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2节

  “有了根本法,就可以确保他们不会做的太过分。”

  “为了确保根本法的执行情况,大明要在各藩属国建立天使馆。”

  “由大明朝廷派遣使者常驻天使馆……”

  “使者不干涉藩属国内政,旨在监督根本法的执行情况,以及方便和大明进行沟通。”

  “同样,大明也要建立一个使馆区,各藩属国派遣使者常驻其间。”

  “以便于大明及时沟通各藩属国。”

  关于使馆制度,这是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和他提过的建议。

  那时他刚刚掌管鸿胪寺,制定了外交规则,其中就有使馆制度。

  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现在要进行大分封了,正好拿出来使用。

  “总之,大明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藩属国进行控制。”

  听完自家大孙子的话,老朱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很久都不用的乖孙都拿出来了:

  “好好好,乖孙说的好啊。”

  “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的,就要全方位的控制他们。”

  朱标也默默点头,政治方面有礼法,经济方面有宝钞,外交和军事方面有宗藩规则。

  从四大块对藩属国进行控制,确实非常完善了。

  陈景恪补充说道:“现在诸侯国数量较少,大明管理起来较为方便。”

  “以后数量变多,管理就会非常不方便。”

  “而且诸侯国内部难免也会有矛盾,如果全部都有大明来帮忙调解,必然会有人不满意。”

  “长此以往,怕他们会对大明生出怨愤之心。”

  “甚至会引起其他国家对大明的不满。”

  “我以为,可以定期召开诸侯国大会,各诸侯国派代表齐聚一堂,协商各种问题。”

  “有矛盾的,也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并由各国集体做出决议。”

  “这样事情解决了,他们就算不满也怪不了大明。”

  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可以通过会议摆脱大明的控制。”

  朱雄英忍不住说道:“那么多藩属国,怎么可能一条心。”

  朱元璋依然不乐意的道:“以防万一,景恪不是经常说吗,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留下漏洞。”

  陈景恪笑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大明作为宗主国,拥有一项特权。”

  “一票否决权。”

  朱元璋不解的道:“一票否决权?何意?”

  陈景恪说道:“就是字面意思,会议上做出的任何决议,大明都可以一票否决。”

  朱标眼睛一亮,忍不住说道:“这个一票否决权,妙啊。”

  “如此,就可以确保没有人能利用大会,做出损害大明利益的决策。”

  朱元璋眉头皱起说道:“你先等等,大明若想推动某些决议呢?”

  陈景恪说道:“走正常程序,在大会上提出决议,所有诸侯国投票表决。”

  “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同意,决议才能通过。”

  朱元璋不悦的道:“为何要如此麻烦?如果他们不同意,咱说的话还不管用了是吧?”

  陈景恪耐心的解释道:“陛下,这么做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安诸侯的心。”

  “让他们知道,大明不会利用宗主国的身份,随意损害他们的利益。”

  “其二,就是防止大明不了解诸侯国情况,制定出有损诸侯国利益的决定。”

  “我知道您肯定不喜欢听这话,但诸侯国也是人。”

  “如果大明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早晚有一天会众叛亲离。”

  朱元璋嘴巴张了张,终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

  陈景恪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些年老朱也大有长进啊,知道如何取舍了。

  换成以前,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第三,就是方便大明甩锅。”

  “方才已经说过,什么决议都让大明来做,锅也是大明来背的。”

  “现在大明只有否决权,决定权是全体诸侯国共同拥有的。”

  “就算某些诸侯国利益受损,那也怪不得大明。”

  “他们总不能怨恨大明,为何不动用一票否决权来保护他们吧?”

  马娘娘笑道:“哈哈……谁要是真这么不识大体,被灭了也是应该。”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诸侯国大会采用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一项决议能不能通过,看的是投票。

  大明不可能为了少数人,去得罪多数人。

  至少不能轻易动用一票否决权去保护少数。

  所以,不论最终决议是什么,大明都是不粘锅。

  陈景恪继续说道:“至于陛下担心的,大明提的决议被否决了怎么办。”

  “我只能说,作为宗主国,提出的决议无法通过。”

  “要么就是这项决议太不靠谱,不靠谱到诸侯国宁愿得罪大明,也不愿意同意。”

  “要么是大明日落西山,已经无法维持宗主国的体面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大明有强行通过决议的权力,又有何用?”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确实是这个理。

  宗主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提出的决议只要不是特别扯淡,都能通过。

  他的担忧,其实完全没必要。

  保留一票否决权,诸侯国安心了,大明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是目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朱元璋他们在宫里开会,宫外一众勋贵代表也齐聚一堂,对某些事情进行协商。

  只是现场的氛围有些剑拔弩张,不像是好好开会的样子。

  江夏侯周德兴怒视汤和,道:“信国公,方才你是何意?”

  “就你忠于陛下是吗?我们都是乱臣贼子?”

第413章 陈景恪算什么东西

  面对质问,汤和不屑的说道:“是不是乱臣贼子,你心里比我清楚。”

  “我倒要问问你们,谁给你们的胆子,竟敢行逼宫之事?”

  周德兴脸色一变,呵斥道:“汤和,你不要血口喷人。”

  “我们只是为了迎接陛下回京,什么时候逼宫了。”

  汤和冷笑道:“不要把其他人当成傻子,你们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全洛阳城哪个不知道?”

  崇山侯李新起身说道:“信国公,不要血口喷人。说我们逼宫,你可有证据?”

  汤和伸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就是证据。”

  李新摇摇头,叹息道:“信国公,我知道你这是被人给骗了啊。”

  汤和反问道:“被骗?被谁骗?陈伴读吗?”

  李新认真的道:“就是陈景恪,此人仗着太上皇、皇上的宠信肆意妄为。”

  “侥幸出了点成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什么事情都想指手画脚。”

  “今日还将矛头对准我们……他都不想想,若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所谓的变革怎么进行的下去。”

  周德兴也立即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说道:“对,真正忘恩负义的,是他陈景恪才对。”

  “信国公,你我同为勋贵利益一致,不能被他给骗了反对来对付我们。”

  其他人也纷纷出声,对陈景恪进行谴责。

  将他视为一切罪魁祸首,大有要行清君侧的架势。

  哪知,就在这时李善长突然起身就往外走。

  周德兴开口问道:“韩国公这是去哪?”

  李善长头都不回的道:“和一群将死之人有什么好谈的,不想惹麻烦的就和我一起走吧。”

  说完径直离去。

  只留下脸色难看的周德兴、李新等人。

  周德兴强行为自己挽尊道:“不用理他,韩国公与那陈景恪关系……”

  哪知他刚开口,王弼就起身说道:“在下家中有事先走一步,诸位海涵。”

  说完不等别人开口挽留,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去。

  他的离开就像是发出了某种信号一般,十几个人跟着一起离开。

  会场里顿时空出了一小片角落。

  这下周德兴等人就不是脸色难看,而是心慌了。

  汤和讥笑道:“哈哈……知道大家为什么走吗?”

  “们这些人是真的飘了,真以为自己多了了不起,大明没了你们什么都做不了是吧?”

  “陈伴读的能力如何,天下谁人不知?”

  “他的变革全靠你们的支持才得以施行?真是大言不惭。”

  “你们说这话的时候,将太上皇置于何地了?”

  “有太上皇支持,什么样的新政推行不下去?”

首节上一节602/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