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7节

  只是绝想不到,工匠面临的情况竟然如此悲惨。

  这才是立国之初就如此了,以后更是难以想象。

  他没有问这种事情群臣是否知道,因为他知道答案。

  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说的更狠一点,皇帝难道就不知道?

  没人在乎罢了。

  不,应该说他们很在乎。

  如果匠籍取消了,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吏去剥削谁去?

  文武百官想修建亭台楼阁,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就要花更多的钱。

  所以匠籍必须存在。

  至于工匠的死活?那是朝廷的问题,和我们有啥关系。

  和们没关系,和我有关系,和大明有关系。

  朱雄英斩钉截铁的道:“回京之后我亲自去和皇爷爷说,废除匠籍,彻底还工匠自由。”

  徐允恭说道:“太孙仁慈。”

  陈景恪也很欣慰,没白教这么久。

  大明的未来不看朱元璋,也不看朱标,要看朱雄英啊。

  “作为一名优秀的君主,不能只提出问题,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废除匠籍很简单,我相信陛下也不会驳你的面子,但废除之后呢。”

  “皇家是需要工匠的,而且匠籍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废除匠籍之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雄英很自然的道:“那不是有你吗,随便想想不就有主意了。”

  陈景恪:“……”

  徐允恭差点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连忙捂住嘴。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你是君主,必须要有自己的主意,要不然很容易被下面的人骗。”

  朱雄英斜睨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我傻,谁都信呐?”

  然后干咳一声,一副语重心长的道:

  “景恪啊,现在知道我对你多信任了吧,是不是很感动。”

  陈景恪:“……”

  要不是看在你是太孙的面子上,今天非揍你一顿不可。

  第二天早上起来,陈景恪就找来了几个铁匠,准备打造几样小玩意儿。

  以前他只是理论上告诉朱雄英,工匠和生产力的重要性,终究是隔着一层。

  今天他准备小露一手,用事实强化这个概念。

  这样即便是有人反洗脑,也很难起到作用。

  他也没准备搞什么黑科技,全是当前技术能轻松达成的。

  真的就是一些小玩意儿。

  首先是针对马车的,他设计了弹簧和轴承。

  弹簧除了让马车舒适一些,别的作用暂时难以体现出来。

  轴承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的作用是肉眼可见的。

  没有轴承的时候,轴和轮子是直接接触的,太容易磨损了。

  出一趟远门,要随身携带一堆车轴,随时更换。

  有了轴承,更加省力,还节省车轴。

  考虑到这个年代钢铁质量不过关,他没有搞滚珠轴承,而是弄出了柱状轴承。

  虽然效果没有滚珠轴承好,但比起没有轴承,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了。

  找来熟练工匠,纯手工打造,很快轴承和弹簧全部弄了出来。

  一通捣鼓之后,一辆新型马车诞生了。

  谁见了都说好。

  朱雄英吐槽道:“有这样的技艺,为何不早拿出来?”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你以为这两样东西,就只有这一点用处了吗?”

  然后他又指挥工匠,弄出了滑轮组。

  当陈景恪利用滑轮组,轻松吊起几百斤重物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

  尤其是宁吉忠,更是惊喜的道:“太好了,有了此物我们造船的速度能加快数倍。”

  “陈伴读果然学究天人,老朽佩服,佩服啊。”

  朱雄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也跑过来试了试。

  虽然不如陈景恪那般轻松,却也将重物给吊了起来。

  “好好好,果然是好东西……”

  这还不算完,陈景恪又提出了一个龙门吊的概念,让宁吉忠等人进行研究。

  至于龙门吊这个名字是否犯忌讳此时需要某太孙出来背锅。

  这是太孙亲口赐下的名字,谁敢不同意?

  对此,朱雄英连翻了好几个白眼。

  宁吉忠对陈景恪已经彻底心服口服,立即带人研究设计,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先打造了一个小型龙门吊,轻松了吊起了几千斤重的木头,并准确将其安放在预定位置。

  所有参与的工匠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就连沉默寡言的梅老实,都激动的说道:

  “有了这个龙门吊,造船的速度能提高几十倍。”

  “很多为了节省人力,需要拆开一点点建造的结构,可以先弄好用龙门吊安装在上面。”

  于是,一个更加庞大,能适用五千料大船的龙门吊,就提上了日程。

  这还不算完。

  很快舟山水师统领、武定侯郭英,前来拜见太孙。

  对他,朱雄英还是保持着足够礼遇的,亲自接见一番嘘寒问暖。

  郭英对太孙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不敢有一丝轻慢之处。

  这些都不是重点,当郭英见到滑轮组之后,也是惊喜不已。

  “有了此物,我们升降船帆就能变得更加轻便……”

  然后他又解释了升降帆的重要性。

  现在升降帆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一点点拖,非常的费力还麻烦。

  根据他的估测,有了滑轮组,能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还能节约出至少一刻多钟的时间。

  遇到敌人的时候,升降船帆的速度越快,就意味着准备时间更短,能更快投入战斗。

  那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还有就是应对风浪的能力更强,海上气候多变,需要不停的调整风帆的高度。

  有时候突然来大风了,就要紧急降帆。

  一个操作失误,就是船毁人亡。

  总之就是,有了滑轮组,对水师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提升。

  解释过后,郭英立即请求,让宁吉忠等人研究滑轮升降。

  此时他对陈景恪更是充满了好感。

  原本他在宫里的妹妹就暗示过他,陈景恪不简单,宜交好。

  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礼节性的打了一下交道。

  随着陈景恪逐渐走向台前,他才知道妹妹为何要如此叮嘱自己。

  可惜,此时再去结交已经晚了。

  只是他没想到,陈景恪竟然还懂工匠之道,果然是全才啊。

  军事方面的应用,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技术进步的威力。

  朱雄英现在就是如此,原本他以为滑轮组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还能应用到军事领域。

  当即就下令宁吉忠研究。

  同时,命人将滑轮组、龙门吊的技术,通报给另外两家船厂。

  还派人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就因为此事,朱雄英一行人在船厂呆了差不多一个月。

  不过他也不是傻等着,中间乘船去了一趟舟山水师大营,亲自慰问了将士们。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东北角,紧靠长江出海口,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前世我国某主力舰队的主基地,就在这里。

  原本的历史上,因为禁海的原因,这里一度被海盗占据。

  最多的时候,盘踞上万海盗。

  这一世既然要开海,就要在战略要地建设海军基地。

  舟山自然不出意外的被选中,成为海军主基地之一。

  朱雄英忙着收买人心,陈景恪则忙着了解炮舰和火炮,还让郭英开了几炮看看实际效果。

  发现了很多缺点。

  此时的炮舰非常原始,就是把陆地上的大炮搬到船上使用。

  笨重、装填不方便,没办法调解角度,只能靠近射击。

  火药也存在问题,因为材料提存不够,威力偏小。

  而且粉末火药容易受潮,颠簸之后容易分层。

  碳粉密度小较轻会浮在上面,硝硫粉末密度大较重会沉到下面。

  还有火铳,三眼铳九眼铳都有。

首节上一节267/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