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09节

  一方认为对方卖国,一方认为对方死到临头不知悔改。

  高丽王辛也彻底慌了。

  不管纳哈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大明的军队突然出现,并包围了开京这都是事实。

  现在问题来了。

  怎么办?

  打?他没那个胆子。

  投?更不可能。

  那么,能不能派人去和明军洽谈呢?

  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门下侍中赞成事、六道都巡察使崔荣,一个能在威望上和李成桂相抗衡的人物。

  和李成桂出身低微不同,他出身贵族之家,曾因抵抗倭寇入侵而成名。

  后因为政治原因被放逐,离开了权力中心。

  等辛登基,他重新进入权利中枢成为宰相。

  名义上职务甚至还在李成桂之上,但实际权力比起掌握军权和财权的李成桂,还是要差很多。

  关键是,此人是标准的高丽野心家,既不尊北元,也不尊大明。

  他想做的是吞并辽东,与大明、北元相抗衡。

  只是以前他是高丽的少数派,且形势所迫也不敢过于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

  所以表面看他就是坚定的王党。

  现在开京被围,他觉得时机成熟,立即进宫劝说辛。

  大明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放过,现在唯有抵抗一条路走。

  “大明劳师远征,必不能长久……只要我们拖到冬季到来,他们只能撤退。”

  辛也不是蠢人,被他这么一说也坚定了信心。

  于是将开京的军队全部交给他,让他主持防务。

  掌握大权的崔荣立即就下了戒严令,再敢言投降者斩。

  并下令动员全城力量进行防守。

  一开始心向大明的那些人还不信,依然我行无素。

  然后崔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决心杀。

  一天之内数百人被杀,十几家累世贵族被清洗。

  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明显,开京顿时就只剩下一个声音。

  颇有一种上下一心共抗强敌的架势。

  正常情况下,他这么做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崔荣眼见大明围而不攻,也猜到是在等援军。

  不过这也正如了他的意,他也想等援军。

  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受到攻击。

  大部分军队,都被调往辽东战线进行防守。

  再加上镇守各个要地的军队,开京守军也就两万余人。

  靠这些人,想击退城外四万明军很难。

  但用来防守却绰绰有余。

  在他想来,他守住开京,李成桂在外组织大军反攻,早晚能将大明赶出去。

  只是……

  当冯胜率领陆军抵达开京城下,当纳哈出和李成桂两人集体出现劝降,开京炸了。

  崔荣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纳哈出降了也就算了,你李成桂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叛变了?

  可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家。

  同时还命令军队,严密监视亲大明人员,防止他们内外勾结。

  他的处置不可谓不快。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大明千人使节团,带来的影响。

  于是他死于部下背叛。

  亲大明分子从家中涌出,接管了开京兵权,将崔荣及其心腹抄家灭族。

  随后冲入王宫,将高丽王辛擒获,然后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

  高丽就此灭国。

  虽然还有顽抗分子,但孤军作战的他们,已经无法阻挡大明的脚步。

  碧澜渡,得知这个消息的大明使节团成员,无不瞠目结舌。

  这个变化实在太突然,也太大了。

  纳哈出就这么投了?高丽就这么亡了?

  这也太容易了吧?

  之前大明还将纳哈出视为生死大敌,将高丽视为辽东战事的重要力量,特意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团来游说。

  结果就这?

  就在大家怀疑人生的时候,有一个人却露出了看透一切的表情。

  那就是方孝孺。

  “一石二鸟,真是好计策啊。”

  “景恪啊景恪,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啊。”

第241章 汉四郡

  大明伐辽东纳哈出,可以说举世瞩目,各大势力都在等待着最终结果。

  有人希望大明大获全胜,也有人希望大明碰一头包。

  更多人希望双方僵持不下,这样他们就更安全了。

  但最终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大明头顶‘天朝上国’的金字招牌更加闪耀,朱元璋的个人威望也攀上新高。

  还是那句话,拿下辽东,代表着大明重新完成了汉家一统。

  更何况又顺带拿下了高丽。

  这一番功绩,完全可以说是数百年来第一人了。

  各藩属国瑟瑟发抖,纷纷遣使朝觐。

  大明内部也差不多,所有人都再次感受到了洪武大帝的威严。

  一时间朝局变得特别的和顺。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疏,犹如雪花一般飞向皇宫。

  本来对于新政还有些阳奉阴违的官吏,也突然变得特别积极,开始主动落实。

  让新政的进度条直接前进了几十个百分点。

  对于知道内幕的人来说,陈景恪这个名字变得更加有分量了。

  劝说皇帝暂缓对辽东用兵,用一年时间布局,一举帮大明解决了辽东和高丽两个隐患。

  这种眼光和布局能力,着实惊人。

  而他对皇帝的影响力之大,更是让人无法忽视。

  要知道,有了隋炀帝的先例在,打朝鲜半岛向来被视为凶险之事。

  更何况大明面对的不只是高丽,还有北元的辽东军团二十万大军。

  正常情况下,想劝说皇帝应该很难。

  就算理由再充足,不经过几番游说,也很难改变皇帝的主意。

  毕竟风险实在太大了。

  就算对高丽有意思,也可以等到打下辽东之后再想办法。

  可陈景恪只用了一席话,就让朱元璋同意了他的策略。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对皇帝的影响如此之大,身份已经无关紧要了。

  而且太孙和他的关系有多好,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一个有能力,又深得君王信任的人,用一句‘未来可期’恰如其分。

  这样的人,必须要交好。

  于是,陈家突然多了许多送礼的人,而且全都是顶级勋贵家送来的。

  有些甚至是从辽东前线送过来的。

  送礼的人姿态很低,似乎他们才是位卑的那一方。

  纵使陈远夫妻俩已经见多识广,也有些手足无措。

  反倒是福清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缘由,心中别提多自豪了。

  陈景恪自然也非常高兴。

  前面已经说过,搂草打兔子把高丽一并解决,没有前世经验可以借鉴。

  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他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来的。

  那种成就感,和搬运前世已知信息震撼古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在高兴之余,他又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治理。

  “高丽和辽东不同,辽东苦寒打是最难的,但此地为中原故土,只要打下来治理非常简单。”

  “高丽虽然深受华夏文化熏陶,可千年来一直以单独的国家存在。”

首节上一节309/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