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的好!”
“这才是我华夏君王应有的态度!这才是我华夏子民应有的气节!”
汉武帝兴奋不已,忍不住来回踱步,边走变道。
“既然后世有此作为,那我大汉也应当如此!朕现在就要改变对匈奴的战略!”
“卫青!传令下去,细君公主和亲一事取消!日后我大汉也将再无和亲之事!”
“和亲?他们也配!”
跟异族相处了这么久,汉武帝也多多少少对他们有些了解,也明白不同的生活方式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化。
但是即便如此,汉武帝对于异族的很多习俗,却是一直不能接受。
尤其是那种继承制度,更让汉武帝觉得有悖伦理。
父死子继位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连带着女人也一起继承。
这算哪门子道理!!!
一点纲常伦理都不顾,这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我大汉的女子若是受到如此对待,那简直就是耻辱!!
莫大的耻辱!
想到这儿,汉武帝厉声道。
“后世能做到的,我大汉也能做到!”
“朕决定,自今日开始,我大汉也要和明朝一样,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后世君王有违者,禁入祖祠!”
“陛下三思啊!!”
许多大臣慌忙劝阻道:“自高祖皇帝时期,和亲便是我大汉与异族平息战乱的方法,不用一兵一卒便可使我大汉数年安稳,此法百利而无一害,仅仅是损失一个女子而已!望陛下为了大汉的安稳,收回成命!”
“仅仅损失一名女子而已?”
汉武帝轻笑一声,看着台下的众人道。
“既然众爱卿觉得此事不足为重,那好,和亲之事继续,不过这人选.............”
汉武帝顿了顿,露出一抹明亮的微笑道。
“就从各位爱卿的家眷中选取吧!毕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该是你们为我大汉做贡献的时候了。”
“不知有没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女儿?嗯?”
汉武帝扫视着一干大臣,随口说到。
“公孙弘,要不从你开始?听闻你家女儿国色天香,精通诗词书画,想必是和亲的完美人选。”
“陛下不可啊!”
公孙弘慌忙跪在地上:“臣家中虽有一名女儿,但论身份地位却是不及皇室宗亲,臣恐怕异族会因此不满啊!”
“无碍。”
汉武帝摆摆手,无所谓道:“朕可以封你女儿为公主,这样异族也就不会有什么意见。”
闻言,公孙弘崩溃了,对着汉武帝连连磕头道。
“陛下开恩!臣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便宠溺无比,实在是不忍心让她去那蛮夷之地受苦啊!”
“你舍不得?那其他人就舍得吗!”
汉武帝突然大喝道。
“刀割在你身上知道疼了?谁不是爹生娘养的?他们的父母就不心疼吗!”
“想继续和亲,可以!今后和亲女子便从你们的家眷中选,按官位的高低定先后!如何!”
话毕,朝堂之中无一人应声,见状,汉武帝冷哼了一声。
“一群没骨气的东西!卫青!”
“臣在!”
“自今日起,和亲之事作废!朕要直面应对匈奴!为防双方提前交手,你要加紧训练我大汉的将士,朕希望在下次的战争中,我大汉军队能够大胜而归!”
“臣一定不负陛下期望!臣毕生之年,定要将匈奴彻底剿灭!”
卫青激动无比,在此之前,陛下一直实行怀柔政策,这让卫青心里很是憋屈。
他早就想直接跟匈奴硬碰硬了!
尤其是在看到明朝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卫青更是忍不住拍腿叫好。
之前就有匈奴使者前来想要和亲,武帝虽没同意但也没有明言拒绝。
但此时,光幕中展现的大明气节让陛下扭转了观念。
这让卫青摩拳擦掌想着大干一场。
和亲?
和你妈去吧!
第10章 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
明朝。
朱元璋紧皱着眉头,脸色看上去极差。
对于9.4的评分,他心里其实还是挺满意的。
毕竟之前那些能上九分的王朝都对华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元璋本以为既然大明也能在此列,想必日后功绩应该也不小。
尤其是那句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更是让他甚为激动。
如此霸气的举动,即使是强汉盛唐也从未出现过!岂能不令人自豪
不过.............
嗯…………
虽然这句话很涨气势。
但下面的评论却是让朱元璋又有些疑惑。
奇葩皇帝?
什么意思?
听起来可不像是好词儿啊。
还有什么叫后世烂糟事儿一大堆?难道我朱家的后世子孙中出了昏君不成!?
想到这点,朱元璋脸色变得极为阴沉,虽然历朝历代多多少少都会有几个昏君,但那毕竟都是历史,自己平日里也都是看个稀罕,顺便嘲笑一番,毕竟针没扎在自己身上,自己肯定不会感到疼。
不过,一旦这种丑事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抽上那名后代几百个嘴巴了,朱元璋就解不了心里的气!
而作为相伴多年的妻子,马皇后在看到朱元璋的表情时,心里也是瞬间明白自己老公在想什么。
她紧了紧握着朱元璋的手,安慰道。
“重八,后代如何,你我无能为力,就像唐朝一样,就连李世民这样的雄主,也免不了有唐穆宗,唐敬宗这样的子孙。后世之事,前人鞭长莫及,你也不必太过介怀,眼前我大明诸事繁多,处理好当下要务才是你这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唉~~”
朱元璋忍不住叹了口气。
“妹子,咱知道咱该做什么,只是后代不争气也着实让咱恼怒。”
马皇后笑道:“你忘了咱大明的评分吗,可是有九点四分呢,如此高分想必后代也不会差的太离谱。”
“对哦!”
朱元璋眼光大亮:“单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点,就能证明我朱家人没有孬种!”
“诶!等会儿!”
朱元璋忽然想到了什么,凝眉自语道。
“我大明都城不是在应天府吗?”
“这位置能称之为国门?”
“难道标儿日后迁都了?”
.................
清朝。
乾隆一脸不屑的看着明朝的评分,冷哼一声道。
“这分数怕是给错了吧。明朝那些个帝王,除了前四帝之外,个个都是不务正业的东西,朱佑樘虽然还凑合,但却颇失帝王风范,一辈子就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搞得子嗣就只有朱厚照一人,不得已皇位只能传给他。朱佑樘要多几个妃子,多生几个孩子,找一个贤明的子嗣继承皇位,明朝也不见得衰落的这么快。”
“万岁爷所言极是。”
和在一旁应和道:“虽然史书记载明孝宗与张皇后伉俪情深,但民间也有传言说朱佑樘其实很是惧怕张皇后,因怕张皇后生气,所以一直未敢纳妃,依奴才看,这明孝宗虽贵为帝王,却是少了一点男人的气魄,相比这点,万岁爷您可是楷模啊!”
“哈哈哈哈,和爱卿,你此言差矣啊!”
乾隆笑道:“真要说楷模那得是圣祖爷康熙皇帝,康熙爷后宫嫔妃的人数可是有六十七人,而朕的嫔妃至今不过二十一位,所以跟康熙爷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和忙道
“万岁爷您日夜为国事操劳,论勤勉当属我大清历代帝王第一人,这一点奴才极为敬佩!前几日听桂公公说您批改奏折直至深夜,三更天都没有休息,奴才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心疼,我大清何德何能能拥有您这样为天下苍生操劳的圣主啊!”
“万岁爷!奴才忍不了了!奴才现在就要代天下人叩谢万岁爷的圣恩!”
和说完,作势就下跪下,乾隆连忙将其扶起,佯怒道。
“和爱卿,这是朕分内的事情,既然朕是一国之君,那就要负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来,不然日后朕有何面目面对众位先帝?”
“万岁爷息怒。”
和忙道:“奴才也是担心万岁爷您的身体,虽然国事重要,但时候也是需要放松一下。”
和凑到乾隆跟前,轻言道:“奴才听说,下月端午节,扬州要进行龙舟比赛,扬州知府伊秉绶也给奴才发了简帖,不知道万岁爷您有没有兴趣?”
“扬州?”
听到扬州二字,乾隆眼睛顿时亮了,但随即却又是装模作样的说道。
“最近朕的确没怎么出过宫,百姓的生活如何也不甚了解,这的确是朕的失职,这样吧,和爱卿,既然扬州有此盛会,那朕也就去观望观望,顺便查看一下当地的民情。”
“!奴才现在就去安排!”
“不急。”
乾隆笑道:“马上就要到我大清了,和爱卿不想看看后世对我大清的评价如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