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8节

  朱雄英眼睛一亮,开始了开始了,要讲历史了吗?

  我就说,景恪讲课肯定会讲史的。

  “不知,景恪你直接开讲吧。”

  额……陈景恪相当无语,你这小子,不是个好捧哏啊。

  “在唐中叶以前,河套地区水草丰美,晋陕之地还生有大片森林。”

  “秦汉隋唐,修建宫殿的木料,大多都是直接从晋陕之地砍伐。”

  “所以那时期的宫殿修的尤为的宏伟高大。”

  “到宋朝时期,晋陕之地的森林已经全部消失。”

  “修筑宫殿的木料,只能从云贵甚至海外运输,代价实在太大。”

  “所以从那时起,宫殿的占地规模变得小了许多,但变的更加精致。”

  朱雄英很是高兴,又学到一个知识。

  虽然这知识貌似没什么卵用,但说出去能显得我更有见识不是。

  陈景恪顿了一下,觉得自己扯得有点远了,就将话题收了回来:

  “继续说回正题,为何唐朝中叶以前,河套和晋陕之地还水草丰美,之后就突然荒漠化了呢?”

  他自问自答道:“因为过度开垦。”

  “汉武帝时期,大汉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套,陆续从中原迁徙百万人去垦荒……”

  “河套成为了大汉的马场和粮仓……”

  “隋唐一统之后,也往这里迁徙了大量百姓开垦……”

  “但直到此时,河套和晋陕之地,还被草原和森林覆盖。”

  “黄河里的泥沙远不如今日这般多……”

  “唐朝承平百余年,人口激增……新增人口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养活。”

  “于是,河套的草原、晋陕的森林,全部被改造成了农田……”

  “农田保持水土的能力,自然不如草原和森林……”

  “而且农田还要轮耕,在轮休的那一年,和荒地无疑,又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

  “如此,经过两百年的开荒耕种,河套和晋陕之地彻底荒漠化……”

  “之后黄河就彻底失控了,每隔三五年就要进行一次大的治理。”

  朱雄英下意识的问出了一个问题:

  “那在这里种树种草,是不是就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陈景恪点点头,又摇头道:“对,但很难。”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这个咱们稍后再说,先说说黄河当前的问题。”

  “工部的治黄疏你也看了,有何想法?”

  朱雄英挠了挠头,道:“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种树,没有别的想法。”

  “哈哈……”陈景恪忍不住笑了起来:

  “就算我们要在那里种树种草,也是长远计划,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啊。”

  “黄河随时都能泛滥,必须要想办法将它控制住才行。”

  朱雄英不好意思的道:“我……我觉得他们的方法挺好的啊。”

  “一边通过此法缓解黄河水患,一边在上游种树,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这孩子,是离不开种树了。

  希望以后大明不要多一个种树天子。

  “黄河夺淮入海的后果很严重,工部的法子就是饮鸩止渴,遗祸无穷。”

  朱雄英虚心的道:“请景恪解惑。”

  陈景恪指着地图,说道:“淮水能成为四渎之一,是因为它拥有独立的源头和支脉……”

  “也就是说,它是一条独立的水系。”

  四渎就是黄河、长江、淮水、济水。

  拥有独立源头,独立水系,最终汇入大海,谓之渎。

  “黄河的水量比淮水要大的多,淮水河道不足以承载如此大的水量。”

  “这也是黄河夺淮入海后,水患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多余的黄河水,会涌入淮水支流,巨量的泥沙在支流淤积。”

  “用不了多久,淮水的支流会彻底消失……”

  “这也意味着,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淮水,将彻底消失。”

  “就算将来黄河回归故道,淮水也回不来了。”

  朱雄英还不能意识到,淮水消失意味着什么,但潜意识里却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

  陈景恪继续说道:“淮水的事情先不提,只说眼前。”

  “等到这些支流被泥沙淤平,全靠狭窄的淮河水道,如何容纳如此巨量的黄河水?”

  “所以,工部利用淮水支脉,分流黄河水的策略,就是饮鸩止渴。”

  “用不了十年……或许只要五年,黄河下游将彻底失控。”

  这不是陈景恪胡诌,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一开始利用淮水支脉分流黄河水,效果很好。

  然后没几年这些支脉全部被淤平,治理黄河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加高河堤。

  不停的加高,一直加到决堤改道。

  还好,后来有人发明了束水攻沙,缓解了这个问题。

  强行支撑到清朝晚期,黄河彻底失控,重回故道。

  黄河是回归故道了,但淮水水系遭到彻底破坏,大部分河流都被堵塞。

  小雨涝,大雨淹。

  整个淮水中下游,彻底成了洪涝区域。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整理水系,才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这么说,黄河夺淮入海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灾难。

  一场持续九百年的灾难。

  朱雄英被他描述的场景吓到了,情不自禁的咽了一口唾沫,脱口而出道:

  “那就更要种树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难。”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什么?”

  他不理解,那里的地能种庄稼,为什么不能种树?

  陈景恪叹了口气,说道:“小冰河期到了啊。”

第126章 温寒变

  “小冰河期?”

  朱雄英一脸疑惑,这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哪条河的冰期吗?

  可一条河的冰期,和黄河中上游种树又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叹了口气,小冰河期可谓是在明朝灭亡的关键节点上,重重踹了一脚。

  否则,说不定还能多支撑几十年。

  “年有四季,日有昼夜,这个道理人尽皆知。”

  朱雄英点点头,可这和小河冰期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继续说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季之上还有一个,跨时更长的节气变化。”

  “姑且称之为温寒变吧。”

  小冰河期不利于他们理解,温寒变就直观多了。

  “温寒变?”朱雄英彻底迷糊了。

  四季之上的变化?什么意思啊。

  陈景恪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解释:

  “这个变化以四百年为一个周期。”

  “四百年气候会变冷,四百年气候会变得温暖。”

  “就和一年四季,一日昼夜一样,不停的轮回。”

  朱雄英听懂了,可也震惊的张开了嘴巴,好半晌才说道:

  “这……这……怎么可能,我为何从未听说过。”

  如果这话不是陈景恪所言,他必然会认为是胡扯。

  可即便他再信任陈景恪,也无法接受温寒变这个概念。

  “哗啦……”外面传来声响,似是有人不小心踩到什么东西。

  陈景恪心中一动,估计是监听自己的人,被温寒变给惊住失态导致。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见房门被人推开,朱元璋面色凝重的走进来。

  “皇爷爷。”

  “陛下……”

  朱雄英和陈景恪连忙起身行礼。

  朱元璋点点头,对外面说道:

  “任何人不得靠近此地十丈,违者杖毙。”

  “是。”孙福的声音响起,随后就是一阵脚步远去的声音。

  朱元璋回身在主位坐下,道:“坐。”

首节上一节108/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