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75节

  “明白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

  杨玉环的上位,李隆基的变化,其实很多朝臣都是看在眼里,也有自己的判断。

  朝堂的变化,已经开始,他们都看到了,只是不知道会怎么变,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每一次变化,都会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官场大洗牌。

  这些中枢朝臣们就好像在池塘里游动的鱼群那样,天上黑云密布,气压低了,这些鱼儿们也开始浮出水面吐泡泡,也会躁动不安,甚至还会因为缺氧而翻肚皮死掉。

  李林甫看到这些没有,方重勇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郑叔清绝对看明白了,而且一定有相应的准备!

  “你还是要运作你未来岳父去河西么?”

  郑叔清沉声问道,现在他会成为负责调度河西粮秣的转运使,唐军对阵吐蕃能不能赢,对他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唐军赢了,他躺着升官。

  唐军输了,他要跪在李林甫面前求救。

  两者区别可大了去了。

  “确实如此。”

  “嗯,如此的话,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么?”

  郑叔清追问道。

  官场上的事情,不能总是等着好运降临。

  面对挑战,一定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条件。

  老郑不太会办大事,但是他很会做官,而且技术高超。

  “没什么事情。不过如果真的有机会的话,你可以给右相出出主意,就说你觉得忠王(李亨)将来必为太子,让右相早做准备。

  这件事有机会就说,没机会就算了,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大事。”

  “明白了。”

  郑叔清点点头,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我未来岳父骁勇善战,若是能去河西,此战必胜。郑侍郎如果可以,多想想办法,把我的话传递右相知道,就说是你的主意。这件事十有八九可以成。”

  方重勇继续说道。

  郑叔清再次点头,将其记在了心里。

  ……

  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书房,李隆基正在阅览高力士给他的信件,那是王忠嗣的夫人李氏写的。

  在信中,李氏向李隆基请求,可以将王忠嗣调回长安公干,不要再将其外调了。

  没有求官,只求回归,情真意切。不得不说,这封信挠到了李隆基心中的软处。

  王忠嗣八九岁的时候,老爹王海滨就战死沙场了,而且还是被同僚们联合起来坑死的。李隆基将其王忠嗣养在宫中,有没有别的意思,其实谁也说不好。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隆基对王忠嗣的信任,绝对在普通边将之上。唯一所虑的,不过是王忠嗣与李亨的关系而已。

  “龙武军左军还缺一位将军,可以调王忠嗣为龙武军左军将军。”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言之有理。”

  李隆基微微点头,他觉得雪藏王忠嗣两年,其实已经够火候了。既然李氏哀求,让其回归长安,也是人之常情。

  杜希望等人希望让王忠嗣去河西,李林甫希望王忠嗣去剑南,李隆基有自己的主意,不想被人牵着走。

第71章 惊变!

  2023-08-20

  “老师,这是当初名满长安的红莲春。”

  宣平坊的贺知章宅院书房里,方重勇将一坛子新酿造出来的“红莲春”递给贺知章。这是家中私酿的酒,方重勇不知道方大福的手艺如何,但毫无疑问,肯定比不上专业酒坊酿造的。

  红曲酒的酿造门槛很低,他前世江浙与福建那边的农村,很多地方都有秋收后家酿红曲酒传统,并不需要多复杂的酿造设备,可以说只要有院子制备红曲就可以开搞。

  “客气了,客气了啊。”

  贺知章笑眯眯的将酒水收下,随即带方重勇坐到桌案前。

  “你写几个字看看。”

  “好的,老师。”

  方重勇微微点头,端坐于桌案前,很是熟练的将墨磨好,并铺开大纸。

  前世他可是练过书法的,大学选修课还专门修过,参加工作后甚至还进了所谓的“书法培训班”。

  老实说,对这个他还挺自信的。当初在夔州的时候,写字也没被老郑吐槽过。

  方重勇当即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两行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之后,双手递给贺知章查看。

  “这两行文写得极好……只是这字,也不知道是哪个庸才教的,一身匠气,无药可救,唉。”

  贺知章颇有些惋惜的感叹道。

  方重勇无言以对,他都不记得那个书法公开课的老师叫什么了。

  “你就在老夫这学写字吧,学到老夫认可为止,其他的,不必多说。”

  贺知章一锤定音,给方重勇判了“死刑”。

  “老师,您就不教一点诗词文章什么的?”

  方重勇一脸无语看着贺知章询问道。这老头蔫坏蔫坏的,什么老师嘛,简直就是瞎糊弄!

  学书法能有什么用?

  这可是交了80匹唐锦的学费啊!

  就这?

  方重勇心中大骂贺知章为老不尊,无耻之尤,脸上却一点情绪都不敢表露出来。

  “连字都写不好,还要写什么文章?老夫要饮酒了,你便在这里写字吧。晚上我回来看,练字练完了以后,可自去。”

  贺知章很是随意的敷衍道,说完,提着山寨版红莲春就出了门,也不知道是去了哪里。

  “唉,拿钱办事,就别指望人家太上心。”

  贺知章走后,方重勇轻叹了一声。很多事情,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掌控。

  贺知章所在的这个社会阶层,与方有德所在的阶层,其实在本质上就存在着天然隔阂。

  虽说这世道没有钱那是万万不能,但也确实存在某些局限性。老贺拿钱办事,当然意思意思就行了,你还指望人家倾囊相授呢?

  将来允许你扯大旗,就算是很大度的人了。

  郑叔清猜得果然不错,只是方重勇没想到贺知章居然如此干脆,连面子功夫都不愿意搞。

  “练字就练字吧,唉!”

  方重勇看到桌案上放着贺知章写着的一张字帖,已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照着写吧小孩,别偷懒。

  ……

  “属下明日即将前往洛阳含嘉仓公干,今日特来向右相辞行。”

  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某个小书房内,郑叔清正在跟李林甫辞行,准备离开长安。

  明明已经是户部侍郎兼转运使了,郑叔清却依然能做到对李林甫礼数周全,不得不说,这一点就算是方重勇,也感慨老郑是能屈能伸之辈。

  没有因为当了大官而忘记他这个官位是怎么来的。

  “诶,你何必这么客气呢,还带这么多礼物上门。”

  李林甫笑眯眯的接过郑叔清递过来的礼单,显然心情不错的样子。

  “属下这次负责转运河西粮秣,还要依赖右相的提携与帮忙。只是属下去了以后,没有右相在朝中鼎力相助,也是没办法做事的。还请右相教我如何应对为好。”

  郑叔清谦恭的请示道。

  “河西粮秣充足,一时半会并不会缺粮。转运一事,不过是担忧战事旷日持久罢了,你去了含嘉仓后,将粮秣清点完毕即可,倒不必着急转运之事。”

  李林甫摆了摆手,他就很欣赏郑叔清这种“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这种人,才能真正听话啊!

  要是弄上去一个什么都懂的,他按自己的想法办事,非得跟你拧着来,那不是要坏菜么?

  “若是发现含嘉仓缺粮,不必上报朝廷,先修书与本相便是。”

  李林甫不动声色的说道。

  “右相是说……”

  郑叔清一惊,装作听懂了的模样问道。

  “到时候再说,就按你平日里做事的办法就好,不要节外生枝。”

  李林甫微微一笑,让郑叔清背后汗毛倒竖。

  老郑当然不知道李林甫在打什么算盘,这位新任的大唐右相,正在卖力的扫清政敌,收拢一大批可以办事的人。

  以洛阳含嘉仓为引子,这一波可以像割麦子一样割去一大批非己方派系的官员。

  含嘉仓缺粮是一定的,因为这些年拼命往长安输送粮秣,含嘉仓只怕已经空了大半。要不然,李林甫不会想着给河北加户税的事情。

  近期幽州节度使方有德上书说,幽州边镇不稳,需要截留河北的部分粮秣以为军用,他想为朝廷经略辽东,开疆拓土。

  李隆基大悦,已经下令除了沿着永济渠的六个河北所属州需要供给粮秣送往洛阳外,其余的河北各州县全力保证幽州边镇的粮秣供应。

  此外,方有德还为乌知义求情,说他知兵事,老成持重,希望朝廷不要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无故撤换节度使。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怕乌知义已经沦为方有德的狗腿子了。幽州边镇两个藩镇的联合行动,似乎已经在酝酿之中。

  当初,洛阳地区屯粮的事情是裴耀卿在办。如今可以利用含嘉仓空虚的借口,清洗掉裴耀卿的余党。

  这些人有没有责任呢?

  如果按照常规来说,是没有责任的,因为他们也卖力的在运粮了,含嘉仓也曾经是满的,只不过粮秣被运到了长安而已。

  但对于李隆基来说,他要的不是做事的过程,而是办事的结果。现在他需要含嘉仓有粮秣,而那些人却不能满足,这便是原罪!

  皇帝是任性的,常常是不讲道理的。下面办事的人,永远都不要有“我做事无懈可击”的错觉。

  李林甫便是深谙此道。

  “杨玉环上位,此事你以为如何呢?”

首节上一节75/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