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658节

  方重勇大手一挥,指着府衙大堂的大门说道。

  “得令!”

  这斥候语气里明显带着激动!

  大约等了半个时辰,放出去的几路人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

  博州人口极为稠密,三里地一村,五里地一乡,到处都是人。

  但地方却并不大,就算是从聊城到贝州清河,也不到一百里地。

  这里人地矛盾尖锐,大户与佃户间的关系很紧张。

  车光倩与何老虎出门最早,回来最晚,因为他们是负责聊城县周边的乡村,这里是人口最稠密的区域。

  看到二人回来了,方重勇对车光倩询问道:“聊城县情况如何?”

  “节帅,好得不能再好!后面都不需要我们出马,领了粮的乡民陪我们一路走,帮我们跑腿!”

  何昌期一脸兴奋说道。

  虽然他对于方重勇放粮的举动不甚理解,但是本地百姓高涨到疯癫的情绪,着实让他吓了一跳。

  对于“白嫖”这种事情,所有人似乎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不劳而获带来的兴奋,被天上掉馅饼砸晕的爽快,可比辛苦劳作一年,才能落到手那点糊口的粮食,要好太多了。

  至于去贝州清河这样的事情,大户们知道不能做,却又不能不做。

  去了还能捞回损失,若是不开自家粮仓放粮,估计会被银枪孝节军的丘八顺手宰了,最后落得个要钱不要命的恶名,成为乡间农夫的笑料。

  两害相权取其轻,只好去贝州清河走一遭了,反正不远,也就两天的脚程。

  而那些自耕农与佃户则是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时白嫖一时爽,一直白嫖一直爽。

  他们压根就意识不到去贝州到底有多大风险!哪怕意识到了一点,也不会当回事!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走这一遭,今后一两年的口粮都不用愁了。

  如今这天下越来越乱,谁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机会种地呢?

  所以这些人的动作比银枪孝节军还快,很多人已经推着车前往贝州清河县了。

  博州各地的情况都是大同小异。大户开仓放粮给普通百姓,然后一起前往贝州清河。

  看到计划的第一步顺利推进,方重勇微微点头,环顾众人说道:

  “聊城我们不要了,反正府库里面的东西,也都散出去了。本地百姓念我们的好,不会给皇甫惟明暗通消息的。现在所有人跟着本节帅去清平县。

  我们只带了七天干粮,七天攻不下贝州清河,就要丢弃所有辎重撤回卢县,都听明白了么?”

  “谨遵节帅号令!”

  在场众将齐声高呼道,所有人都是心中一紧。

  无论这些骚操作是多么有效,胜负终究还是要战场上见真章。

  想要中五百万,就算有财神加身,气运无敌,也得去买一张彩票才行啊!

  “诸位,汴州乃运河枢纽,财帛取之不尽。

  等会告知将士们,返回汴州后自有赏赐,不必管那些缴获的。

  出发!”

  说完方重勇大步走出府衙,其实心中七上八下的,异常忐忑。

  镇定自若,不过是演给部下看的。敌后作战,他自己心中也是没底。

  对于战局来说,只要烧掉贝州清河的府库就算是完事了。

  但这一手,并不能阻止皇甫惟明南下,顶多是让河北叛军打得辛苦点罢了,不足以扭转局势。

  唯有搅乱河北后方,打断河北叛军造血的能力,才能让皇甫惟明花时间处理后方的事情。为宣武镇六州争取更多的时间扩军,修城墙,建粮仓,训练团结兵。

  这一战杀多少人,并不是衡量胜利与否的标准。

  这时候天色已经黯淡下来,大军出聊城后,方重勇用马鞭指着北面,向车光倩询问道:“此地离清平县有多少里?”

  “回节帅,末将已经在乡里村间打听过了。此地距离清平县距离不到五十里,没有小路也没有大河大川阻隔。”

  车光倩抱拳回答道。

  博州的情况跟别处有些不同。

  天时嘛占一点,有些河道夏天有冬天没有,但都不是什么大河,只能算阴沟。

  地利则完全不存在,一马平川,四面空空荡荡,易攻难守。

  唯独“人和”这方面情况很特殊。

  博州的人口是真多!密密麻麻到处是村落!

  而人口更多的是贝州,光清河县一个县,人口就抵得上别处一个州!超过了五十万人!

  谁掌控着这些地方的人心,就掌控着一股看不见的力量。

  中晚唐时期,魏博镇能够成为最大的藩镇刺头,便是与本地稠密的人口分不开,轻轻松松就能拉起十万人的队伍。

  “到了清平县,便可以暂时走慢点。”

  方重勇眼中寒光一闪,不动声色说道。

  众将皆是点头,不明所以。

  “东西准备好了么?”

  方重勇忽然想起某一茬,转过头对车光倩询问道。

  “节帅,已经准备好了!”

  车光倩翻身下马,指挥身边的亲兵打出两面巨大的旗帜,分别用一根一丈多长的木杆挂着。

  左边那一面写着“贫汉难活去贝州”,右边那一面写着“方清来了不纳粮”。

  “走,去清平县跟王难得汇合。

  皇甫惟明不给河北百姓公道,我们便替天行道!”

  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方重勇拔出疾风幻影刀,大吼了一句。

  “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

  军中将校皆齐声高呼,喊声震天!

  大军继续向北,顶着夜色前行。

  车光倩忽然想起什么,策马来到方重勇身边,低声问道:“节帅,本地百姓行进的速度不能低估,他们若是提前赶到贝州,打草惊蛇怎么办?”

  “噢?”

  方重勇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什么也没说。

第511章 羊群效应

  贝州清河县是上州大县,又在永济渠关键节点上,所以人口非常稠密,县城规模比周边城池大了一圈。

  清河县县城位于永济渠北岸,而渡口却位于永济渠南岸。在渡口周围,形成了一个规模颇大的集镇。

  开元时期,官府在此设立了“北仓”,将河北大半的粮秣收集起来囤积于此,然后通过永济渠水路运往关中。

  清河县县城城内,反倒是没有那么大的仓储规模。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将大量粮草囤积于县城之内。

  毕竟,县城并非是城墙靠河而建,距离河岸也有一里多的距离,就这么不起眼的短途运输,日积月累也会消耗大量人力。不管怎么说,粮食是不可能从运河直接飞到县城内部的。

  所以清河县城,其实是跟河对岸的“天下北库”各管一摊。

  自河北二镇叛乱之后,皇甫惟明就对河北各州的刺史大量撤换。

  原贝州刺史王怀忠,因为不肯投效皇甫惟明被杀。

  新任贝州刺史,叫宇文宽,开元中改革中枢财政那位宰相宇文融的后人。

  他和皇甫惟明家族颇有渊源,深得信任。

  和苦逼的武令不同,人到中年的宇文宽,小日子过得相当舒坦。清河县位于战线后方,没有被战火波及,又因为运河而商业繁荣,宇文宽唯一的任务,就是通过运河往前线输送物资。

  除此以外,他就跟土皇帝一般,日子过得懒散,没什么要忙的。

  至于贝州本地政务,那能有个啥啊,连个考核的部门都没有!把军务对付过去就行了,一切为了战争机器运转。

  河北这边就是个草台班子。

  这天一大早,宇文宽在宅院里吃了顿很舒服的羊肉汤饼,便悠哉悠哉来到府衙办公。

  结果刚刚坐定,就有书吏急急忙忙的跑进签押房,对宇文宽低声说道:“使君,大事不妙了,河对岸粮仓出事了!”

  “确定是粮仓?”

  宇文宽立马神经紧绷,整个人都从慵懒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瞪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位书吏反问道。

  “使君,某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您还是去城头看看吧。”

  书吏有些焦急的说道。

  在他看来,现在暂时还没出大事,但是耽误一下就很难说了。

  宇文宽不疑有他,跟着这位书吏走出府衙,走上城头。

  他遥望对岸,却是发现运河对岸的粮仓附近,成片成片的人群,乱糟糟一片。

  并且不断有人向那边聚集!

  而守卫粮仓的河北叛军,则是依托粮仓外围的木墙前面列阵,隔着一层稀疏的木栅栏,阻挡那些人进入粮仓。

  双方对峙着,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哪怕隔了一条河,宇文宽也能感觉到粮仓附近气氛紧张到要爆炸了。

  这位书吏是出县城办事的时候看到的这一幕,想也没想,便直接折返回县城向宇文宽禀告此事。

  不过宇文宽大体上还能沉得住气。

  因为负责管理粮仓的机构,以及宿卫的军队,都是由幽州那边的人在管。宇文宽虽然是贝州刺史,但是他只负责为转运粮草提供船只,安排徭役等等。

  这些粮草他没法支配,这些军队他也没法调动。

  所以现在出了事,宇文宽既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不知道该不该他站出来处理。

  “这些人都是什么人?来贝州粮仓作甚?”

  宇文宽看到河对岸乌央乌央的庞大人群,还有大量的平板车,甚至是独轮车,一脸疑惑问道。

  那位书吏无奈答道:“大概是周边郡县的百姓吧,推着车来此显然是运粮的。”

  “可是本使君没有发徭役让他们来运粮啊!运粮不是都走漕运么?

  推着车是做什么?”

  听到书吏的回答,宇文宽震惊了。

首节上一节658/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