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6节

  国内虽然没有这种大地主,但土地流转这玩意儿大家都耳熟吧?

  有些是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有些是直接永久卖掉承包权。

  三五万一亩,大把的人非常乐意。

  他们只看到眼下种地不赚钱,出去打工一年赚的钱,比种地十年还多。

  反正我都要去打工,家里的地都撂荒了,还不如卖给人家。

  却根本就没考虑过,没地了以后怎么办?

  万一遇到经济危机,失去工作了怎么办?

  有地,至少能填饱肚子。

  没地,只能等着救济。

  有人会说了,还是种地利润太低,要是利润高了谁愿意卖。

  然而,多大的利润才是高呢?

  利润高了,面对大资本的入侵,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吗?

  有人会说,那是国家的事情,国家应该保护百姓的土地。

  然而历朝历代朝廷都明白这个道理,都在想办法解决土地兼并。

  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

  现实就是现实。

  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要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就无视现实。

  所以,降低种地的利润,让大资本失去兴趣,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无农不稳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就是食物对人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

  第二层含义是,土地能承载巨量的人口,能给无数百姓提供最后一条退路。

  有恒产者有恒心,百姓有所依靠,就不会成为流民不会造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前世就连灯塔国都有无数流民,我国为什么几乎没有?

  除了政策帮扶,土地的兜底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才是无农不稳的真正含义。

  能力有限的人就去种地,靠着土地能保证一家的温饱。

  能力强的人,就去外面闯荡,去别的行业创造价值。

  这才是最务实的做法。

  停顿了一会儿,等朱元璋三人想通其中的道理,陈景恪才继续说道:

  “仅仅降低收益还不够,方才陛下说了,土地的产出是最稳定的。”

  “利润再少,那也是有利润的。”

  “土地一旦买到手里,就终生持有,可以传给子子孙孙。”

  “仅凭‘稳定’这一个特点,就可以促使无数人,将钱财投入到土地中去。”

  “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增加他们持有土地的成本。”

  “比如阶梯性收税。”

  “五百亩是一个台阶,一户人家持有土地在五百亩以内的,正常缴纳田税。”

  “持有土地超过五百亩,超出的部分缴纳更高的田税。”

  “超过一千亩的,超出部分就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

  “一直加税,加到他们倒贴钱的地步,自然就没人会大量持有土地了。”

  朱雄英脑子反应快,立即说道:“家中子女多的,可以分户,把地放在子女名下啊。”

  “不是就能避开阶梯性收税,继续搞兼并了吗?”

  “砰。”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激动的道:

  “好好好,这个阶梯性收税好,这就是推恩令啊。”

  朱雄英这才反应过来,在利益面前哪有什么父子兄弟。

  给子女分户,把地放在子女名下,那就是子女的。

  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子女还不敢做什么。

  等他不在了,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一个大地主变成很多个小地主。

  小地主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和大地主相提并论。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自然也就降低了。

  “景恪你的脑子果然好用,哈哈……”

  朱标也不禁连连点头,这个阶梯性征收田税,实在是神来之笔。

  既然无法阻止你兼并,那就强迫你分户。

  朱元璋起身来回踱步,可见他心中是多么的激动:

  “好好好,太好了。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陈景恪却远没有那么乐观,浇冷水道:“陛下,一条完善的政策,需要堵疏兼有。”

  “阶梯性收税只是堵,有钱人手里的钱花不出去,他们就会挖空心思想歪点子。”

  “再好的政策都经不住他们天天这么琢磨。”

  “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疏导办法,给他们的钱财找一个去处才行。”

  朱元璋有些不信的道:“阶梯性收税,他们还怎么钻空子?”

  陈景恪叹道:“朝廷总不能限制我租地吧?”

  “我不买地,租地,永久性的租。”

  “地还是挂在百姓名下,可实际所有权却归了我。”

  “有租地合约在,朝廷又能奈我何?”

  朱元璋抬起的脚步顿时就停住了,脸上兴奋的表情也开始退去,好半晌才说道:

  “你要是当坏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坏的那种。”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道:“我早就说了,他一肚子坏水,现在您信了吧。”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去,说正事呢,别瞎闹。”

  然后他重新坐下,道:“说吧,具体如何疏导?”

  陈景恪说道:“将有能力的人和多余的钱财,往更有价值的地方引导。”

  “要让他们看到,去从事别的行业比买地更赚钱,他们自然就不会再盯着那一点土地了。”

  “至于将他们往哪里引导……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士农工商,基本将所有的职业全都涵盖了。”

  “可以将一部分优秀人才吸纳进入官僚系统,帮助朝廷治理国家。”

  “其余的就将他们引导向工商业。”

  “工商业的利润有多大,我不说陛下也应当明白。”

  “而且工商业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引导人才和资源流入,也能加快生产力的进步。”

  朱元璋皱眉道:“可是商人地位低下,且商业也不稳定……”

  说到这里,他脑海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的一些事情,眼睛顿时瞪的老大:

  “你小子之前改革税法,颁布新的商业法案,还蛊惑咱开海……是不是早就算到这一天了?”

  陈景恪‘嘿嘿’笑道:“良性循环,良性循环。”

  “之前的革新都只能算是打基础,以后的革新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的。”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道:“这种好办法,应该早点给咱说。”

  “早点实施,现在都已经推行天下了。”

  陈景恪无奈的道:“我就是怕您太着急,欲速则不达啊。”

  “我知道您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这个政策。”

  “可当时商业环境不行,没人愿意去经商。”

  “如果强制推行,会带来巨大的阻力,甚至连勋贵都会对您有意见。”

  勋贵支持朱元璋是为了啥?图他好看吗?

  还不是为了那点权力和多捞点土地吗。

  眼下最大的地主群体,就是开国勋贵。

  阶梯性收费,受损最大的就是他们。

  这些人要是没意见,那才见鬼了。

  “现在随着新税法和新商业法的实施,再加上海贸的繁荣,商业的潜力已经显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踏足商业圈。”

  “我们此时推出阶梯性收税,遇到的阻力就小的多。”

  “如果再在商业上给予一定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说到这里,陈景恪叹了口气,道:

  “事实上,现在依然不是最佳的施行时机,再过几年遇到的阻力会更小。”

  “但您想要让位给殿下,只能将此事提前。”

  阶梯性收税打击面实在太广,不只是地主官僚群体,就连勋贵都在打击范围。

  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击。

  朱标确实很有威望,可和老朱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如果由他来实施这个政策,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老朱就无所谓了,在大明朝他想干啥就干啥。

  利益受损的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敢不同意的,那是嫌户口本太厚了。

  “所以,您先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再退位吧。”

  朱元璋气道:“混账玩意儿,拿咱当牛使唤是吧。”

首节上一节416/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