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4节

  回收旧钞,提振百姓对宝钞的信任,获得了通过。

  金钞局正式被百官接纳,并且地位也直接攀升到了和六部齐平。

  朱元璋又接连下了几道旨意,再次强调,各衙门全力协助金钞局工作。

  新钞会在三个月后正式发行。

  在此期间,各地方衙门必须全力宣传新钞,以及新的宝钞政策。

  务必让更多百姓了解新钞。

  各衙门不得拒收新宝钞,且必须按照面额接收,否则严惩不贷。

  ……

  如此一条条新政策颁布,百官更加确信,皇帝谋划已久。

  而更加合理的政策,也让他们对新钞多了几分认可。

  

  宝钞新政的消息一出,应天城沸腾了。

  不得不说的是,应天才是民间留存宝钞最多的地方,也是重灾区。

  听说可以从对应的官仓,直接购买物资。

  百姓们一开始还不信,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可当皇榜贴出,确定此事为真之后,百姓们兴奋了。

  纷纷高呼陛下万岁。

  然后开始打听,那能兑换物资的仓库在哪里。

  只是还没等百姓们打听到仓库的地址,发现大街上多了很多摊位:

  原价收购宝钞,有多少要多少。

  百姓们很是不解,为什么要原价收?

  直到有人告诉他们,收购宝钞的都是盐商,他们可以直接用宝钞换盐引。

  百姓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也不去仓库了,就地将宝钞卖给了盐商。

  方便不说,还不用和官府打交道。

  百姓从来都不愿意和官府打交道的,谁知道官仓给兑换的物资,是不是残次品,会不会缺斤少两。

  还是卖给盐商,换成铜钱更安心。

  但不管怎么说,宝钞的价格一夜之间和面额等齐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肠子都悔青了,就是之前以高出市价一成的价格,出售宝钞的人。

  里外里赔了好多啊。

  之前囤积宝钞的人,则喜笑颜开。

  赚了,大赚大赚啊。

  只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有锦衣卫登门,恶意打压宝钞价格,流放抄家。

  看着街对面被枷锁扣走的富商一家,想着他们家前几日的意气风发,冯氏叹息道:

  “做人不能太贪啊。”

  “呸。”陈远啐了一口,说道:“奸商,活该。”

  “这条街上谁不认识谁啊,邻里乡亲都坑,遭报应了吧。”

  冯氏劝道:“他们已经如此了,嘴上留点德吧。”

  陈远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道:

  “这次你不怪我了吧?要是听你的,把宝钞卖出去,那才是亏大了。”

  冯氏略有些尴尬,医馆每天都有钱财出入,手里握了不少宝钞。

  她就想赶紧卖了,还能小赚一笔。

  万一朝廷反悔了,就亏大了。

  陈远不愿意,还说她虽然当了诰命,见识却丝毫不见长。

  当今朝廷啥时候朝令夕改过,存着。

  为此,冯氏还和他怄了好几天气。

  现在证明自己是对的,陈远那叫一个得意。

  不过都是老夫老妻了,冯氏转眼就将尴尬抛之脑后,喜笑颜开的道:

  “还是当家的你沉得住气,这次咱们可要狠狠赚上一笔了。”

  宝钞新政,像是插了翅膀一般,以应天城为中心,迅速向全国传播。

  得到消息的百姓,无不喜笑颜开。

  但有人的动作,比朝廷传递消息的速度还要快,那就是盐商。

  很多地方,朝廷的消息还未到,盐商就已经到了。

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

  122.

  2023-12-12

  “承惠,三百六十五文……客官您是用宝钞还是铜钱?”掌柜的客气的道。

  朱雄英拿出一张五百文的宝钞:“宝钞,原价是吧?”

  看到宝钞,掌柜的脸上笑容又灿烂了几分,忙不迭的道:

  “原价原价,面额是多少,我们就按照多少计算。”

  朱雄英满意的点点头,将宝钞拍在桌子上:“好,找钱吧。”

  掌柜的似乎怕他反悔,抢夺似的把宝钞收起来,快速拿出一串铜钱:

  “给您一百三十五文,您收好……”

  一同递过来的,还有一个包装好的小木匣,里面装的是那支金钗。

  朱雄英皱眉道:“这么多铜钱,没有百文宝钞吗?”

  掌柜的陪笑道:“哎呦您海涵,我们这里还真没有百文宝钞。”

  朱雄英不乐意的道:“可是方才我明明看到,抽屉里有很多宝钞。”

  掌柜的面色不变:“客官您肯定看错了,我们这里真的没有百文宝钞了。”

  朱雄英摇摇头,也没有再说什么,收起铜钱和金钗就离开了。

  陈景恪和徐允恭紧随其后。

  走到一处人少的地方,朱雄英高兴的道:

  “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各家店铺都收宝钞了,还是原价,皇爷爷的新政生效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那是因为盐商在大肆收购,若盐商停止收购,宝钞的价格马上就会降下来。”

  “到时再想用宝钞购物,恐怕那个掌柜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徐允恭也颔首道:“盐商们为了争抢宝钞,已经将价格提高了面额的一成。”

  “那五百文宝钞,他转手一卖就是五百五十文。”

  “所以你刚才问他要一百文的宝钞,他才会假装没有。”

  朱雄英的兴奋劲儿消失了,叹道:“你们两个,就不能让我高兴一会儿吗。”

  “哈哈。”两人都笑了起来。

  陈景恪安慰道:“不过新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百姓对宝钞的看法。”

  “等新宝钞发行,将能更快速的建立信任。”

  朱雄英点点头,随即又疑惑的道:“为何不趁现在,百姓最信任宝钞的时候发行新钞,而是等到三个月后呢?”

  徐允恭也不解的看向他,此事金钞局的人也大多都很疑惑。

  陈景恪解释道:“如果现在发行新钞,是否允许盐商用新钞购买食盐?”

  “如果允许,那发行新钞将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允许,盐商就只会收购旧钞,不会收购新钞,百姓会怎么看待新钞?”

  朱雄英两人略微一思索,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盐商甚至溢价收购宝钞,若是允许用新钞购买食盐,多少都不够他们收的。

  发行新钞也就没了任何意义。

  若是不允许,那盐商只收旧钞不收新钞,两相对比,百姓就会认为新钞不行。

  提前发行,只会起到反作用。

  等两人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陈景恪继续说道:

  “三个月后发行新钞,恰好赶上征收夏税,百姓可以直接用新钞交税。”

  “只要朝廷按照面额,回收百姓手中的新钞,就可以初步建立信誉。”

  “再有朝廷修建的仓库做配合,新钞就能正常流转起来……”

  “一旦百姓习惯使用宝钞,信誉自然而然的就建立了。”

  朱雄英点点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陈景恪趁机展开了教学:“新政的施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若考虑不到位,施行不得法,良政也会酿成恶果。”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他的初衷是好的。”

  “可他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施行也不得法,最终反而让百姓损失惨重。”

  “新钞也同样如此,早发行三个月,晚发行三个月,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朱雄英一副受教了的模样。

  陈景恪又补充了一句:“更何况,对百姓来说宝钞也算不上什么良法。”

  “啊?”朱雄英和徐允恭都惊呼出声。

  这话可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关键,陈景恪自己就力主推行宝钞,现在又为何会说这样的话?

首节上一节104/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