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33节

  君士坦丁堡的荣光仿佛又重新回来,而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一些新的政府机构。

  作为一个新型部门,东方部负责管理帝国在东方的殖民和贸易事务,彼得皇子力排众议设立这个机构就是想要走在欧洲的前列,因为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已经开始探索海洋,罗马也不能落在队伍后面。

  在机构的会议室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东方路线图。上面清楚的描写着帝国在东方开拓了多少殖民地和港口,以及在殖民地中有多少本土移民和归化土著。当然,塞里斯人作为可以接受的民族单列一个表格。

  科尔巴鲁是卡米勒(孟买)这座印度城市的建设者,对东方尤其是印度的情况相当了解,当东印度公司进行职能剥离的时候,他也随着调入印度厅负责当地的指挥和扩张。

  “印度这个地方物产丰盛,帝国需要的香料有一大半来自于这里。还有棉花、棉布这些商品由公司运送。拥有帝国移民490人,皈依者3807人,还有两个国王臣服在皇帝脚下。这就是目前印度的情况。”

  科尔巴鲁作为印度厅代表向东方部的主管特尔卡图报告,在所有殖民地中,印度、锡兰、亚丁和福尔摩沙的收益最多,主要是当地的香料和其他奢侈品贸易。

  “大人,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在东方获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如果想要牢牢掌控这些地方,那我们就要有更多的人口。”

  户籍厅代表向特尔卡图汇报了人口报告,他们在东方掌控的人口总共有超过4000名罗马人,7000名塞里斯人,以及23000名皈依正教的原住民.这些人看着挺多,但与控制的面积相比实在是太少。

  当地传教传成这样已经是很不容易,因为当地的居民也有他们本土的宗教,就印度一个地方,当地i民众所崇拜的神就有上百个之多,东方还好点,就是他们不是崇拜叫佛祖、菩萨的,就是崇拜一位叫孔子的,听说这位是他们掌管教育的神,不敬他是会有报应的。

  “这次东方特使来到君士坦丁堡,我特意学到了一句话,叫万事开头难,只要挺过这段时间,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特尔卡图激励着众人,他们不会因为一点困难而泄气,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行。

  对塞里斯人的宽容是彼得皇子下的命令,就像罗马国内的亚美尼亚人一样,帝国需要他们在东方的种田天赋,在福尔摩沙的土地有一半是塞里斯人开垦的。当地已经离不开这些人了。

  在所有殖民地中,福尔摩沙是前景最让人期待的。得益于地理位置,当地的中转港地位已经稳固,加上土地肥沃,已经成为帝国重点关照地方。

  就是当地原住民不太友好,麻豆社等其他组织向当地港口发动进攻,当地人熟悉地理,所以只是驱赶了事。但从东方帝国招募的塞里斯人开始大规模开垦土地,这破坏了原住民的利益,双方的关系开始紧张。

  “接下来我们应该关注于印度和锡兰,当地的移民优惠可以加大。安德罗尼柯的土地太贫瘠了,移民总想要肥沃的土地。”

  安德罗尼柯这个港口唯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地理位置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移民更喜欢到印度或者锡兰,又或者在桑给巴尔地区进行耕种。这也给了其他地方增加人口的机会。

  由户籍厅组织的移民活动从东印度公司的每年600人增加到每年1100人,大部分是拖家带口的前往。还有一些战争产生的俘虏也会送到东方劳动,这些劳动力是殖民地重要的统治基础。

  在殖民地中,蔗糖和棉花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锡兰地区的蔗糖产量占到整个东方四分之三,而棉花则由印度生产,连同纺织品一起运回罗马。随着蔗糖贸易的发展,科伦坡已经有超过400名罗马人居住,仅次于亚丁。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特尔卡图宣布散会,其实殖民这件事只能慢慢来,但公司预测只要运河重新开通,移民和贸易都可以翻番。而当地的工头已经信誓旦旦的说,要在罗马皇帝生日之前开通,而距离这个日子已经不到五个月了。

  既然工头信誓旦旦,那他就是做好了准备。自己也就不担心这个了。

  这个部门表面看着很闲,实际上一点都不闲。各种东方事务都需要解决方案,而且还要应对外来威胁。皇帝已经批准建设一支海军来维护东方商路,但殖民地需要掏钱弥补一半的开支。

  这也就让殖民地们陷入财政困境,毕竟大部分殖民地才刚刚收支平衡,哪里还有钱去支付海军费用呢。所以这个重担还是落在了亚丁、锡兰、淡马锡、印度和福尔摩沙的身上。四个地方凑吧凑吧,终于凑了十五艘船只和水手的费用,东方海军正式成立。(之前的船队是东印度公司的财产)

  除此之外,还有两面上贡的国家为殖民地提供了资金。就比如马六甲苏丹国,拜里米苏拉受大明册封又皈依了东正教得到罗马的保护,这种行为为马六甲得到了许多好处。当地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靠着收取商业税,马六甲苏丹国很快有了对抗北方暹罗的资本,并准备彻底将他赶出马来半岛。

  而在东方的两条贸易线所获得的收益则是公司与政府平分。大明、朝鲜与日本贸易从中产生的收益除去要上交给对方的一部分,一年下来竟然有220万两白银。这是因为由第三方承包贸易后两国商家不用漂洋过海购买商品了,在这里什么都能够购买,于是在大阪、宁波和釜山的商馆都非常火爆。公司还将本国生产的商品进行销售,从中赚取更多的钱财,而因为堵上了那些官员的嘴,他们也不说这个有多坏了,反而是指使家仆从事交易,从中赚取钱财。

第393章 帝国的内外情况

  米尔恰坐在会议室中,听着大宰相说着罗马的外交局势。

  “约布斯特同意召开议会讨论勃兰登堡的合法性,诺夫哥罗德最近有些骚动,那不勒斯和匈牙利也有些不稳定,当地的一些贵族想要颠覆目前的秩序。”

  李斯特林将这些事以加重的语气念出来,米尔恰则感觉问题不大。想要逼迫一个国王下台是需要相当大的能量,但目前他没有看到一个强有力的王位觊觎者。

  “现在他们都在看着法兰西的权利花落谁家,东方这么远才不会引起注意。而且最近没有战事。”

  米尔恰乐观的想,罗马在他的治理下,经济繁荣、军队强盛、民众富庶、万国来朝。东方的特使到来就是国家强盛的证明,如果敌国入侵,那么就会被罗马军队轻松消灭。

  米尔恰还记得当初他指着地图为大臣们讲述未来的执政方向:改善交通、增加领土、繁荣经济、喂饱民众,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而且还向东方探索,继续为帝国增加土地。

  “现在他们都盯着疯子上面的王冠,其他的事情都没有这个重要。”

  “陛下,还有一件事,最近在凡城、阿勒颇等地方出现一些骚动。”

  “怎么回事?”

  米尔恰询问起这件事,怕不是异教徒闹事。

  事情还真如他所想,这些事情都是一个叫拜塔克什教团的宗教组织鼓动异教徒抗议的。在罗马收复安纳托利亚中,这个教团就与帝国政府长期对峙,而随着大片土地的收复,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大了起来。

  在凡城和阿勒颇地区他们的活动最为活跃,刺杀官员、扰乱民众生活,有的还将当地的礼拜堂砸了。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团体了,必须要出重拳。

  “这些人一定要抓住,还要发布悬赏,让子民都要随时盯着这些人。”

  米尔恰都想要设立宗教裁判所了,但恐怕会引起其他信仰者的反对才没有成功。这次拜塔克什教团的骚动必须要彻底清除,还是先用军队镇压,再找彼得商量商量。

  “要小心这些来自东方的教徒,帝国与他们多年的战争证明了他们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如果我们想要长久治理,那么就必须消灭大部分人。”

  米尔恰所说的除了物理消灭,还有文化消灭。阿拉伯人除了创立宗教和传播数字就没有其他的文化成就了,官僚体制用的波斯的,大部分学者不是波斯人就是其他民族,阿拉伯人的比例很少。罗马可以通过文化优势来影响他们,让他们成为统一西亚的先锋。

  他也是这么做的,米尔恰在与奥斯曼的战争结束后就签署了《君士坦丁堡敕令》,规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新月教的德鲁兹派和阿拉维派是可以容忍的宗教,信仰的民众拥有比异教徒要高但比东正教低的地位。他们的人头税减半,可以正常的经商和种地,但要想考试还得改信东正教。这是规定。

  除了改信,要想考试还得学习罗马尼亚语。原本还可以有希腊语考试,但这几年政策逐渐收紧,在边远地区变成罗马尼亚语为唯一语言。于是新收复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学习罗马尼亚语的热潮。就连希腊语也只有希腊地区和西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人会说,变成地区语言了。

  这样的政策对知识分子已经是相当友好了,所以他们全部涌入到君士坦丁堡等城市,打算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官僚阶层。但帝国对外国人有规定,必须要在这里定居两年才能参加,参军也可以,但地位比本国民众低一个军衔。

  这也是为了保护本国安全,谁知道这些外国人进入官僚阶层后会不会给母国传递消息,到时候秘密信息泄露,这对帝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在边境地区罗马总会有一两个附庸国或者友好国家来保护边境的安全,西部是匈牙利、罗马涅、那不勒斯,东部是黑羊、格鲁吉亚和札剌亦儿。六个国家为罗马提供了缓冲,这样也能为帝国的反应提供时间。

  格鲁吉亚的国王亲自来到君士坦丁堡面见罗马皇帝,并且签署了合约,罗马帝国不追究格鲁吉亚支持阿莱克修斯的罪责,但每年对方需要将十分之一的税收作为贡金上交,而且还要在战线上保持一致。允许困难商人进入格鲁吉亚做生意,税收需要减免,第比利斯大主教等职位任命需要由君士坦丁堡牧首批准才行。

  这样的条约直接把格鲁吉亚的独立削了个大半,但亚历山大还得受着。不然对方直接大军杀过来怎么办,又或者鼓动切尔克斯人骚扰怎么办。要知道格鲁吉亚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必须要在其他国家中间周旋才行。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和格鲁吉亚相比,罗马涅是活的非常自在的。因为公爵大人清楚的明白自己必须依靠罗马帝国才能生存,所以在外交和宗教上保持一致,其他的也就不说什么了。

  为了提现两国更加紧密的关系,皇帝做主让公爵的儿子朱利安与他的小女儿订婚。埃琳娜也亲自见了一面对方,发现对方长的挺帅,就答应了。毕竟自己不结婚就要去修道院了,她可不想做老处女。

  这一下子,罗马与意大利的关系有紧紧的绑在一起。但接下来他不会下场了,留着给对方玩。接下来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对方绝嗣,然后吃绝户。

  罗马涅已经从安科纳迁都到博洛尼亚,并且大力投资比萨这座港口。一些来自伊利里亚地区的罗马商人也交了过路费就来到比萨与其他国家做生意。弗朗西斯科看到了潜力所在,就继续维持当地的各种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

  米兰现在还在进行内斗,佛罗伦萨还没有从损失中缓过神来。这对罗马涅是天赐良机,要赶紧训练军队,将来好给罗马帝国开个好价码。希望一切顺利。

第394章 边境省份

  在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场地上,将近十二万人正热火朝天的干着。这是劳工人数最多的一回,他们做的事将会改变历史。

  特使来到君士坦丁堡后,运河的工头认为必须要加快了,之前的行为只能算小打小闹,公司可不是慈善机构,这么干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所以开始大量购买奴隶和征用俘虏,就连女人都包括在内。

  而且工头采用的是两班倒,一人工作十二小时才能休息,昼夜不停的这么干,而且吃的也差,这都是为了节省成本。而为了获得更多劳动力,公司还从中挑起领主部落之间的冲突,然后从获胜的一方购买俘虏。

  靠着这样的工作,运河的挖掘速度快速提升,最终预计要挖十年的运河今年就可以完工。实在是一件美事。

  不过,马穆鲁克苏丹也回过味来,运河完成后埃及本土和中东地区就被分割开来,自己要想救援就得利用海军运送或者让罗马答应通过,这不是弊大于利吗?

  所以从几个月前开始就逐渐提升对罗马商人的税收,还准备大兵压境,哈里发也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从麦加等地调兵,来个两面夹击。

  嗯,能想到这里确实不错,就是太晚了。而且之前和罗马签订的条约也成为了埃及的掣肘。马穆鲁克承认阿什凯隆为罗马的势力范围,而这里距离耶路撒冷不到一百公里,而且也是罗马在南方的中转港,类似于阿卡的存在。

  如果爆发战争,对方只需要在运河坚守就能阻止他们出兵救援。然后开始吞并好不容易获得的土地,大马士革、耶路撒冷都会失去,海军项目必须要强大起来了。

  为了能够拖延罗马进军速度,埃及开始支持拜塔克什教团在罗马的活动,并且大幅放权给在中东的埃米尔们,只要承认苏丹的地位就行。这样他们就可以与罗马对着干,大马士革埃米尔开始整军备战,准备防御罗马的进攻。

  在阿勒颇,守军开始全城搜索教团的人。但因为是初来乍到,地理的熟悉不如对方,所以还是逃走了大半,被抓住的人都被关入大牢,等待皇帝发落。

  “这些该死的异教徒,要不是我在这里有着土地,才不会来这里受气。”

  刚刚结束抓捕的士兵抱怨道,他在这里有超过100亩的土地,而且肥力不错,当地政府在这里修筑水利和挖掘水井解决了用水问题。为了守护自己的财产,他们对异教徒丝毫不手软。并且经常与大马士革亲密互动,就是为了让对方不要打他的主意。

  “乐观点吧,至少他们都跑了,暂时可以休息一下了。”

  另一个士兵出言安慰,这都是为了守护自己的财产。在凡城的军队也是如此,这里的土地都是重新分配的,只有当地没跑而且属于小农的异教徒才没有没收土地,其他的都分给教会和军队以及流民。但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的,为了能够继续安稳下去,当地民众开始改信,这样就不用一直交人头税了。

  不仅士兵着急,当地的官员也着急。阿勒颇市长和阿勒颇省高官也感觉需要赶紧剿灭这群异教徒,要是年底的考核没有通过,他们的官员之路就到此为止了。

  罗马在设立考试机构的同时还完善了监察机构,由皇帝主导的官员考核每两年一次,没有通过的人就直接收拾东西回家就好了。并且对官员采取俸禄制,拥有固定薪水可以让他们尽心为帝国工作。

  俸禄的组成有时候不完全是货币,还有一些香料、丝绸、纺织品等奢侈品也会作为工资下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的压力,此外对于高级官员退休后还会赐予一座庄园养老。这也是对文官非常重视了。

  阿勒颇市长直接下令全城的市民都要接受检查,如果与这些人有私下联系,直接关入大牢。并且城中的宗教领袖也要配合,不然以通敌论处。

  毕竟边境骚扰、内部动乱这样的情况最考验他们的能力,如果处理不好,轻的免职,重的就要砍头了。不过至少没有发现国外势力介入的情况,应该只是一次内部行动。

  没过几天,皇帝的命令下来了,东部七省的官员都要彻查这个拜塔克什教团,找到了直接就地格杀。同时对阿拉维派、格鲁兹派这样的异端给予优待,从根上断绝教团的人员补充。并且鼓励与其他国家扩展贸易,让当地摆脱贫困。

  东方七省面积占安纳托利亚一半,但人口只有300多万,而且经济落后,经过多年的蹂躏,当地的农业设施被毁的一干二净,彼得说的50万列伊已经发了下去,加上当地的努力剿匪这才好一点。米尔恰免除了这些省份两年的税收,并且鼓励巴尔干的民众移民到东方充实人口。相信两年之后会有不一样的成果。

  并且骑士团已经准备前往东方,他们已经驻扎在埃里温,等待一个合适机会就会去指定的地方独立建国。这几年骑士团的人为帝国出了不少力,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而在团长也承诺,只要帝国有难他们会不惜一切前来帮助。

  在阿塞拜疆地区统治的希尔凡沙阿借着黑羊王朝和帖木儿帝国争斗时摆脱了束缚,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骑士团要想从中获得权力需要花点时间,目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对方显得有些紧张,连带着格鲁吉亚紧张起来。这是要准备打他了,之前不是说既往不咎吗,现在怎么又反悔了,是不是玩不起?

  兄弟,罗马要想灭了你直接不停在埃里温前往第比利斯多好。还值得你去君士坦丁堡与皇帝商谈然后签协议吗,这完全不合逻辑。但米尔恰确实有吞并格鲁吉亚的想法,但因为需要防备东方的异教徒才留着他,这样的情况他就偷着乐吧。说不定哪天就不需要他了。

第395章

  在运河还没有开通的时候,往来于东方贸易的商船只能依靠旱地行舟来进行流动。于是在河道上出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景象,大量的船只被往返拖运在道路上。不过因为费时费力,大部分船只习惯在一头卸下货物然后通过骆驼的运输方式运到另一边。由此催生出大量的附属职业和旅馆,当地的领主也从中收获大量利益。

  借着这样的情况,当地的奴隶贸易也是风生水起。从阿比尼西亚出售的黑人奴隶好的可以卖到70列伊一个,这让不少奴隶贩子开始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阿比尼西亚国王在内陆打的越来越激烈,他已经离不开罗马的财政支持了。为此将本就不多的关税都交给罗马打理,还允许罗马商人出售食盐等物资。得到的回报仅仅是每年10万列伊的收入。

  罗马商人和威尼斯比起来还要有侵略性,他们喜欢逐渐将对方的财政吃干抹净,然后长期控制。这个模式是东印度公司的前身商会中学到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商人的指导手册。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局限于一地,而是全世界。

  匈牙利的王储加冕仪式在布达的大教堂举行,各国特使都来到这里。特别是西吉斯蒙德的特使,看到这个孩子简直恨得不行,玛丽看着他的表情很满意,这能气死她的这位前夫。

  当然更多的是给这位小王子提供联姻请求的,有法兰西的、有勃艮第的、还有波兰的。当然,西吉斯蒙德也有所准备,他一开始想让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与拉约什订婚,这样与哈布斯堡的婚约就得作废。在手下人的劝说下,改推荐他的弟弟约翰的女儿格尔利茨的伊丽莎白与拉约什订婚。

  “不行,绝对不行,我宁愿把王冠送给别人也不会和卢森堡家族的人联姻。”

  当卢森堡的联姻请求出现在桌子上时,玛丽马上否决了这个提议。她向彼得抱怨西吉斯蒙德的野心,让卢森堡家族的女儿与拉约什联姻,又让他自己的女儿和哈布斯堡家族联姻,现在约布斯特明显支撑不住,他当上德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未来没有子嗣,那么西吉斯蒙德可以靠着女方这边的继承权而吃下匈牙利。算盘珠子都崩在脸上了。

  哈布斯堡这个家族就非常擅长吃绝户,从一个小小的德意志伯爵家族到现在坐拥奥地利和瑞士地区,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况且奥地利的巴本堡家族绝嗣后本来是波西米亚国王连统,但当时哈布斯堡的德王说要国王吐出来,现在他自己吞并却不交给皇帝分配,多么双标。

  “好了好了,不想和卢森堡联姻就不联姻了。给孩子找个其他国家的也可以。”

  彼得翻看着这些相亲资料,如果不是考虑近亲再加上他没有女儿,就让自己儿子和女儿结婚了。但这个画面不能看。

  “亲爱的,你肯定有合适的人选。为了我们的孩子,他需要一个合适的伴侣。”

  彼得仔细想想,给拉约什找一个罗马的配偶是合适的。他还要去翻翻族谱,找一个合适的送过来。

  “这件事就交给我,会给儿子找一个合适的妻子。”

  玛丽相信彼得,她现在只能相信彼得了。任何从西方来的都不能相信,这里面还有血的教训。

  为了验证西方人的可信程度,她还失去了一个孩子,这是女王的一生之痛,是绝不会原谅日格蒙德的。

  现在匈牙利在西方的军队最多,在特兰西瓦尼亚和贝尔格莱德几乎不设防,与罗马的良好关系是匈牙利的底气。维也纳必须毁灭,凭什么自己的孩子没了你的女儿能够快乐成长,不行,决不能这样。

  分割线

  要说米哈伊不愧是皇室成员,在诺夫格罗德这段时间直接将当地的贵族富商连根拔起。他们的庄园、财产都被没收,虽然还有一些人逃到了立陶宛,但一路上提心吊胆的。

  巴特兰家族的集结基础永远都是这么暴力,在欧洲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争取地方贵族的承认才能坐稳统治者这个位子。

  现在他们直接颠覆了这个传统,只要枪杆子硬,再厉害的贵族都会臣服在脚下并歌颂他的功德。大量的旧贵族和地主被送去见上帝,取而代之的是听命于他自己的新贵族和市民。

  米哈伊开始寻找新港口城市的地址,从诺夫哥罗德向北有一块地方可以修建城市,只不过当地有大片的沼泽,需要很长时间清理,米哈伊就先修建一座要塞,然后在扩建。

  与卡尔马联盟的边境也是不停变换的,因为太冷了,边境没几个城镇,驻军更是稀少。卡累利阿地峡以南基本没有驻军,加上联盟内部的内讧,对于东部边境一般不放在心上。如果能和平处理是最好的。

  米哈伊也效仿大哥对罗马国内的样子在诺夫哥罗德进行一些改革,第一次征收土地税,进行人口普查,还准备从君士坦丁堡引进学者创办学校。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

  中小商人和市民支持米哈伊的决定,因为从中释放出来的利益让他们吃的很饱,特别是不按门阀高低,按个人能力选官让他们都有上升空间,这满足了他们的政治需求,自然会支持米哈伊。

首节上一节133/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