莫虚度了光阴,荒废了年华,三年孝期满了,你再把这些书稿还我。”

  贾环再次作揖道谢,告辞离开了林府。

  在《红楼梦》的原著中,林如海这个角色早早便领了盒饭,也不知是得了什么病,但据贾环的暗中观察,林如海的气息很好,不像是有病的样子,不知为何突然间就没了。

  记得在原著中,林黛玉是突然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然后就在贾琏的护送下急急赶往扬州的,大概一年左右回到贾府,那时林如海已经入土为安了,而林黛玉也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从此在贾府长住下去,无依无靠地寄人篱下,后来竟连吃碗燕窝粥也得看下人的面色。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可比知府有油水得多,林如海当了那么多年的巡盐御史,即便为官清正,相信也能积蓄不少的银子,足够林黛玉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但奇就奇在,林黛玉安葬完父亲回到贾府时,只带回几大车的书籍,至于林如海的遗产却只字没提,大概率是入了帮忙料理后事的贾琏口袋了。

  林黛玉当时年纪还小,而且跟宝玉一样,不太关心仕途经济上的事,更注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在她眼中,书籍显然比钱银更重要,如此一来,自然让贾琏有了可乘之机,吃了林家的绝户。

  如果林如海没死,相信林黛玉最后的悲剧是大概率可以避免的,所以如果有机会挽回林如海的性命,贾环倒是愿意一试,当然,如果林如海是病死的,那贾环也无能为力了,毕竟他不是医生。

  且说贾环回到客栈,不久后,林如海便果然派人把三大箱的书籍送来了,而带头的正是那位刁管事。

  这位刁管事昨日还怠慢贾环,如今估计是见到林如海对贾环青眼有加,所以这次分外热情,将书籍送到客栈,得知贾环的船在城北码头,马上又带着人直接把三箱书籍送到了船上,倒是省了贾环的麻烦。

  第二天一早,贾环等人再次启航,沿着运河顺流而下,进入了长江,金陵便近在咫尺了。

  当初晋太祖由江南起兵,先定都金陵,然后渡过长江,爆发小宇宙横扫千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打到北京,将鞑子赶出塞外,此后,晋太祖又将国都迁到了北京,以天子守国门,而金陵则成了留都,至今还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六部班子。

  贾家在金陵也有一座旧宅,不过如今有几房族人在里面住着,所以贾环并不打算回老宅住,而是先在城中的客栈落脚。

  赵姨娘是家生子,从她数上三代都是贾家的家奴,就连舅舅赵国基自己都不知老家在哪个村子,只是大概听他爷爷说过,老家在金陵城西南二十里左右的一个山村。

  所以贾环在金陵的客栈住下后,第二天便出城往西南二十里,寻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买下来,然后把赵姨娘的灵柩安葬在此地。

第148章 结庐守制

  九月下旬的秋意更浓了,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生离只是暂别,死别则是永隔。

  贾环俯身捧起一堆灿若晚霞的枫叶,轻轻地撒在坟茔上,手抚崭新的墓碑,喃喃自语般道:“姨娘,算了,我还是叫您一声阿娘吧,您自出生就在贾府,没有到过金陵,如今也算是落叶归根了。您看,孩儿给您挑的这个地方还不错吧?依山傍水,周围有枫林为伴,前面就是滚滚长江,枫叶看腻了,可以看看大江东去。

  还有,离这半里地有一个村子,叫小河庄,有姓刁的,也有姓赵的,不知是不是姨娘的本家,以后有空我再打听一下吧。”

  贾环又拿起了一壶酒,将酒水倾泻在墓前,轻声道:“这是您最爱喝的桂花陈酿,饮了这一杯,我有个秘密要告诉您,严格地来讲,其实我并非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去年已经被驴踢死了,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事实,不过,自打我成了贾环那一刻,我就成了你的儿子,我愿意叫您一声阿娘,为您养老送终。

  还记得孩儿当初跟您说过的那番话吗?你想要贾家的家业,孩儿可以给您挣一份,以后接您出府去住,可是您不肯,说贾府里有现成的,不能便宜了别人,没想到你真干了,是不是因为那次王夫人以嫡母的身份逼我去向七皇子求情,最后我被七皇子打了板子,所以你才下定决心动手的?

  您真傻,真以为画几个小鬼纸人就能把人治死?论玩心计手段,您真的不是那人的对手啊,这不,把性命都搭进去了,值当吗?”

  贾环对着酒壶的壶嘴自灌了一口,然后寻了舒服的姿势席地而坐,续道:“罢了,您既然那么想要贾家的家业,孩儿为你取来又如何?将来再给您挣一份诰命,也算是还了这一身皮囊之恩吧。”

  贾环又静静地坐了一会,最后将整壶酒都倾泻在墓前,拜了三拜便站起来,往枫林外行去,铁虎和刑威二人正牵着马匹在道旁等候,见他出来,异口同声地叫道:“三爷!”

  贾环点了点头问:“石头,搭草庐的人手可找到了?”

  刑威答道:“找到了,小河庄里大把人手,出三两银子就有人抢着包干,还保证三天内搭好。”

  贾环有点不放心地道:“质量要把好关,马上就要入冬了,别一场风雪就他娘的刮倒了,还有,密封也要搞好,我只是守陵,可不想被冻死,宁愿多花点银子。”

  刑威立即拍着胸口承诺道:“三爷放心,我亲自监工,绝对结实耐用,若三年内倒了,您捶我!”

  贾环道:“那倒不至于,最多让虎子捶你。”

  铁虎立即揉着沙锅大的拳头,咧嘴狞笑,刑威缩了缩脖子道:“三爷,那能不能把预算提高到十两银子?时间再增加三天?我想了想,还是不能用竹子作框架,得改用木料,那样稳妥些!”

  “二十两银子也没问题,回头问平儿姐姐要。”贾环爽快地答应了,毕竟要在里面住三年,自然是要安全舒适一些。

  国朝虽然以孝治天下,但也没有强制要求结庐守坟,但对贾环来说,结庐守坟既是在替原主尽孝,也是养望的一种方式,正好也借此远离闹市,潜心读书!

  驾……

  贾环和铁虎二人翻身上马,扬鞭往金陵城方向驰去,独留石头在此监工督造草庐。

  话说贾环自打到了金陵便不惜花大笔钱买了三匹马作为坐骑,让铁虎和石头二人练习骑射,至于他自己,当初在贾府时就学习过骑马,虽然骑术不精,但骑在马上一溜小跑还是可以的,这段时间为了给赵姨娘修坟,每日骑马往返二十余里,长进很大,如今已经能策马奔驰了。

  而铁虎和石头两人本来身手就好,所以很快就掌握了骑马的方法,如今纵马往来毫无问题。

  且说贾环和铁虎策马入城,回到下塌的客栈,将马匹交给小二照料,便径直回了房间。

  “三爷回来了!”平儿正无聊地坐着发呆,见到贾环回来,顿时美眸一亮,马上迎上前替贾环脱去了披风,又打来热水替他温柔地擦脸,如今两人也算是相依为命了。

  贾环微笑道:“无聊便到街上走走,不必在这里闷着的,你是知道我没那么多规矩的。”

  平儿甜甜一笑道:“早出去逛完了,附近也没什么好逛的,人生地不熟,太远的地方我也不敢去,对了,三爷要的邸报我买回来了,就搁在书案上。”

  贾环点了点头道:“改日带你到夫子庙、莫愁湖那边走走,那里热闹。”一边说一边走到案后坐下,拿起案上那份邸报来阅读。

  平儿心中一甜,端来一杯热茶,然后便坐在旁做针线活,对她来说,如今守在三爷身边就是一种幸福。

  所谓邸报,又叫邸抄或朝报,最早出现在秦朝,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那时各郡在京城都设有办事处,唤作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长官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给各郡长官。

  所以邸报一开始只是地方长官专供的朝报,属于内部消息,民间百姓是没有资格读的,但发展到后来,邸报越来越普及,倒是成了民间读物了。

  譬如大晋,内阁会把皇帝的诏书、朝议内容、大臣的奏本等,张贴在东华门外的宫墙上供人传抄,就是所谓的“宫门抄”,商人们把这些内容刊印成邸报发散到全国,以此来赚取利润,而朝廷也省了一笔开支,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大晋目前的风气还是很开明的,主动公开政治动向,并且允许民间议政。

  言归正传,且说贾环拿起今日这份邸报,第一条消息便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皇上下旨,令贾家兴建省亲别墅,准备迎接贤德妃回娘家省亲。

  贾环心中一动,贾元春十五岁入宫,至今差不多五年,刚好二十岁,倒是正好对应了曹公给她写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接下来贾家就要进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阶段了。

  这次鞑子突然叩关南下,打乱了乾盛帝夺取兵权的计划,被太上皇治得死死的,如今突然立贾元春为皇妃,也不知是真的对后者动心,抑或是认怂,借此来向太上皇表示臣服。

  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乾盛帝用来麻痹太上皇和旧勋贵集团的障眼法。

  “三爷,近来朝中有什么大事发生吗?”平儿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问道。

  “荣国府要出一位皇妃了。”贾环随口道。

  平儿吃了一惊道:“谁?是宝姑娘吗?不对,今年的选秀已经取消了,难道是……五年前入宫的大姑娘?”

  贾环点了点头,平儿喜道:“不得了,大姑娘竟然成了皇妃,那三爷岂不成了……”

  平儿本来想说岂不成了“国舅”,不过一想到贾环和王夫人的关系那么僵,而贾元春则是王夫人的嫡长女,连忙把话吞了回去。

  贾环并不以为意,因为贾元春即便当了皇妃也改变不了贾家最后倾覆的命运,如今不过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罢了,正所谓烟花易冷,虽然绚烂,但却十分短暂。

  贾环继续看下一条,却是关于兵部尚书杨高出任辽东经略的消息,此刻,这位杨尚书正在调兵遣将,厉兵秣马,初定于明年开春出兵。

  第三条消息却是关于孙承宗的,被调任到詹事府担任左庶子,成了东宫辅臣,可见颇得乾盛帝的信任……

  十天之后,在刑威的监督之下,守坟的草庐终于建成了,贾环搬了进去,从此,一边苦读,一边替赵姨娘守坟。

  枫叶落尽,冬雪飘下,春花红了又谢,不知不觉便到了乾盛五年的四月,弹指一挥间便是大半年,铁虎和刑威骑着快马从城里赶来,将一份新鲜出炉的邸报送到贾环的手中。

  乾盛五年二月初八,辽东经略杨高在辽阳誓师,率二十万晋军,外加一万朝鲜军,号称四十万,兵分四路进攻金国首都赫图阿拉,结果北路的晋军主力在撒尔浒被努尔哈赤率骑兵迎头痛击,全军覆没,紧接着南路军和中路军也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死伤惨重,惟有东路军见机得快,倒是侥幸全身而退。

  但是经此一役,杨高麾下的兵将死伤惨重,败局已定,开原、铁岭和抚顺相继沦陷,辽东经略杨高只能以残兵死守沈阳和辽阳,消息传回,顿时举国震动。

  这是晋国自立国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大败,如果说去年的鞑子叩关只是让大晋丢了面子,那么这次撒尔浒大败则令到大晋把面子和里子都丢尽了,甚至连国运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149章 三年

  贾环拿着手中的邸报陷入了沉思,这个红楼世界中没有明朝,但是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在这个节点上,却似乎又重叠在一起了。兵强马壮,还有火器之利的晋军竟然也在撒尔浒败给了努尔哈赤,跟明末如出一辙,啧啧,这位清太祖的主角光环未免也太强了些,按照这剧情走下去,莫非女真人最后也能取晋而代之。

  不过,不管最后女真人能否入主中原,经此一役之后,大晋的国威已经严重受损,国运势必也开始走弱,偏生大晋国内又面临“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凶险局面,其中的危害甚至比女真人还大,这就好比一枚定时炸弹,就看什么时候爆炸吧,一旦炸开,动摇的将是国本。

  这时,贾环搁下了邸报,取出一张收集来的辽东地形图,将撒尔浒、抚顺、赫图阿拉、辽阳和沈阳等几个地名圈出来,招手道:“虎子,石头,如果换成你们是辽东经略杨高,这一仗,你们会怎么打?”

  铁虎目光一闪,沉声道:“杨高太过轻敌了,如果俺是他,俺绝对不分兵,即便分兵也只作两路,一南一北,向赫图阿拉发起钳形攻势。”

首节上一节76/1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