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27节

  梅森滔滔不绝的向郑和介绍着罗马帝国,特别是开国皇帝,梅森在东方古代书籍中翻找,将米尔恰比作唐高祖,彼得比作唐太宗那样的英勇人物,这无疑激发了郑和的好奇心。

  公司自然准备了不少船只用来装载那些来自东方的货物,在船只正在移动的同时,各种车辆和商队也在进行迁移,大量的丝绸瓷器被运送,短短100多公里的路,四天左右才能走完。所以还是得耐心等待。

  罗马船队在马穆鲁克大动干戈苏丹完全没有表现,为啥?公司为苏丹提供了12万金币的过路费,加上给沿途领主的东西都没有落下,这才让任何人没有阻拦这场大型移动。

  至于那些劳动力,奴隶贩子很高兴,受这场移动的影响,公司大量购买年轻力壮的奴隶来拖船,价格上涨了三分之二还多,那些奴隶猎人和商贩赚的盆满钵满。

  而那些劳工也获得了比平常还多的费用,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毕竟这挺废力气的。

  在埃及进行贸易的人将不一样的船消息传回罗马,彼得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暂时停止了去匈牙利的行程。

  来的速度比彼得想象的还快,而在这个消息传了半天后,梅森的紧急信件也以东方总督的名义传到米尔恰的面前。

  “臣不辱使命,在航行一年后到达东方黄金之国,并有当地特使一同回帝国觐见陛下。”

  米尔恰听到梅森成功找到东方了,还带回来东方帝国的使者,脸上的欣喜已经掩藏不住。宰相李斯特林马上恭喜陛下,找到了东方是帝国外交的一大成就,如果没有陛下,那么这个还得等多少年才能完成。

  同时他还称赞了彼得,说皇子对探索的热衷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米尔恰也肯定彼得的功绩,探索的一切事务都是他来办理,如今的他配得上这个成就。

  “看来,我们要准备好欢迎这位使者了。”

  米尔恰命令君士坦丁堡市长在全城进行整修,要让使者看到本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所需要的金钱从国库中支取,而且还要准备各种表演,这要放在古罗马得七天七夜不停。

  米尔恰搞不出这个,毕竟和一千多年前的富豪相比,他算没钱的。罗马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边境的治理,而东方使者的到来可以给帝国带来一大笔收入。

  帝国在新领土上的人口普查基本结束,这次战争新增将近320万人口,大部分是亚美尼亚人和安纳托利亚人,还有少量的格鲁吉亚人、叙利亚人和库尔德人。罗马帝国的人口重新回到1200万,不过这点人对帝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隔壁神罗都有上千万人,米尔恰想要让罗马成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进行不同程度的催生。

  罗马对于医学方面是相当重视,各个大学都有开设医学院。图书馆也有关于医学的书,对于私人医院和药店的开设都有严格把控,医生的地位持续上升,和军人、官吏一并成为最让人向往的职业。

  医学院的难度也是其他学院的好几倍,在这里没有五年是出不来的。除了理论题,还会有一些实践题,医学生要去医院实习一段时间,老师给出肯定后才能毕业,而且学生毕业,各位老师是要给担保的,如果想要徇私舞弊,那么未来出事这个老师也跑不了。

  罗马的医学和西欧的比是很进步的,至少放血疗法和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不会给病人使用的。英王查理二世不是病死的,而是活活被折磨死的。这哪是治病,上刑都没这么严重。

  医生通常使用草药来治疗,有时候还会动用一些外科手术。修道院也会提供简单的治疗,女性也可以学习一些医术,但仅限于妇产科。

  农业的发展刺激人口增长,因为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口增长最快。可惜没有统计生育率的机构,估计现在罗马全国的人口增长率有1.5%。这在欧洲已经是很高了,特别是在土地不断扩张的情况下。

  军队的赏赐土地制度让士兵成为地主,由于需要服役,大部分人都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自己坐等收租。这些地主成为帝国的主要支持者,在巴尔干就有超过四万这样的地主。

  除了军功地主和贵族庄园,商业地主也是土地所有者的一个类型。他们通过经商等手段致富,然后购买土地成为地主。通过生产经济作物来进行市场交易,这样的地主也是政府合作的重点对象。

  在帝国内部,不论上层贵族还是市民军人,只要你是土地的拥有者就必须交税,皇室土地也交税,只不过按照地位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减税。佃农不仅要为地主交租,还要为国家交税,就算是这样农民也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样的仁政已经很久没有了。

  贵族的怨气也是非常小,除了一些跟随米尔恰的老波雅尔,其他贵族大多是跟随各种战争提拔上来的军功贵族和翻不了天的普通贵族。那些想要闹事的已经被米尔恰清洗一遍,除了能够获得部分经济特权,其他的想都别想。你想发动军事政变,那中层军官就得先把扭送到皇帝面前,这样还可以换个功劳。

第375章 公司功能剥离

  接待东方的使者,这个任务就交给彼得了。米尔恰自己只需要接见一下对方就行,具体的就让彼得和他谈。

  这次君士坦丁堡的整改,巴蒂斯特又从国库调出15万列伊。在这么下去他就得向商人贷款了,但有彼得在,感觉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发生的。

  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联合向彼得递交一份协议,请求将公司的其他治理功能剥离,除了印度地区,其他的希望能够交给其他机构治理。

  他们给的理由也很充分,公司目前就是又当爹又当妈的,不仅要维持贸易,还要建设海军,治理土地,内陆扩张,管理移民,传播宗教。

  一个公司要管理这么多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目前不错,但随着贸易路线的扩张,原有的人员就不够用了,这都需要从国内调拨,但与东方隔着几个月的路程,需要的人员调动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公司能够解决的了。

  所以公司高层希望彼得能够将这些事务交给别人来做,他们公司倒是很乐意进行在印度的治理,毕竟他们的名字就是这个。但其他地方除了贸易,其他只能说有心无力了。

  “公司的情况真的这么糟了?”

  “真的殿下,总督大人紧急要求送人来建立商馆和贸易点,我们已经向东方输送了800人,但还是不够,而且这还只是总督新发现的地方,印度等地也需要人手来扩张贸易,公司目前只能维持一个方向,所以还请殿下帮助。”

  彼得冷笑一声,将请愿书随手放在一边。

  “只能这样?我记得没错的话,公司去年的收入就有超过120万列伊,这还是刨去支出和税后的收入。”

  “是的殿下,可获得更多的黄金不就是我们的目标吗?”

  卡塔尔久向彼得解释,公司确实是赚的不少,但也要照顾股东的利益,早知道出了皇室,公司其他股东几乎都是商会,而各个商会下也是许多商人筹款获得的。这些资金帮助公司渡过了最难的开头,如果不能在分红上多分一点,谁还会为公司注入资金,要知道公共治理是非常花钱的。在印度地区,直接治理的成本是间接治理的三倍,当地需要的各种人才都需要培养,这都是需要钱的。

  “殿下,我们在安德罗尼柯、亚丁的花费已经超过五万列伊,锡兰一省更达到了七万,当地的治理、移民、传教都需要公司的资金进行补充,加上股东的分红,能够维持日常现金流已经很不容易了。”

  卡塔尔久诉说着公司困难,彼得也有些反应过来了。后世查资料的时候都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几近破产边缘以为是卖惨,现在看来情况是大差不差的。

  “如果公司只经营印度,你们感觉如何?”

  彼得开始询问这个问题,卡塔尔久马上拿出资料向彼得解释。由于战略收缩,他们可以从延长的东方殖民地缩回到印度洋,多出来的花费可以投入到印度的治理中。印度出产的香料和棉布是贸易的大头,如果继续扩展,当地的土地税、关税、人头税、盐税等可以弥补支出,而且根据探索者带回来的消息,印度的宗教场所充满了黄金白银,必要的时候可以“借用”一下。

  “殿下,我们已经在印度铸造了第一批列伊,成色很足,在亚丁等地非常受欢迎,我们可以逐渐对印度进行贸易和货币上的控制,然后逐渐将这片富饶的地方纳入帝国的统治。”

  “嗯,我会再考虑一下,等东方使者来了后会给公司答复。”

  彼得给出具体期限让卡塔尔久回去说明,在此之前让他们先忍一忍。

  实际上彼得也有过将东印度公司部分功能剥离出来单独组建机构的想法,但总感觉过程太快了。早知道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可是经过200多年才成为历史,其他殖民公司也是经过几十年才被政府机构取代,就算是那个比利时虫豸的刚果私人领地也压榨了三十多年才被政府接管。

  而罗马东印度公司成立才不到十年,这样的情况下就分离出来部分功能不知道行不行。

  但董事会都希望这样了,他也不好说什么。一切还得和梅森商量一下才行。

  米尔恰将殖民这个事务交给彼得,而彼得则是交给东印度公司。去年看他们太过辛苦,就在士麦那建立一所学院,里面教授东方航海、探索、地理、经济等知识,第一批培养三个月的人已经前往东方,已经在荷台达等地的政府帮助治理,还递回不少报告,不断的为罗马编撰的地图和地理书进行扩充。

  撒哈拉贸易和在西方的殖民暂时放弃,所有人力全部支援东方殖民。他们为帝国在东方的控制贡献了力量,但对于广袤的土地和海洋来说远远不够。

  从西欧的殖民历史来看。特许公司只是国家财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殖民而产生的新事物。强大如西班牙帝国也只是鼓励私人殖民,后来金银矿开采才将美洲纳入王化之下。

  以罗马目前的中央集权和财力,直接进行政府殖民好像也不是不行。就是治理的花费从哪里来,还得建立一个金融圈子才行。

  公司可以对印度进行垄断贸易,至于其他地方的贸易要采取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就比如在安德罗尼柯进行阿比尼西亚贸易的船队就不是东印度公司进行的。

  再者殖民地的内部贸易利润也是非常大的,从锡兰生产的宝石也是印度各个王公的最爱。而且他们似乎不差钱,黄金大把的掏,生怕买不下来。

  在罗马的促进下,印度洋的国家贸易开始提升。紫色双头鹰的旗帜飘洋在海面上,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回到亚丁,一个完整的大三角贸易就完成了。其中的风险有,利润也是很丰厚,一些冒险者来到东方依靠贸易赚了钱就在殖民地扎根,他们也是需要交税的,不过暂时进地方政府的国库里。由于路途原因,殖民地国库每两个月上交一次就行。

第376章 探索东方报告

  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君士坦丁堡,沿途遇到的商船全部为他们让开一条路。船上的水手和商人看着这支庞大的船队非常好奇,当其中还有一些他们从没见过的船只时,他们的好奇心达到极点。

  “这是哪里的船,我从来没见过。”

  “我也是,出海上百次了,也没有见过这样的船。”

  水手们好奇的讨论着,而商人则讨论最近奇怪的事,比如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船多了好几倍。

  公司动用大量关系和商队终于将那些货物运到塞德港,那里的商船已经准备完毕,装上就能直接走。在东方船队到达前,他们已经在君士坦丁堡的仓库里待着了。

  君士坦丁堡今天是全员准备,市长大人亲自在码头等待。市民对这样的阵仗是一副吃瓜的表情,这是要欢迎谁啊?

  他们很快得到了答案,一支船队进入金角湾,而这支船队太长了,一眼望不到头。要知道一个人拥有20多艘船只的船队就相当有钱了,现在这样多的船,恐怕只有富豪才能负担的起。

  “特使大人,我们已经来到君士坦丁堡了。我国首都,也是最美丽、最富饶的城市。”

  郑和看着不一样景色的城市,和南京比这座城市比较小,但和其他海外城市比又相当大。而且不一样建筑、船只、人群,这让来到的大明船队成员产生强烈的探索心。

  船队靠岸,梅森与郑和一同走下来。此时的梅森还兼任郑和的翻译,双方的谈话得由他进行翻译才行。

  “欢迎东方帝国的特使来到君士坦丁堡。”

  市长对郑和的到来表示欢迎,通过梅森的翻译,郑和也对帝国的欢迎表示感谢。经过短暂的寒暄后市长就带领郑和去他的休息处,准备明天一早去见帝国皇帝。

  而船上的商品也都抬了下来,由于货物太多,一直抬到半夜才完成。好几个仓库都堆满了,都用军队看守,生怕这些东西丢了。

  至于那些船员,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玩。一些经不住诱惑和那些妓女玩在一起。

  郑和带来的船只虽然只有以往的一半,但成员也有超过一万人。他们聚集在这里花费也是相当可观的。

  他们这些官兵除了拿薪水,还拜托他们的一些拂朋友悄悄拿些东方货物带上,等到了君士坦丁堡后就销售掉,剩下的钱五五分账。

  从东方带来的香料、药材、棉布等商品在这里可以卖到高价,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出售获得钱财后,又继续投入当地的各种服务业中,为君堡的税收做出贡献。

  一些小商小贩将自己商品售卖给这些远道而来的人,而更多的人是激发了好奇心想要看看他们。异乡人到来的风波随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传遍周围,一些外国人也想要看看,毕竟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

  民众想要看看他们,而彼得则与梅森侃侃而谈。两年不见,梅森比以前黑了,这位总督大人也有很多话跟他说。

  “殿下,这是臣从东方带过来的茶叶。”

  梅森让手下泡好茶让彼得品尝,刚拿起茶杯,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好茶!

  “这次去东方两年,收获不小吧。”

  “是的殿下,臣这次不仅找到了马可波罗说的那个国家,还带回来不少好东西。”

  梅森为彼得献上他在东方获得的好东西,包括从一个叫景德镇的地方获得的瓷器,还有一个据说是前朝皇帝使用的,上面的青花图案让彼得痴迷,这在后世不得抢疯了。

  “殿下,这是东方产出的丝绸。”

  彼得看着这一大箱里面的丝绸,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奢侈品现在就一大箱一大箱的出现在他面前。他都觉得是一场梦。

  “好,好啊。看来你在东方的两年也有不小的成就。”

  “是的殿下,臣已经知道那个神秘的东方是一个叫做明的帝国,他们的军队、经济、城市、村庄都比我国的要强要多,他们的统治者一声令下,上百艘船只就建造完毕,而且随时都能召集数十万的军队,这样的指挥能力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他们的冶炼、纺织等行业远远超过我国,甚至连印度都比过去。这样的条件,难怪会说流淌着黄金与白银之地。”

  梅森向彼得介绍大明的基本情况,总结就一句话:大明太强了,谁都不可能单独战胜他。

  “既然到达了明国,那么他们的统治者同意给我们一块土地贸易吗?”

  彼得抛出这个问题,梅森很快就没了之前的神情,开始向彼得说大明内部的政治情况。

  “他们那位统治者对贸易很感兴趣,但他那些手下做事的官员一个劲的反对。说之前的那位统治者下了命令,要继位的人必须遵守。”

  “殿下,这些人真是奇怪,明明是可以扩充收入的不要,非得靠国内的那些税收。那位皇帝可不是这样的人,听说皇帝陛下准备迁都了,这可要花不少钱。”

  彼得笑了笑,从这个时候开始海贸就成为东方争论的焦点。但基本上还是反对派胜利,对海禁是严加死守。搞得只能靠走私来进行贸易,走私的是谁呢,那些贵族官员。

  “他们的皇帝也是很难,不过在临近的地方建立中转地是可行的吧?”

  “这个殿下不用担心,臣已经在距离明国不远的地方建立商馆和要塞。那里距离明国很近,经过这里北上就能到达。”

  经过这里北上,不是吕宋就是小琉球,看来梅森给自己这么大的惊喜。帝国又有了一块殖民地。

  这两块地方不管拿哪个帝国都是赚的,当地的土地肥沃,位置重要,更重要的是当地还处于部落时代,殖民难度小一点。耐心治理十年,这里就可以反哺帝国本身。

  “还有殿下,臣这次出使东方,意外得知明国和东部一个叫日本的国家有些冲突,两国之间的贸易不稳定,所以臣自作主张包揽了这笔贸易。”

  彼得听到这个愣了一下。“你再说一遍?”

  看来殿下对这个消息反应很大,也在梅森意料之内。毕竟是东方国家的海外贸易,而且还是与一个国家的海外贸易。

  想到这里,梅森再次说道。

  “臣不仅包揽了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还有另一个国家朝鲜与日本的贸易也被臣所承包。殿下,这两项贸易都交给帝国商人来做了。”

  彼得努力将自己的大脑转动起来,梅森的意思的罗马承包了大明和日本之间的官方贸易以及朝鲜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东亚三国除了大明和朝鲜之间贸易外其他的都由帝国来做。

  这信息量太大,得让他缓缓。

  好了,缓过来了。

  “你干了一件大事,一件可以改变历史的大事。”

  彼得夸赞着梅森所做的事情,承包东亚三国中的两条贸易线,除了利益外更多的是可以放间谍了,毕竟谁不想操弄一下他国政治呢?

  大明有官员士绅,朝鲜有两班,日本有各地的守护大名和其他势力。总会有渗透进入的地方,到时候外国势力成为政治参与的一份子,那该多么精彩。

第377章 有朋自远方来

首节上一节127/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