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235节

  “听说逃到骠国和扶南那边去了。”

  “可知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多年,终于有了南魏的消息。

  孔远微微摇了摇头说:“不清楚。”

  “去查,派人去查。”母妃临终前,曾经交代他一件事情,让他一定要找到南魏的人。

  孔远微微皱起眉头,面露不赞同地说道:“殿下,臣劝你最好不要再调查南魏之事,一旦让皇上知道您暗中调查南魏,您就完了。”

  “有些事情得弄清楚,所以必须找到南魏的人。”母妃临终前告诉他,南魏有一批秘宝,在这秘宝中有失踪已久的玉玺。

  卡文了,写了一天才憋出这么一章。

第262章 狗咬狗

  2023-06-14

  这段时日,朝廷的气氛非常紧张,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争斗的厉害。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咬的非常凶。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块肉。

  保持中立或者支持四皇子,或者其他皇子的大臣们看猴戏一样看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斗来斗去。

  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人不敢闹得太过分。如果闹得太过分,皇帝绝不会轻饶了他们。

  托了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人的福,皇帝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好戏,心情非常愉悦。当然,最让皇帝高兴的是他可以安排出身寒门的学子接任空缺的官职。

  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人互相撕咬,让不少官员被贬,或者外放,或者下狱,更有甚者被流放到岭南。这就导致朝堂上空出很多官职。

  不管是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大臣,他们都出身于名门世家,或者官宦世家,没有一个出身寒门。这些空缺的官职,有一些还是任要职。

  皇帝安排出身寒门的官员接替这些官职,不少大臣自然看出来他的意图。即使看出来,他们也不能阻止。再说,这次损失的是太子和代王的人,又不是他们的人,他们没必要多嘴。

  很多大臣猜测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人互相攀咬是不是皇帝搞的鬼,为的就是安排出身寒门的官员上位。

  皇帝这一招真是高啊。不仅名正言顺地打压了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势力,还顺顺利利地扶持寒门官员上位。

  如今朝堂上,出身寒门的官员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数并没有任要职,也只有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才任要职。大臣们都看得出来皇帝的心思,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在心里。准确来说,他们非常不屑,因为他们觉得皇帝这么做没用。

  自古以来,朝堂上的官员或者地方上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官宦子弟,寒门子弟很少。再说,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想安排寒门子弟顶替世家子弟,但是结果呢,全都失败了。

  用寒门子弟来对抗世家子弟,无异于以卵击石。

  大臣们都在心中笑话皇帝,也等着看皇帝的好戏。

  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损失了些官员,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真正任要职掌握实权的官员并没有出事,再者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动他们。

  太学的学子得知又有一些出身寒门的官员任要职,他们心里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干劲。

  承广殿的御书房里,皇帝一双脚放在御桌上,欢喜地摇摆着。他面上满是笑容,嘴里开心地哼着最近在京城流行的小曲。

  何相跟刘太师他们看到皇帝这副高兴冒泡的模样,眼里是满满的无奈。

  “皇上,您是不是高兴的早了点?”何相看到皇帝这副欢喜的模样,忍不住想要泼冷水。

  刘太师附和地说道:“这次是太子和代王的人互相撕咬,又不是您的手段,您开心什么。”

  皇帝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说道:“朕怎么就能不开心了啊,这次他们互相攀咬,让朕顺利地安排寒门官员上位。”

  何相继续泼冷水:“皇上,这次出事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小鱼小虾。”

  “小鱼小虾很好啊。”皇帝吭哧吭哧地啃着苹果,“小鱼小虾以后会变成大鱼大肉。”

  刘太师看着皇帝这副得意的模样,觉得很是欠扁。

  “皇上,这些小鱼小虾不一定能变成大鱼大肉。”

  他又道:“或者在变成大鱼大肉前,他们已被世家收拢了,毕竟这种事情时常发生。”

  何相接着刘太师的话,继续说道:“想要让寒门子弟取代世家子弟本来就不易,前朝又不是没试过,结果都失败了。”

  刘太师又道:“先帝建立太学,用太学离的寒门学子当官的法子是好的,但是恕臣直言,这难扳倒世家子弟。”

  何相长叹一口气道:“唉,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

  “那你们倒是给朕想出一个好法子来啊。”皇帝瞪着何相他们,没好气地说道,“你们要是给朕想出一个好法子,朕供着你们。”

  何相和刘太师连忙拒绝道:“臣等承担不起。”

  皇帝把手中的苹果核朝何相他们砸了过去,何相他们灵敏地躲了过去。

  “皇上,如今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的大臣们都这么明目张胆的斗了起来,您要一直袖手旁观?”何相问道。

  刘太师道:“皇上巴不得太子一党和代王一党斗的越来越厉害。”

  何相拧着眉头说道:“皇上,您就不怕您玩脱了吗?”

  “朕管了,他们就不斗了吗?”皇帝跳着眉头,翻了个白眼说,“朕管了,那些大臣们就不站队了吗?”

  皇帝的反问,让何相跟刘太师无法回答。

  “这破皇帝有什么好的,他们一个个挣破脑袋想当。”皇帝满脸嫌弃地说道,“如朕就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如果可以,朕现在就想当太上皇,然后出去潇洒快活。”

  “皇上,您还年轻,千万不要想着当太上皇。”皇帝有多讨厌做皇上,何相和刘太师他们是知道的。他们真的怕哪一天皇帝不耐烦,真的撂挑子不干了。“十殿下还没有成年,您得继续好好做皇上。”

  “皇上,您不能弃江山和百姓不顾。”

  “朕要是真的想弃百姓不顾,早就撂挑子不干了。”皇帝说着,脸色一瞬间变得非常难看,“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你们觉得有几个是为江山、为百姓着想的?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只想着家族的荣耀,根本不关心江山社稷与百姓的死活。”

  刘太师冷着脸说道:“这就是世家。”

  “皇上,太子要比代王更关心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何相说的非常直接,“代王眼里并没有百姓。”

  刘太师接着何相的话说:“代王心中没有仁慈。”都说代王像皇上,其实真的一点都不像。皇上年轻的时候经常四处征战,身上的杀戮也重,但是皇上有一颗仁慈的心。最重要的是皇上一直看重百姓,而代王从不把百姓放在心里。

  “太子是有一颗仁慈的人,也关心百姓,但是他处处依赖镇国公,自己一点主意都没有,朕要是把大周的江山交给他,这江山立马会改姓谢。”一提到大儿子和二儿子,皇帝就心梗难受,“太子小时候是朕亲自教导的,你们说他怎么会变成软蛋。”

  用“软蛋”来形容自己儿子,估计也只有皇帝了。

  “先皇后对太子的教导一向严厉,你们说他怎么就变成这副模样?”关于这点,皇帝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还有老二,朕也不是弑杀无情的人,他怎么会没遗传到朕半点仁慈呢?”

  “他们俩既然想抢,那就让他们抢个够,朕倒要看看他们能抢到什么地步。”

  “皇上,您就不怕他们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吗?”何相一直担心,太子和代王争斗的太厉害,大臣们只顾着争权夺利,钻营权势,完全不顾江山社稷和百姓的死活,弄得所有人都效仿,这样下去大周就要完了。

  “朕是死人吗?”皇帝阴沉着一张脸说道,“他们要是敢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朕就让他们直接冒烟。”

  何相跟刘太师不太明白皇帝这句话,好奇地问道:“让他们冒烟是什么意思?”

  “祖坟冒烟吗?”

  “对,让他们祖祖辈辈都不得安宁。”目前为止,朝中大臣们不敢只顾着玩弄权术,钻营权势,不做事情。如果他们不好好地做事,轻则会被贬官,重则直接贬为庶民。

  何相对皇帝不太相信:“皇上,您到时候玩脱了,不要让臣给你收拾烂摊子。”

  刘太师直接撂话道:“皇上,臣绝不会再给您收拾烂摊子。”

  “朕什么时候让你们给朕擦屁股了?”

  何相和刘太师看到皇帝这副无赖的模样,懒得再理睬他。

  “皇上,您要是没事,臣就先告辞了。”

  “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你们去哪。”

  刘太师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您还有什么话赶快说,臣还有一堆事情要做……“

  他的话还没有落音,脑袋差点被奏折砸到。

  “你再忙有朕忙吗?”皇帝用力地拍了拍御桌上的两堆奏折,“朕每天有批阅不完的奏折……”

  何相怕皇帝会继续抱怨下去,忙打断皇帝的话:“皇上,您还有什么事情赶快说吧。”

  皇帝也懒得跟何相他们废话,正了正脸色道:“废除海禁一事。”

  “皇上,您想要废除海禁?”

  刘太师道:“海禁早该废除了。”

  “这些年,青州那边的收益,你们都清楚。”皇帝神色严肃道,“是时候废除海禁了。”

  刘太师:“再不废除海禁,海边的百姓就要起义造反了。”

  “臣不反对开放海禁,但是皇上,一旦开放海禁,那些世家会变得贪婪。”何相提醒皇帝道。

  “朕知道开放海禁是一块骨头,会让世家们变成疯狗。”皇帝扬了扬嘴角,意味深长地笑道,“朕要让他们狗咬狗。”

  听到皇帝这么说,何相跟刘太师他们立马明白皇帝的意图。

  “皇上,您还是一如既往的阴险啊。”

  刘太师满脸佩服地说道:“臣远不如皇上。”

  皇帝哼道:“朕就当你们在夸朕。”

  他又道:“我们来说说开放海禁后怎么搞。”

  君臣三人一直讨论到午时才停下。皇帝留下何相跟刘太师用午膳。用完午膳,三人继续商讨废除海禁后的政策。

  几日后,皇帝在早朝上宣布废除海禁一事。

  世家们的大臣们自然赞成,一些老臣反对。不过,皇帝坚持要废除海禁。

  对生活在沿海边的百姓们来说,废除海禁是一件大好事。

  怕开了海禁,沿海会出现暴乱,皇帝派了沈虎他们去镇守。

  赵曜见皇帝真的废除了海禁,心里不由地怀疑二叔是不是和他父皇有交情。

  继续卡文,所以还是短小的一章。

  再过两天应该可以恢复双更。

  最后厚着脸皮求月票!求打赏!求留言!

第263章 为什么每个朝代不能久远?

  2023-06-16

  昆德殿的书房里,赵曜正在看三叔写给他的信。

  梁嫔坐在他的对面,见他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扬眉、一会儿又舒眉,表情非常精彩,忙关心地问道:“三叔给你写了什么?”三叔是谁,梁嫔早就从皇帝那里得知了。不过,她瞒着赵曜。

  “三叔这次的信写的是历史,他问我为什么每个朝代不能久远?”赵曜皱着眉头又说道,“陈朝曾经出现过鼎盛的太平盛世,为什么陈朝不到三百年就亡国了?”说完,他把手中的信件递给梁嫔。

  “三叔还问我,大周能维持多少年?”

  梁嫔接过信件,低头仔细地看了看。看完,她问赵曜:“你觉得是为什么?那你又觉得大周能维持多少年?“

  赵曜道:“大周不可能维持长久,顶多也只能维持三百多年吧。”

  梁嫔把手中的信还给赵曜,问道:“你为什么不觉得大周能维持四五百年?”

  听到梁嫔这么问,赵曜惊问道:“母妃,你没看到吗?”

  梁嫔没有反应过来,有些茫然地问道:“看到什么?”

  “纵观历史,维持最久的朝代是三百多年,从来没有超过四百年的。”赵曜见梁嫔没有发现,面上露出十分诧异的神色,“这三百多年就是一个周期,不管是哪个朝代都跳不过三百多年,大周怎么可能会跳出这个周期?”

  梁嫔听了这话,从赵曜手里拿回信件,再次仔细地看了看,发现三叔把从古至今的朝代全部列了出来,虽然没有具体写维持多少年,但是稍微算一下就能算出,她方才没有注意到。

首节上一节235/5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