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150节

  李征没考虑,杞县县城并不大,完全可以在外面再形成居民聚居区,如此也可冲击已经形成并根深蒂固的县城格局。

  如今贺虎臣等人看到的便是工地铁皮房,还有堆积如山的蜂窝煤。

  几个人进去看了一圈,这下看出问题了。

  这铁皮房好是好,但墙壁太过于单薄,冬天冷得要死,夏天热得要命,不适合作为军营使用。

  可那蜂窝煤可是好东西,给流民用了,军中缺乏了怎么办?

  “要不偷偷拿走点?”尤世禄心疼地直哆嗦,“多好的蜂窝煤,我舍不得!”

  “军法从事,这位可不是膏粱子弟,军法比你我还要严。”马世龙忙喝道。

  可他也心疼啊,于是骑着马赌气似的在营地转了一圈,黑着脸又回来了。

  “猜猜我发现了什么!”马世龙吊着脸说,“粮,少说十万斤粮食,白花花的大米,一把一把的那个什么‘挂面’,还有菜。一袋一袋的咸菜,铁皮桶装满了清油,还有……”

  话没说完,另外三个骑着马就往营地最南边靠铁丝网的大平房跑去。

  那是仓库,里面除了马世龙说的生活物资,还有铁锹锄头等农具,全都是崭新的,用来打造兵器都绝对合格。

  “这是流民的日子?”四个人各自怀疑人生。

  再找了找,找到做饭的厨房,还是一层大平房,巨大的空间里放好了铁皮做的厨具,连风箱都配备好了。

  “他娘的,怎么连抹布都是新的?这菜刀拿去砍鞑子不好吗为何给流民做饭用?”杨嘉谟怒不可遏,抄起一把菜刀准备揣怀里。

  哪能啊,那是焊死在沉重的砧板上的。

  真当李征是什么好人,就那么相信人性本善?

  “来,出来给你们看个好的。”马世龙从外面进来。

  三个人跟着出去一看,大伙房旁边分左右挖了两口井,虽然不怎么好看吧,可是确实出水了。

  水井上面有辘轳,绳子上挂着白铁皮水桶。

  杨嘉谟当时就憋出一句:“把这拿去给鞑子看一看,那帮穷鬼敢砍了林丹汗来投奔国朝!”

  “想多了,这位督帅做事那是要先打服了才跟你谈过日子道理。看着吧,这次真要是火炮有三五千门、弹药给上百万发,漠南诸部完了。”贺虎臣冷笑道,“不听话的一人一发炮弹打死,听话的大米白面给他们过日子,这一仗,战场决杀只在山外,真正的决胜之机,只怕就在咱们在河南府的几天日子,这叫庙算决胜。”

  尤世禄就咂咂嘴,一个敌人一发炮弹啊,那得奢侈成啥样子?

  再要回归军营,贺赞跟着宋献策来了。

  宋献策一看被称之为“流民营”的营寨,照自己脸一巴掌,回头爬上马背就跑。

  他本以为给流民发花花绿绿的衣服、给大米干饭吃就已经很造孽了,直到看到这流民营。

  有这东西,再加上刚才那帮女兵已经开始在流民当中检查冻疮与冻伤,这批流民不管走到哪,他们就是武烈王忠实的信众。

  尤其那些年年都去逃荒的人!

  “别说他们,我走南闯北,哪里见过这样奢遮的流民生活?!”宋献策委屈极了。

  他还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让流民听话,至少让他们参与整编列入皇庄之中。

  结果人家扔下来一堆见都没见过,却可以吃饱穿暖的物资,这还要什么计谋?

  你们都住进去,听话的还有好日子,不听话的拉出去打死!

  我这规矩,你们谁有意见吗?

  没有!

  不过宋献策到底是宋献策,他办不出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事情。

  到军营外面,宋献策一边让军卒挑选有基本的药理学积累的流民郎中,一边选出来百余个青壮年,叫他们自己去流民营看一看。

  这一看不要紧,那帮流民回来后,正好到吃饭时候,一碗干饭吃完,一群人一抹嘴巴,拉起自家人或同村,指着南边就一句:“走!”

  城南有什么他们可都亲眼所见过!

  到城南,不会冻死,不会饿死,有好日子过。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烈王杞县初整编

  日头西斜之时,整个流民营欢呼如雷声。

  宋献策趁机传令流民:“在这里你一家子一个房,下刀子也不怕,便是天冷,那火炉子你们哪里见过?只不过,这是武烈王督帅大军之军资,却不能给你们。明日开始,凡五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男子,都要到军营外参加建造,那里修建的常住砖房才是你们的。”

  同时,他不用提醒便宣布规矩:“凡不参与建造者,这些日子自然可以吃饱穿暖,但若王师离开之事,发给你手里的粮食便不那么多了。而若参与建造之人,军中会根据贡献记录功劳,功劳大多领粮食,功劳小少领粮食,对你等好处多多。”

  这没有人反对。

  哪怕懒汉也没胆量反对。

  因为宋献策不但带来了吃的穿的,还带来了钢刀和大炮。

  谁不服军令,你站出来,站在火炮前面说话!

  既没有人不服,宋献策才打开厨房一侧上锁的仓库。

  堆积如山的旧衣服,虽全都是在这时代穿在里面的,可谁还考虑这个?

  大人的,小孩的,男人的女人的,人人都有两三件。

  这还不算,还有大量棉布与旧棉花。

  这是发给流民们,让他们自己做衣服的。

  一番发放物资,宋献策不住心疼地跺脚。

  流民们欢呼雀跃拿了旧衣服,领了新棉布,一群将军士兵都站在一边眼巴巴看着。

  这是流民能过的日子?

  发完了物资,宋献策便从流民中挑选出五百男子,叫军中士卒将他们稍加编练成军,都发了棍子,教会怎么开关营地四面的铁门。

  他这一手很绝,流民们当中最有力气的只听士卒们带着怒气的呵斥,胆大的一打听,得知他们过的居然比军中还好。

  当时便彼此说,又与各自家眷说:“不得了!但这样的好日子,那大王能给,也能收回。若我们不肯听话,只怕这好日子便飞走了。”

  还有机灵的,如家里有几个儿子的,有兄弟的,心想这等日子不可久长,反倒是军中能吃饱穿暖,便来问宋献策:“大王还要不要招兵?我们一身的力气,不怕与鞑子玩命。”

  宋献策一想,叫这些人去了解一番军队也好,便命他们将有志于从军之人集合起来,等傍晚时候带着回军营。

  军营中,将士们也满肚子怨气。

  得知给流民吃的用的竟然比乡下小财主还要好,有人便来找在军中走动的刘小保抗议。

  流民是要救,可他们凭什么日子过得比咱们好?

  刘小保笑的很神秘。

  这算什么,老子们在王府的时候,那日子过的才叫一个好!

  就是有一样不好,训练太苦了!

  这么一说,禁军中的老油子都啐他。

  训练苦一点怕什么,哪一个老兵不是战场上死了几次活过来的?

  “督帅把人当人看,待流民都那么好,待咱们这些跟他去玩命的岂能不好?”刘小保这时候便换了口气,与老卒们道,“瞧好吧,大王手里不只有多少好东西,那是二圣给他的,他可舍不得用,都会给你们。”

  日落时,老将们与部分将士从流民营归来,宋献策也回来了。

  李征从城里出来。

  贺虎臣左右一找,幸亏贺赞没在身边,否则他会砍了这个逆子。

  让督帅孤身出入城门,出点事你负责得起?

  “闲话少说,半个时辰后开会。”李征吩咐,“去另外三个营地,叫千总及以上级别军官、十年以上军龄且有威望老卒来。今日只商讨两件事,一件是闭门会,都指挥使及以上军官参与,另一件是解决三大营将士后顾之忧之事,也是度支仓正式成立之大事,须不可少士卒。”

  贺虎臣委婉劝说道:“军中虽不设立监军,但只怕有心人御前挑拨。”

  “他们挑拨什么?”李征道,“出征前二圣交代,诏令我中途进行整编,有诏令在此,哪个挑拨?”

  众人大喜,就连尤世禄都向往道:“那度支仓若物资充沛,老臣也不惧与鞑子以命相搏。”

  李征笑道:“流民营之中物资可都看到了?那点物资,也不过度支仓三月之用,不过二圣重修南都城,银子不多,我只有物资。”

  “物资很好,就要物资!”有老卒早叫道。

  然不及李征与四个老将说几句话,城北两个营城东南一个营有资格参会人员兴冲冲赶到。

  这度支仓竟然要来真的,这谁不跑得飞快谁脑子被驴踢了!

  夏侯湛三人带着王府出来的,飞快在军营临时校场上挂上灯泡,将电池接上。

  一霎时,太阳落了山,城南大营却升起了一轮明月。

  官兵无不哗然。

  李征不与解释,叫参会人员背对城墙坐着,又让三大营大营将士“不值守者皆可旁听”,又命忙了半天的女兵也在队伍中起一排就座。

  流民营来寻求投军的数十个壮丁也站在人群中听。

  李征让宋献策宣读皇帝诏书,诏书命李征行军途中“自作决断整编三大营”。

  有了这道诏书,军中便无一人质疑。

  李征道:“今日召诸位前来只说一事,便是度支仓。明日起,依照出征前孤与诸君议定之准则,根据连日来执法队考评,实发各标准内物资。三大营所有将校士兵,因行军十数日未出差错,皆取度支仓物资,依照原定标准发放实物。所发放之物资,要在我军北伐之前送回各家。”

  三大营基本上全都是北方人,绝大多数是徐州北部以北、燕赵大地户籍。

  故李征要求:“明日起,各营按照所属区域分大队,譬如……呸!”

  一阵风卷来,正卷了他一嘴土。

  众人都笑,可回头一看,心中均一热。

  此时是北风,李征面对着风向,却让他们别对着风口。

  李征等寒风过后接着说道:“如一营之中北直隶有三百人,便挑选三十人,将所发放物资送到北直隶某人家,再由这家分别发放至其余各家。出发之时,各队腰带凭票,在送回物资之时,发到谁家,谁家留守当家之人要签字画押按手印,将来要凭此核对。”

  这会耽误工夫,可若不在这些闲处耽误工夫,到了战场上可就耽误大事了。

  有老兵询问:“能有多少?”

  “不少,此次先发放三月之用,军官与士兵一体,先只看军龄。从军三年,此次发半年本分饷银价值相当物资,孤额外加你半年饷银价值物资。”李征道,“若五年,则九月饷银;十年则一年半,若是有二十年者,发五年。”

  夏侯湛提来物资,有精盐半斤、白砂糖一斤、棉布三尺、挂面三十斤、大米三十斤。

  “看好了,这是一个月的!”夏侯湛特别提醒。

  “还有,这里有选择!”刘小保带着人又报出来一批物资。

  计有精盐半斤、白砂糖一斤、棉布三尺,但挂面与大米没有了,却增加了如今军中所用的高腰作训靴两双,袜子三双,肥皂一块,牙膏一小瓶。

  总体算下来肯定是第二个选择值钱,可这时代的人都饿怕了,没人舍得不要粮食。

  “不用为难,可以搭配选用。何况这种犒赏只要有战争都会有,上战场之前,谁也不能保证都会活着回来,那只好尽量保证家人能吃饱肚子。”李征提醒道,“当然,这种犒赏不算多,若我等战死沙场,家小孩无法凭这些物资活下去。故此外还有一样,每次战争前,度支仓要准备不少于全军三成人员、每人按二十年军饷计算之物资。”

  剩下的便不用多说了,战死的抚恤物资虽然不多,但在这时代已远远超过军中预料。

  何况李征还增加一条:“这是孤代朝廷犒赏,此外还有天子犒赏,不多,加一倍。”

  贺赞听得挠头,嘀咕了句“那我按照军龄,这得几万十几万斤粮食,拿去卖掉也是一笔银子”。

  李征笑道:“你猜我会怎么收拾你?”

  “啊,没事,末将只是这样一想!”贺赞连忙缩起脑袋不敢再说话。

首节上一节150/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