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怔人公主 第230节

  而爱德华的责任不能允许他放弃王位娶辛普森夫人。

  那么爱德华只能全部放弃。

  其中核心原因当然是他的身份与帝国的传统,鲍德温只是这些的具象化。

  “我真是理解不了年轻人。”

  鲍德温说的不仅仅是爱德华,还有他的儿子奥利弗,奥利弗不仅仅是个同性恋,还是工党成员,与他这个父亲完全的不对付。

  希尔德耸耸肩。

  “如果您问我的话,爱德华哥哥他不明白他究竟是爱那个女人还是需要那个女人,他对他的爱情产生了怀疑,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他需要与这个世界真正相处的方法,所以他才选择放弃所有的一切,获得真正的自由,作为一个普通人,那个时候他大概就能够面对那个女人,面对我们了。”

  “他把一切想的太复杂了,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作为未来的国王他应该思考的是......”

  “但你们不准他说话。”

  .....

  鲍德温很无奈。

  以爱德华的性格加上他的身份,不管是鲍德温还是乔治五世都不允许爱德华乱说话,曾经爱德华就说了一句工人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就被视为严重的错误。

  “好吧,那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吗?”

  “他不让我告诉你们任何人。”

  “我们必须确保他的安全。”

  “如果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在英国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那英国政府应该思考的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这是爱德华哥哥让我转达的。”

  “也就是说他还在英国境内?”

  “他身上的钱应该不足以支撑他离开英国。”

  爱德华作为威尔士亲王所持有的所有封地与资产都归还给了英国,而他私人持有的所有资产都被他送给了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可谓是穷的身无分文,当然没钱离开英国。

  鲍德温无奈站起身来。

  “好吧,只要他还在英国就好,我还是得收拾一下他留下来的烂摊子。”

  “等等。”

  希尔德突然叫住了鲍德温。

  “有什么事情吗?”

  “我的首相,您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

  “我想您应该是忘了您的宣誓效忠对象。”

  希尔德端坐在沙发上。

  居高临下地看着鲍德温。

  鲍德温必须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两人身份的转变,现在的希尔德可不是德国公主,是英国摄政王,是在英国新王诞生之前的最高掌权者,那么首相必须对摄政王宣誓效忠。

  不过实际上首相是不需要对摄政王宣誓效忠的,在英国体系下,首相需要宣誓的对象是王冠,无论王冠的持有者是谁。

  只不过现在王冠空缺。

  希尔德这么做相当于故意在提醒鲍德温,现在的自己是他的君主。

  鲍德温作出了他的回答。

  “我的君主只有乔治五世,没有其他,希尔德加德摄政殿下。”

  说完。

  鲍德温离开了。

  ......

  ....

  持续多年的鲍德温与希尔德权力之争。

  从1925年开始,鲍德温成为英国首相,英德开始合作,希尔德就与鲍德温产生权力冲突,既是互相角逐也是互相帮助,如今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落下帷幕。

  其实鲍德温是想得到的,乔治五世将摄政的位置给希尔德,自然征求过鲍德温的同意。

  如果爱德华不退位还好。

  那希尔德作为英国摄政,也就是一个花瓶。

  现在爱德华退位了,那么原本属于爱德华的权力位就空出来了,自然由作为摄政的希尔德顶上去。

  希尔德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架空的,英国赋予国王的权力是远远大于首相的权力,而鲍德温的反对派也会尝试联系希尔德,建立新的权力体系。

  鲍德温必须在希尔德的权力体系搭建好之前,更大幅度提高首相的权力,来与希尔德形成钳制。

  当然。

  不会有人能够接受,一个首相在刚刚逼着国王退位之后,还妄想提高首相的权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爱德华的退位将鲍德温送到了风口浪尖,国内爆发了大量对鲍德温的声讨之声,之前被暂时压制住对鲍德温的声音,如今再次爆发出来。

  鲍德温想要提高首相的权力方法很简单。

  拿他自己的位置去换。

  1936年12月11日。

  统治大英帝国十年的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宣布辞职。

  将由同样为保守党议员,财政大臣的内维尔张伯伦接替首相职位。

  当张伯伦站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宣布就任首相时。

  对于大英帝国的人民来说恍若隔世。

  他们的老国王去世了,他们的老首相辞职了,他们的新国王也离开了。

  其实他们不想鲍德温辞职的。

  鲍德温已经统治英国十年了,已经成为英国人民当中的习惯,在鲍德温的统治下,英国又重新成为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国,他们只是想.......其实英国人民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想要爱德华退位还是娶那个女人?想要鲍德温辞职还是继续统治?

  他们没有答案。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仿佛只是一场梦。

  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

  伴随着乔治五世,鲍德温,爱德华八世相继离开。

  希尔德加德公主成为摄政。

  象征着英国正式告别旧时代,进入新时代。

  美国时代周刊对希尔德发出了恭喜,恭喜希尔德成为世间最具权势的人,没有之一,并由衷祝福希尔德不会被权力反噬。

  可以说是相当阴阳怪气了。

  并且时代杂志的封面也不是希尔德,而是辛普森夫人,这也很正常,不管怎么说,辛普森夫人都撼掉了一个英国国王,一个英国首相。

  除了辛普森夫人的事情之外。

  还有诺贝尔和平奖。

  这次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法国总统贝当元帅和德国首相阿道夫。

  这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同样在1936年底。

  德意志帝国经济大臣亚尔马沙赫特辞职,他的经济政策在德法关税条约中引得德法都不满,沙赫特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的经济政策是独断专行的典范,不能说他反对看不见的神之手,他想用人力强行撼动市场的神之手。

  但不管德国还是法国的资本都不允许,沙赫特完全是站在神的视角来判断两国市场的融合,但市场的玩家都是人,他们都想保证自己的利益,沙赫特给出的最优解,就不是他们的最优解。

  由法国经济学家,前法兰西银行副行长查尔斯瑞斯特担任德法关税同盟总负责人。

  理论上来说查尔斯瑞斯特不应该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因为他是坚定的金本位支持者。

  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过后,全球各国都开始陆续放弃金本位,证明了金本位已经不符合时代,贝当元帅顶着巨大的压力都放弃了金本位,那么作为金本位的支持者自然会被摒弃。

  而在查尔斯瑞斯特担任总负责人之后。

  他首先解决了双方的冲突和分歧,重新建立了两国代表平等组成的仲裁小组和联合委员会,取消了原本沙赫特的一人独裁局面。

  然后划分了经济特区。

  原本德意志帝国更加强大的经济体系将会冲击到法国的经济体系,按照沙赫特的方法是直接打碎重整德法的所有资本,重新建立一套新体系,只不过遭到了德法资本的共同反对。

  查尔斯瑞斯特的经济特区计划则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以阿尔萨斯-洛林为例,这些地区的企业可享受关税降低、税收优惠和简化监管流程的优惠。这些区域可以专注于实体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例如高科技制造、汽车生产和化学加工,可以为日后的奥地利和匈牙利做些准备。

  以及最重要的。

  法国资本是和银行深深绑定在一起的,比如法兰西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巴黎国民银行等等。查尔斯瑞斯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代表,真正具备战略眼光的人,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

  还有以后最为核心的利益。

  统一货币。

  ......

  ....

  英国也不遑多让。

  在1936年英格兰银行完成全面改组,英格兰银行与皇家铸币局合并,改为帝国中央银行全面控制了铸币权。

  建立帝国联邦服务机构。

  名字听起来有些不明就里,实际就是国家主权财富投资基金。原本英国官方的投资机构分别为英国政府投资局,英国商业银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等机构。

  帝国联邦服务机构就是利用国家的外汇储备,资源收入或财政盈余,全部集中起来对国内外市场进行投资,相当于对过往的官方投资机构做出整合,让它从建立开始,就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机构。

  主要是为了应对德法的贸易战争。

  理论上来说像大英帝国这种无与伦比的体量,是不需要建立主权财富投资基金的,因为这会放给帝国联邦服务机构太多的权力,只不过想要整合东欧,单独的机构根本无法推动。

  比如说。

  帝国联邦服务机构想要推动,波兰LRL工程公司,波兰航空,波兰波兹南制造公司。与捷克斯柯达,捷克CKD,捷克塔特拉,捷克维特科维采钢铁公司。瑞典SKF,挪威康斯博格,罗马尼亚UCMR,组成跨国辛迪加垄断组织。

  所谓辛迪加指的是指多个企业联合形成的组织,共同协调生产、销售和价格等方面的事务,通常是为了对抗竞争并控制市场。

  主要选择辛迪加是为了对抗德法关税同盟,以及给予各国公司独立性,而为了协调如此多的超级工业垄断集团,帝国联邦服务机构也就因此诞生。

  只不过。

首节上一节230/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