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35节

  军队继续向前推进,终于看到了部落居住的房屋。但对方全都严阵以待,看到梅森军队前来,直接就是上前开干。

  他们投掷出长矛,手拿木制的盾牌向他们冲来。军队在梅森的命令下利用手中的火绳枪向对方开火,直接倒下一片。

  还有一些没有中枪的直接和他们进入近战模式,但对方使用的都是铁器,而他们还在用木制品,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显而易见。梅森以一个人的伤亡换来对方将近400人的巨大胜利。这也是罗马殖民遭遇的第一场大型战争。

  这个部落直接被打散,他们的孩子会出售给帝国,部落的一切会带回港口研究,这里看来人口挺少,非常适合罗马移民来这里重新开始生活。就是港口的气候太热了,需要找到一处更适宜的地方成为首府。

第399章

  从桑给巴尔到安德烈堡的航线已经开通,就是得多走走,这也是风险很高的一条航线。谁知道会不会遇上什么风暴,而且他们对这里的认知不足,需要稳扎稳打才行。

  而帝国目前探索了大半个非洲沿岸,安德烈堡是最南端,接下来他们可以继续向南探索。说不定还能与葡萄牙船队相遇。

  桑给巴尔所在的沿岸生活着斯瓦希里人,是阿拉伯人与黑人的后代。他们对宗教信仰忠诚,也擅长航海,罗马商人来到后当地也欢迎他们,就是对传教活动虎视眈眈。

  帝国在肯尼亚地区的堡垒取名为索菲亚港,这里也快速成长为一个拥有150人的小镇。当地的小麦也是南部殖民地的重要粮食来源,因为安德烈堡当地的气候不适合小麦生长,以至于只能种点大麦来维持运转。但味道香甜的小麦面包才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小麦就成为这里进口最多的货物之一。为了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当地的木材产量是直接攀升,这里有的木材是珍贵的种类,直接砍一点也没有什么。

  整个非洲航线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沿途的海盗和未知的风暴都会摧毁船队,因此走一趟安全回来就会有数十倍的收益。这其实也是赌博,不过冒险想要去非洲的胆子都是很大的。帝国则想要长久驻扎,毕竟要为埃及提供一个稳定后方才行。

  罗马与东方殖民地的联系需要加强运河的管理和控制,参政院通过了在阿什凯隆驻军2000人的方案,并且随时准备推进到耶路撒冷。

  作为罗马的飞地,阿什凯隆已经重新建立了一座城堡,以城堡为重心扩建城镇。这不仅成为苏伊士运河的侧翼,还直接威胁耶路撒冷。

  苏丹也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但木已成舟,你总不能把运河重新填回去吧。而且自己的军队也不一定能和罗马对战,新收复的土地还没有恢复元气,一切都说明不能打仗。

  并且你过运河还得交过路费,不然过不去。这让当地的朝圣者和商人恨死人,怎么这么无赖。就算是威尼斯热那亚都是对埃及毕恭毕敬的,一个罗马为什么屡次逼近马穆鲁克而苏丹什么都不愿意做?

  麦加禁寺,是新月教最神圣的地方。禁寺有25个大门和9个高大宣礼塔,以克尔白(天房)为中心搭建。这里一直是朝圣者的目的地,特别是来自埃及方向的朝圣者,非常多。

  但蒙古人和帖木儿的相继到来让这里的朝圣减少了许多,因为杀的太多。好不容易马穆鲁克收复土地了,结果罗马的运河又截断了。导致他们只能就近去耶路撒冷朝圣,南部的亚丁又被异教徒占领,整个红海两段几乎是基督徒的天下,这要去朝圣怎么做啊?

  两圣地的监护人苏莱曼就给埃及的苏丹和哈里发写信,要求他们占领罗马运河,这样才能为安拉做出贡献。

  这位苏莱曼是不得了的人,他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因为先祖迎娶了先知的女儿法蒂玛,因此成为圣裔家族。长期控制着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城市。

  这次也是因为朝圣者减少断了他们的收入,就算是先知后裔也是需要吃饭的。而重新崛起的基督徒和那些分裂的异端成为了他的障碍。

  在叙利亚地区的埃米尔们为了自保,只能向开罗和君士坦丁堡两头进贡。势力最大的大马士革埃米尔管辖的人口只有40万,而且大多集中在大马士革以南地区。对于罗马的压力只能采取绥靖政策,而国内的德鲁兹派、阿拉维派等异端向以逊尼派为主的统治者阶层发动进攻,而他们虽然也尊敬麦加和麦地那,但对于当地的仇恨还是大于对罗马的仇恨。历朝历代都是将他们变成先锋,夺取政权后就消灭他们。阿拔斯王朝就是这样,好不容易迎来了顶峰,法蒂玛王朝从突尼斯到埃及无人能敌,结果还是被灭了。

  和异端比起来,罗马对他们宽容多了。他们也是吸收了不少基督教的因素,政府也只是多收一笔人头税,其他的也没什么两样。而且税额按照被征税者的财产多寡而定,失明者、瘫痪者及贫民获豁免。

  随着中东的局势扭转,在这里的天主教会被迫转为东正教会。之前对罗马的掠夺让他们感到心惊胆战,再也不敢说要发动十字军了。这样的情况也是很满意,但该收的一点也不少。

  目前东方还在搜捕拜塔克什教团的人,当地生活的民众听到这个团体就吓个半死。都不敢收留他们,生怕哪天就没命了。

  当地的逊尼派民众也被迫改信东正教和其他派别,他们的语言、文化都需要重新改造。而且改信后就可以参加考试选官,这样就能上升阶层。可以说这样的政策非常适合他们。

  罗马在文化上出的钱不比基础设施少,君士坦丁堡图书馆已经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当地的藏书三分之一是本就有的,三分之一是从各地收集的,剩下三分之一是从西欧抢来的。并且利用印刷术进行备份,保护住罗马帝国的文化。

  这份文化又随着教会和军队传播到其他地方,而经济最先进的北意大利此时却缺失了罗马文化的底蕴,光是有钱也不能复兴。于是他们转而学习查理大帝时代的文化,哥特式教堂继续拔地而起。只有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继续建设,还保持着罗马式风格。

  罗马帝国则继续维持东罗马风格,也就是圆顶建筑。但从中有参杂着瓦拉几亚风格,上面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圆顶,而是由圆柱搭建的三个小顶子。上面还有东正教十字架。

  经过罗马在意大利的折腾,他们为帝国在文化等方面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彼得想给其他几个国家每个送一个大勋章。一个如果不够就多做几个,相信对方非常乐意接受。

第400章 火器部队

  “预备,放”

  一排排火炮向目标发射炮弹,随着烟雾散去,目标地方被打出一个深坑。

  “好,很不错”

  在阿德里安城郊,一支军队正在试用火炮工场新打造的火炮。这个火炮与之前的不同,现在的火炮比之前的体型要小,而且发射的是铁弹。

  帝国对火炮的需求越来越高,海军要用,城堡要用,陆军也要用。而且还要更好的质量,这让帝国对火炮的投资越来越多。

  米尔恰也从历史中吸取了禁卫军叛乱的教训,从亚美尼亚人、鲁塞尼亚人等边远地区的民众中挑选人组建禁卫军团。之前组建的小部队仅保留一个3500人的团留在皇帝身边,取名巴萨拉布军团。其他的部队都已经改编进国家军队中。

  彼得的私人军队也借着对外战争融入进国家中,但也只是大部分,还有一支25000人的军队被彼得尝试改造为火器新军。

  当初进行大方阵改革时远程武器大多是弓弩,现在都已经换成火绳枪。威力是提升了不少,就是操作还是有些困难,而且还要准备大量火药、火绳和铅块。并且天气也得找个好的,不然火绳点不起来。

  这支军队中,每两个人有一把火枪,拥有火炮将近150门。而且操作火炮的还被分出来成为独立的军种,各个军种之间相互配合,并且还有一批军官负责传达命令和排列布阵。

  虽然罗马已大规模开始使用火器,可由于现在火器的稳定性和局限性,再加上产量的严重不足,现在许多军队除了拥有炮火外,成编制的大规模火器部队还是少数。

  对于这支部队,彼得是花了不少代价,用句不好听话来说,武装和训练这支部队几乎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花费足足是普通部队的几倍开销,对此军中颇有微词,但在皇子的强制推行和皇帝的支持下,这支部队依旧存在。

  “殿下,这支军队只是开销实在是太了,每天的火器操练耗费就是几百银元,如再加上军饷、装备损耗等各类开支,一年下来实是恐怖。其他人觉得不如多练几支战军才实在。”

  “是啊,可是这是我们能够战胜奥斯曼的秘诀,火枪和火炮不能停下,不管多少钱都要生产下去。”

  除了火枪外,军中还装备了手持火雷,只不过这种东西在实用中效果不怎么样,一开始是用薄铁做的外壳,可十回有八九回不是炸不响要么就是炸了没效果。而后来改成了陶瓷做的外壳,这一下倒是能炸响了,可因为材料不易运输,而且威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军中很少使用,只留了一下作为储备而已。

  同时,地雷和罐装火焰都有装备。彼得从东方的书籍中得知了一种震天雷,这种武器可埋设在隘路地段,当敌人逼近时,用缓燃火绳引爆杀伤敌人。因此也大量引入。

  除了火器配备极高外,整支部队的训练更同其他部队不同,其他的先不去说,仅说日常训练,帝国军队一般都是三日一操,也就是一月十次左右,有些精锐部队会增加一次,达到十一至十二次。这个训练强度在如今来看已经是极强的了。就算是后世被满清称为精锐的八旗一个月也只是训练六次,而且还不能完全保证。

  而在彼得的军队中,执行的却是一日一操的模式,每十天休息一天,其训练强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当然了,对于如此强大的训练,新军的后勤和待遇却是普通正规军无法相比的,不仅后勤粮草和肉类的补给无缺,就连军饷都超过普通军队三成以上,此外在训练中成绩卓著者更有嘉奖,这些嘉奖不仅是荣耀,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说金币甚至晋升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虽然训练辛苦,可入了军队的士兵却没有一个愿意离开的。

  这样的精锐军队也不能让他们只训练,还得真正上战场磨练去。未来发生什么战事就可以让他们顶上去,也看看这几年训练的成果如何。

  现在最让人关心的就是波兰与条顿的战争,两国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现在也没有打出个什么样子来,但波兰的底子比条顿丰厚,骑士团只能打闪电战,一旦陷入消耗战就会就让自己原本不多的实力亏损。现在必须要结束战争,所以从去年开始,两国就开始秘密谈判。

  波兰的条件十分苛刻,骑士团需要归还萨莫吉希亚、并且允许王国商人进入格但斯克自由贸易,还要赔付两国85万英镑,也就是英国15年的收入。

  这样的条件条顿是不会答应的,双方谈判破裂。

  既然打不过,那就摇人。罗马行不通,那莫斯科是可以的。立陶宛占据着罗斯不少土地,条顿可以将一半的立陶宛土地交给对方。这样的诱惑对方肯定是上钩的。

  条顿骑士团之所以能够大杀四方就是自身的战斗力比周围的邻居高出好几个层次。不是小伯爵就是小领主,要么就是原住民。尽管有好几次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

  现在他们的战斗力因为财富的侵蚀而逐渐减少,当地的商业贸易让每个骑士都有钱。有了钱就不去前线喊打喊杀了,直接雇人去就行。

  而波兰虽然集权一塌糊涂,但当地的开发是挺快的。充裕的国力加上英明的君主就是对抗条顿的底气,而且还是两个。

  维陶塔斯已经进入萨莫吉希亚与当地的起义军队汇合,当地的统治已经恢复。这让条顿与利沃尼亚的陆地联系被切断,利沃尼亚的士兵只能依靠海路运输。这对条顿来说是不好的消息。

  向莫斯科派出的使者一批又一批,但还是没有结果。团长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派人,并且请求罗马教宗的支持。两年前的那些骑士们要么没在战场上,要么都回家了。可以说他们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剩下一个波西米亚国王的声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第401章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第401章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大人,大公已经发来消息,说希望您能够给个回复,莫斯科要不要打立陶宛。”

  此时的米哈伊已经坐稳了诺夫格罗德执政官的位子,并且指挥民众在北部地区新修建一个港口。在萨莫吉希亚被立陶宛拿下后,还准备对利沃尼亚这个地方下手。

  “告诉大公,我支持他的一切行动,但希望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种模棱两可的做法就是将皮球踢回了莫斯科,但在米哈伊看来,这会儿确实不是打立陶宛的合适时机。莫斯科完成统一没有几年,而且还要面临着东部游牧部落的进攻。除非有绝对把握,不然不要轻举妄动。

  现在还是将目光放在波罗的海,近在咫尺的雷瓦尔,正在修建的新港口,以及最北端位于卡雷利阿地峡附近的要塞。是莫斯科北部的三个顶点。而且还有向西进发的态势。

  瑞典和诺夫格罗德之间的边境是模糊的,这给了米哈伊极大的操作空间。我可以一点一点的挪动边境,反正这里除了冰雪就是冰雪的,没有半点用处。而且这中间大多是部落民,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可以将他们划入自己这边来。

  尽管北方十字军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东部地区瑞典国王有些不上心。这不像南方温暖的地方土地肥沃,有没有发现什么矿产,就长期当空地使用。大部分瑞典人集中在西部的图尔库,其他地方几乎是没有人的。

  而且米哈伊想要自己开疆拓土一次,之前的都没有成功。卡尔马联盟和立陶宛的大片土地就是为他准备的,只要有一支强健的军队,就能够直接推过去。

  而莫斯科的瓦西里则是想着趁机拿下立陶宛的土地,因为之前和罗马达成协议,北部地区是自己的,南部地区是他的。而就算不全拿,起码把波洛茨克这个地方给拿下才行。

  波洛茨克距离斯摩棱斯克不远,同时距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也不远。拿下这里不仅多了一处要塞,也可以直接威胁维尔纽斯,维陶塔斯要睡不着了。

  此时的瓦迪斯瓦夫和维陶塔斯在如下的共同战略上达成一致:两国军队会合形成单个大军势,一齐向条顿骑士团首都马林堡进军。处在守势的条顿骑士团没有预料到两国会合并军势发起进攻,他们在为波兰和立陶宛的分别入侵做准备,前者会沿着维斯瓦河向格但斯克进军,而后者会沿着尼曼河向拉格尼特进军。

  团长乌尔里希冯容金根为了对他所察觉到的威胁做出反击,集中兵力于施维茨,此地处在正中,不论敌军从什么方向发起进攻,驻扎在这里的骑士团都能较快地回击。为隐藏其计划,并迷惑骑士团,维陶塔斯在边界地区发动几次突袭,使骑士团的军士不得歇停。

  6月,大波兰与小波兰的军队在维斯瓦河的浮桥上会合,并与马佐夫舍和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见面。随后向骑士团总部马林堡进发。

  条顿骑士团顺德莱温兹河向北行进,在勒鲍渡河,随后想东进军,与波兰立陶宛军进军线路平行。联军劫掠吉尔根堡村。冯.容金根团长被联军的暴行惹怒,他发誓在战役中击败入侵者。

  大团长将他的军队撤出施维茨并在泽文兹河上组织防御线。围桩加强河渡的防御力,而且城堡附近增加防守。在与司令部见面后,雅盖沃决定从东方侧翼包围敌军,并在他向普鲁士的攻击途中他继续穿越叟道和内登堡,向马尔堡进军。城镇被严重损坏,而且基根堡被掠夺一空,夷为平地,制造大量的难民。在将两座城堡被占领,通往马尔堡的道路打开。在半个月后,两军在格伦瓦德附近的村庄相遇。

  参战的波兰立陶宛联军有39000人,而条顿骑士团则有27000人。波兰立陶宛联军的军士分别属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与信奉萨莫吉希亚人、信奉东正教的鲁塞尼亚人和鞑靼人并肩作战。而参战的条顿军队由以日耳曼人为主的22个不同民族构成。

  骑士团希望挑衅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使他们率先发起进攻,将两把剑送给约盖拉和维陶塔斯以“帮助他们作战”,这两把剑被称为格伦瓦德之剑。

  立陶宛人率先进攻,但在超过1个小时的激战后,立陶宛轻骑兵全面撤退。波军和骑士团开始激战,甚至蔓延到瓦迪斯瓦夫的大本营。骑士团的一位部将骑士直接向国王约盖拉发起冲锋,但被王室秘书挡下。

  随后波军逐步取得优势,同时立陶宛人也回到了战场。骑士团大团长在试图突破立陶宛战线时被杀。条顿骑士团群龙无首,又遭到包围,开始撤向他们的本营,希望组成防御性的战车阵。但是,防御瞬间遭到突破,本营被毁。

  条顿骑士团在战役中一败涂地。大约8000名条顿士兵战死,还有14000名士兵被俘。骑士团的大多数成员都战死沙场,其中包括骑士团领导层大部。战役后,波兰立陶宛联军留在战场达3天,随后每天只行军15公里,拖延了攻打条顿首都马林堡的时间。

  波兰立陶宛方面的拖沓使条顿有足够时间布防。瓦迪斯瓦夫也派其部下攻打其他条顿要塞,这些要塞通常不战而降。到了月底,只有八座城堡在条顿手中。

  条顿向自己的盟友求助,文策尔,罗马,以及一些支持自己的诸侯。但除了一些资金支持外其他也没有什么,最多的帮助就是一些骑士自己待着补给参战。最多的时候有将近4000人为条顿效力。

  而围攻马林堡的联军期待条顿骑士团很快投降,没有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受到补给缺乏、士气低下、痢疾蔓延这类问题的困扰。借着机会,条顿向波兰进行反攻,收复了不少土地。此时的三国已经是打的民生凋敝户口减半,谈判成为最好的选择。

第402章 战略目标

  罗马在这中间有什么作用不知道,但如果加入任何一方那对另一个国家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罗马现在还是准备着,准备南下与马穆鲁克打一次。但再强大的军队,也是需要补给的。所以罗马开始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安条克这几个地方修建仓库储备物资。

  随时准备战斗,这是彼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之前的临时作战会议常态化,重要将领和大臣在会议室中用小型地图模拟未来战争爆发后的战略态势。总参谋部就这样诞生了。

  “陛下,我国与马穆鲁克之间必有一战。在阿勒颇、安条克省边境已经有18000人的军队,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内就能够打到大马士革城下。”

  阿德里安因为年事已高已经退休,新的军务大臣法比安滔滔不绝的提出对马穆鲁克的军事行动方案。只要自己的方案能够成功,那么他一定能够加官晋爵,然后成为一个世袭贵族。

  “我们可以从安条克出发,沿着海岸南下,先占领的黎波里和阿克,然后再占领大马士革。另外一支军队,从塞浦路斯出发,直接到达阿什凯隆,维持帝国对运河的控制。”

  法比安兴致勃勃的说着,另一位将领萨勒格布伯爵提出意见。

  “好是好,但如何能保证巴格达不加入。我们在凡城和埃里温的防御也需要军队。他们也不是战斗力弱的。”

  自己的计划有了别的声音自然心情不好,但法比安还是为伯爵解释了一下。“我国已经与巴格达和大不里士两个国家的苏丹结好,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是吗,我记得当初曼努埃尔皇帝也是和阿尔斯兰握手言和的。”

  伯爵的话让众人回想起200多年前,罗马的曼努埃尔一世与罗姆苏丹国的阿尔斯兰和平共处,而且曼努埃尔给予对方不少物资。但阿尔斯兰不领情,直接打了起来。曼努埃尔御驾亲征,结果在密列奥塞法隆被打的没信心。

  “这样的教训帝国肯定吸取了,而且马穆鲁克也不是罗姆,甚至连奥斯曼都比不上。他们只会抱着那些规定过日子,而且他们的统治者都没有稳定的继承,社会极其动荡。不用担心。”

  法比安提振一下被泼凉水的气势,但伯爵提出了另外的方案。

  “陛下,臣以为与其和马穆鲁克对战,不如先向东,拿下巴格达,彻底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或者向北,将边境推进到基辅这不仅能扩张土地,还能控制第聂伯河。”

  “哼”这个方案法比安不屑一顾。“说的简单,帝国和巴格达的关系已经平稳,突然发动战争为了什么。还有北方,立陶宛还有波兰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两国之间至少要打三年的战争。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怎么能这么说,巴格达方面虽然土地广阔,但实力弱小。立陶宛和波兰已经与条顿纠缠两年,实力损失不少。帝国这两年没有大的战争,完全可以大规模扩张土地。”

  伯爵的想法很简单,立陶宛和巴格达都有大片荒废或没有开发的土地,而且人口稀少。帝国向这里扩张不愁没有土地赏赐。

  但伯爵没有看到的是,土地很多,但开荒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如果不能长久统治那就完全打水漂了,而且土地扩张也扩张了边境线,这也是新的挑战。

  “好了!”,米尔恰拿拐杖敲了敲地面。“都不要争论了,现在要保护运河不受马穆鲁克的侵犯是第一要务。”

  “彼得,你来负责这件事吧。”

  米尔恰直接将这件事交给彼得,彼得答应下来。

首节上一节135/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