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5节

  再加上有军官们督促着,大家学的很快。

  学过之后,也明白了为何突然要剃短发。

  从原本的无所谓,慢慢的开始变的支持起来。

  尤其是当军官们通知,等大家都学成之后,会将所有人分成十组,每组轮流休假一个月。

  让他们回家,去给家人宣传防疫手册。

  本来说好的,修好新都后,允许大家退役回家过普通人的日子。

  现在突然多出一个月的假期,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谁不想回家见见家人,抱着婆娘滚床单啊。

  更何况朝廷说给每一家都分配了土地,到底怎么样他们还没见过呢。

  也想回去看一看自家的耕地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大家学习的动力就更足了。

  为了早点回家,甚至主动监督周围的同袍。

  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没多久,大部分人都熟练的掌握了防疫手册的内容。

  很多人已经可以用手册上的知识,来反驳那些反对剃发的人了。

  而方孝孺和朱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一是黄河河堤顺利修好,已经开始放水。

  白英正用逐渐增加水量的方法,来检验河堤的质量。

  同时也在用束水攻沙之法,进一步冲刷新河道。

  二是剃发的役夫也已经安抚好了,而且更多的人加入了剃发行列。

  原因很简单,周王朱顶着一头短发出现,就是最好的表率。

  连皇帝的亲儿子都剃发了,而且还是封地在开封的周王,大家顿时就没了后顾之忧。

  三是按照计划,方孝孺每隔几天就写一篇文章,有时候是攻击礼法的,有时候是学术变迁史。

  有时候是一片讽刺性文章,比如《蚊对》。

  借物喻人,讽刺了某些人高高在上,剥削百姓。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人很自觉的对号入座,气的原地升天。

  现在那群儒生,已经顾不上什么短发不短发了,正全力围剿方孝孺。

  从他的作品到人品,进行了全方位否定。

  一时间方孝孺可谓是臭名远扬。

  但他根本就不在乎,随便骂,我要是生气算你们赢。

  之前他准备效仿第欧根尼,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去吧。

  但现在他发现,还是骂人涨‘粉’快啊。

  已经有不少人写信,和他探讨学术。

  很多人虽然不敢明言,却已经透露出对他文章的认同。

  而且他还骂出经验来了。

  不能单纯的骂,要夹杂一些正儿八经的学问和观点。

  也不能骂的太直白,大家都是体面人。

  和泼妇骂街一样,总归是不美的。

  他发现借物喻人、指桑骂槐的招术特别好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后面又写出了《鼻对》、《鼠说》等讽刺文章。

  还借着这个机会,将唯物观和唯心观的概念给讲了出去。

  这两个概念一出,让他彻底成为了某些人口中的叛徒。

  就连许多原本作壁上观的大儒,都忍不住下场进行讨论。

  有认为荒谬的,也有认为这种方法颇有可取之处。

  就在这种争议和讨论中,方孝孺的学问为越来越多人熟知。

  认可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学术圈拥有了一席之地。

  朱那边的工作,就没那么顺利了。

  毕竟只是一个藩王,还不是塞王这种实权藩王,朱的话语权并不是特别强。

  河南的官吏确实不敢招惹他,但阳奉阴违还是能做到的。

  你想推广防疫手册,我们不阻拦。

  但想让我们帮忙推广,门都没有。

  面对这种局面,朱还真有些没办法。

  陈景恪就写信告诉他,不要着急,只要能护住剃发的百姓就足够了。

  至于推广短发的事情,主要还是看洛阳的二十万军卒。

  

  二十万短发男在工地干活,带给人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里工作的文官,彻底沉默了,在没有一个人敢公开反对剃发的。

  很多工匠也心动了,想着是不是也剃掉?

  不过他们也只敢想一想。

  这些工匠都是匠籍,在这个时代约等于奴隶。

  上面的官吏不发话,谁要是敢将头发剃了,后果会很严重。

  要说模仿最快的,还是商人。

  他们肯定不会给自己剃短发,但会要求自己的奴仆伙计剃发。

  理由都是现成的,防疫健康卫生。

  很快就进入到了十二月,天气越来越寒冷,晚上外面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

  新都建设的进度,也被迫放慢。

  就在这时,朱标突然下达了一条命令:

  “留下一支人看守新都,其余人全部放假,上元节过后重新开工。”

187.第186章 定黄

  187.

  2023-12-31

  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放假了?还一放就是一个月。

  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赶的,后面每个月都有两万人轮休。

  现在再集体放假一个月,别说两年完工,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说了。

  面对疑问,朱标给出了解释:

  “冬日寒冷,施工速度本就缓慢。若再赶上降雪,就要彻底停工。”

  “几十万人在这里无所事事,很容易生出事端,不如放假回家。”

  “这次集体放假,以后的轮休取消。”

  “诸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是以后轮休,还是集体回家过新年。”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回家过年。

  中国人对年是非常重视的,但凡有选择,都会回家过年。

  官吏们见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个月。

  离家近、交通方便的,可以回家过年。

  离的远交通也不便的,可以留下看守工地。

  凡是看守工地的,朝廷发放一份过年补贴。

  消息一出,整个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欢腾。

  陈景恪却知道,朱标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在帮他推广剃发。

  朱那边进展缓慢,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广陷入困境。

  而洛阳这边,二十万军卒已经全部剃发,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培训。

  已经娴熟掌握了防疫手册上的内容。

  此时给他们放假,就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传授防疫知识。

  平时民间交流也很少的。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但节日例外,尤其是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

  百姓普遍会去集市售卖自己的商品,然后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哪怕是再穷,也会给家里添一点喜庆。

  说的心酸点,过年的时候,杨白劳还会给喜儿买一根新头绳呢。

  集市就是一个促进交流的场所。

  到时候这些剃了发的军户们,一起出现在集市上,将会给地方带去无与伦比的冲击力。

  官僚士绅们将再也无法阻止,剃发思想进入民间。

  不过这种事情全靠自觉可不行,最好让他们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

  否则就浪费了朱标帮忙争取的机会。

  于是陈景恪又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

  “告诉将士们,回家之后一定要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

  “明年复工之后,我会派人随机抽查。”

首节上一节215/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