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52节

  藏匿起来的鱿人,主动投案自首,将包庇他们的人供出来,就可以免除一死。

  非但如此,还会归还他们的全部财产,礼送出境。

  这条政令一出,所有人无不感到头皮发麻。

  这个朱,简直将人心玩到了极致啊。

  然后……不出意料的,秦国产生了一场信任危机。

  

  福尔克贝纳多特是一名传统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崇高的声望,家里自然也不缺钱财。

  朱占领这片土地建立国家之后,他并未跟着逃离,而是安抚周围的人配合朝廷的政策。

  秦国的种种善政,让他非常的震惊,继而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之后就四处奔波,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新政的实施。

  直到屠鱿令的颁布。

  他无法相信,如此仁慈的国家,会突然变得如此极端。

  甚至为此求见过李芳,希望能说服他收回这一暴政。

  李芳亲切接见了他,然后坚定的拒绝了他的求情。

  并且给出了这么做的理由。

  宗教仇视,大明有大人物极度反感鱿人……

  秦国人受宗教影响,对鱿人非常反感。

  朝廷想要获得大明更多的支持,必须讨好那位大人物。

  所以,反鱿势在必行,谁都无法阻挡。

  这两个理由都非常的有分量,让福尔克贝纳多特无话可说。

  宗教仇杀,在西方世界实在太常见了,这个理由他无法反对。

  但他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回家之后,就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不少鱿人逃走。

  被他救走的鱿人,超过一千人。

  后来大明封锁边关,即便是他也无法轻易将鱿人送走,且时刻有暴露的危险。

  但他依然不顾危险,藏匿保护了许多鱿人。

  对于朝廷颁布的新政令,他知道后果有多严重,但依然没有改变初衷。

  他不相信鱿人真的如《犹大书》中所言那般邪恶。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无私帮了那么多鱿人,怎么可能会被背刺?

  然后,他就被背刺了。

  一个名叫梅纳哈姆狈京的鱿人,在得知新令后,主动从藏身之地走出来,找到当地的衙门自首。

  并将庇护他们的福尔克贝纳多特供了出来。

  然后绣衣卫和军队直接出动,将福尔克贝纳多特抓捕。

  不知道真相的居民,见朝廷竟然抓这样一位有德之人,纷纷站出来抗议。

  朝廷就将抓他的理由公之于众。

  得知真相的居民都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福尔克贝纳多特竟然是被鱿人出卖的。

  就这么说吧。

  大家又不是瞎子,福尔克贝纳多特帮助那么多鱿人,大家怎么可能不知道?

  如果没有大家的掩护,光靠他一个渐渐失势的老贵族,有能力保护那么多鱿人吗?

  可是现在,就是这样一位大善人,竟然被他帮助的人给出卖了。

  鱿人,竟如此邪恶。

  和福尔克贝纳多特相同遭遇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也无一例外被抄家。

  在绣衣卫的散布下,这些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秦国各地。

  然后又传入了周边各势力。

第384章 两极反转

  绣衣卫的组建时间虽短,但侦查能力却一点都不弱。

  国内有人不满屠鱿令藏匿庇护鱿人,他们是知道的,根据线索锁定了不少人。

  不过他们没有轻举妄动。

  把这些人抓起来,只会让剩下的人藏匿的更严实。

  而且大肆牵连非鱿人群体,也会引起其他部族的人的恐慌和抵触。

  如果激起民众的逆反心理,从此和朝廷离心离德,就大事不妙了。

  关键要是这事儿被鱿人利用,就非常恶心了。

  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是坚决不能干的。

  不过朱从来都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很快就想到了法子。

  你们不是认为鱿人无辜吗?不是认为我们在抹黑他们吗?

  不是觉得他们可怜,同情他们吗?

  那我就让你们亲眼看看,我华夏为何反鱿。

  于是就有了那道新政令。

  怕那些鱿人藏的太深,无法及时得知新政,就派人敲锣打鼓大声宣传。

  尤其是那些疑似藏有鱿人的地方,更是专门找了大嗓门,反反复复的吆喝。

  有时候夜深人静也会突然来一嗓子,确保那些人能听到。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情。

  等到鱿人跳出来背刺救命恩人之后,绣衣卫又再次发动了新一轮的宣传。

  将所有背刺恩人的鱿人名单公之于众,并张贴的到处都是,确保全国所有人都知道。

  并且,还通过波斯人和大食人的手,将这份名单传到了周边所有的势力手中。

  后面的事情就无需多说。

  整个安西都震惊了,他们无法相信这个结果。

  一个人背刺恩人,还可以说是个人行为。

  可现在不下几百人,还要怎么解释?

  竟然真的有族群,将忘恩负义当祖宗之法。

  《犹大书》上所写的那些事情,或许不是明人抹黑他们,而是真的。

  虽然这年代书籍很贵,知识传播速度也慢。

  但只要愿意去查找,很多信息还是能查得到的。

  关于鱿人的历史,很快就被人翻出来了。

  将所有翻出来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大家发现《犹大书》上记录的事情都是真的。

  而且还有很多恶行,没有被犹大书记录。

  一个很真实的道理,很多理中客到处指指点点劝人大度,只是因为事儿没有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一旦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者是身边,他们比谁都极端。

  尤其是一神教的信徒,他们是单元文化,更加容易走极端。

  曾经他们有多同情鱿人,在被背刺之后,就有多痛恨。

  然后鱿人就成了被鄙视的对象。

  不过这会儿大家也只是鄙视,并没有做什么。

  朱知道,愤怒还不够,于是又恰到好处的浇了一锅油。

  他下令,将所有帮助过鱿人的人,全部抄家灭族。

  面对这个结果,秦国百姓都沉默了。

  没有人责备朝廷残暴,他们包庇了恶人,被处罚是理所应的。

  大家只是同情那些善良的人,所救非人。

  然后就是对鱿人更加的痛恨。

  是他们把那些善良的人害死的,如此忘恩负义之辈必须要死。

  鱿人必须死。

  鱿人必须死,成了秦国当前最大的共识。

  无数人站出来向朝廷请愿,一定要把那些鱿人全杀了,为枉死之人报仇。

  他们打出的口号同样是:鱿人必须死。

  然而,一直仇视鱿人的秦国朝廷,却一反常态的拒绝了大家的请求。

  人无信不立,朝廷更需要诚信才能取信于民。

  朝廷说过,只要鱿人自首,就归还他们的财产,礼送他们出境。

  那就一定要做到。

  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政令。

  民众以为朝廷只是碍于颜面才这么说的,就请愿说这是百姓的意愿,不算朝廷失信。

  然而朝廷依然斩钉截铁的拒绝了这个请求。

  民众终于意识到,朝廷说的是真的。

  这下大家更不愿意了,这些鱿人害死了他们的恩人,还能全须全尾的离开。

  我们无法接受。

  于是就派出代表去求见朱:“请大王体察民情,莫要放走恶人。”

  朱义正词严的拒绝了这个请求:

  “大家认识到鱿人的邪恶,我很高兴。”

首节上一节552/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