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25节

  “我们原本也没指望他们,这对我们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影响。”李旦开口道。

  唐瑁摇了摇头,不同人看待事物终究是不一样的。

  李旦想着转移一下话题便问道:“他这段时间学的怎么样了?”

  唐瑁点了点头,想了一会还是开口说道:“我办事,你放心。”

  边柳正听着这个时代的人说着他曾了解的历史,内心又多了一层感受。

  是绝望无助,是狼子野心,是委曲求全,亦或是宁为玉碎……

  历史书是冷漠的,对经历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却是残酷的。

  可惜了,他要不是长得这样一张脸,有着现在这个尴尬的身份,他说不定还能冒充个神棍,“预言”一下天下大势,说不定还能混个前程。

  但是以他现在的身份,说多了很容易引人怀疑。

  李旦闻言问道边柳,“刚才我说的这些人物,你都知道是谁吗?”

  边柳点了点头,这些个大官,不仅唐姬给他介绍过,唐瑁闲暇时也和他说过。

  “董卓就是抢了‘我’家产的人,其他人则是之前帮我看家的。”

  “好啦,你知道他们的身份就行,不需要用你的理解把他们表述出来。”李旦说道。

  边柳点了点头,想了想又说道:“只是根据唐公跟我介绍的来看,杨彪黄琬这几个人不像是那么没骨气的人,我最近在看书,手中正好看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还有胯下忍辱的韩信,说不定,他们也正在做同样的事呢?”

  听到边柳这么说,唐瑁猛然一震,激动的说道:“对,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哈哈哈!”

  李旦也没有反驳,因为这些事情他只是讲给唐瑁听,是越王勾践,还是魏王豹,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相反,能让唐瑁不那么垂头丧气,对他助益反而要高一点。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唐瑁终于想到了重要的事情。

  “此地离洛阳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又靠着太室、少室诸山,董卓一时不会把手伸到这里来。而且唐公毕竟有官位在身,一般的毛贼也不会贸然来犯。只是此时我们不宜把声势弄大,否则董卓的大军一到,我们顷刻之间就会粉身碎骨,连向关东那帮人求援都没办法。”

  唐瑁感觉自己原本的计划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 ,他双手交替打击着问道:“所以……”

  “所以我这次只带了不到两百余人,一来是考虑粮草的事情;二来,这点人唐公可以对外说,是看庄护院的,连我也可以是唐公请来的护院教头,若是人数再多一点,可就有可能引起他人的警惕了。”

  “你说得对,你说得对。”唐瑁连连点头,片刻后,又坐直了身子,问道:“你说联军中人之所以不肯出兵是不是因为缺少了个名头,若是我们派人联络一下,告诉他们弘农王仍活着的消息,他们会不会?”

  “这件事我绝对不会答应!”李旦“蹭”的一下从胡蹬上站了起来,“他是我们最重要的利器,在关东联军没有出兵之前,我们绝对不能提前暴露他。”

  唐瑁仔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这也符合他的利益。

  “只是我们接下来?”

  “等!”李旦一口咬定,“只要袁绍张邈等人的军队还在关外,董卓就不敢懈怠,而这么多的军队相持着,钱粮总会有耗尽的一天,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出兵。”

  ……

第36章 荀

  河内郡。

  高帝置,位处雒阳北百二十里,有十八城。

  自初平年初便有讨董大军向怀县聚集,此时兵马劳工合在一起已经超过十万之众。

  一场大雨刚刚结束,此时的全军上下一片缟素。

  自号车骑将军的袁绍亲自登台,面怀忧思沉重之色。

  就在不久之前,袁绍得到消息,董卓将天子前往长安之后,竟将狱中的袁家上下五十余人全部戮杀,其中就包括袁绍的叔父太傅袁槐,堂兄太仆袁基。

  “董贼暴掠,杀我族人,害我叔父,绍虽不才,愿以血为誓,誓除董贼,报此国仇家恨!”

  形声悲切,天地共鸣。

  “报仇!”

  “报仇!”

  三军将士尽皆呼应。

  此时,有一清秀通雅、瑰姿奇表的文士挺身而出,对着袁绍拜首道:“董卓戕害天子,屠戮公卿。上违天心,下略万民。如今将军麾下三军齐备,粮草充足,正该顺天意民心,兵发洛阳,上报国仇,下除家恨,携哀勇之师,立不世之功。臣等不才,愿为将军所驱使,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说话之人姓荀,乃是荀子之后,单名一个字。

  自董卓专权,便与族人避祸于冀州,现与其兄荀谌同在袁绍帐下效命。

  话音刚落,便有诸多士子文人拜倒在地。

  “恳请将军/盟主发兵,我等愿为前驱。”

  袁绍转身看着台下一群请战之人一时陷入沉默。

  此时,台下又一人,生得面阔口方,唇红齿白,一双小眼炯炯有神,他揣摩了一下袁绍的心意后说道:“将军与那董贼有国仇家恨,忠孝之心海内咸知,但愚以为,此时还不到出兵的时候。”

  此人姓逢,名纪,字元图,南阳人士,多有智谋,袁绍逃离洛阳时,逢纪亦舍身追随。

  “我报仇之心日进,出兵之念日盛,元图何以言时机未到?”袁绍看似询问,实则暗中松了一口气。

  “原因有二。”逢纪竖起两根手指侃侃而谈道。

  “其一,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盛,如今盟军之中多有畏贼,怯贼之人。将军身为联军盟主,首要做的是统和上下,使得联军万众一心,如此攻城,城无有不克;以此攻贼,贼无有不惧。

  其二,董贼刚将天子迁入长安,后患之忧刚解。董贼于此时杀害将军族人,正有引诱将军出兵之意,将军此时出兵,正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愚以为,智者不取。”

  逢纪说完,便对着袁绍一拱手,退回了人群之中。

  “一派胡言!”

  未等袁绍说话,荀便再次挺身而出,出言呵斥道。

  “兵法亦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将军身为联军盟主,屯兵于此,数月而没有寸进一步,长此以往,只会图耗士气。天下人观望已久,见此情景,也必然质疑盟主忠孝之心,除贼之念。

  再者,如今太傅及以下,袁绍五十余口尽丧于贼子之手。将军与那董贼不仅有国仇,更有家恨,以此二者,盟军如有不肯出兵者,那便是将军不共戴天的敌人,将军正可斩其首级以震军威,何愁上下不能同欲!”

  “哼!”逢纪被荀公然反驳,再度出言,“文若先生这番话,先是指责将军不忠不孝,接着又妄图借将军之手挑拨联军内乱。先生此番言论,除贼乎?助贼乎?莫非慈明先生骤然登至高位,连带荀家上下也对董卓心存报恩之心?”

  “你,小人”荀闻听此言,胸口起伏不已,拳头紧握,若非身旁荀谌将其拉住,恐怕二人早已动起手来。

  袁绍这时才开口道:“元图不可胡言,文若乃谦谦君子,断无此般肮脏龌龊之念。慈明先生更是国之重臣,士子典范,京中传言,恐怕多为贼子讹传,诸位且不可以假为真。”

  “将军教诲极是,是在下口无遮拦,这便向文若致歉。”逢纪说着,便对着荀拱了拱手。

  袁绍见此,继续说道:“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绍身为联军盟主,一言一行自当唯谨唯慎,唯恐有一兵一卒之失,以负豪杰之所请,忠贞之士之所念。如今绍为叔父之死而心忧不止,焦虑之下,唯恐决策有失。出兵之事,还请诸位细细思索,言以利害,著成文章交予我知。除此之外,绍必以书信至酸枣,说服联军诸公共同出兵。请诸位贤士相信,除贼复仇之心,忠贞报国之志,绍必不落后于任何一人。”

  “将军/盟主英明,除贼兴汉,我等义不容辞。”

  荀见袁绍此番推诿之言,还想再劝,此时,却又一人来报。

  说冀州牧韩馥听闻太傅袁隗之死,特派麾下别驾沮授前来慰问,另外,还要与盟主商量粮草一事。

  袁绍闻言,便驱散众人,各自归营,又以沮授贤名,亲自出门迎接。

  ……

  数日后。

  天气一天热过一天,荀谌穿了一件单薄的儒衫就来到荀处。

  荀这伏案埋在书案上,不时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四周香气弥漫,令人心旷神怡。

  “文若又找到什么典籍,竟看得这般入神?”荀谌浅笑问道,一边说,一边探头看了起来。

  荀抖了抖竹简,说道:“南边曹操派人给袁绍送来一份军略,建议袁绍率河内大军兵临孟津;然后由他们攻取成皋(虎牢关),占据敖仓,将轩辕关、太谷关这些险要之地全部占领;最后,由袁术率领南阳大军进军丹、析,攻入武关。这样一来,必定震动三辅,名动天下!”

  “文若什么时候也对这种行军方略感兴趣了?”荀谌笑道。

  “军略之道,我差公达多矣,更何况友若呢?”荀自谦道,“不过看友若这般言语,是觉得此计不行?”

  荀谌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说道:“若是曹操在天子身边,能够说服天子发布诏令,那此策至少也有五成的把握;若是曹操是盟主,能够说服盟军诸将,那此策至少也有三四成的把握。可惜曹操两者都不是,此策虽然只有短短百余字,但战线过长,涉及兵员粮草过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可能导致全线奔溃。张邈刘岱等人不会同意这么做,曹操之所以把书信送到盟主这,就是为了希望袁绍以盟主的威望促成此事。”

  “真是可惜!”荀叹气道。

  “如何可惜?难道文若觉得盟主一定不会答应?”荀谌问道。

  “友若何必明知故问呢?”荀反问道。

  ……

第37章 二荀之辩

  “董卓的西凉骑兵神通野战之法,又兼并了何进何苗的军队,得了天子武库,我军训练日短,确实不到出兵的时候。”荀谌说道。

  “之前不出兵说是天寒地冻,不利于行军,如今已经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再等下去,就要酷暑炎炎了。世间岂有万事俱备之法,更何况此时大军堆积在此已经耽误了春耕,若是再不攻占洛阳,夺取敌军粮草,恐怕不用等到出兵,联军已经饥肠辘辘,哀嚎遍野了。”

  “文若喊我来,就是为了和我说这些,想让我和你一同劝袁盟主出兵?”

  “不,我喊你来,是有另外一件事要问你。”

  “何事?”

  “近几日,我翻阅了一番粮簿,我发现粮草数量很不对劲,按理来说,邺城送来的粮草理当绰绰有余,可是我在账簿上却没看到一粒剩余的粮草,而且袁绍还在不断向冀州牧韩馥索要粮草军械,此事我觉得颇有蹊跷。”

  “唉!”荀谌叹了一口气说道,“联军军纪涣散,上下吃喝无度,加上各地的军队参差不齐,盟主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粮草的消耗,远比正常军队来的要大。”

  “不对,我觉得此事不是这样!”荀摇了摇头,眼睛紧紧盯着荀谌。

  片刻后,荀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荀谌不动声色的问道。

  “当年苏秦合纵六国,所为何事?”荀问道。

  接着又自己给出了答案:

  “名为攻秦,实为灭齐!”

  “文若,你”荀谌神色一变。

  “所以,袁绍的兵马绝不止兵册上这点,他在抽盟军的血,养自己的私兵。”荀大胆的分析道,看着荀谌一字一句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若,你小声点!”荀谌上前阻拦道,又回头望了眼门外。

  “看来友若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又或者说,友若也是此事的参与者之一。”

  “文若,你应该知道,袁将军虽然贵为盟主,但是联军内部却是各行其是,将军要想破董,首先就得有一支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精兵。”

  “荒谬,冀州之地本就因为赋税之重而爆发了黄巾,如今元气未复,便又因为大军提供粮草而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袁绍现在这么做,就是为了逼迫冀州牧如此地王匡一般行恶于民,最后声名狼藉,他好借此掌控整个冀州。

  袁绍之所以坚持不出兵洛阳,就是因为他在河内多待一天,他的实力就强盛一份,韩馥的实力就削弱一份,最后,他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冀州。”

  “文若仅凭粮簿上一串数据就能推算出这些,看来叔父对你的评价还是低了。”荀谌赞叹道。

  “友若对此毫不惊讶,显然此事瞒的也只有我一人了。”荀感慨道。

  “不,若是袁将军要瞒着文若,就不会让你见到这些账簿了。将军对文若的才能极为欣赏,只是唯恐文若不应,所以未敢提出邀请,不知道文若是否愿意和我同去面前将军,参拜明公呢?”

  “极为欣赏?若真是如今,之前军中怎么会大肆传扬叔父侍董之事?”荀不屑的说道。

  “那是逢纪嫉妒颍川荀氏名望,嫉妒你我才华罢了,将军正值用人之际,才会任用逢纪这种小人。”

  “这也是袁绍告诉你的?”

首节上一节25/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