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262节

  赵曜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咋舌: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还真是……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虽然知道孟老先生在天下文人学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赵曜是真的没想到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这么恐怖。

  这就是当世大儒的地位和影响力吗?

  难怪皇帝都不敢得罪大儒,面对大儒也要客气三分。

  幸好真正的大儒只做学问,不插手干涉朝廷的事情,不然以他们的影响力,后果不堪设想。

  赵曜心想:难怪天下的文人学子们都想要做大儒!不过大儒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不一定能出一个大儒,甚至有时候几十年,或者上百年都不会出一个大儒。前朝和陈朝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大儒。

  说起来孟长策的大儒身份,还是先帝定的。虽然孟老先生早就在天下文人心中是大儒,但是孟老先生在前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大儒。其实,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大儒。大儒这个尊称是别人给他的,不是他自己定的。

  在前朝时,孟老先生被当时的皇帝请出山,请他入朝为官,造福百姓。他当初是怀抱着期待入朝为官的,不过很快他就对前朝的朝廷感到失望。因为一件事情,他对前朝朝廷彻底心灰意冷,然后归隐山林。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山入市。

  他一门心思地做学问,从不过问任何俗事。这些年,他编著了很多书,深受文人学子们的喜欢。

  孟老先生编著的书,或者说过的话,都会被天下的读书人奉为圭臬。对了,他们皇子读的书都是孟老先生注解的。

  可惜,孟老先生并没有得到前朝朝廷的认同。因为这事,天下文人学子们对前朝很不满。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这件事情,但是其他读书人却非常介意。他们希望孟老先生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即使天下读书人把孟老先生视为大儒,但是得不到朝廷的认同,他这个大儒的身份就不太“正经”。

  先帝曾亲自去请孟老先生出山重修礼乐规矩,但是被孟老先生拒绝了,先帝并没有因为责怪他,反而下旨封孟老先生为“大儒”。至于“圣人”的身份,孟老先生是万万不能接受,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圣人,也没有资格成为圣人。

  自从以后,孟老先生是货真价实、正儿八经的大儒。

  因为册封孟老先生为大儒一事,先帝还被天下读书人称颂是明君。

  “不知道孟老先生这次出山会不会收徒?”太子殿下目光随着载着孟老先生的马车移动,“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

  赵曜听到太子这话,抬头惊讶地看向他:“太子哥哥,你要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啊。”大哥身边的先生都是才高八斗的人,虽然不及孟老先生,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并不差。大哥想要做孟老先生的徒弟,肯定是别有所图。

  “能做孟老先生的学生是我的荣幸。”太子一脸真挚地说道,“孟老先生学识渊博,能在他老人家身边学到一丁半点,我这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八皇子在一旁说道:“大哥很崇敬孟老先生的。”

  赵曜在心里嘀咕:太子哥哥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学知识,还是为了名声?

  “太子哥哥,你读书那么厉害,孟老先生肯定愿意收你为学生。”才怪。就凭是太子,孟老先生就不会收你为学生。

  “就怕孟老先生嫌弃我是太子,不愿意收我为学生。”太子殿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八皇子安慰太子殿下道:“大哥,你不是写了文章么,可以先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后,一定会收你为学生的。”

  赵曜附和八皇子的话,拍马屁说道:“八哥说的对,大哥你读书写文章那么厉害,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一定会惊为天人,然后迫不及待地收你为学生。”

  太子殿下被赵曜这番话逗笑了:“我的文章还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

  八皇子道:“大哥,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你的文章可是被天下读书人称赞的。”

  太子被八皇子和赵曜这么夸赞,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那我先把我写的文章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太子殿下一方面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跟在孟老先生身边学东西。另一方面他也有别的目的,如果他真的成为孟老先生的徒弟,那么全天下的文人学子都会支持他,那他这个太子就能做的更稳,代王对他不会再产生威胁。“如果可以,我想拜访孟老先生。哪怕不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和他老人家说说话也是好的。”

  八皇子建议道:“大哥,你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写一封拜帖给孟老先生。”

  太子想了想说:“行,那我待会回去就写。”

  此时的孟长策已经被李仆射他们接到太学里。太子和赵曜他们是不能跟着去太学。

  跟着孟长策一起进京的读书人也是不能进太学的。就算能进太学,太学也装不下他们这么多人。

  还有,在孟长策抵达京城之前,京城附近的读书人全都跑来了。他们把京城所有的客舍都住满了。这些一路跟着孟长策来到京城的读书人没有客舍住。

  皇帝也想到了这方面。如果不管这些一路跟着来京城的读书人,他们势必会露宿街头,然后会引起骚乱。再者,他们都是文人学子,是大周的栋梁之材,如果他们出了事,不仅有损朝廷的名声,还会让朝廷失去不少人才。

  为了安置好这些跟着来的文人学子,皇帝安排他们住在道观里、寺庙里、养生堂等多个地方。

  跟着来的读书人没想到朝廷贴心地给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他们对朝廷感激不尽。

  在京兆府尹的捕快和禁卫军的引导下,这些读书人住进了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地方。

  孟老先生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京城,要先好好休息几日,暂时不急着开讲。

  至于他讲学的地方,朝廷也安排好了,不在太学。虽然太学要比其他书院大,但是装不下跟着来京城听学的人。

  皇帝安排孟老先生在皇城西边讲学,那边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平日是皇城里禁卫军训练的地方。已经在这处搭建好台子,就等孟老先生开讲。

  孟老先生毕竟是八九十岁的人了,一路长途跋涉的来到京城,的确累了。在李仆射的安排下,他先好好休息一番。

  赵曜和八皇子他们看完热闹后,没有跟着太子他们回宫,而是去找贺莲芳了。

  贺莲芳听完赵曜说完孟老先生抵达京城的盛况后,一点也不意外。

  “真正的大儒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很正常。”

  “太子哥哥想要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赵曜把之前太子殿下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跟贺莲芳说了。

  “如果太子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那么代王就比不上他了。”贺莲芳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嘲讽的神色,“不过,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不一定吧,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文采的,说不定孟老先生看中了他的文采,然后答应收他为学生。”

  贺莲芳听赵曜这么说,嘴里发出一声嘲笑:“就太子那点文采,就别拿到孟老先生面前丢人现眼了。”

  “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才华的吧。”

  “在你们这群兄弟中肯定是最有才华的,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就差远了。”贺莲芳嘲讽道,“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那太子哥哥要失望了。”

  “对了,打听到一些南魏的事情。”贺莲芳没有再说孟长策的事情,转移话题说起南魏来。“裴家跟南魏有些关系。”

  “前朝的裴贵妃的娘家?”

  贺莲芳微微颔首道:“没错。”

  赵曜闻言,惊得瞪直了一双眼睛,满脸震惊地说道:“裴家竟然和南魏有关系!”

  他忙问道:“裴家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贺莲芳说道:“裴贵妃的祖母好像是南魏人。”

  赵曜忽然想到裴家被灭门的缘由,一脸惊愕地说道:“裴家当年被灭族,除了被袁家陷害的缘故,是不是还跟南魏的关系?”

  贺莲芳也想到了这一点:“应该有关系,不过裴贵妃祖母是南魏人这件事情隐瞒的很深,没几个人知道。”

  赵曜对南魏越发好奇了:“南魏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前朝皇帝这么恨他们?”史料上记载,南魏当年举国向前朝投降。然后,南魏成为了前朝的一部分。前朝特意给南朝一个封地,封当时南魏的首领为异性王。然后,南魏人全部被杀。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史料没有任何记载。

  “应该是和玉玺有关。”

  “玉玺?”赵曜一脸吃惊,“什么玉玺?”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赵曜没听明白,“玉玺不是在我父皇手里么。”

  “你父皇手里的玉玺可不是传国玉玺,而是你皇爷爷找人打造的大周玉玺。”贺莲芳道,“传国玉玺在陈朝时丢失了,据说是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弄丢的,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寻到传国玉玺。”

  赵曜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心里很是震愕。

  “原来父皇现在用的玉玺不是传国玉玺啊。”

  “不是,真的传国玉玺丢失很久,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找到。”

  “这传国玉玺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有传言说当年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传国玉玺被一个人捡到,然后这个人拿着传国玉玺建立了南魏。”贺莲芳继续道,“南魏是一个小国,前朝当时是要攻下南魏,南魏打不过前朝,就用传国玉玺向前朝投降。前朝便答应了南魏的投降,并且没有伤害南魏的百姓,还给了封地给南魏,让南魏王继续管理南魏人。”

  赵曜很会发现关键的地方:“所以,南魏被灭全族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南魏没有信守承诺地把传国玉玺给前朝。”

  “很有可能。”贺莲芳说,“前朝的确没有拿到传国玉玺。”

  “南魏应该不敢不把传国玉玺给前朝,毕竟都已经投降了。”赵曜发现了问题,“南魏王心里清楚他们要是不给传国玉玺,他们只要死路一条。我猜传国玉玺被人偷了,导致南魏王没法向前朝交代。”

  等等,几年前韩忠派人去裴府寻找东西,这东西该不会就是传国玉玺吧?

  “我猜也是这样。”贺莲芳也是这么认为的。

  赵曜想到了乌维,又想到和匈奴有勾结的袁家,心里有一个猜测。

  “二叔,你说传国玉玺会不会在乌维他们手里,又或者在袁家的手里?”如果传国玉玺在乌维的手里,说不定乌维已经交给八哥了。如果不在乌维他们的手里,那么很有可能在袁家的手里。袁家就是在前朝事情与匈奴勾结的,说不定跟传国玉玺有关。

  “有可能在乌维他们手里,他们有传国玉玺想要复立南魏。”贺莲芳推测道,“不太可能在袁家手里。如果在袁家手里,袁家早就造反称帝了。”

  “那很有在乌维他们手里了。”这么看来,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有了传国玉玺,八哥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贺莲芳诱惑地问道:“想抢过来吗?”

  赵曜想也没想地说道:“不想,我抢它做什么。”他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嫌弃的神色,“它对我没用,反而是个烫手山芋,会给我惹来杀身之祸。”

  “就算你不想要它,也该让它回到大周。”贺莲芳早就猜到赵曜会这么说,“传国玉玺留在南魏人手里,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南魏势力壮大,南魏人只怕会造反。”

  “二叔,我们怎么抢啊,直接去匈奴找乌维他们抢吗?”赵曜说道,“他们肯定不会给啊,还会宁死也不会说出传国玉玺的下落。”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他怎么抢。“再说,到底在不在乌维他们手里还不一定,还是先继续调查南魏的事情吧。”得打消二叔想要抢夺传国玉玺的想法。

  谢谢老铁们的月票,今天收到了不少,老铁们真是太给力了。

  最后两天还是求老铁们的月票!求打赏!求留言!

第291章 楚王想十弟

  2023-07-15

  是夜,梁州的两王府的书房里。

  楚王坐在书桌前,正埋头地处理公务。

  “叩叩叩叩……”

  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接着,就听到卫勉的声音:“殿下。”

  楚王头也不抬地说道:“进来。”

  卫勉动作很轻地推开门,接着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他先向楚王行了个礼,旋即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递到楚王的面前。

  “殿下,十殿下的信。”

  听到是赵曜的信,楚王立马放下手中的笔,从卫勉手中接过信。他把信接过来的时候,面上露出一抹讶异的神色,旋即笑着说:“这次的信怎么这么薄?”怎么感觉没有几张纸。

  平时,赵曜写给楚王的信都是厚厚一叠,里面最起码装二三十张信纸。有时候一个信封装不下去,用两三个信封装。像这次这样薄薄一封信,还是第一次收到。

  “奴婢也纳闷着。”卫勉拿到信的时候,见是十殿下写来的信,发现信封没有鼓起来,他还意外了下,以为不是十殿下写的信,他还特意确认了下,发现的确是十殿下的信。不过,这次十殿下写的信比以往少了不少,这可不像十殿下的风格。

  楚王笑着拆开信,发现里面只有五张信纸。他心头微微一沉,十弟怎么才写五张?难道十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心里怀着担心,急忙低头看信。第一张信纸上就写了几句话,总结下就是“四哥,你竟然不答应我去梁州看你,我生气了!”、“四哥,我们才分开几年,你就不爱我这个弟弟了么,我再也不是你的宝贝弟弟了吗?”、“四哥,你太伤我的心了。”

  看完第一张信纸,楚王的面上不觉露出一抹无奈又宠溺的笑容。

  “这十弟……”他还以为十弟出了什么事情,没想到是十弟生气了。

  第二张信纸上反复只有一句话“四哥,我生气了!”

  楚王在心里笑道:我看出来了。

  第三张信纸上,用硕大的字写了一句话;“四哥,你不爱我了!”,这句话后面还画了一个在地上打滚哭泣的表情。

首节上一节262/5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