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怔人公主 第70节

  他比希尔德大不了多少岁。

  在战争期间威廉二世肯定无法安排希尔德的婚事,而想要迎娶希尔德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普鲁士人。第二,不能是王室成员,因为希尔德有着阿尔萨斯-洛林的宣称,迎娶到希尔德就代表着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国王,那阿尔萨斯-洛林就不可能给其他包括巴伐利亚这种王室成员。第三,是贵族身份,但不能爵位太低,并且要在年轻人当中足够的出类拔萃。

  简单来说。

  就是挑选一位战功赫赫,年轻且爵位不能太高不能太低的年轻人。

  曼施坦因自然是这些众多的竞争者之一。

  现在。

  他被挑选作为希尔德的副官,优势比其他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过嘛。

  只有曼施坦因自己知道,就连他都压根见不到几面希尔德。

  ......

  ....

  这段时间希尔德一直待在无忧宫当中。

  海伦女士为希尔德重新打造了一套形象。

  既然希尔德要求不能有任何纸面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那么只能换一种更加抽象的方式,如果是其他国家可能更容易一些,在德意志的确则有些麻烦了。

  比如说。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舰船使用女性的她来作为称呼,但德国则会使用阳性词他来作为称呼。

  德意志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哪怕很多象征和文化当中,会将德意志作为日耳曼尼亚这种女性形象出来,但人们想象中的日耳曼尼亚正如同日耳曼女神像那样,是一个坚强,强大的女武神形象。

  和希尔德这个小公主的形象完全不符合。

  更何况在大多数德意志人眼里,德意志更多是个男性士兵形象。

  不过。

  既然能被挑选成为希尔德的营销塑造。

  那么必须有过人之处。

  海伦女士从德语中挑选出两个词汇。

  爱与死亡。

  爱在德语中是一个阴性词,死亡则是一个男性词。而根据北欧神话,女武神会来迎接战死的士兵前往瓦尔哈拉。

  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刚好与希尔德加德这个名字,都代表着一种战争的意思。

  所以。

  海伦女士最终为希尔德敲定的形象就是。

  象征德意志的爱,自由与正义等阴性词且美好的一面,士兵则代表着作为阳性词战争和死亡,形象则是一种似是而非在十字架背后的女性形象。

  说简单点就是。

  德意志女鬼。

  ........

  ....

  直到。

  1915年4月。

  意大利与协约国签署伦敦条约。

  协约国承诺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割让给意大利,这些领土主要居住着斯洛文尼亚族和奥地利德意志人。

  其实希尔德说错了。

  意大利并没有对所谓的“我们”宣战。

  1915年5月22日。

  意大利王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这在德意志帝国引起轩然大波,意大利是否参加战争对于德意志来说是在预料范围之内,但即使早有预料,对于德意志来说,意大利的背叛不可饶恕,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军宣言必将让意大利为背叛付出血的代价。

  1915年6月23日。

  南线。

  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开始。

  奥匈帝国失败。

  实际上奥匈帝国不至于输的,按照原本历史中的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奥匈帝国是只会丢失掉部分领土,哪怕意大利具有两倍人数的优势,但伊松佐河的地形是令人绝望的易守难攻。

  再加上防御工程和天气原因,导致意大利想要赢得伊松佐河难如登天。

  只不过。

  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

  负责防守意大利的第五集团军,正是从塞尔维亚重组调过来的,第五集团军总指挥是斯维托扎尔博罗维奇将军,参谋长是阿达尔波特冯莱托夫斯基尔。

  莱托夫斯基尔将军也就是希尔德册封的莱托夫斯基将军。

  之所以更改姓氏原因也有点奇葩。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莱托夫斯基将军的头衔应该是,阿尔萨斯-洛林的阿达尔波特冯莱托夫斯基骑士,但希尔德的身份太特殊了,特别是希尔德代表着阿尔萨斯-洛林这块土地的宣称。

  所以希尔德不可能给莱托夫斯基将军阿尔萨斯-洛林的头衔。

  再加上莱托夫斯基这是一个斯拉夫语姓,以ski作为后缀,通常表示地理或位置关联,它的意思是来自,这就与德语的von有些冲突,所以莱托夫斯基将军也就把姓氏改成了偏向德语姓氏的莱托夫斯基尔将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了。

  如果这场战争是由博罗维奇将军,或者莱托夫斯基尔将军单独指挥,那不会有任何问题,可如果将他们塞在一起,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帝国多民族的复杂性。

  会使他们会互相质疑对方的忠诚。

第25章 南线战场

  第二十五章南线战场

  1915年7月。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次约瑟夫一世任命阿尔萨斯-洛林公主希尔德加德冯阿尔萨斯-洛林中校为帝国第五集团军顾问。

  希尔德的身份有些特殊。

  理论上来说作为德意志帝国的军官,希尔德也应该隶属于总参谋部,只不过希尔德根本没有被编入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当中,只对威廉二世负责。

  所以希尔德想去第五集团军,就得让威廉二世直接联系弗朗次约瑟夫一世,然后再由弗朗次约瑟夫一世下达命令。

  威廉二世是不想开这个口的。

  毕竟,只要正常人就能知道奥匈帝国对希尔德是不满的。

  哪怕希尔德帮奥匈打赢了塞尔维亚,但同样希尔德也没有给奥匈任何谈判的权力,这对于奥匈显然来说是一种侮辱。

  不过。

  希尔德又不愿意去西线和东线。

  这点威廉二世也赞成,希尔德身上的政治属性实在是太重了,不管去东线还是西线都是一种政治暗示。

  但威廉二世又不能真让希尔德留在国内当个花瓶。

  某种意义上来说。

  希尔德的确是为战争而生的,留在国内实在是太过屈才。

  所以威廉二世还是得腆着老脸去跟弗朗次约瑟夫一世说一声。

  其他人威廉二世可以不在乎。

  但老皇帝弗朗次约瑟夫一世他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

  .......

  ....

  对前往南线感到最为兴奋的其实是曼施坦因。

  在之前比利时和东线的战争中,他属于第二近卫步兵团的参谋,这个职位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高了,但对于曼施坦因来说还远远不够,以及最重要的是这个级别能够涉及到的作战级别太低了。

  号称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动辄以一个集团军为单位的战役,区区一个团级的参谋实在过于微不足道。

  跟着希尔德就不同了。

  甚至有单独的列车车厢。

  乘坐在前往奥匈帝国的南线的火车上。

  也幸亏是跟着希尔德,也让曼施坦因也有自己的房间,否则他就只能跟着士兵挤在一起了,在如此规模的战争中,为了尽可能保证火车运力,可以说是能塞多少东西进火车就塞多少进去。

  希尔德则不可能和士兵一起挤火车。

  曼施坦因将一份罐头递给希尔德。

  希尔德正端坐在桌子前,身上还是那件白色军装,桌子上摆放着整个南线伊松佐河的地图,密密麻麻的军事地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看着就头大的。

  让曼施坦因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

  这个小公主。

  甚至还没有成年,却经历过巴尔干战争和塞尔维亚战争,在那种死伤数十万的战争中,却和希尔德产生联系,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什么不对?

  不过还未等曼施坦因仔细思考。

  “这几个月的时间你有好好研究这场战役吗?”

  希尔德软糯的声音响起。

  “是的,中校,即使意大利率先取得一些优势也没有关系,这场战争并不是一次短暂的战役胜利就可以结束,它将不可遏制地变成一场消耗战,不管是意大利还是奥地利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那么你认为影响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人数,哪怕是选择以命换命的打法,奥地利都没有足够的人数可以填上去。”

  在塞尔维亚战役当中。

  是奥匈帝国两个集团军打塞尔维亚三个集团军,即使占据着火力和后勤优势,奥匈帝国在面对塞尔维亚时,如果没有希尔德,都将会迎来惨败。

  而在与意大利的伊松佐河战役当中。

  是奥匈帝国一个集团军打意大利两个集团军,而且是在处于火力与后勤劣势的情况下,不过因为是伊松佐河和阿尔卑斯山这种天然险地,导致即使是意大利处于优势,就算是前期能夺下部分土地。

  也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

  伊松佐河与阿尔卑斯山的险地仍然需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去夺取,这是一个漫长到看不到结局的过程。

首节上一节70/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