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5节

  ……

  大同府,

  将军府,康王踱步来回,面上深思着,踯躅不定。

  “这运送兵甲之事,看起来十分周密,究竟是如何被识破了,识破此事的人是谁?”

  杜恪应道:“听传信说,是秦王府亲卫统领岳凌。”

  康王诧异道:“竟然是他?岳凌,就是秦王府上那个年十六的小子?”

  “正是他。”

  康王眉头不展,“没想到京城中的变数在他身上,当不能以年龄论英雄,不能以此小觑了他。”

  杜恪颔首道:“是该留意一下他的举动,不过殿下不必担心,事情还未全盘偏离吾等的谋划。”

  康王也通悟杜恪所言,“既然让牛继宗接替孤的位子,而不是秦王府的人,那看来父皇还是不能放弃本王,回京并不能算是件坏事。”

  杜恪也忙接口道:“正是如此,从来没有争储位,不在京城时还能成功的惯例,此事需得讲究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是众望所归的扶苏,也被李斯,赵高擅改诏书,害得一个自杀的下场。”

  康王又问道:“那让秦王带兵出征,难道是件好事?”

  杜恪摇头否认,“不同,秦王若是出京给予兵权,那便是放虎归山了。如今他在京城里,受限颇多,是只舔舐伤口的病虎罢了。”

  “殿下此次回京,是以险中求胜,步步都不能出了差错,还需谨言慎行。”

  康王颔首道:“嗯,孤心里有数。”

  “令亲卫早做准备,待牛继宗来,便随孤还京。”

  感谢书友20210319222724780、书友20170624225049394、月坠星河间、书友20180412002952846、不是IU控、木与士、北镇府司缇骑的月票,以及木与士,六月边界两位大佬的打赏,还有小伙伴们的推荐票,感谢支持

第42章 别太节约(周二求追读)

  几日安宁,

  一早,岳凌来到林黛玉房中,盘算着今日再教她读书,就见林黛玉已经在书案起提着笔,似是临摹。

  走近一瞧,才见着却是在作画。

  而画上的景象,就是透过窗可见的小院,院中放着爆竹,两个人一同并座在石阶之上,观望着。

  岳凌在身旁细细观摩,画中用墨精髓,留白有据,实在是在作画一道上,有着她自己的见解了。

  “林黛玉不愧是红楼第一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出自林府那书香门第中,也难怪了。”

  “像林黛玉这家境,这才情,贾母疼爱,一心想两家亲上加亲倒是情有可原了,不过当下必不能实现了,荣国府实在配不上黛玉。”

  林黛玉专心作着画,旁若无人,等回过神来,才发觉岳凌早就等在身边了,不觉臊红了脸。

  “岳大哥,你来了啊。”

  林黛玉忙要将书卷卷起,又被岳凌按下道:“画得极好,等墨迹干些了再卷呀,否则不是毁了这画作。”

  林黛玉点了点头,小声道:“那一夜的烟花极美,我总怕日子久了我会忘,便想画出来,留一副念想。”

  林黛玉的乖巧模样,岳凌又忍不住揉着她的脑袋笑道:“好,那我为你装裱起来,就挂在这房里。”

  岳凌现如今越来越代入育儿的角色了,在家中分出一角,展示出孩子的简笔画,能让孩子开心许多。

  只不过他养的娃娃,是才华横溢,秀外慧中的林黛玉。

  拾起画卷,便见下方垫着的,是一摞摞的手抄佛经,眼见着得有十几张厚。

  岳凌问道:“林妹妹信佛?”

  想起前几晚的事,林黛玉的脸又红了几分,她可说不出“抄佛经是效仿娘亲,为了祈福”之类的话,便含糊着应下来。

  “是……是,我娘亲曾信。”

  岳凌颔首。

  信仰这个东西,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岳凌倒是对佛教无感,主要也是史书上记载了许多不好的案例。

  适时,外间来人叩门。

  岳凌放下手中画卷,快步出门,一打开才发现是秦王府的熟人,秦王近侍夏守忠。

  “岳统领,你这住处让咱家好找,怎得住这么偏僻的地方里来了。”

  岳凌笑着道:“还没个官身,也没多少余财,就没来得及置办宅子,先将就住下了。劳烦公公,今日何事?”

  夏守忠也是显出了笑脸,身后跟着几名小黄门,手里捧着锦盘。

  “是好事,你方才说没有的东西,这回全有了。前几日的事,殿下感念你的功劳,自然要赏赐,与圣上请出个昭信校尉。差遣自然是总领秦王府亲卫,为亲卫都指挥使。”

  “正六品武官,亦是有封候拜将的机会。还有这布匹,银两千余,都是自家人,你自己清点清点便是,必不能少了你的。”

  岳凌颔首,“夏公公哪里的话,何须清点,里边坐。”

  夏守忠望了里间一眼,窗内似还有几个小姑娘,笑着摆手道:“算了算了,府上连日来也忙的紧,我便不和岳指挥使分这空暇了。”

  “殿下又与我说了几句话,嘱咐你的。”

  “嗯,公公请说。”

  夏守忠一脸难色道:“咱家没猜透殿下是什么意思,看你能不能知晓。殿下说:告诉岳凌一声,以后碗里不用每一粒米都不浪费,吃用上还是仔细甄选为好,若是家中少了人,就来府上领几个宫人回去。”

  岳凌嘴角一颤,“额……好,我知道了。”

  ……

  皇宫,养心殿,

  殿中,元庆帝端坐在龙椅上,望着下方正叩首的康王,怒火直冲脑顶。

  “朕听说你入城之前,还去寺中念经吃斋,忏悔自己的罪过?你还知道自己有罪?”

  跪倒在地的康王涕泗横流,脑袋磕的已是青紫,隐隐渗出血迹。

  “儿臣知罪,儿臣知罪……”

  元庆帝又怒道:“你说,你偷运兵甲入城到底要做什么?朕允许你开府,可统兵数百,你还不知足吗?”

  康王哽咽的身子抽搐,断断续续道:“不是……儿臣不知足,是儿臣怕啊。”

  元庆帝火起,“你是亲王,你怕什么!”

  “儿臣本不善外战,向来是做内政为父皇分忧。可父皇非要推儿臣开府,与二弟对擂,儿臣如何是二弟的对手?元庆二十余载,多少太平都是二弟打下来的?儿臣远不如他啊。”

  “如今儿臣又因故吃了败仗,朝中必少不了弹劾之声,日后储位定是二弟的,儿臣本就不想要储位,儿臣只想能活命啊!”

  康王直起些身子,抹了一把血又一把泪,“二弟他如今还没有储位,便能围儿臣的府,查儿臣的家,倘若上位之后,儿臣可还有活路?”

  “儿臣有自知不如二弟,可儿臣没办法,儿臣的罪就在能力不如二弟,又生在帝王家!”

  被康王喊了一声,元庆帝似耳鸣,脑中天旋地转,粗喘了几口气才安稳住心神。

  是极,酿成如今兄弟阋墙的惨状,主要原因还是在他自身。

  是他怕秦王府势大,为了朝堂的平衡,才扶持康王来到台前,与秦王争斗,他们原本就不在一个水平。

  而当面,儿子说出他后悔生于帝王之家,更是给元庆帝内心来了一记冲击。

  元庆帝紧闭双眼,听着康王的哭声,内心暗叹,“儿子只想活命,又有什么错?”

  良久,元庆帝吐出一口气道:“罢了,你先回府去吧。”

  康王却跪地不起。

  “你还不走?”

  康王又重重磕了几个头,“父皇比儿臣出征前,气色差了许多。儿臣愿出城,远离朝堂纷争,往佛寺吃斋思过,日日为父皇唱诵佛经祈福。”

  见康王说的情真意切,元庆帝叹道:“准了。”

  康王走后,戴权入殿,搀扶着元庆帝回房歇息。

  因想起兄弟阋墙,父子不睦,元庆帝心中愈发悲痛难忍,问道:“你说是朕错了吗?”

  戴权答道:“康王殿下孝思不匮,凡是陛下之命,他都竭力去做,之前亦没出过大差错。秦王殿下经文纬武,凡是陛下有难事,他皆能处置妥当,为陛下分忧,有这样两个孩子即便是寻常人家,也是桩大好事了……”

  周二今天的成绩决定下一轮的推荐位,希望能晋级!!!!!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万分感谢!!!!!

第43章 家书

  皇城,太和殿,

  因康王府私运兵甲一案,朝堂上弹劾声不断,直到康王被削去了兵权,奉诏还京,才堪堪止住了这骂声。

  康王已归的消息,京城内是人尽皆知,元庆帝再启早朝议事。

  昨日夜里,元庆帝与康王秘密会面之后,也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不等百官率先发难将事情闹大,先开口道:“诸位爱卿,近期京城传得风风雨雨,朕的两个儿子闹得红脸,是让大家看笑话了,这过错还是在朕身上,没将两个儿子的关系处置好。”

  先一句,算是给事情定了性,元庆帝欲要揽下这过错。

  “康王温良恭俭,闻融敦厚,在九边犯下了过错,就担心起自身的安危来。朕的儿子,本心是不错的,定然不会蠢得做出谋反之举,只是他因此急不暇择,竟做出如此荒唐事,实该罚他。”

  “量他过去在朝中多有功绩,便罚俸一年,于禅寺闭门念斋悔过半载,未有召见不得入宫。”

  闻言,百官便交头接耳起来,此话顶算是宣判康王已经退出了夺嫡之争了。

  果不其然,紧接着,元庆帝又道:“近来朕身子染病,始终未曾利落,诸位忧国忧民,又不断上折子提议立储君以安朝堂,以定人心。那奏折堆得和小山一般,就摆在朕的案头。”

  原本康王战败,文治武功都再难及得上秦王,那秦王登基便是板上钉钉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奏折也是给新皇帝的投名状。

  元庆帝心中也亦如明镜。

  曾经的他完全是置若罔闻,甚至内心鄙夷不已,如今却不能装作没看见了。

  “朕今日便也将话说明了,朕心中已有人选,各位也无须再争了。”

  此言一出,场上更是哗然。

  百官们在下面激烈的交换着眼色,有人欢喜有人忧。

  “秦王,你也需知道兄友弟恭的道理,如何能直接号令自己的亲卫,去围了你皇兄的府邸?在府中禁足三月,再准你入朝当值。”

  秦王面无表情的应了下来,“是,儿臣谨记。”

  将事情处置完毕后,元庆帝又收回了眼光,再望向下方的文武百官,叹道:“此等丑事,便不宜大肆宣扬了。诸公可有异议?”

  正话反话,皆被元庆帝说尽了,群臣又不能真劝皇帝砍了自己的儿子,便只好躬身应道:“皇上圣明。”

  元庆帝连连颔首,“好了,那今日便议国事吧。”

  戴权侍立一旁,尖声道:“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很快,便有人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臣户部尚书赵公瑾有事启奏。”

首节上一节25/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