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70节

  “士麦那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彼得笑了笑,他开始部署军队,先是大造声势,让人以为瓦拉几亚要进攻布尔萨,实际上将主力部队悄悄转移到南边向士麦那进攻。

  安纳托利亚陷入了无限吃鸡大赛,统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君士坦丁堡的曼努埃尔也趁机反客为主,成为苏莱曼的宗主国,他让牧首给瓦拉几亚写一封信,为了保持与奥斯曼的关系,点到为止即可,不必再进攻。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米尔恰看了一半就烧了,要谈也是和他面对面谈,让第三方传达像什么样子。

  彼得准备向布尔萨推进的消息传到苏莱曼这里,他派艾哈迈德帕夏前去基齐库斯与瓦拉几亚谈判。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使臣,见过瓦拉几亚的统治者。”

  艾哈迈德的姿态非常低,他必须要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整军备战,和瓦拉几亚比,其他三个兄弟的威胁更大。

  “说出你的来意,奥斯曼的使者。”

  “尊敬的殿下,两国不可能永远打下去,虽然这几年两国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苏丹希望两国能够永结盟好。”

  这种话他已经说过一次,米尔恰也知道这只是客套话,接下来要谈的才是正事。

  米尔恰趁机提出将西海岸划归瓦拉几亚,艾哈迈德直呼不可能,他们只能承认以基齐库斯为中心方圆30公里的地方为瓦拉几亚所有。但这个样子也是米尔恰不能接受的。

  好吧,既然谈判桌上得不到,那就在战场上得到吧。

  彼得在西海岸进行一边倒的推进,其占领速度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突厥人的抵抗力度太小了。掌控的地盘比想象中的大,为了更好的控制不得不放缓脚步。

  而这时,巴耶济德的第三子穆萨突然向苏莱曼发难,从安卡拉起兵杀来,苏莱曼被迫迎敌。并且让艾哈迈德尽快与瓦拉几亚达成协议。

  在苏丹的催促下,艾哈迈德只能速战速决,米尔恰也是觉得如果能让奥斯曼的内战打的久点,瓦拉几亚获得的利益就更大,于是决定退让一步。

  双方签订和约,奥斯曼放弃安纳托利亚西部的部分土地,换取瓦拉几亚停战。并且还要支付瓦拉几亚100万银列伊,两国重开贸易,为期十年。

  随后米尔恰命令彼得停止进攻,不过命令都有延期,所以在这之前,彼得的进攻还在继续。

  “殿下,我们已经占领了不少地方,很快就到士麦那了。”

  彼得听着手下人的报告,心中欢喜。这几天瓦拉几亚已经向安纳托利亚运输超过三万士兵,先锋已经到达距离士麦那50公里的地方,但彼得也知道,这是目前他们能掌控的最大范围,声东击西的招数不能用多,不然容易发现破绽。

  “听说奥斯曼派人去谈判了,顺利的话命令这几天就要来了。”

  彼得命令在南部的军队不动,北方用来迷惑奥斯曼的军队向布尔萨推进。这让苏莱曼以为谈判失败了,准备跑到尼西亚,但好在艾哈迈德星夜兼程回到布尔萨,这才稳定下来。

第196章 扩张和外交

  大公的命令最终传到了彼得这里,与之而来的还有一份命令他为安纳托利亚总督的任命。

  大公将安纳托利亚一切事务都交给他,甚至包括宣战、缔结和约这样的权力。这可是对他非常的重视,但也意味着风险非常大。

  目前瓦拉几亚控制的区域主要是安纳托利亚的头部(包括现代土耳其的恰纳卡莱与巴勒克埃西尔两省,马尼萨和伊兹密尔省的部分地区),是基督教人口最多的地区,尽管遭受到了帖木儿的破坏,但生命力依然旺盛。彼得以基齐库斯为首府,开始了瓦拉几亚的统治。

  安德烈会也来到这里,大量传教士在这里传教,一些突厥人离开了这里,一些只能忍受着人头税和社会上隐形的歧视继续在这里生活。

  彼得向大公申请了40万银列伊的款项用于安抚百姓,同时没收那些战死的奥斯曼士兵的土地,将他们分配给东正教会和东正教民众。彼得也趁机为巴特兰家族攫取了大量庄园作为地产。

  安纳托利亚别看是高原,但它的海拔并不高,平均只有800-1200米,再加上其本身纬度就低,所以这个海拔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另一方面,高原大部分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时间较长,日照充足,无霜期更是长达240天以上,很适合农作物生长。

  还有一点,高原地形起伏比较大,分布着大量的河谷盆地等,所以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气候,可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因此相当丰富。

  彼得开始稳定安纳托利亚的秩序,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并且在其他地方实行特殊管制,镇压暴动。

  “这个给安托万、这个给路易、这个给克莱门特。”

  彼得连续发布命令,多日的工作让他忙的没有时间休息。好不容易忙完了,才能趴着桌子休息一下。

  刚闭上眼,彼得就听到了脚步声。

  “放那吧,我等一下再做决定。”

  “怎么,我也要做决定吗?”

  一阵声音传来,是女人的声音。彼得抬头看去,是他的妻子索菲亚,她来基齐库斯了。

  “你怎么来了?”

  “作为妻子,前来慰问自己的丈夫不是很合理吗?”

  这是索菲亚第一次来到安纳托利亚,不一样的景色让她非常好奇。同时她也想增进一下与丈夫的感情,以不至于独守空房。

  彼得也好好放个假,陪着妻子在安纳托利亚的大地上骑马驰骋。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妻子的到来缓解了他不少疲劳。

  分割线

  米尔恰大公在阿德里安呆了一段时间,他在这里接见了波兰、神罗、波西米亚的使者,他们带来了不少礼物,提出扩大贸易和提高关系的请求,米尔恰对此全部准许。

  会见结束后,米尔恰单独留下了波西米亚的使者,这位使者不仅拿来了安妮和弗拉德两人的婚书,还拿来了弗拉德的任命状。

  波西米亚是天主教占主要地位,但正教会和宗教改革的发展让文策尔看到机会,他暗中支持两股势力,将一些教徒抬入贵族和市议会。

  对于弗拉德,文策尔将布尔诺和摩拉维亚作为安妮的嫁妆给予他。这样的手笔震惊了米尔恰,因为波西米亚王国由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候国以及西里西亚公国三个部分组成,摩拉维亚候国则是以奥洛穆克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这里,也就标志巴特兰家族正式打入中欧。

  米尔恰也答应下来,双方也交换了礼物,同时米尔恰也承诺会支持文策尔,承认他的地位。

  对于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大公也派来使者祝贺瓦拉几亚取得的胜利,同时希望瓦拉几亚能够帮助她获得完整的匈牙利。

  米尔恰不希望一个统一的匈牙利出现在西面,但不支持的话可能会失去这样一个好盟友(想法明显多余),经过漫长的想法斗争,米尔恰最终支持玛丽为统一的匈牙利国王,但要求玛丽签署文件,如果她死后没有子嗣,匈牙利王位则由瓦拉几亚继承,不然就签署另一份,她继承匈牙利国王后,特兰西瓦尼亚要作为两国友好的象征归入瓦拉几亚。

  运用联姻和外交手段进行领土扩张也是一种手段,但米尔恰明白,没有铁与剑作为支撑,所有得来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他将目光放在了三个地方:安纳托利亚、匈牙利和君士坦丁堡。

  作为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的地位自然无与伦比,在击败奥斯曼后,米尔恰也开始考虑更高的地位。君士坦丁堡的共治皇帝不错,如果他拿着士兵前往请求皇帝授予,对方应该会答应。

  成为共治皇帝,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位,也可以借此实现入主君堡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家族天选之子的塑造会更加完善,没有什么是比名分更重要的了。所以米尔恰才会在阿德里安停留。

  而在君士坦丁堡,曼努埃尔也在思考帝国下一步的行动。奥斯曼的威胁已经远去,但又来了一个瓦拉几亚,而且他的威胁比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奥斯曼的威胁更大。

  因为瓦拉几亚和其他三个国家不同,三个国家都是以武力扩张为主,甚至一度濒临君堡,但他们最后都没有得逞。

  而瓦拉几亚不仅是武力扩张好,在文化上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们从君士坦丁堡招募不少艺术家,大量希腊罗马文化与瓦拉几亚融合,加上特权文件的批准和公布,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让巴特兰家族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就连一些贵族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才行。

  何况,这几年瓦拉几亚的扩张他们都看在眼里。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让这些人看到了几百年前巴西尔二世和查士丁尼一世时的辉煌,为了帝国的荣耀和东正教的荣光,让瓦拉几亚入主君士坦丁堡是最佳选择。

  至于正统性,瓦拉几亚作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也是有资格称帝的。只是瓦拉几亚在这一千年里的存在感太低,以至于民众都忘记了罗马曾经还有这么一块领土。让瓦拉几亚入主君士坦丁堡,那不就是罗马帝国版图的回归吗。

第197章 国内民众的转变

  在曼努埃尔看来,对民众思想的转变要比攻城掠地更加可怕。为此他必须要阻止瓦拉几亚的行动,他与奥斯曼议和,结束与他的附庸关系;与教皇国、威尼斯联系,提出以更多的特权和东西教会统一来请求两国出兵;与克罗地亚、匈牙利交往,请求他们出兵牵制瓦拉几亚。

  但东罗马已经人微言轻,除了能使唤城中的民众,连摩里亚的兄弟都无法命令,他只能祈祷米尔恰没有谋权的心思,但可惜,大公还正好有这意思。

  米尔恰身边还有几万大军,这是君堡的直接压力。生怕对方就提刀上洛了,但米尔恰还在继续蛰伏,他想等彼得在安纳托利亚获得更多土地后再进行下一步。

  而在瓦拉几亚进入安纳托利亚后,那些还在考虑要不要将自己的土地卖给大公的小公国统治者全部不考虑了,直接以友情价卖给瓦拉几亚,毕竟拿钱比对方直接抢划算的多。

  在解决陆地上的国家后,瓦拉几亚的目光开始放到那些群岛国家上。主要是爱琴海群岛公国、医院骑士团和干地亚公国,他们三个加上威尼斯占据着八成以上的爱琴海群岛,这对瓦拉几亚在地中海的战略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将他们攻占才行。

  要想攻占海岛就必须要打造一支海军,彼得在瓦尔纳和塞萨洛尼基建立了海军基地,并开始组建地中海舰队。

  舰队还是以船体较高的克拉克帆船为主,配备了火炮和火箭,还有喷火器。至于水手则从渔民中招募加紧训练。为了获取造船用的木材,瓦拉几亚不得不从罗斯或者威尼斯手中获取合适的木材。成本自然就高了。

  威尼斯海军拥有3300艘战船,是首屈一指的地中海霸主,瓦拉几亚要想打败对方,有点难度。就算米尔恰有心,海军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出来,这得从长计议。

  另外,他如果成为皇帝,那么之前罗马给意大利各国的特权怎么办,都取消,那么就等着挨打吧。但不取消的话造血能力就会弱一半。加拉塔也得收回,这就要考验他的外交能力了。

  分割线

  要说瓦拉几亚获得胜利的消息谁最高兴,那必然是瓦拉几亚的民众了。他们又一次打败了异教徒,成功捍卫了他们的信仰。

  教堂的钟声不断,整个首都都欢腾起来,他们愈发相信大公家族就是天选之子,是上帝从人间挑选出来的守护者。对于大公发布的政策他们也是坚决遵守。

  在瓦拉几亚的土地上,大部分人已经使用瓦拉几亚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语用的较少,还有少量的意大利语、德语、亚美尼亚语混入其中。

  瓦拉几亚应该是开了文化多元了,移民数量比其他地方都多。加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在欧洲名列前茅。所幸同时点开了同化政策,不然就是一个五百年前的奥匈。

  除了同化的瓦拉几人,还有少量的不容易同化的民族,比如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吉普赛人这些群体。他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不是那么容易就同化的。

  亚美尼亚人主要聚集在苏恰瓦、雅西等北方地区,他们信仰亚美尼亚教会,在对波兰、立陶宛的贸易中活跃。由于亚美尼亚教会是瓦拉几亚承认的,所以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比其他地方宽松的多,一些军队和文官中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犹太人则在康斯坦察、塞萨洛尼基等城市中较多,主要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他们收获的社会歧视一点不比突厥人少,他们主要从事贸易、纺织等行业,一些人还通过大学考试成为官员或者医生。能参加考试应该是瓦拉几亚对他们的仁慈了。

  和前两种相比,吉普赛人的数量就要多了。他们主要在乡下农村等地流动,一些吉普赛人依靠他们的炼铜手艺致富,但大部分人还是居无定所,他们以占卜、马戏为生,生活水平较低。

  尽管外来移民降低了社会稳定,但他们带来了瓦拉几亚急缺的人口。在大公的励精图治下,不仅没有动荡,反而愈发强盛。不容易同化的只占很少一部分,暂时不用担心。而且他们在艺术、文学上提升了瓦拉几亚的水平,使其呈现多元文化的色彩。

  至于突厥人,他们在瓦拉几亚是很特别的存在。他们需要交人头税,需要忍受着歧视,除此之外倒也没有什么。但对新月教的打压和政策的诱惑让他们逐渐皈依东正教,谁让奥斯曼失败的这么惨。

  而苏莱曼在与瓦拉几亚签订条约后,开始将矛头对准他的兄弟们。他向穆萨的领土进军,穆萨领兵御敌,双方打的你死我活,因为奥斯曼的苏丹只能有一个。

  而在旁边,瓦拉几亚则在彼得的带领下继续维持在安纳托利亚的扩张。目标就是安纳托利亚西南的两个突厥国家,这两个国家刚刚复国,趁着立足未稳攻占是绝妙的机会。

  瓦拉几亚控制的安纳托利亚逐渐稳定下来,继天主教、新月教统治者后,东正教重新回到这片土地。随着当地的大地主和大贵族在不少战争中阵亡,彼得将土地分给士兵和底层民众,重建小农经济。

  对于当地的突厥部落,彼得强迫他们定居,没收他们的牧场,以暴力的手段将游牧民族转化为农耕民族。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引起突厥人的反抗,但彼得早就想到这种情况,他们训练的轻骑兵派上了用场,还有那些雇佣兵和哥萨克。不断的骚扰突厥部落,使其没有精力去反抗政府。

  有反抗的就有顺从的,一些突厥部落见奥斯曼无法重夺土地就归顺了瓦拉几亚。对于归顺的,彼得则对他们进行赏赐来拉拢上层人士。同时将那些反抗的部落土地分给一部分给对方,而且他们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或者军队训练。

  作为交换,部落全体要皈依东正教,战斗时要提供军队,只能在规定的区域放牧,这样的条件让不少部落迁移到东方,他们自由自在惯了,受不了约束。

第198章 天降财富

  游牧民族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彼得的政策下,一些牧场被退牧还农,农民得到了保护,水利设施也开始建设,他在各地设立农务官,负责监督当地的农业生产。

  在商业上,彼得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并免税两年。开始修缮道路和城墙,基齐库斯等破败的城市开始复兴,并且开始清查户口,这些工作可不是他一个人能忙过来的,一批官员从巴尔干来到了安纳托利亚,初步建立了行政体制。

  米尔恰回到了布库尔耶什蒂,他接受着民众的崇拜和欢呼。瓦拉几亚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

  而在首都,还有一些人在等着见这位带来胜利的大公。他们来自君士坦丁堡,是在首都和附近地方的贵族。

  之前说过,罗马帝国国内势力分成三个部分。亲奥斯曼派、亲西欧派和东正教派,亲奥斯曼派在帖木儿西征后失去了市场,亲西欧派和东正教派平分秋色,瓦拉几亚的崛起让东正教派看到了希望,于是派出贵族代表前去与米尔恰谈判。

  因为西欧人在巴尔干半岛、希腊和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上还有很大的势力,罗马帝国中不少人的确最担心拉丁帝国卷土重来。他们把拉丁帝国的复辟看得比突厥人进犯更有危险性。而属于同一宗教的瓦拉几亚无疑是最大的希望。

  同时,他们还得到了东正教会的支持。大公会议的召开证明了瓦拉几亚对东正教的忠诚,牧首因此也派遣一位主教作为副使前来共同商议米尔恰进入君堡的事情。

  米尔恰接见了他们,他也知道要想入主君士坦丁堡,就必须和他们打好关系,特别是得到牧首的承认。而且东正教派的贵族大多属于中小贵族,这对破除君堡大贵族的影响很重要。

  而除了这个事,米尔恰的家事也有些波动。玛利亚夫人与大公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大公没有和她商量,就将彼得调往安纳托利亚当总督。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事怎么办?

  但米尔恰不会担心,这几年的历练让彼得已经完成了蜕变。对于安纳托利亚,只不过是新的考验而已。

  但玛利亚可不会想这么多,在她看来,安纳托利亚就是一片充满异教徒和危险的土地,自己的儿子去这里,这不是凶多吉少吗。

  两人理念不和,只能冷战。玛利亚天天去教堂祈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平安归来,大公则在首都为彼得在安纳托利亚的行动提供支持。

  为了在安纳托利亚扎根,彼得将自己私房钱的三分之一都拿了出来,这也才勉强够用。商税的收入还得等几个月,但这些日子的花费还得想办法。

  此外,各种建设和军队扩张都得用钱,尽管已经向首都申请了援助。但调拨需要时间,彼得需要马上变现才行。

  “殿下,好消息。”

  彼得在办公室里发愁,突然他手下的官员进门报告一个好消息。

  “怎么,你找到黄金矿了?”

  “殿下,比黄金矿还好,您看这是什么。”

  那位官员将手中的布袋打开,里面是几块透明的固体,和水晶玛瑙一样晶莹剔透。

  “你找到水晶矿了?”

首节上一节70/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