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82节

  凉州西北有白亭海(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北部湖区),大唐在此地设白亭军防备突厥,亦是归河西节度府管辖。

  而赤水军则是河西走廊唯一一支没有具体镇守任务的战略机动部队,它的任务就是进攻和反击,平日里养精蓄锐,乃是大唐边疆“机动防御”战略的最后一环。

  河西走廊对吐蕃的防御,便是在各要害处设立军镇,以一军甚至一守捉镇守,赤水军负责在战局僵持的时候打防守反击。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安史之乱后,赤水军奉命东进关陇,乃是头一批抵达的王牌军。潼关之战唐军主力(新招募兵员)挂了后,唐军在关陇出现兵力真空。

  在西部众军重新在灵武集结完军队前,整整一年,赤水军一个军团硬抗整个叛军(八千曳落河号十万,还有十几万河北正规军叛军)直到最后的香积寺决战。

  毕竟是大唐开国元勋部队,战斗力异常强悍。

  而现在,赤水军是负责阻断北面突厥与南面吐蕃的重要防御力量,士卒们各个都是骁勇善战。

  不善战不行,家小都在河西走廊,也已经屯田类似府兵,不死战那就会失去一切然后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

  “吐蕃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所略者并不只有我大唐。其将领并不爱惜士卒,一战折损数万人亦是常事。

  对阵吐蕃,不可只论杀伤,这便是最麻烦的地方。吐蕃人普遍短命,向死往生,只求荣耀一时。”

  王忠嗣叹了口气,在从前的军事生涯中,他已经见惯了生离死别。吐蕃人悍不畏死,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的残酷果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个吐蕃人的命换一个唐人的命,很多吐蕃贵族愿意赌,大唐边将敢赌么?

  这个问题没人敢接茬,王忠嗣也不敢。

  事实上,因为高原生存环境严苛,吐蕃自赞普到奴隶,寿命普遍低于大唐的对应阶层。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也不过只活了34岁而已。吐蕃历史上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就殒命的赞普,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贵族如此,底层的农奴就更别提了。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或许正是吐蕃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还是说说河西的事情吧,吐蕃的事,那是朝廷相公们该操心的。”

  牛仙客温和笑道,那张老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起。

  “牛尚书说得是。”

  王忠嗣微微点头。

  吐蕃这个敌人……在他的认知中,是无法被大唐所消灭的。所谓边防,很多时候都是在尽人事而已。

  “河西五州,唯有凉州甘州二州可以粮草自给,其余三州,都需要这两州输入。因此河西走廊一定不能被吐蕃截断。

  你们若是要去河西,请务必常驻凉州以备不测。”

  “沙州(敦煌)的豆卢军,瓜州的墨离军,肃州的玉门军,甘州的建康军,皆非河西节度府管辖下的主力,四军加在一起也不如赤水军。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在这四军中任职,风险非常大。”

  “河西易攻难守,困守一地,则一地也守不住,只有御敌于河西之外,方为上策。”

  牛仙客一条条的说,方重勇甚至拿出笔来一条条的记下。

  就这样一直到宵禁的鼓声响起的时候,他和王忠嗣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位工部尚书的宅院。

  回家的路上,王忠嗣若有所思,忽然开口问道:“明日你有没有时间,我们出长安玩玩,我教一点保命的手段。”

  “诶?”

  方重勇一愣,完全没料到王忠嗣来这么一招。

第77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2023-08-20

  武周末年的“营州之乱”,使得大唐东北部局势糜烂,并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连锁反应。

  除了契丹与奚人扩大了基本盘外,还有一件大事,那便是渤海国的崛起。

  当然了,与契丹和奚人动不动就亮刀子的习惯不同,渤海国的崛起是相当和平的。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和平。

  这个事情怎么来的呢,还要从当年高宗灭高句丽说起。

  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大唐统治了高句丽在东北控制的土地。这时候,部分粟末人、白山人和高句丽遗民,由世居之地被大唐强行移居至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

  营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经略和控制东北各族的基地,亦是东北诸民族南下逐鹿中原的主要通道,当地汉人和其他民族杂居,习俗与中原并不相同。

  当时居住在营州一带的不仅有粟末、白山、高句丽遗民,还有摆脱了东突厥的契丹和奚等族。

  由于唐王朝对内附和内徙的诸族大体上“顺其土俗”,予以善待,授予官职,建立羁縻州、府等政策,因此营州地区总体上保持着“悦中国风俗,请被冠带”的局面。

  但是武周后期,由于边臣管理举措失当,终于引发了“营州之乱”。

  那时候,徙居在营州一带的人和高句丽遗民也卷入并参与了这场叛乱。

  武周在镇压叛乱过程中,为了分化反唐势力,瓦解叛军,便赦免之罪,封酋长乞四比羽为许国公,粟末的乞乞仲象为震国公。

  但乞四比羽拒绝接受,并乘唐王朝势力被削弱,营州被攻占,故地空虚的有利时机,离开营州一带,东渡辽水。后来唐军联合突厥、奚军队镇压叛乱之后,派契丹降将李楷固率兵追击乞四比羽及族人,乞四比羽被杀,乞乞仲象去世。

  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率领人和高句丽人与李楷固大战于天门岭(辽西一带)。大祚荣团结部众善用兵,击退了李楷固的追兵。

  恰在此时,突厥再次叛唐,契丹重新依附突厥,并遮断了中原到东北的道路。

  大祚荣趁机率领族人和高句丽遗民向东进军,回到太白山(长白山)东北坡奥娄河(牡丹江)上游一带,据东牟山筑城(敦化以北),并未参与突厥对大唐的战争之中。

  不久后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仍称,渤海政权正式建立,拉开了渤海国的序章。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了牵制突厥,决定缓和唐朝与渤海的关系。大唐派遣侍御史张行岌到震国进行招慰,大祚荣欣然接受。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友好,大祚荣派次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到长安入侍,被留为宿卫。

  大唐为了强化东北边疆的经略,决定遣使正式册封大祚荣。此后大祚荣积极加强与唐朝的交往与合作,其在位22年间,先后6次派遣其子或臣僚入唐膜拜。

  大唐与渤海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但是好景不长。

  开元七年,大祚荣死后,其嫡长子大武艺继位,大武艺在位期间北讨黑水,南敌新罗,西结契丹,东聘日本,抗礼大唐,为海东盛国的形成奠定了广阔的疆域基础。

  这时的渤海国可谓是野心勃勃,蠢蠢欲动。

  随后李隆基的骚操作来了。

  渤海政权建立后,其北部的黑水势力亦是迅速发展。

  开元十四年,李隆基下诏在黑水最大部落置黑水州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使黑水取得了与渤海同等的政治地位。实际上就是在给大武艺上眼药。

  这下大武艺彻底爆发了,认为大唐是在跟黑水打配合。于是他不顾大门艺的劝阻,强攻黑水,但最终成果有限,并且还跟大门艺内讧,势成水火。

  大武艺与大门艺内讧后,大门艺逃亡唐朝寻求避难,大武艺多次与唐交涉欲杀大门艺未果,渤海与大唐矛盾升级。

  次年,为了改善被大唐、黑水、新罗等国包围的不利局面,大武艺一方面派以高仁义为首的使团前往东瀛,与之结盟。另一方面则与契丹加强联系。

  开元二十年,大武艺东联东瀛,西结契丹之后,便水陆两路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对大唐的战争。

  水路由大将张文休带领,出鸭绿江口渡海,袭击了大唐在山东半岛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登州;陆路由大武艺亲自率领,进至河北东部马都山一带,屠城陷邑可谓是一时间威风无量。

  虽然此举被大唐联合新罗予以痛击,渤海国攻势被消解,但大武艺依旧维持住了此次占据的领土。

  平心而论,大武艺达到了战略目的,可是这种玩法也确实太危险了,被大唐灭掉的高句丽“珠玉在前”,渤海国上上下下都对大武艺的扩张战略持有异议。

  鉴于反对之声太大,不得已之下,大武艺主动撤军,送还唐军战俘,缓和了与大唐关系,并派人到长安给李隆基送去了“请罪表”。

  大唐此时正在跟吐蕃爆发战争,为了避免多线开战,李隆基也从大局出发捏着鼻子认了。

  仗虽然不打了,但梁子终究是结下了,渤海国从原来的“友好势力”变成了“桀骜不驯”,一直持续到今日。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大武艺觉得自己没事了,李隆基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

  这天刚刚下了雪,一队数量约两千人的骑兵,已经来到渤海国的国都显州城外不足五里。他们穿着渤海国边军的军服,一人双马。身不披甲,一个个看上去装备简陋。

  经过八百里的奔袭,他们一个个都已经人困马乏,却又兴奋得心跳加速!

  “节帅妙算,渤海国主大武艺病重,其子大钦茂欲继承王位,已经命边军回都城以备不测。我们鱼目混珠,灭了那支边军,一路大大方方路过各城,都无人盘问。”

  方有德身边的张巡,激动的插手行礼,对一脸沉静看着远方的节帅说道,心中钦佩不已。

  “节帅,我们这次无诏令袭击渤海国,圣人会不会怪罪?”

  进入幽州节度府没多久,第一次参加军事行动的颜杲卿小心翼翼的问道。

  方有德拔出佩剑,用剑鞘拍了拍颜杲卿的肩膀说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等回幽州后,你直接写一封疏奏向圣人禀明此事便是,本帅绝不拦着。

  本帅行得正坐得直,不贪军饷不虐士卒,所做一切为我大唐之荣耀。你不想参加,现在便可以回幽州城,我不会治你罪。”

  听到这话,颜杲卿连忙拱手告罪道:“节帅误会了,末将只是认为渤海国主无罪,此举我们在道义上很被动……”

  “开元二十年,大武艺联合东瀛与契丹作乱,杀我子民,毁我城池,这叫无罪么?家学渊源,学富五车,告诉本帅,这是不是无罪!”

  方有德看着颜杲卿反问道,不怒自威,气势逼人!

  颜杲卿心中叫苦,连圣人都不计较的事情,你还计较个啥啊!那件事几年前发生的,早就翻篇了!

  “大武艺,还没有被我大唐定罪!圣人不方便讨回公道,本节帅来当恶人,替圣人出这口气。”

  方有德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下颜杲卿没话说了,他要是再多嘴,只怕会被同僚们给剁了。

  幽州节度府里面的气氛非常怪异,一个个都想建功立业,眼睛都是红色的。他跟兄长颜真卿到了这里第一天,就被方有德叫去“训话”,说什么幽州节度府有公无私,只讲大义不拘小节。

  还说什么心中只有私利的无耻之徒趁早滚蛋。

  颜杲卿和颜真卿暗地里观察,心中震惊不已。方有德在幽州城威望之高,已经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

  方有德下令突袭渤海国都城,没有朝廷诏令,边军将士居然没有异议,然后就直接听从其号令跟着走了!

  得亏这个人天天都在说公心大义,要是对方心怀不轨,搞不好幽州还真要出大事!

  “节帅,我们都是骑兵,要如何入城呢?”

  张巡疑惑问道,他对来这里搞事情没什么意见,问题在于要怎么进城。

  “点狼烟,大门艺的人会给我们开城门的。渤海国臣民中,对大武艺不满的人太多了,他们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生怕有一天我大唐的兵马会屠了显州城。

  我们神兵天降,只要入城后不滥杀,他们不会闹事的。”

  方有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可是,万一那些人开不了门呢?”

  张巡心细如丝,可不敢把身家性命放在侥幸上。

  “哼,不开就算了。”

  方有德冷哼一声没有解释。

  事实上,方有德的底气很足,他的冒险都是建立在有确切情报的基础上。

  有可以核验的确切消息,说大武艺现在卧病在床不能理事,甚至到了随时都要咽气的地步。

  如今渤海国都城内人心惶惶的,所有人都想着下一任国主的事情。

  谁还会把目光放在都城以外啊,这个节骨眼,城内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稀奇!

  大门艺的亲信已经准备好政变了,缺的就是一股强大外力来“一锤定音”。

  事实上,大门艺在此前已经秘密从洛阳来到营州,等着方有德的好消息。这件事本来应该由李隆基批准的……但这位圣人现在正在跟杨玉环一起,二人在华清宫里泡温泉泡得正开心呢,哪里顾得上大门艺这个过气了的渤海国贵族啊。

  方有德送来的那封疏奏,高力士看了以后就直接批了。他很清楚方有德的本事,想借这件事卖个好。

首节上一节82/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