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09节

  “两国的争斗主要是西西里,但据我所知贵国每年在西西里上花的钱财多于收入,贵国的议会早就想要转手了。”

  这其实是彼得瞎说的,但阿拉贡议会确实有这种声音。阿拉贡在伊比利亚的土地税收每年要拨出一部分来作为西西里的统治和防御,而当地的税收却不足以弥补支出,只不过这里作为廉价的小麦产地所以没有放弃这里。

  马丁国王也不会放弃这里,这里是地中海重要的粮食产地,其地理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现在他能站在这里,也是明白罗马是那不勒斯的最大支持者,所以当米尔恰提出调停时,他奉国王命令前来谈判,看看能不能和平解决,打仗花钱太多。

  “话不要说的这么肯定,我国愿意用撒丁岛来交换西西里,而且不会阻拦那不勒斯的船只,这是我国最后的诚意。”

  “那不勒斯不会放弃西西里,我们只愿意在金钱上做出一定的让步,并且还会以市场价格向阿拉贡出售小麦。”

  两国使臣互不相让的情况米尔恰也是见多了,他叫停了这场谈判,让他们休息一下。

  “谁也不愿意让步,看来只能让他们背后的两位先妥协才行。”

  彼得说出自己的看法,米尔恰也赞同,毕竟两个都是地中海的重要国家,西西里又太重要,除非谁先妥协,不然无解。

  彼得回来后米尔恰的负担少了很多,米尔恰觉得必须让他负责更多的事务,所以将文化、殖民、海军、首都建设和北方地区五个事务完全放给彼得,自己只做最后的决定。而外交、财政等重要的政务会听取他的意见,毕竟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至于他伊利里亚专制公的头衔则继续保持,但选官、税收和军队则继续在彼得手中。这也是为了稳住西方邻国,现在彼得的名声已经在阿尔卑斯山南北传开了,他的手段让不少贵族胆战心惊,纷纷传道东方的凯撒长的虎背熊腰,脸上还有与狮子搏斗的疤痕。他可以一个人与狮子老虎搏斗,还拥有上百个情人,私生子更是数不胜数,更有甚者还说彼得吃小孩,让当地民众将自己的孩子藏起来。

  总的来说,彼得如果在西部地区巡视,与那些西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紧张,这对接下来的战略是不利的。

  自从奥斯曼被统一与穆罕默德手中后,就一直整军备战,他吞并了一些国家土地,并积极与马穆鲁克交好,这让米尔恰认为未来与奥斯曼的战争会在五年内爆发。

  这也是米尔恰让彼得回来的消息,他的军队也是罗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让他的军队与奥斯曼拼杀,可以消耗他的实力,也能够蚕食直到吞并奥斯曼。

  彼得离开了皇宫的接待室,在一个小房间里,他正在会见一位戴着头巾的人。

  为了给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找不痛快,格拉纳达是个很好的选择。米尔恰逐渐动了心思,而使臣见状也表示未来统治者会像罗斯受洗那样带领全国民众皈依东正教,到时候会为帝国收复伊比利亚。

  对于这个国家,彼得是不想多交的。很简单,太远了,要不是卡斯蒂利亚内部不稳,他早就没了。

  皇帝的命令还是要遵守的,彼得只好与他谈谈。除了同盟和承诺,酋长还希望能够罗马给予经济或者军事上的支援,目前整个格拉纳达不足30万人,需要一直军队保护国家,就算自己的地理位置优越,但自己也被迫听命于卡斯蒂利亚,所以需要罗马的帮助。

  基于给卡斯蒂利亚找麻烦的目的,彼得还是送出10万列伊的经济承诺。这对使臣来说是个胜利,至少现在让罗马对他们感兴趣了。

  热那亚总督也是第一次向罗马皇帝表示臣服,毕竟来回抱大腿是他们这些城邦的标准外交动作了。法国,还是先想想他们自己吧。

  热那亚每年会给罗马自己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而且城市也会有一支罗马军队驻扎,允许东正教传教士在国内传教等。总感觉这是将国家给卖光了。

  对于热那亚来说,恢复贸易是最重要的。因此,东方是必须要回去,米尔恰又是一个强大的皇帝,而且之前跟这位皇帝的谈话有些不太好,不大出血的话怎么能让他答应。

  就算热那亚做出如此大的让步,米尔恰也不想妥协半分,不是他不想让,问题是现在的东方贸易已经被罗马商人和商会给瓜分了,他总不能动本国人的蛋糕吧。西地中海的贸易他们没有插手,就去那里吧。

第321章 欣欣向荣

  按理来说,彼得一下子接手这么多事务会忙死,但好在各项事务都在进行发展。手下人就能够办好的事他只需要做最后决定并且交给皇帝就行。

  北方主要是哥萨克酋长国和乌克兰公爵领,米哈伊前些日子还找过他,跟他说想到莫斯科看看。

  米哈伊想要去莫斯科旅游直接跟父亲说就行,怎么会跟他说,除非他有别的心思。联想到莫斯科大公至今没有子嗣和弟媳是留里克家族的成员,彼得明白了,米哈伊想要当莫斯科大公。

  弟弟的愿望哥哥自然是支持的,莫斯科是罗马的亲密盟友,如果让一个亲立陶宛的人成为大公,那可就难了。

  现在还是需要整顿内政,彼得决定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全国的选拔考试,通过大学考试后还需要来君堡参加进一步的选拔,必要时皇帝会主持第三场的考试。

  这样的考试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作弊行为,也能避免通过的人水平太差的问题。皇帝直接批准了这个提议,并让他来负责。

  殖民地方面的事情彼得也进行处理,听说女性不多,那就将威尼斯还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俘虏通通送到殖民地去。

  除了梅森出任东方总督负责探索外,一些冒险家也收到资助来探索迷雾地图。詹姆斯罗森伯格向南到达了蒙巴萨地区,还发现一个新月教国家桑给巴尔苏丹国。目前负责罗马帝国与苏丹国之间的贸易和外交。

  与东方的贸易不仅让帝国多了一笔收入,也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象牙、地图、风景人情、还有一些……

  “见…过…帝国…的…凯撒,愿…上…帝与…您同…在。”

  一个来自皇宫的人向彼得告诉皇帝的命令和决定,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这是个宦官,还是个黑人。

  米尔恰开创巴特兰王朝后,所有的规章和宫廷进行复原,包括使用宦官。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宫廷中都有宦官,东罗马帝国法院里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职员,也有一些被重用当大官,比如查士丁尼身边的纳尔西斯,也是东罗马帝国最能打的宦官。

  在宫廷内部,宦官大多是从游牧民和边远地区挑选并进行阉割和培训送入宫中。主要负责服侍和其他劳动。

  由于新朝初建,宦官的使用较少,所以只有130多人,领头的会被皇帝封为大总管,负责皇室的一切日常生活。他们可以获得较高的薪水和赏赐,一些想要见到皇帝或者其他成员的官员或者贵族,也会向他们进行行贿。所以有的宦官比其他地方的小贵族还要富有。

  帝国进入黑奴贸易后,黑人也进入宦官的行列。他们来自异教徒商人手中,家乡遥远,听奴隶贩子说他们对主人很忠诚,这才阉割后进入宫廷试用。

  彼得将一个装有10个金列伊的袋子扔给他,这个黑人用不太熟练的罗马尼亚语向彼得表达感激。

  “好了,退下吧。”

  宦官确实好用,如果官员都像他们这样,把自己奉献给国家就好了。(大人,这个想法很危险)

  宫廷的复苏带来的是花销的增多,米尔恰要求财政部门拿出20万金列伊来修缮和扩建皇宫。在君堡等城市都有皇室建立的工场,皇后过生日,就花了将近10万金列伊。

  米尔恰也明白不能过度使用国库,所以做出皇室和国家财政分开的决定。好在罗马后宫不像东方那样有成百上千的妻妾,这让他们的财政压力比其他地方要小。

  君士坦丁堡的重新建设提上日程,这次主要是修复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带来的损伤。除了皇宫、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地方,君士坦丁堡竞技场打算以赛马场的形式重新展现在众人眼前。

  在文化上,从北意带回来的艺术品给了各个大学让他们观赏。知识分子逐渐放弃了镶嵌画,改用佛罗伦萨等地区的风格作画。哥特式建筑也进入到罗马帝国,整个国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彼得出资进行的书籍编纂也在君士坦丁堡图书馆开始了,从历史、地理到化学物理,再到文艺、手工,整本书无所不包,就是时间可能长点,五年左右,前提是没有别的书加入。

  在帝国的内政讨论激烈的时候,米尔恰的调停终于有了效果。拉斯洛在卡塔尼亚彻底击溃了阿拉贡军队,亚历山德罗不得不做出妥协,好在那不勒斯海军在撒丁岛附近遭到阿拉贡的强势反击,这才不算难看。

  两国使臣在米尔恰的见证下签订和约,条约规定:阿拉贡将西西里割让给那不勒斯,但那不勒斯要以平常价格向阿拉贡提供小麦,此外作为阿拉贡加入威尼斯同盟的惩罚,阿拉贡需要赔付罗马10万金币以及割让马耳他。

  这应该是最轻松的了,奥地利丢了卡尼奥拉,北意国家损失过多钱财,威尼斯甚至自己都赔进去了。只有阿拉贡,丢了个海外领地以及两个小岛。损失应该是最小的。以此为标志,威尼斯战争正式落幕,后世历史学家则以东地中海战争来称呼这次象征罗马复兴的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地中海格局,也改变了许多国家的政策和想法。阿拉贡专心维持在伊比利亚的事情,北意诸邦国元气大伤,法国和神罗部分诸侯对他们有了想法。北意富庶的城邦和肥沃的土地是有实力的诸侯想要的。

  罗马帝国在米尔恰的带领下重新回到顶尖的国际地位,和之前的科穆宁王朝、巴列奥略王朝不同,巴特兰王朝是以瓦拉几亚为主题的王朝,希腊贵族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加上还有几个卷入了谋反通敌案件,希腊派的人员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瓦拉几亚派系的贵族开始主导这个庞大国家,罗马尼亚语挤压希腊语的空间,而且还利用考试等升迁手段来诱导民众进行学习,这样的高明之处是他们怎么也学不来的。

第322章 修正和发展

  君堡忙碌了一段日子,皇帝派出使臣前往匈牙利,与匈牙利女王或者波佐尼亲王进行交涉。

  匈牙利是罗马在西部的屏障,也在威尼斯战争中出了大力,所以米尔恰派凯撒出行也是为了稳住这个中欧大国。

  此时匈牙利的情况已经好转,货币危机带来的权力洗牌已经完成。第一大地主是波佐尼亲王,拥有匈牙利十分之一的土地,玛丽欧洲也有不少庄园,并且废除了她父亲拉约什的贵族特殊政策,整个国家正在全力向东看。

  改信东正教,说罗马尼亚语,原本所谓的匈牙利骄傲没了,这让当地知识分子和贵族感到气愤,但国内的农民和市民则不这么想。与罗马的贸易不仅能将产品卖出去,还能获得大量的香料和奢侈品,与罗马做贸易肯定发财。

  就这样,被排挤的贵族、知识分子和天主教会站在一起,支持西吉斯蒙德重夺匈牙利王冠,而大部分的农民、市民和效忠于玛丽的贵族支持他们的女王。东地中海战争结束后,这种反对的声音已经销声匿迹。

  谁都知道,现在的匈牙利已经不是抵抗异教徒的基督之盾,而是罗马的东正之盾。而能够抵抗罗马影响力的,除了神罗,就是天主之矛波兰了。

  米尔恰连续几次派人去找波佐尼亲王,提出想要见见他,但都被婉拒。看得出来他很神秘,就连波佐尼的市民也不知道亲王在干什么。

  “陛下,奥斯曼最近正在训练军队,安塞拉附近也出现了他们的骑兵。”

  米尔恰听着来自安塞拉的报告,说道。

  “看来那位年轻的苏丹忍不住了。”

  彼得也参加了会议,对于穆罕默德他还是有所了解,他可是结束了奥斯曼大空位期的苏丹,并且还是那位征服者的爷爷,都说奥斯曼十代神君,他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否则怎么会在这几年重新统一剩下的土地并向东扩张。

  “奥斯曼不除,朕难以入睡。游牧民应该好好放牧,而不是参与所谓的立国战争。”

  “陛下,请让我带领军队将他们消灭。”

  阿德里安向米尔恰提出建议,只要消灭他们,就能避免这种忧虑。

  “陛下,臣以为现在还是需要休养生息,北方的立陶宛还有些不安分,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还要修补,不然他们入侵我国边境到时候首尾不相顾就完了。”

  负责外交的斯特科尔提出反对意见,这位出身书香世家的大臣曾经作为希腊语讲师曼努埃尔二世的使臣出访过十几个国家,亲身经历过西欧国家的变化,他们已经不是那群蛮子了,帝国要想继续东征,就必须将他们给稳住。

  “放眼西方,威尼斯已灭,热那亚、佛罗伦萨臣服于帝国,就连法兰西和阿拉贡也不得不考虑帝国的地位,如果不趁此机会向东,想要消灭奥斯曼就难了。”

  “可是阁下知不知道,西方不只有这几个国家,北方的波兰立陶宛、条顿、丹麦,西方的法兰西、英格兰、卡斯蒂利亚,还有勃艮第等国家都是实力强盛的国家,殿下抢劫罗马正给了他们借口,如果他们要组建军队趁虚而入,那才是危险。”

  这怎么还把自己给扯进去,彼得的脸色有些难看,自己只是拿回补偿罢了,怎么这钱他们不该拿?

  “斯特科尔阁下,您说的情况不会发生,法兰西和英格兰正在为了王冠争抢,现在只是停战。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内部也有不小的麻烦,至于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麻烦,至少十年内不会对帝国有什么威胁。”

  彼得的话算是怼了一下斯特科尔,这位大臣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话有些不妥,就不再说什么。

  “目前帝国最好是将目光放向东边,奥斯曼随时有卷土重来的迹象,我们占据着安塞拉,在安纳托利亚的局势中占上风。”

  彼得的想法得到米尔恰的赞同,他一锤定音,修建东方防线,将大量的士兵物资转移到尼西亚等地,对西欧国家以外交分化拉拢为主。

  同时在参政院上,米尔恰批准了彼得的考试改革方案。帝国将新设立考试院来负责官员选拔,所有的试题由考试院统一出,大学仍然可以进行自主考试,但考试院负责最终选拔。

  这就将所有官员选拔聚集在首都进行,必要的时候皇帝也会出题。而考试内容则从书籍、时政和国家情况中挑选,改革后的考试制度变得相对公平,有利于国家的文官体制选拔。

  而对国家最重要的农业和农民方面,米尔恰借着庄园主残忍伤害农奴的事情敲打了一些人,规定自耕农的土地转让可以,但购买土地的人必须缴纳高额的转让费,佃农和农奴的生命情况必须得到保证。

  利用多瑙河等河流,帝国还进行多个水利建设,这些设施可以灌溉大量土地,粮食等作物产量增加。一些人借着种植和转卖农产品和加工品发了财,比如塞萨洛尼基的棉花、摩尔多瓦的葡萄酒和蜂蜡等。

  矿产开采活动也增多,塞尔维亚地区的金银,安纳托利亚的铁,保加利亚的煤都得到开采。军工厂的增加带来冶铁等产业的发展,加上铁器在生活中的普及,煤铁这两种矿产开采的最多。

  在参政院进行的经济政策影响下,手工业的发展开始追上并赶超最发达的北意地区。大量的工人为罗马的各行各业提供技术,纺织品的质量已经与佛罗伦萨或弗兰德斯的产品相差无几。通过汉萨同盟或者其他地方的商人进行销售,利润丰厚。

  海运业则是威尼斯灭亡后兴盛的另一个行业。东地中海贸易已经实现了垄断,只要自己有船,而且没有碰上海盗,你就能赚的很多。一些人开始合伙成立航运组织来进行长途的运输工作,其中希腊商人控制爱琴海贸易,瓦拉几亚商人控制黑海贸易。

第323章

  在欧洲的国家里,罗马帝国是第一个设立关于农工商业部门的国家。各种扶持的政策让经商环境良好,其他国家的商人都愿意来到君堡进行贸易。当地的贸易税收也上涨了不少。

  帝国的民众可以不用服役,但需要缴纳一笔钱来作为费用。在首都等地方已经将税收完全用货币进行,其他地方按照发展程度来决定货币或者实物缴纳。

  塞萨洛尼基的一天是从纺织机的声音开始的,由于附近的棉花和羊毛都往这里送,加上又是一个优良港口,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纺织中心。

  “这里是新建的地方,有织布机50架,工人还没有招募,就算16000列伊吧。”

  两个商人正在为这个新建立的纺织工场讨价还价,最后以15000列伊的价格成交。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看这样子不是本地人?”

  “我们是从佛罗伦萨来的”

  “是吗,多亏他们的执政官,与帝国签订协定,不然只会落得和威尼斯一样的下场。”

  买者只是强颜欢笑了一下,随后就和对方商定明天就去办理转让。除了这个工场,还需要购买一套房子才行。

  罗伯特.梅森是约翰的第三个儿子,在约翰决定离开佛罗伦萨后,就派他来罗马帝国寻找一处落脚地。

  原本的计划是去君士坦丁堡的,但在打听罗马的情况后,决定前往纺织业中心塞萨洛尼基,那里的原料和手工业能够帮助家族重振。

  约翰在议会上宣布辞职,他感谢佛罗伦萨对他和他的家族培养,也感谢佛罗伦萨市民对他的信任,现在该将这份职责交回给佛罗伦萨了。

  委员会再三挽留也没有用,所以他的请求被批准了。雅各.帕齐接任了执政官位子,并将名字改回正义旗手。

  约翰将自己手下的产业和房子全部变卖,一部分钱财交给罗伯特让他前往罗马寻找一个落脚点,自己带着其他人随后就到。

  塞萨洛尼基的情况佛罗伦萨要差一些,不过发展速度可是与佛罗伦萨不相上下。家族在这里可以有一番作为。

  除了购买工场,还需要购买原料和招募工人。目前家族需要省着点钱花,所以需要赶紧生产才行。

  塞萨洛尼基从希腊地区运送棉花和羊毛来到城中,经过织布机变成各种纺织品,再由船队运送到地中海各个港口。由于物美价廉很快抢夺了不少中低端市场。

  由于第三次瓦拉几亚奥斯曼战争是从这里开始的,米尔恰对这里格外重视,不仅对这里拨款进行重建,还减免税收,鼓励他们发展航运业,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很快就影响到整个希腊地区。

  在繁荣的贸易下,塞萨洛尼基的手工业也在扩大。收入也越来越多,就连政府缺钱也向当地的商人借贷。希腊商会也将总部设立在这里而不是雅典,除了来自本国的原料,来自东方的棉花和阿比尼西亚的咖啡也在这里中转和运输。

  马穆鲁克与罗马的贸易节节攀升,连带着运河项目都畅通无阻。阿什凯隆和亚历山大都有规模化的罗马商人团体,他们负责与马穆鲁克的贸易行程。

  而君士坦丁堡牧首与亚历山大的科普特教会牧首基本谈妥,除了教义问题,科普特教会愿意奉罗马皇帝为尊,牧首会向皇帝效忠,而他们的传教范围也仅限于北非一带。东正教也可以来这里传教,双方和平共处。

  搞定科普特教,罗马在埃及的行动就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该在巴勒斯坦和黎凡特地区渗透了,开罗的统治还没有恢复,罗马可以趁机而入。

  分割线

首节上一节109/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