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31节

  之后话题再次回到了琉璃上面,有了陈景恪的出口建议,众人也被打开了想象。

  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朱雄英就说道:“可以卖给北元,以走私的方式卖给他们。”

  “琉璃不能吃不能喝,他们买回去一件,实力就会被削弱一分。”

  “还能帮我们稳定琉璃价格……一举多得。”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那些藩属国,都可以卖,想来他们对这东西会很感兴趣的。”

  陈景恪再次提出一个建议:“南方诸藩国气候炎热多雨,盛产粮食。”

  “大明完全可以从那里采购粮食。”

  “就用琉璃、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去换,一件琉璃器就能换回一船的粮食。”

  “朝廷手中有粮,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陈景恪没有说,那些国家的君主为了享受,就会逼迫百姓干活,加大对百姓的压榨。

  等到天怒人怨的时候,大明王师天降,顺利入主。

  到时候东南亚都是大明的。

  有了这些粮仓,未来应对小冰河期就能更加的从容。

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

  196.

  经过那些大臣的宣传。

  陈景恪出关,以琉璃制作之法为聘礼娶公主,此事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应天府。

  等着看笑话的人,都感觉比吃了那什么都难受。

  但除了在心里酸溜溜的骂几句败家子,也不敢再说别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震惊和羡慕。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

  市面上卖的就有琉璃,价格也不算太贵啊。

  然后有人给他们科普,市面上那些琉璃品质都非常差。

  真正的精品琉璃,每一件都价值千贯,万贯都有可能。

  据亲眼见过的大臣所说,那陈伴读制作的琉璃非常精美,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朝廷光靠卖琉璃,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税入了。

  是每年都能有这么多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顶大明一年的税入?这一下众人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无不感到咋舌。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

  果然是独一无二的聘礼。

  我要是会烧琉璃就好了,富可敌国,谁还娶什么公主啊。

  于是,陈景恪在送子伴读、神医之外,又多了两个标签:

  败家子、视金钱如粪土。

  而且是无可争议的那种。

  陈景恪得知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徐允恭却有不同的见解:“日后谁都没有办法,再用贪腐来污蔑你了。”

  陈景恪一想,还真是如此。

  只能说,意外之喜吧。

  聘礼有了,婚礼的流程继续进行。

  本来钦天监算的吉日是五月二十,因为聘礼的事情错过了。

  这次去问,最近的黄道吉日是六月十六。

  眼瞅着不到二十天了,赶紧准备吧。

  大宗正院(宗人府)对这个婚礼,可是非常上心。

  陈景恪都拿出这样的聘礼了,皇家也不能丢了脸面不是。

  然后他们就发现,公主府还没建呢。

  这一下事情可麻烦了。

  礼部的官员也麻了,没见过这样的事儿啊。

  其实这事儿怪皇帝和皇后,一般都是提前一年下旨,为即将出阁的公主修建府邸。

  可轮到福清公主,皇帝和皇后都像是把此事给忘了。

  他们两个不开口,下面的人能说啥。

  现在怎么办?

  自然不能指责帝后,只能自己背锅。

  于是大宗正院和礼部的官吏,就上书请罪。

  本以为皇帝会拿他们问罪,谁知并没有。

  宫里就传出一句话:女子出嫁,相夫教子乃天经地义。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人都不傻,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出嫁,相夫教子。

  这不是尚驸马,这是嫁公主啊。

  再回过头看整件事情,皇帝和皇后并不是把公主府的事情给忘了,而是压根就没打算建。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都是嫁公主,而不是尚驸马。

  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会稍微反对一下。

  这有违陛下您定下的规矩啊。

  但现在吗……

  算了,破例一次又咋了。

  等这个消息传出去,群臣也没说什么。

  相反,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在琉璃制作法面前,一个女儿算得了啥。

  要不是年龄不允许,亲娘也不是……

  咳,这个还是需要考虑一下的。

  陈景恪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宗正院派人,将马皇后赐给陈家的府邸,给紧急翻修了一下。

  如此六月十六,大婚顺利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天福清公主穿的是凤冠霞帔。

  这是皇后冠冕。

  大明建立后,马皇后特赐天下女子出嫁当天,可以穿凤冠霞帔。

  从此,汉家女儿出嫁穿凤冠霞帔,成了风俗习惯。

  陈景恪当了好几天的牵线木偶,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将新娘子给娶回家。

  一夜省略十万字……正式告别单身。

  毕竟是新婚,老朱给他批了个无限期的假。

  啥时候想上班了,再来上班。

  陈景恪自然是美美的享受,老丈人给的假期。

  福清公主也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从来不摆公主的架子。

  依足了民间媳妇的礼节,来侍奉公婆。

  什么早晚请安问好,饭前询问想吃什么……

  陈景恪看的都替她累的慌,让她不要如此。

  礼太多反而显得生疏。

  民间没有那么多规矩,一般只有刻意刁难媳妇的恶婆婆,才会这么做。

  福清却说,这是她娘亲教给她的,不会错的。

  陈景恪想到郑安妃在宫里的情况,确实要处处依足规矩,也不好再说什么。

  没几天陈远和冯氏就受不了了,私下找陈景恪。

  这礼节太多公主难受,他们也不自在,还是正常过日子吧。

  陈景恪没有劝说,而是带着福清去别人家串了几次门,让她和别人家的媳妇接触一下。

  果然,效果非常好。

  她逐渐恢复了正常。

  请安问好也不再是刻意做,饮食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就正常来。

  如此,家庭氛围反而更加的和睦。

  在宫里,将闺女嫁出去的朱元璋,又动了别的心思。

  他找到马皇后说道:“乖孙十二岁了,也该给他物色一个媳妇了。”

  “先选入宫中,让他们培养感情,待年龄到了可以直接成婚。”

  马皇后说道:“也好,免得夫妻感情不睦,影响后宫安宁。”

  历史上,明朝前几任皇帝,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皇后都是幼年就被选入宫中,和皇储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妻感情非常好。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订的娃娃亲,常妃也是早早就被马皇后带在身边。

首节上一节231/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