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35节

  他确实看不上白羊国的水师,也不认为对方能牵制的住秦国水师。

  可绝没有想到会败的如此快,如此彻底。

  不光水师被全歼,还被人家沿河直上,攻击两岸的聚居区。

  秦国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的多的多。

  不过,他依然有些无法相信,秦国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将大炮装在船上,就能发挥如此大的威力?

  事实上确实不怪他,他认识的大炮笨重无比,射程虽远却无法保证命中率。

  他并不知道,大明的火炮是经过陈景恪和工匠们改良的。

  重量轻了许多,威力和射程都有所提升,命中率也提高了不少。

  甚至还加装了减轻后坐力装置。

  若非材料不过关,这些大炮可以直追三四百年后,西方列强的装备了。

  用来对付现在的敌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帖木儿怎么都无法想通此事,于是决定亲自去看个明白。

  他带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目的地。

  在离阿巴丹二十余里的地方,他见到了许多仓皇逃难的百姓。

  让部下抓来几个询问,很快就知道了缘由。

  攻击来自于水面上的战船,是一种声音很大的武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起攻击。

  具体多远,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五六里的,有说七八里的,还有说十几里的。

  主要是,火药在西方世界还没有普及开来,只有一部分人才知道。

  普通百姓压根就不知道这玩意儿,更不知道火炮。

  只能将自己见到的东西,用最夸张的语言描述出来。

  帖木儿的神情却越来越严峻。

  他从这些人的话里,大致听出了一些东西。

  秦国的战船对阿巴丹镇和港口进行了炮击,他们的大炮射程非常远,最远疑似打到了十几里外。

  对此他心中存疑,但也不敢完全否定。

  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炮弹。

  听这些难民说,炮弹不是铁球,而是一种落地会爆炸的东西,方圆数步内人畜不存。

  还会引起大火。

  这威力就太恐怖了。

  未知的东西,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帖木儿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决定必须去见一见这全新的大炮。

  否则,这场会战不好打。

  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阿巴丹镇。

  此时整个镇子和港口,都陷入了一片火海,只有少部分人徒劳的在救火。

  河面上已经不见了秦国战舰的踪影。

  他连忙抓了几个百姓审问,得知在一个多时辰前,秦国军队就已经撤走了。

  这让帖木儿非常的懊悔,应该早点过来。

  他心中已经计划好了方案,派一部分骑兵故意向秦国战船靠近,吸引对方炮击。

  好亲眼见一见那未知大炮的威力。

  只可惜,对方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事实上,秦国水师离开并不是巧合。

  大食河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好几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入海通道。

  总长度大约在一百里左右,水比较深,河面也较宽,适合大船通行。

  而阿巴丹镇,恰好处在几条河的交汇处,也就是大食河的开端。

  再往里走,就要进入它的支流了。

  河道变浅变窄,战舰进去不好调头,很容易被人家摸到身边给弄沉。

  所以,在炮击过阿巴丹镇之后,秦国水师就掉头回去了。

  正好让帖木儿扑了个空。

  不过帖木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派人去寻找弹坑,通过弹坑看到了很多信息。

  弹坑最密集的距离,大致在五到八里这个范围内,最远的弹坑确实打到了十一里外。

  这个距离,让他都心惊不已。

  越是精通兵法的人,就越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炮弹确实会爆炸。

  炮弹落点都有一个小坑,小坑方圆十几步范围内,布满了碎铁片。

  很多碎片都深深的扎进了木头里。

  如果打在人身上,非死即伤。

  收集到的信息越多,他的心就越沉重。

  对即将到来的这场会战,首次产生了怀疑,自己的军队真的能扛得住大炮的攻击吗?

  这让他不禁有些懊悔,为什么不听部下的劝告,强行出兵。

  就算要出兵,至少也要了解对方的真正底细啊。

  可惜,后悔已经晚了。

  现在整个安西和小亚细亚,都知道了他和秦国的矛盾。

  劳师动众的过来,最后不战而退。

  以后他还如何统驭诸多部族?

  所以,此战有进无退。

  不过他毕竟是久经战场的统帅,很快就稳住心神:

  不对,大炮必然有缺陷,否则大明早就一统天下了,何至于让自己活到现在。

  找到大炮的缺点,加以针对。

  此战,必胜。

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

  身在洛阳的朱元璋、朱标、陈景恪等人,并不知道朱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

  不过就算知道也没用,距离太远,大明有再多力气也发挥不出来。

  大明能做的,就是按照计划,源源不断的将各种物资运送到秦国。

  现在大明的海外贸易已经非常繁华,几乎每天都会有几支外贸船队离港。

  每天也都会有船队归来,带回大量的钱财以及远方的商品。

  前面说过,大明是单方面的商品输出国,外国连为大明提供原材料的资格都没有。

  一船船商品运出去,换回的是一船船的金银,和少量的稀奇事物。

  大量的贵金属流入,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即便大明早就施行统一的货币,原则上贵金属无法直接作为‘钱’使用。

  但事实上,有太多办法可以取巧。

  比如大宗贸易,我直接用金银以物易物可以吧?

  比如金银拿到所谓的珠宝店,兑换成钱也可以吧?

  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可能真的完全禁绝金银贸易。

  朝廷的货币政策,也只是确保民间小额交易,无法使用金银而已。

  事实上,以金银为等价物的交易,依然普遍存在。

  以前大明的金银存量比较少还没什么,现在贵金属大量流入,如果朝廷无法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也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陈景恪说道:“至少,大额的宝钞会贬值。”

  “宝钞的信誉再高,也远不如金银能带给人安全感和信任感。”

  “所以,朝廷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摸了摸胡须,说道:“用宝钞把金银都收回来不就好了。”

  朱标、朱雄英、陈景恪:“……”

  朱元璋有些疑惑的说道:“咱说错了?”

  三人同时点头。

  老朱神情如常,没有看出一点的不好意思:

  “,咱不懂这个,就是瞎说的。你们聊,你们聊。”

  朱雄英给他倒了杯茶,又端来一盘松子,说道:

  “皇爷爷,您喝茶,嗑松子。”

  老朱高兴的道:“还是乖孙孝顺……好好好,你们快商量正事吧,别管我了。”

  眼看着三人再次投入讨论中去,他眼中闪过一抹失落。

  他已经很努力的在了解新政,可随着变革的深入,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现在一开口就是错。

  大孙子为啥要给他倒茶端松子?还不是想用这玩意儿堵他的嘴。

  哎,真的老了,眨眼就六十五了,不服老都不行啊。

  不过……

首节上一节535/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