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37节

  接下来,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出粮大抵在一百石到三百石之间,也有拿钱抵粮的。

  边柳不论多少,皆以百倍计之。

  因为刚才发生的事,唐瑁和卫兹都坐在宴席靠里的位置。唐瑁在心里算了算,如果这几家都把粮食送来,那他今日不仅没有损失,还赚了近一千石。

  只是这样,唐家怕是把眼前这些人都给得罪的死死的了。

  “恭喜使君,陛下已有太祖之风啊!”卫兹却抓着唐瑁的手颇为欣慰的说道。

  “只,只是”唐瑁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卫兹赶忙说道:“光是盟誓同书是没有用的,欲成大事,必要有共同的利益。”

  “可是空口白牙,他们又怎么能相信来日两万石的回报呢?他陛下还是太年轻了啊!”唐瑁难过的说道。

  “使君且宽心,他们是不会因为这两百石的粮食,两万石的承诺与我们精密合作的。可是,这却增加了他们背叛的成本。而且,如果他们蠢到向董贼告密,那他们就得接受,事后董贼真的向他们征收两万石的赋税,董贼无信,这可是没有任何回报的那种。”

  卫兹轻轻一点,唐瑁也瞬间会意了。眼前他们的吃相是有点难看,可是盘踞在洛阳的那位,是真的没有一点吃相啊!

  此时,唐瑁看向边柳,不由得心想:“如果他真的是天子,那该多好啊!”

  只是他不是,那就更要小心了。

  此时,边柳已经重新走到唐瑁身边,说道:“唐公,这些都是忠贞侠义之人,现在外面兵荒马乱,不如安排他们在庄子小住几日。”

  卫兹见状跟着说道:“公子说得对,我估摸着明日一早,徐荣的兵马便会启程赶往洛阳,到时候,唐公便带着公子以保护县城百姓的名义进入缑氏城内。这各家各户的粮食也统一送往县城,用以招兵买马,修城设沟!”

  卫兹的建议很符合唐瑁的想法,因为,这些“勒索”来的钱粮一样是用,可是进入县城的公库,还是唐家的私库,眼下这些人心中的抵触是完全不一样的。

  唐瑁是爱惜羽毛的人,他可不想唐家成为众矢之的。

  很快,唐瑁便让唐家子弟将这些人安排到各处,细心招待,只是不许他们与外人接触。

  ……

  一直到宴席散去,唐瑁这才说到了另一件事,“眼下我最担心的还是李军侯那边。”

  “唐使君放心,恩公那边若是出了意外,徐荣早就踏平庄子了。显然恩公等人早已发现了大军的痕迹,然后避过了他们。”

  “先生说的对,只是眼下得赶紧联系上他们!”唐瑁说道。

  就在这时,李旦和瘦猴刚好走了进来。

  原来,在他们即将抵达辕关的时候,徐荣的大军刚好从那里经过,他们一开始也以为是徐荣得到了消息,前来剿灭他们,但观察对方的行军节奏之后,发现对方只是碰巧经过,于是,李旦等人只好找了个山谷隐蔽。

  而后,李旦派人跟踪徐荣大军,想以此来决定继不继续攻打辕关。没想,以徐荣为首的百余精骑,居然向着唐家庄的方向去了。

  李旦得到消息后,与瘦猴两人轻骑赶往庄子,没曾想还是落在了徐荣后面。因为大军在外,所以他俩没有轻举妄动,直到徐荣的大军带着粮草离开后,他们才进入庄子。

  此时,李旦盯着边柳那张沾满了香灰的脸,心中的惊骇不由得再现。

  要知道,徐荣可是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刘辩”的,万一被他认出;

  又或者,边柳趁机出卖他们!

  李旦心中揣摩,是边柳觉得自己最后一定会放过他?还是他真的感念恩情,宁死也要报恩?

  ……

第56章 朱

  “启明这次亲眼见到了徐荣的大军,不知有何评价?”

  唐瑁想到两次准备起事,都被徐荣所阻,而徐荣,不过是董卓麾下的一员战将而已。

  李旦的面色也不太好,虽然不想承认,但是现在面对徐荣,同等人数下,定然是徐荣轻易获胜。

  在现代人眼中,热武器对上冷武器,是绝对的碾压;

  但在古代,一支盔甲齐备,武器精良的骑兵,对上乌合之众,同样也是碾压。

  “徐荣精通骑战之术,但更为强大的是,他麾下的大军具是洛阳城内的精良!”李旦硬着头皮说道。

  当初天子拜坛设立天子六军,从并州、幽州诸地调集精英拱卫京都,如徐荣、张辽等人都因此来到洛阳。

  这些人先后在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手中,后来董卓进京,从袁绍手中兼并了这些人。

  此时的董卓也可谓是挟天子而令朝臣。

  这时候,卫兹推着轮椅前进两步说道:“其实强的不是董卓,也不是徐荣,无论是我和孟德,还是南边的孙坚,之所以会败给徐荣,都是因为同一个人。”

  “谁?”唐瑁问道。

  “是朱!”李旦开口道。

  “没错,出兵作战的虽然是徐荣胡轸等人,但是布局洛阳,统筹京都的却是朱。”卫兹说道。

  朱,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和卢植、皇甫嵩被后人并列为“汉末三杰”。

  朱出身寒门,当然,这个寒门是相对于袁绍曹操这样的显贵门第来说的。他的这个寒门放到现在,至少也是乡县里的大富豪。

  毕竟早年,朱的同郡周规受到三公府征召,将要启程,向郡府借钱一百万,作为冠帻费。后来郡府突然催要借款,周规家境贫困,一时间无法筹措。朱私自把母亲的缯帛拿出来,解了周规的燃眉之急。

  这里的冠帻费,就是汉灵帝“卖官鬻爵”的名目。而且从中还能看出汉灵帝的商业头脑。买官的钱不够?向官府借啊,到时候多还点利息就够了。

  而朱也因为这事得到郡县一级官员的提携,先是被任命为主簿,后又被举孝廉。

  而让朱声名鹊起则要等到黄巾爆发后,朝廷任命他为右中郎将,持节,与皇甫嵩共同出征。

  第一次黄巾很快就被平定,朱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更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时人称赞他“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与皇甫嵩齐名,威名满天下。

  ……

  “可是我听说,董卓先前商议迁都之时,朱拼死反对,甚至差点被董卓所杀。既然如此,朱为何还要为董卓出力呢?”唐瑁问道。

  问完之后,唐瑁就后悔了,因为朱虽然不满董卓,但是不能反抗朝廷。

  果然,他很快就听到卫兹说道:“董卓把持朝政,除了他自身的爪牙之外,朝中公卿大抵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如同蔡邕,荀爽这种,他们感念董卓的提拔之恩,虽然不满董卓的蛮横做法,但也只是选择直言劝谏,希望董卓能够成为周公,霍光,最多是把持大权,而不是篡立。”

  “董贼狼子野心,生性残暴,比之霍光尚差了百倍不止,如何比得上周公?”唐瑁愤恨的说道。

  卫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二类就是如同朱、皇甫嵩这种,他们不认可董卓的所作所为,也不自认是董卓的臣。但因为董卓把持着朝政,让他们不得不听命于对方。”

  这话唐瑁和李旦都很能理解。

  唐瑁先前在庄子不问世事,李旦在吕布手下做事,虽然他们可以浑水摸鱼,但是不能公开的反对朝廷。

  他们没有和边柳一般未来人的眼光,站在时代的角度,没有尘埃落定、盖棺定论前,到底谁是贼还很难说!

  京中的董卓可能是贼,东面的袁绍曹操可能是贼,甚至,可能他们都是贼!

  “龙逄惨遭牢狱之死,比干身受剜心之痛。朱身受先帝提拔之恩,怎能做如此愚忠之事?”唐瑁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带上了个人感情。

  “朱等人之所以为董卓所驱使,在于舍此之外,无所适从,但眼下,使君和恩公却有令其弃暗投明的机会。”卫兹说着,看向了一旁一直沉默的“天子”。

  其实边柳也一直在思考,后代人的观点中,无论是朱还是皇甫嵩,都有好几次中兴汉室的机会,可是面对这样的机会,朱和皇甫嵩的选择都让人大失所望。

  如果刘辩还活着,以刘辩的名义,能不能招揽这两人呢?

  “我不同意!”未等唐瑁开口,李旦率先说道,“陛下的安危至关重要,朱其人是否如先生所想,我等尚未可知,若是其一心臣服了董卓,我等贸然接触,岂不是自寻死路?”

  “恩公的考虑也有道理!”卫兹没有反对。

  “那等我们起事,或许可以派人和朱皇甫嵩等人接触一二,若是有他们相助,不异于得十万大军。”唐瑁说道。

  李旦沉默了一下,也点头承认。

  “先生适才说有三类人,不知道第三类又是什么?”

  “至于最后一种,他们深恶董贼,此时的蛰伏不过是为了迷惑董贼,说不定暗中已经在预谋除贼大计。这些人我也是说不上是谁,很可能默默无名,也可能就藏在我先前所说的第一二类里面。”

  “先生一言,如梦惊醒。大汉养士四百年,如我辈忠义之士,定然不乏其人。”唐瑁欣慰的说道。

  只是这个片刻的欣慰很快散尽,唐瑁接着便说道:“只是知道这些,对我们眼下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不知道公子有何想法?”继三人都沉默之后,卫兹突然询问起少年“天子”。

  边柳此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太有想法了。

  只是,言多必失啊!

  自从和胡昭,司马懿接触之后,他便已经决定,做个苟道中人。

  可苟道中人,又岂是那么好做的?

  如汉献帝刘协那般, 遇强即屈,可到了最后,身边的亲信一点点被铲除干净。

  他能够全身而退,以山阳公的身份富贵终老,得亏了他的帝王头衔,刘家血脉。

  边柳要是完全效仿刘协,最后恐怕没能这般善终。

  就好像司马懿后期在曹魏处事,要是一点本事都不显露,那曹丕曹早就把他舍弃了;

  这男人的真本事,就得和二弟一样,虽然不能一直露在外面,可是关键时候,他得挺啊!

  ……

第57章 试探

  “先前我听唐公与我介绍孙坚时,曾提及朱对孙坚有提拔之恩?”边柳带着疑问的语气请教道。

  古人极重乡土,而朱是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孙坚则是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双方关系自然密切。

  征讨黄巾之时,孙坚便是朱的佐军司马,后来朱为孙坚表功,孙坚得以被朝廷正式封为别部司马。

  “我明白公子的意思了,公子是说,联系朱的事,大可不必由我们去做。孙坚兵败之后,自然会派人秘密联系朱。”卫兹说道。

  “可是朱是否会同意孙坚之所请呢?”李旦提问道,在他看来,朱孙坚两人虽有深交,但眼下论地位,论名望,孙坚都差朱太多了。

  “此事大有可为。唐使君可认为董卓是伊尹周公之类不?”卫兹询问唐瑁道。

  “断不可比拟!”

  “然也,董卓此人是否有伊尹周公之志尚且不说,更关键的一点,他绝无伊尹周公之才。眼下洛阳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讨董联军虽接连惨败,但声讨董卓之人却日益增多。如此大势,朱岂会没有察觉?”

  “若有朱作为内应,那孙坚重整旗鼓,直捣洛阳,也并非不可能!”唐瑁又看到了希望。

  想到这,唐瑁又看向了边柳,他没想到,自己只是同他说了些只言片语,他就能从中找出如此关键的线索。

  唐瑁哪里知道,边柳只是从孙坚会攻入洛阳来倒推一个过程而已。

  至于真实的历史,是不是朱作为内应,那边柳就不知道了。

  见三人看向自己,边柳说道:“我听一位长辈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徐荣拿下颍川太守后,没有就地驻军,反而退回了洛阳,这正证明了洛阳内部的空虚。”

  “公子聪慧,我等拜服!”卫兹拱手道。

  唐瑁也露出了笑容,他问道:“那我们现在还要不要拿下辕关?”

  “徐荣大军新胜,又刚刚离去,此时拿下辕关,若是徐荣杀个回马枪,我等岂不是只能坐以待毙?而且孙坚鲁阳兵败,纵使能让朱充当内应,再发兵也得一两月后,我觉得此事应该缓上一缓。”

  李旦说道,说的时候,他突然就想到了临行前,边柳对他说的“时候未到”的话。

  难道他?

  李旦的眼睛突然睁大,又觉得匪夷所思!

首节上一节37/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