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4节

  “就算将来失去了土地,他们还能靠别的方法活着。”

  “而不至于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制度崩溃,百姓马上就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开海容易,引导难。”

  “虽然宋朝海贸兴旺,可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依然只能靠土地为生。”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办法,就会步宋朝的后尘。”

  王朝周期律?开源?引导百姓?

  听到这几个词,朱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们平时就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

  朱元璋几人表情只是有些兴奋,就没有别的了。

  这些问题,大家确实聊到过。

  一本正经的上课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就是闲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过。

  只是不一样的是,以前陈景恪只说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却没有说过破解的办法。

  嗯……也不是完全没说过,只是笼统的提了一下。

  发展生产力,是最有机会打破周期律的。

  可问题是,生产力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吗?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体的策略,开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为土地政策崩溃而灭亡,那我们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办法。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可问题又来了。

  朱元璋问道:“可是,如何让百姓从开海中获利呢?”

  “总不能给他们每家发一条船,让他们去做海贸吧。”

  “噗……”朱雄英一个没忍住,笑喷了。

  看着笑不停的大儿子,朱标只觉得手痒痒的厉害。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而是道:“莫非爷爷又说错了?”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方法景恪方才都已经说过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说过了吗?”

  朱雄英解释道:“棉布啊,让百姓种棉花织布,把布卖给海商获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卖的商品需要从民间采购。”

  “朝廷引导百姓生产相关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海商可能不愿意去。”

  “这时候朝廷就要想办法,帮助百姓把布卖出去。”

  “或者引导海商,去一些偏远的地方采购。”

  “总结起来就是,海商是负责售卖商品的人,百姓是负责生产商品的人。”

  “如此一来,大家就都能从海贸中获利了。”

  朱标看他得意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呵斥道:

  “混账,怎么和你皇爷爷说话的。”

  朱元璋脸一拉:“才是混账,你要是能听懂,也可以这么和老子说话。”

  “你能听懂吗?啊?你听不懂就闭嘴。”

  朱标被训斥的哑口无言,只能求助的看向自家母亲。

  马皇后忍住笑,说道:“这么多人呢,给孩子留点面子。”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就是,这么多人呢,你都不知道给咱乖孙留点面子。”

  “他可是堂堂太孙,不要面子的吗,有你这样当爹的吗。”

  朱标懂了,自己是多余的。

  干脆的闭上了嘴巴。

  一旁的朱和朱棣低着头,肩膀不受控制的耸动。

  陈景恪也心下好笑,小朱这是离京太久,有些跟不上版本了。

  以前的版本他是老朱和马皇后心中的宝,现在小小朱才是。

  你只能屈居第二了。

  不过朱雄英确实聪明啊,自己给他讲的东西,他是真的听懂了。

  还不是生搬硬套那种懂,而是和当前的社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这智商,才是真正的妖孽啊。

  放在前世,可以轻松加入某少年班。

  也难怪老朱和马皇后越来越宠他。

  这种懂事又有能力的孩子,除了宠着,还能咋地。

  不过道理和制度,中间还差着一个实践,而这只能靠朱标去摸索了。

  老朱是指望不上了,他对经济确实没啥天赋。

  于是,陈景恪就说道:“如何引导海商和百姓,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此事只能依靠殿下去摸索了。”

  朱标收起那一点点小尴尬,说道:“我已经有一些思路了,待我整理出来,咱们再详谈。”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有助于打破宗法制度。”

  朱元璋对士绅宗族可谓是深痛恶绝,立即就问道:

  “说说,怎么打破的?”

  陈景恪解释道:“这和人身依附关系有关……”

  “在先秦时期,百姓是依附于勋贵阶层的,而勋贵向天子效忠。”

  “秦汉之际编户齐民,从广义来看,百姓是依附于国家的。”

  “但从小处来看,是依附于土地的。”

  “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崛起。”

  “百姓开始依附于门阀士族,而门阀士族效忠皇帝。”

  “到了隋唐时期,皇权强大士族力量开始被压制,依附关系恢复到了秦汉时期。”

  “到宋朝时期,士绅和宗族崛起,百姓的依附关系又发生了改变。”

  “百姓开始依附于宗族,然后宗族效忠于朝廷。”

  “相当于朝廷和百姓之间,多了一个环节。”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朝廷的力量退出乡间,给士绅宗族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

  “二来是单个家庭力量太小,大家需要抱团求生。”

  “其实说白了,还是百姓太穷,只能抱团取暖。”

  “既然享受了抱团的好处,那就要受到制约。”

  “所以,表面来看百姓一家一户是一个单位,实际上是以宗族为单位存在的。”

  “宗族内部分工是很明确的。”

  “比如谁来服徭役,谁来种地,就是宗族说了算。”

  “专门服徭役的人,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应役。”

  “他家的土地,由专门种地的人帮忙耕种。”

  “衙门不会管服役的到底是不是本人,只要人数对就可以了。”

  “如果开源计划能行的通,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因此受益。”

  “就相当于是强化了家庭的力量。”

  “家庭能自给自足了,对宗族的依赖自然就减少了。”

  “甚至当他们的利益受损的时候,就敢于站出来反抗宗族。”

  “朝廷马上就要进行清查人口和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百姓强调。”

  “他们是一家一户,土地是他们家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剥夺他们的土地。”

  “如果有人敢抢夺他们的土地,朝廷会替他们主持公道。”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申明,不承认宗族之权,只承认一家一户之权。”

  “虽然眼下这条政令会被他们无视,可等将来我们的计划成功,家庭富裕起来。”

  “这条政令就会成为,套在宗族脖子上的缰绳。”

  朱元璋思索良久,才说道:“有点意思,不过开源计划能否行得通,还尚未可知。”

  “眼下不急,先将税法的事情说清楚吧。”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还有别的吗?”

  陈景恪自然知道事情急不来,也没有再多说,而是道:

  “有,如果施行一条鞭法,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地方衙门没有了经济来源。”

  众人立即反应了过来,确实如此啊。

  地方衙门也需要经费的,以往这些经费是哪来的?

  杂税。

  衙门修缮、物资采购、出差的差旅费等等,全都是从杂税里出的。

  正税归入国库,杂税归地方衙门。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禁止杂税的原因。

  现在施行一条鞭法,所有的税统一征收,然后归入国库。

  那地方衙门就一文钱都没有了。

  总不能让官吏用自己的俸禄,来倒贴给衙门当经费吧?

首节上一节244/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