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81节

  徐光启擦擦老泪叩首恳请:“然一事不烦二主,敦……武烈王北伐东征无不旗开得胜,扬国威于异域,成就开国以来第一功。既如此,东征扫平建奴,擒灭伪清黄台吉之后,朝廷当以重臣镇守辽东,武烈王当西征!”

  “辽东之事朕尚且弄不明白,满朝文武就比朕聪明?江北之事不用外廷相助,一应军国大事武烈王自断。不过,西征正当其时,准了。”皇帝开金口降玉言,“此事朕自会与武烈王商议计较,你等不必多言。徐阁老进言有功,加俸两年。”

  “须立军令状!”杨鹤急道。

  皇帝就没搭理他。

  给你立军令状?

  你算老几给你立军令状。

  到底还是胡应台老练。

  他想了想,贾政所提要求并无不善。

  试想一下,若将驻扎在宁夏大沙城的禁军贺虎臣等五将调到南征军中,再从辽东调走部分武烈麾下新编练的虎狼之师,这是分化武烈王府的军权和实力。

  而且,这还是贾政干的,他女儿不前些天进宫得了位次,要作武烈王府的王妃么。

  若贾政出面统筹,而其他人暗中抽调武烈王兵马,便是武烈王不痛快,他也得先去找后宫的不痛快。

  这又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保证让王府后宫不宁,从而分散精力,若是能让荣宁二府与王府不和那就更好了。

  遂再恳请:“陛下,左通政既有枢密院平章事之位,也当为陛下分南征之忧。臣以为,左通政请求持天子剑者不可,然若以北伐良将与老卒南下助力南征之事,此于国于家有利之举。以荣国公之子孙,料不至于没有军事才能。”

  杨鹤急忙要反对,胡应台冷笑着凝视他说:“至于暂时不知兵,这倒没什么,杨阁老之子既为南征军参将,何不以之为左通政副使,使之早早在军中筹备迎接钦差监军与第二批南征军到达?”

  这一顿乱拳,打的杨鹤束手无策,内阁茫然不知所措。

  皇帝考虑了一下颇为意动。

  我儿子说,北伐东征要先暴打敌军,而后细嚼慢咽消化辽东与漠南漠北那么大的土地。

  但西征决不能这么大,那是要狂风暴雨一般将异端全部干掉,而后移民实边将汉唐故土重新纳入汉家地图。

  那是打异端,岂能和风细雨?

  “以阿罴作战之法,到时候只怕是轻兵突进,以优势火力聚而歼之,如此一来,禁军老将留在宁夏没什么用处,反倒有可能掣肘漠南开发。何况卢象升与高迎祥东西两路齐头并进,李自成前锋如今恐怕都达到北海(贝加尔湖)了,那倒可以调走五个老将,诏肃藩四郡主北上坐镇贺兰山。”皇帝暗忖。

  然此事要与好儿子商量才行,我又不懂军事,得听我们家最能打的怎么安排。

  便与胡应台温和道:“征吉所言有理,然此事不能急,搞不好,南征不顺,都察院反倒要弹劾你兵部尚书多番催促才致使南征失败。再说,此番南征朕只有一个王爵,还是让霍朝恩努力吧。”

  啥?

  群臣齐齐一怔,今天装死的俩亲王也猛然抬起头来。

  亲王?

  什么亲王?

  “朕不以内外亲疏而有所区分,武烈北伐擒灭残元单于是一功,岂能不加封亲王王爵?东征收复辽东化解国朝肘腋之疾又是一功,自也要封亲王。至于若西征成功收复西域,开疆拓土万里,取传国王宝归于朝廷,哪一件功劳不足以封亲王?”皇帝许诺,“如今霍朝恩南征若灭安南,杀叛军首领,取红河为国朝交趾府,自当加封为亲王。”

  群臣嗡的一声议论纷纷,无人不面红心动。

  皇帝又道:“朕察前人故事,得知交趾之南,另有九真、日南等两汉故郡,故若霍朝恩能再接再厉,朕不吝王爵封赏。便是得一郡,杀叛军而诛伪国之主,朕一郡封一亲王,决不食言。”

  说着问内阁宰辅们:“我李氏子弟取万里国土、祖宗法统并入国朝方能只得一亲王爵,朝廷大臣取一郡、但能拿得到、守得住便封亲王,这难道不是皇朝善待外臣之隆恩吗?”

  群臣都知道这既是天大的诱惑又是剧毒无比的杀招。

  封亲王,那是天下无人能拒绝的诱惑,可这一招会让原本团结一心共同抗衡皇帝的外廷与贵勋们瞬间四分五裂。

  就他南安郡王府渴望进步,别人就不想封王?

  六王六公哪一个不想?

  外廷群臣谁人不想?

  福王鲁王都动了无名真怒,他们自然是不想让南征成功的。

  若是成功,世上又多了至少一个亲王,到时候他们算什么?

  就算宗室王爵,同级别永远比民爵王爵高一等,可凭战功得到的王爵,他们敢把自己放在人家之上么?

  两人急出列要驳斥。

  六王六公与群臣中与之亲近的群臣,尤其南安王府的大臣一时山呼海啸一般山呼万岁。

  内阁无奈,也只好称颂:“圣天子昭昭之德明明如日,光照四海而福泽万方。”

  “你等不必担忧,朕以诏令为证。”皇帝也令司礼监写了诏书,“如今暂且挂在朝天宫,皇宫落成,朕祷告太庙,再以此诏悬挂奉天门之上,一日无人得此战功王爵,朕子孙后代永不拿下诏书。”

  群臣再呼“圣天子之德”昭昭明明。

  皇帝又下了一个重本:“不惟奉诏征讨之督帅封王,凡从军都指挥使及总兵封侯、大小军校官升三级,朕不失信于天下。”

  ……

  这就更毒了。

  原本只是南征督帅之争,这下要蔓延到军中大小军官的争夺了。

  尤其总兵与都指挥使,只要有位置,将来就是封侯的资格。

  朝堂之上群臣皆喜,少有人忧心忡忡。

  遂定以下次大朝再商议要不要让贾政为钦差去西南,群臣一时退朝。

第四百二十八章 妙玉不妙

  皇帝回后宫,太上皇对今日之事十分夸赞,道:“我这个儿子,仁慈过头了,如今才见了帝王心术,老李家祖宗不用担心了。”

  孙太后担忧:“若果真成功,皇权削弱;但若不获胜,只怕国家实力受损。”

  “南征成不了,秦良玉来密报,安南叛军以三十万之众枕戈待旦,镇南关南部重兵云集,霍朝恩没胆量去会战。还有更麻烦的,安南联合暹罗等国,又正在整编大军,估算不少于六十万,”太上皇也忧虑,“这百万大军往那一摆,我反倒担忧两广安危。”

  “诏令周琼在海上威慑安南核心地带也不行?”皇帝请教。

  “威慑不了,周琼好大喜功而贪婪卑鄙,他手里的南海水师连五十艘战船都拿不出来,此人吃空饷只怕积攒了千万两银子。”太上皇道,“就凭粤海将军所部那点水师力量,哪怕打到红河上游也威胁不了安南叛军。”

  皇帝低头算了半天,猛然惊喜不已。

  “想到点子上了,阿罴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敌人,重兵云集、绵延千里。他能拿的出两万门火炮轰炸黄台吉,还拿不出两三万门火炮丈量交趾故土之地?”太上皇叹气不已,他所虑只一个。

  但若霍朝恩无能,挡不住镇南关,使安南叛军进入广西,两广太大,敌军一旦分散开来,那可就有点麻烦了。

  想想坐不住,太上皇连忙让王承恩骑马去东城投密信。

  才去不盏茶功夫,李征回信:“敌军聚,不过陆逊火烧连营之策,阵地战杀之;若散开,则以我军优势兵力围困逐个予以歼灭,运动战杀之。”

  得此战法,二圣大喜。

  可紧接着李征对南征大军的战法战策提出的批评与建议便令二圣不安了。

  李征道“臣闻霍朝恩以重兵囤积于镇南关,真无能之人。安南叛军不尽快进占镇南关而固守山林,亦无能之辈,若我军以佯攻之势迫使其长期固守,待秋来,一把火足以断绝贼百万大军。”

  太上皇遽然大惊,这是比绝户计还狠毒的放火烧山之策。

  真要是敢这么干,那可真就,真就非要把叛军之地的人杀光杀尽,否则这笔血债早晚都要偿还的!

  然而,李征料定霍朝恩一定会用这个办法。

  “霍朝恩无能之将,困守镇南关以迫使朝廷催促出兵而妄图吞并西南督帅秦良玉所部,朝廷能允准,陛下万不可允准。否则,西南永无宁日安南叛军以轻兵入滇黔桂,若无秦良玉白杆精兵与之游击追逐,纵臣等入滇作战亦不能平定。”

  “故,安南叛军裹挟中南诸国百万大军席卷北上,霍朝恩抵挡不住只好纵火烧山阻挠敌军进军。”

  “但若要阻挡贼军,何须纵火,只需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百里,以白杆精兵袭扰贼军粮草辎重,贼前锋必生内讧。而后以安南叛军吞并中南之危言,恫吓诸国易如反掌。若保守解决,只须以舌辩之士游说诸国、以承认安南叛军为安南国主,联军自溃。”

  “但若要吞并中南半岛,此正是好时机。我重兵集结于两广区域,炮兵走海路杀入交趾,但杀叛军首领,各部焉能不哄抢大位?趁此良机,扫平暹罗等国,彼时贼军内乱,获胜者岂敢在两广久留,只能返回交趾。而后以重炮轰杀,安南可定。”

  看完回信,太上皇既不安又喜悦道:“要做成这样的功劳,只能中军出动。只是,这满纸杀伐之言,只怕到时候血流漂杵,我只怕折损这孩子道行。”

  王承恩又去回信,这次再带回来的便是李征的决心了。

  李征毫不在意回信称:“汉太祖立两汉四百余年国运,唐高祖唐太宗定天唐惶惶气象,岂能是平白得手?此非尸骨成堆不可得之。历朝历代凡改朝换代如我太祖皇帝者,无不以中原千万黎民骸骨为台、血肉为墨。”

  故此李征坚称:“今若定天下而拓土万里,斩首百万蛮夷算什么。祖宗以杀伐成就万世功业,不见得冤魂敢缠绕、精怪敢索命。汉家大虞皇朝,大不了以周边胡人绝户成就万世基业,何言有损道行?”

  他在回信中没说,可此番北伐东征,难不成是他拿着诗书礼易劝说草原人与女真人载歌载舞欢迎王师的吗?

  这一路杀过来,战场上才干掉几个敌人啊,大不了五十万顶天了,然大军所过之处,难道全都是一片祥和景象?

  一战杀敌五十万,钢刀下所谓的无辜之人又何止百万。

  太上皇深感不安。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可那毕竟不是天子仗剑所杀。

  “但是,这坏小子总是能撩拨人,你瞧他后面写的什么!”太上皇挠着嘴角抖着手里的黄纸恼火道,“什么中南半岛沃野千里,有平原三角洲数出,庄稼两年七熟,他这不明摆着打完了北方还要去南方打么。”

  那么好的地丢给不回伺候庄稼的人,李征一百万个舍不得。

  二圣也舍不得。

  故此想了半天,太上皇从袖子里翻出几张皇家内帑银票,数了又数吩咐:“王宫修成,后宫屏山之上不要光修圣母庙,两侧把那什么佛堂道观都修起来,找那么一千八百个尼姑坤道,让她们天天诵经祈福去。真是的,正经事不敢,把这些人放在外头整天游四方,成何体统。”

  大虞皇朝不兴国教,无论僧道都只是设立僧录司道录司管着发展,龙虎山武当山嵩山那帮人皇帝并不信任更不亲近。

  然太祖起兵时,打到河北时,都曾向娲皇许愿,是以大虞皇朝宫里家庙最上面供奉娲皇圣母。

  这次修武烈王宫,太上皇特意再三强调,王宫一定要有娲皇山,修圣母庙供奉娲皇圣母。

  如今一看李征这是朕虎狼之君,以杀伐定天下,太上皇急了。

  僧道也不知有没有用,但供奉一下想来是有用的吧?

  要不然为这点事再麻烦圣母娘娘,那不像话不是?!

  曹化淳忽的想起一人,启禀道:“老皇爷,太后,皇爷,有一人,乃前明遗孤,如今正在姑苏蟠香寺出家为尼,此人颇有神通。”

第四百二十九章 陛下,看来我们要做一场!

  “老尼姑快了,”太上皇平淡地道,“那老尼姑号称学究天人精通易学,终究没算出她家福运,如今据说呕血数次,只怕命不久矣。”

  说起此人太上皇多少有点感慨。

  老尼是朱明后人,还是朱祁钰的嫡派孙女,前明为大虞灭亡后,逊位的朱明皇帝被太祖封为汉王,这是对朱元璋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正统的认可。

  太祖皇帝说,朱元璋和朱家的子孙再不好,但若没有朱元璋,汉家衣冠终不能恢复。

  是以凭明太祖滔天之功勋,与明太宗亲征草原的历史地位,大虞皇朝并没有对朱明子孙赶尽杀绝,战场之外并不牵连,只是废除了大大小小吃天下人的朱明龙子龙孙。

  太宗皇帝拜谒明孝陵之时也说,蒙元之后,历代汉家天子不能不拜朱元璋,凭他以布衣之身恢复汉家正统,这功劳就够后人敬他十分的了。

  朱明灭亡后,末帝朱载圳被封为昭明汉王,前明中都皇宫修复后使之入住其中,准其以帝王家庙规格祭祀前明三代帝王。

  朱载圳薨与太宗天泰元年,太宗辍朝三日、追昭明汉王为明睿宗,谥号思,葬于北都明帝陵熙陵,史称睿宗思皇帝,子朱翊锦袭封汉王,后改怀王。

  百余年来,昭明王一脉传承到今天,王宫早在内讧中败亡,如今只留存祭祀前明三代帝王的特权,子孙后代已泯然众人矣。

  最后一任昭明王朱常淙昏聩,以私交西域、勾结海商被太上皇三立两废,朝野内外沸反盈天,遂废封号、去王爵,以庶人身亡。

  朱常淙无子,其父也没有别的儿子,朝廷使小宗祀奉朱明三代帝王,其胞妹无罪而进封奉国将军,不从,削发为尼在姑苏蟠香寺出家,至今已三十余年。

  当年,这位朱明血脉已有四十余岁,至今也快八十岁了,行将就木之人,二圣南巡后还来朝参拜过。

  她想得通朱明亡国,但看不透昭明王府破败的根源。

  太上皇很觉着可惜,那是个精通易学又很有才华的女人,出家为尼实在可惜了。

  “当年若继承爵位,他们朱家未必不能再有百年富贵。执念太大,削发为尼也参不透因果。”太上皇评价说。

  皇帝也想起这位老尼,遂问:“到底是朱明血脉,最后一个昭明王府爵位继承者,一旦若薨了怎么追封?”

首节上一节281/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