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船,反清复明啦 第144节

  李思明嘟囔一句,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孙子兵法》离开宿舍。

  他准备找个安静且环境优美的地方读书。

  “孙子曰: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思明摇头晃脑的,顺着路边亮堂堂的路灯,一边散步一边读书。

  《孙子兵法》,以及其他各类兵书是军官学校的必读科目,占了战略课的很大篇幅。

  战略课的学分是军校考核的大头,三军军官学校是为了培养各级军官而设立,她允许有部分军官体能评不上优秀,但是绝不允许有军官在战略课学分上扣分超过两分。

  这可把学员们愁坏了。

  尤其是那些只在军队扫盲课学过一些常用字的军官,在看到这项规定后,哀嚎遍野。

  李思明上过私塾,识字问题不大,但是各类兵书也是第一次读。

  他必须抓住一切能用上的时间来学习。

  很多学员都选择在晚餐后在自习室自习,也有喜欢安逸环境的,会在军校的湖边边散步边学习。

  李思明走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周围都是一个个学员的身影,有的在路灯下埋头苦读,有的在长椅上看着兵书挠着脑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在几条小道交汇处的亭子里,李思明一边读,一边思考其中的含义,急得抓耳挠腮。

  这时,他似乎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他抬起头来,然后眯起了眼睛。

  只见丁乔从对面走来,眼睛一刻不动的盯着书本,也在摇头晃脑的念书。

  不只是丁乔,赵铁柱等人也从其他小道上走过来。

  念书声戛然而止。

  6个人面色尴尬的互相对视。

  就连最为老实的杨成也绷不住了,他有些尴尬的说:“好家伙,不是都被指导员找过去吗?怎么都在湖边散步啊?”

  “跟兄弟玩心眼儿?”

  6人笑呵呵的,互相拍拍肩膀,场面一度非常热烈。

  众人肩膀被拍的“啪啪”响。

  “好了好了,别拍了,再拍胳膊要脱臼了!”

  李思明一把推开丁乔。

  几人相视一笑,坐在亭子四周的长椅上继续读书。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赵铁柱挠挠头,他放下书对着几人问道:“我说哥几个,这天地孰得是个什么意思?指的天时地利人和吗?”

  一旁的萨镇冰放下书,微微一笑。

  “我来解释吧,意思是……”

  萨镇冰毕竟也有家世,受过的教育高出众人一大截,他没有私藏,而是大大方方的给赵铁柱解释。

  有了萨镇冰的例子,亭子内活泛起来。

  不少抓耳挠腮的学员闻声赶来,围在亭子边听课。

  众人互相交流心得,聊的好不快活,聊着聊着就聊到反清复明的战事上去了。

  其中最拽的就数丁乔了,他可是在濠河城连续战斗了两周,杀得清军尸横遍野。

  其他军官的战果加起来也没丁乔多。

  丁乔唾沫子横飞,他站到石桌上讲着那两周的战斗。

  “好家伙,你们是不知道啊,当时紧急的时候,我亲自到城墙上操作一挺重机枪。

  一天下来报废的枪管子二十几根,太激烈了。”

  周围,是红着眼睛吃着柠檬的一群学员。

  远处,暗中观察的陈登扶了扶眼睛,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本来是担心真的有学员犯错误,被指导员找过去,所以悄悄的跟在李思明后面看看情况。

  没想到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陈登会心的笑了,学员们能互相交流是好事,他这个校长也能轻松点。

  然后,他就想到了经常宅在谨身殿的朱再明,这个军校最大的校长当起了甩手掌柜。

  只在开学时露了一面后,就把教学任务扔给了陈登。

  陈登也不敢自大,只是尽心尽力的教学。

  要知道,所谓的指导员,与锦衣卫的关系非常近,他们可都是朱再明的触手!

  又是两天后,三军军官学校又来了一批学员。

  和以往陆续到来的学员不同,他们有着千奇百怪的装束,肤色发色也与大明人相差很大。

  这些学员都是欧洲各国的军官,他们当中最多的是兵团指挥官,最大的当属法兰西元帅大仲马了。

  各国支付了一大笔费用,派遣各自的军官前往大明学习。

  而这些留学生,未来将会是各国军队的中流砥柱。

  在这一群人中,三十几个严肃的军官非常吸引眼球。

  并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举动,而是周围其他国家的军官,有意无意的远离他们。

  他们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官,还有几个没啥战绩的小人物,甚至有刚保释出来的囚犯。

  比如古德里安和甘道夫四人。

第175章 玩心眼的德意志留学生们

  金陵,不仅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全世界人口最高、创新公司最多、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

  清晨天刚亮,大街上被凌晨的义工打扫的一干二净,街道上透出文明的光辉。

  今天是元宵节,甘道夫四人以及古德里安漫步在街道上,他们目不转睛的观察街道。

  美妙的街道规划,让大街上的行人和蒸汽车辆井然有序。

  人行道上的花圃、垃圾桶和长椅述说着城市的细节,每隔一段距离的公厕让街道没有异味。

  一辆大型蒸汽机车在站台边停下,十几个大明人在钱箱里投了两文钱依次上车。

  一个老大爷想要投币,却被司机制止了,司机说:“大爷你上车吧,老人家的车钱朝廷出!”

  大爷千恩万谢的上了车,司机恢复了齿轮耦合,蒸汽机车缓缓移动起来。

  不远处,甘道夫几人看着这一幕,互相对视一眼。

  甘道夫不会放过任何阐述自己理念的机会,他对几人说道:“这就是文明的世界,未来我们德意志也要这样建设,诸君,我们一起为德意志的崛起而奋斗吧!”

  几人站在人行道上,心中的信念越发的坚定。

  朝阳升起,金陵一片片的“摩天大楼”映入几人眼帘,外墙上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太阳的金光。

  整个城市沐浴在文明的光辉之中,金陵活了过来,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甘道夫几人趁着元宵节假期,体验了一番金陵的公交系统,在公厕体验了干净的厕所。

  去了武峰大超市购买了大量日用品,去过孝陵参观。

  直到傍晚,甘道夫在一家有着巨大玻璃墙的餐馆吃了汤圆。

  甘道夫用勺子捞起一个汤圆,一口下去甜甜的芝麻糊充满口腔,他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他拿起筷子,从盘子里加了块地锅鸡,享受着浓稠的风味。

  服务员见几人是外国人,好心的提供了刀叉。

  但是甘道夫几人熟练的使用筷子,对刀叉看都不看一眼,甚至有些嫌弃。

  在他们看来,用筷子是高端的,是文明的,是有技术的。

  而对于服务员的好心,更让甘道夫心中对大明发自内心的尊敬,这是人文的关怀,是文明的象征啊!

  到了很晚,甘道夫提着大包小包,满意的回到军校。

  按照规则,带入军校内的个人物品是有限制的,几人购买的大量物品都被收缴,暂时存在一个专门的仓库中,由军校代为保管。

  第二天,军校一如既往的恢复了教学。

  德意志留学生排成小队,在操场上进行晨练。

  操场上,除了大明的学员外。

  几乎所有外国学员都有意无意的攀比,其中以英法两国为最,其次就是朝鲜和扶桑了。

  他们的晨练队伍几乎是并列着跑步,互相攀比谁的嗓门大,谁的步伐整齐。

  就连来自大清和白莲教国的学员,也在暗中较劲。

  因为随着白莲教国在印度地区的扩张,他们的领土都快与大清接壤了,双方的斥候队暗中较量过几次,互有胜负。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

  而夹在两者之间的三教余孽,正龟缩在耶路撒冷瑟瑟发抖。

  早晨的第一堂课是一门新课程,军事装备识别、使用与维护。

  课程内容涵盖了从老式的燧发枪到明军的现役装备,让学员们激动的无与伦比。

  不过,在正式接触这些装备之前,首先要学的就是图文辨认了。

  教官抱着一本教科书来到教室。

  “起立!”

  “教官好!”

  班长王在汉按照条例,指挥学员向教官问好。

  “同学们好,请坐!”

  教官抬手虚压,示意学员们坐下,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武德一年式蒸汽装甲战车”几个字。

  写完后,他转过身来,看向一众学员问道:“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蒸汽装甲战车?”

  几个有过接触的明军军官立刻举手,教官点了班长王在汉,说:“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吧!”

  “是!”

  王在汉立刻站起来站得笔直,然后回答道。

  “蒸汽装甲战车,指的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钢铁战车作为移动,使用车载火炮和枪械进行运动和作战的车辆。”

首节上一节144/2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