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76节

  陈景恪却坚持道:“你先休息一周,我好好给你调理一下,看情况再说。”

  “不用和我争辩,此事我说了算。”

  白英感受到他的关心,很是感动,说道:

  “好,那我就听你的,好好歇上几天。”

  但他并不是真的歇着,而是让人找来了江南水网分布图,开始在地图上做初步的规划。

  陈景恪心中是非常佩服,难怪上辈子能封神。

  这态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不过作为医生,他还是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

  每隔半个时辰就要休息,每天办公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时辰。

  朝廷要大动干戈,在南方开展除血吸虫活动,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有事不关己,毫不在意的。

  也有诧异的,这不像是洪武大帝的手笔啊。

  哦,原来是太孙力主此事。

  那就不奇怪了,太孙仁慈啊。

  南方地区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得知是太孙力主此事,还决定留下和大家一起除虫。

  江南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之前因为种种改革,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朝廷心有不满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至少太孙是将咱们南方人当人看的。

  可以说,在这一刻,朱雄英已经成了南方人心目中真正的君主。

  到庙观礼求神拜佛,都会加一句,保佑太孙平安万年。

  更有很多人家,都开始为朱雄英立牌位,早晚三炷香感谢。

  然后纷纷响应除虫行动,愿意倾家荡产协助朝廷除虫。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欣喜不已。

  民心可用啊。

  但也足见江南百姓,被血吸虫祸害的有多惨。

  除虫,需要广大百姓配合才行,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想让百姓配合,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问题在哪,如何做。

  借着这个机会,陈景恪派出了大量人员,主动宣传《防虫论》。

  并要求地方衙门开展培训班,向百姓宣传《防疫手册》和《防虫论》两本书。

  朝廷已经将除虫列入政绩考核,此事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南方各级官吏自然全力配合,不敢打一点折扣。

  甚至会出现加码的情况。

  朝廷轰轰烈烈的除虫运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

  更多的蛮夷部落走出山林,主动入籍。

  其中就有一个五万多人的大部落。

  这个部落屡次和地方衙门做对,甚至一度出兵和衙门对峙。

  这一次,部落首领亲自带着家族所有男丁,前来朝觐太孙。

  用他的话说,感受到了太孙的仁慈。

  他相信,一个如此有担当,把人当人看的君主,不会欺骗他们。

  他们愿意相信、追随这样的君主。

  带着全族男丁过来,是为了表达诚意和臣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有关。

  疟疾、血吸虫等等疾病,肯定是生活在山里的他们最容易得的。

  入籍大明,在山外拥有一片土地,显然是最舒服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朱雄英的个人因素。

  为什么以前他们不肯出山呢?

  说白了还是他们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地方衙门。

  现在朱雄英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成功赢得了南方蛮夷之心,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他们愿意出山归顺,接受朝廷的条件,也是因为朱雄英这个人,而不是朝廷的优渥条件。

  而蛮夷臣服,又反过来加重了他在朝中的分量。

  此时的他,正式从纸面太孙,变成了一股真正的政治势力。

  拥有了在朝堂发出自己声音的资格。

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

  223.

  洪武十九年,有三个人给南方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一个是晋王朱,带着锦衣卫将南方各省的士绅宗族势力,梳理了一遍,杀的血流成河。

  凶名能止小儿夜啼。

  第二个就是太孙朱雄英,不惧艰险陪南方人攻克血吸虫,又安抚蛮夷解决隐患。

  在南方百姓心目中,他的存在一度感超过了皇帝。

  成了百姓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第三个自然是陈景恪,他发现了并找到了解决血吸虫的办法。

  让南方数千万百姓,看到了曙光。

  可谓是万家生佛。

  下半年,朱雄英和陈景恪将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几个省份,挨个转了一遍。

  每到一地都亲自下到乡村,去除钉螺第一线慰问百姓。

  每到一地,都能引起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

  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万民伞都收了不知道多少把。

  上下一心,南方百姓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很快就熟悉了血吸虫病的成因以及防治之法。

  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孩童,都知道喝热水吃熟食,杀钉螺除害虫。

  捕杀钉螺的工作,也开展的很顺利。

  大江大河没办法,只能通过人为慢慢捕捞。

  稍微小一点的条件符合的,就从上游截流然后捕捞,撒生石灰灭杀。

  再小一点的,干脆直接在旁边新开一渠,将老渠填平。

  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前世都用了将近二十年才完成治理工作。

  这一世缺少各种机械,纯靠人工只会更慢。

  但还是那句话,有办法总比没有办法好。

  只要政策能延续下去,血吸虫的危害就会一天天减少。

  总有一天,南方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这个恶魔。

  至于这个政策能否延续下去,根本就不用怀疑。

  都列入南方管理考核了,没人敢不上心。

  况且这是朱雄英力主之事,是他的功绩体现。

  只要他还活着,就不用担心这项政策被废。

  只要他的寿命能向老朱看齐,很多事情都不再是问题。

  就在他们的灭虫行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朱也在两广杀疯了。

  朝廷打击地方士绅宗族势力,从来都没有瞒过人,也瞒不住。

  朱在福建、江西和湖广做了什么,天下人都知道。

  尤其是两广地区的士绅宗族势力,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正所谓唇亡齿寒,虽然朱还没来两广,但照这个架势早晚会来的。

  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主动出击。

  他们先是联络朝中南方出身的官吏,让他们想办法阻止朱的暴行。

  很多朱的‘罪证’,就是他们提供的。

  然而以前很喜欢替他们发声的官吏,这次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缄默。

  官职越高的人,就拒绝的越干脆。

  只有部分中下级官吏,选择为他们发声。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

  一开始皇帝将所有弹劾奏章留中不发,就在这些人准备再接再厉的时候,他们自己被锦衣卫给查了。

  有句话已经说过无数遍,当官的都经不起查。

  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个杀一个,全是漏网之鱼。

  朱元璋只是派人去查了一下,弹劾朱比较激烈的人,很容易就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

  将几个典型拿下,剩下的人顿时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再也不敢说话。

  但此举也无疑是向外释放了一个信号,事情不会如此轻易就结束。

  两广宗族就开始想别的办法。

  但形势比人强,他们能做的实在不多。

首节上一节276/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