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65节

  双屿岛上,巨大的爆炸声过后,街上一片混乱,各处吵吵嚷嚷,根本无法马上辨明情况。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返回堂上复命。

  幕僚面色急切,先行问道:“可是停靠在港口的船出事了?”

  来人摇头道:“不是,是从岸边来了一伙儿人,登岛之后便不安分,劫掠了一阵。方才是他们在一处引爆了火药,这会儿已经派人去抓了。”

  “那些人行踪有些诡异,武艺想必不差,更像是亲军一类的好手。”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就差说在岛上胡作非为的那一伙人是安京侯的亲军了。

  只是不知来到岛上作乱是有什么缘由。

  赵颢眼睛一转,当即起身道:“将军,我有一言。”

  还在沉思着的汪顺挑了挑眉,抬手请道:“说罢。”

  赵颢拱手行了一礼,而后目光紧盯着对面的丞相府管家,露出了狡黠的笑容道:“你也是知道内情的吧?是要我说,还是你来坦白?将军可是个仁慈的人。”

  众人的目光一致的盯向了管家,再看汪顺眸中已经含了杀意,让本就忐忑的管家心里更是发慌了。

  嘴唇发颤,吐出的话也并不流利,“你,你在说什么,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

  赵颢负手而立,走来了堂间,踱着步子道:“哦,你不知道?那就让我来替你好生回忆一下吧。”

  环视周遭,赵颢清了清嗓子道:“自此人登岸之后,过了几个时辰,便引发了岛上混乱,其中难道是巧合?”

  

  方才报信的人被赵颢目光扫过,不禁应道:“双屿岛乃是不设官府之地,虽然总有争斗,但如此大规模的骚乱,还引发爆炸的,当真少有。”

  赵颢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而后猛地转过身,对准管家问道:“想必这一行人,就是在外埋伏接应你的人吧?”

  “什,什么外援,你休要信口雌黄!”

  赵颢丝毫不为所动,继续侃侃而谈道:“你毁我丞相府和将军的交易不成,没能按时出去,因为过了事先约好的时辰,所以他们便在外生乱,要趁机将你营救出去,这便是你们的计划!”

  一躬身,赵颢又对上方的汪顺道:“还请将军提高府上戒备,莫要让这歹人活着回去通风报信!”

  有先前的驻防图,再有如今缜密的逻辑,简直高下立判,众人都不由得开始向赵颢倾斜,更相信他才是丞相府来人。

  而那真正的官家,更像是安京侯手下的小喽,来探查岛上情况的。

  汪顺皱了皱眉,道:“安京侯也太不将我们放在眼里了,就派了这么个货色来探我们的底?”

  赵颢趁热打铁道:“如今安京侯对将军已有提防,若是事情耽误下去,待苏州灾情一过,安京侯喘过了这口气,定然要兴大军前来讨伐。”

  “而我丞相府若是能与将军里应外合,共谋仇敌,先下手为强,必定能够再续大业,将军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这种场面,真管家已经畏畏缩缩的说不出什么话了,只是跪在地上叩头,求汪顺能够放他一条生路。

  百般推脱,自己并不是安京侯的线人。

  可在堂上众人眼中,他不过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还在嘴硬罢了。

  赵颢的话有理有据,而且还有巨大的利益在前,汪顺自然是动心了。

  “待去岸上探查的人归来,若是驻防图不错,那这生意便成了。”

  汪顺热络的走下来,拍拍赵颢的肩头,亲切道:“贤弟莫要觉得哥哥太过怯懦,只是我们这等脑袋别在腰上的买卖,不容有失。”

  “而且,岛上这么多兄弟要吃饭,还有不少家事,没了谁都不是一件小事。”

  赵颢拱了拱手,“理解。”

  汪顺点点头,“那好,将此人押下去收押审问。贤弟可回去与丞相告知交易,约定好日期,我便在岛上厉兵秣马,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好。”

  赵颢大步往外走着,待经过跪伏在地的管家身侧时,轻蔑一笑,而后迈过门槛,一路返回客房。

  再不理会身后哭天喊地的声音,紧绷的心情也随之一松。

  入了客房,为自己斟了些水润喉。

  堂上几番斡旋,真是步步惊心,还好他脑子够用,先管家一步借题发挥,搏得了倭人的信任,总算是没辜负侯爷。

  只是赵颢又不禁担心起那驻防图的事,若不是真的,那生意也不成了,若是真的,那海上的防务,日后只会更严峻。

  赵颢摇了摇头,以为安京侯自然是有他的打算,他也不必再庸人自扰了。

  就当他以为可以歇息之时,耳朵一动,却听闻房顶有细微的脚步声。

  若非是练家子,是无法察觉这么细微的动静的。

  赵颢神色一凛,慢慢踱步到床下取出随身携带的佩刀。

  他倒是以为这一场戏做的天衣无缝,汪顺不该怀疑他才对,而且若真是要怀疑他,聪明人也该在此时放长线钓大鱼,何必来搞暗杀。

  赵颢又回忆起临行时,岳凌说给他的话,任务成败在后,先保住自身性命。

  若是真被倭人看出了端倪,他也只好杀出一条血路,尽力逃跑了。

  做了许久的心理建设,却听闻窗户被人敲了几下。

  赵颢蹑手蹑脚,小心开了个缝隙查看,却突然翻进一个人来,着了一身夜行衣还蒙着面。

  身法不俗,一看便是高手,赵颢不敢怠慢,忙抽出刀来招架,却见来人扯下面巾便道:“休要动手,是我。”

  分辨出来人相貌,赵颢面色一惊,“怎么是你?”

  恰逢此时,门外又有人叩门,操着一口不算流利的汉语,根本不用多想便知是倭人。

  “赵大人,可有蟊贼闯进你的房间?”

  赵颢应道:“方才歇下,没见到什么人。”

  倭人在外又客气言道:“那伙在岛上作乱的人,果真应大人所言摸进将军府了,大人还需小心,不要被歹人害了性命。”

  “好,你们也多加小心。”

  待这一行人离去,赵颢才慢慢归刀回鞘,对着面前的清冷少年问道:“你不是在为侯爷在盐田当差吗?怎么来这里了?”

假条

  最近状态有些差,更新一拖再拖,实在对不住各位读者老爷。

  今天请假休息一天,好好构思一下剧情,从明天开始还是恢复中午12点更新吧。

  目前已经连载100w字了,作为新人的第一本书也学到了很多,希望能给大家贡献更精彩的内容,

第311章 真是一群单纯可爱的小姑娘

  岳凌一路南下,所用名号与路引,皆为柳湘莲。

  而真正的柳湘莲在沧州被岳凌救下性命之后,便结束了四海为家的日子,真正被岳凌折服,开始为岳凌办差。

  虽然他出身不好,是四王八公家子弟,而且还为康王府办过差事,但有一身忠肝赤胆,侠义心肠,还是让岳凌刮目相看。

  曾几何时他名动京城,号为年轻一辈无敌手,在康王府试剑,政治立场并不足,更多的是真想与岳凌比试比试。

  武勇稍逊岳凌,但多年的漂泊生活练就了一身不错的身法,在沧州贩卖人口一案中,也是他最先察觉出线索,而后飞檐走壁,只身躲避了许久的官兵追捕。

  即便如此,若不是运气好些,被岳凌撞到,他也险些遇害。

  从那以后,他也想通了,在这个世道上,没有靠山仅凭一腔热血是伸张不了正义。

  大丈夫一世,就算没立不朽之功,也该有自己心中的抱负,他便揣着这样的信念同龙兴镖局的少东家赵颢一起加入了岳凌麾下。

  开辟盐田时期,便是由他充当护卫,与林如海所遣师爷一同往滨海之地做事。

  如今,随着岳凌南下,他也一路得命南下,前来支援双屿岛上的赵颢。

  两人皆在岳凌手下做事,是第一批幕僚臣属,关系自然相近,在这等凶险之地相遇,倒是让赵颢安心了不少。

  坐定奉茶,赵颢才问起了他的来意。

  “今日岛上的动静,难道就是你做的?”

  江湖习气的柳湘莲也不客气,端过水饮尽答道:“正是。”

  “侯爷一直让我们看着丞相府的动静,前几日见到有人出府,一路相随便能猜到是上岛来了。”

  “侯爷让我们在岛上闹出些动静来,相信你的应变能力,如今看来,侯爷倒是没错付于人。”

  赵颢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侯爷安排的后手,顿时舒出一口气,道:“幸不辱命。”

  “那你今日还涉险来到府,是还有什么差事,可需我协助?”

  柳湘莲将剑鞘往怀中收了收,眼神中显出了几分锐利,“不必,你的身份若是暴露,之前所谋皆要落空。”

  “我入府来,便是要做一出全套的戏码。那人被抓了舌头,总是个隐患,我潜入牢中将他杀了再走,当属将此事了结了。”

  赵颢皱了皱眉,“若是刀剑伤口,仵作一验尸,岂不是更有破绽?”

  柳湘莲点头,“放心,我带了毒药,中毒而死,更像是细作所为。”

  见他考虑的如此周全,赵颢才放下心来。

  柳湘莲又叮嘱道:“今日你事已成,待离岛之后,去镇海卫寻侯爷,侯爷在卫所屯兵。”

  说罢,柳湘莲也缓足了力气,便又跳窗欲走。

  赵颢忙相送道:“好,我知道了,你多小心。”

  ……

  苏州府,

  府衙门前一整条街道被城中百姓堵了个水泄不通,直到有官兵出动,才堪堪将秩序维护起来,街上才有了一条空隙过车。

  原因无他,今日便是对苏州百姓犯下滔天罪状的几人,押解入京之日。

  一架架囚车摇摇晃晃的走出正门,民情便愈发汹涌了,无数烂菜叶,臭鸭蛋伴着叫骂声,似雨点一般砸向了囚车上噼啪作响。

  甚至连幼童都费力的捡起路面的小石子,扔向路中央。

  官兵不得已将长枪横过来,格挡住暴动的百姓。

  囚车之上,参知政事钱仕渊,苏杭织造局监督甄应嘉,侍中孙逸才,徐家徐耀祖,各个如丧考妣,衣衫褴褛,双眼涣散无神,已经与死了无异。

  钱仕渊作为挑起当堂翻供之人,罪加一等,家产已经被尽数抄没了,家眷子嗣也获罪流放三千里。

  甄家原本想凭借宫中的关系,曾为天家家臣的身份,逃避此次的追查,但也未能如愿。远在金陵的甄府,家财已经被尽数抄没,甄家家主甄应翰被一并连坐,同样登上了入京的官船。

  金陵第一世家的甄家,多次接驾先帝南巡,甄府如同行在,受尽恩宠,如今却落得了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过,隆帝终究是一个念及旧情的皇帝,抄没家财之后,除了甄应嘉和甄应翰革职查办以外,其余人并未捉拿问罪,女眷也并未落得个入教坊司的下场。

  其中后辈甄宝玉也被网开一面,在甄家被抄之后,不知去向。

  锦衣卫从甄家总共抄没出了各类财物折合银子两百万两,比起预想的还是少了些,但目前前线吃紧,重心已经不在甄家的账目上了,所得钱粮皆被运抵了前线卫所。

  最蹊跷的徐家,如今已近乎痴症的徐耀祖,嘴角流涎,神志不清。

  想要反咬天家一口的谋算也并未达成,反倒成了隆帝决心肃清江浙官场的推手。

首节上一节265/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