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453节

  我凭啥吃这个哑巴亏呢?

  利益在眼前,契约算个屁啊!那破纸擦屁股都嫌硬!

  你说契约什么的,反正我就一句话:不听!不听!我就不听!

  似乎有人在暗中怂恿一样,关中各地农民成群结队的在本地府衙、县衙门前请愿,日日静坐,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在长安市集上将粮食售卖,然后再将得来的长安交子用以偿还青苗贷!

  不同意的话,他们就不让本地官府正常办公!

  这些人拦又拦不住,劝又劝不走,甚至还有很多本地的大户,悄悄在其中推波助澜!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很多大户都暗中谋划好了,只要朝廷肯开这个口子,他们就可以在长安城内低价收购拿下现在狗都不要的长安交子,再用这些交子,从自耕农那边“高价”购买粮食,让这些人拿着长安交子去还青苗贷。

  这等于是本地大户和农民一起薅官府的羊毛。朝廷吃了亏,大户们当了好人,何乐不为呢?

  一时间关中各地群情汹涌,居然还出现了农民组织起来,冲击县衙的咄咄怪事。

  在华清宫的基哥,听说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以后,破口大骂那些闹事的农民忘恩负义,不识抬举!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除了派兵镇压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了。

  毕竟这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几十贯在权贵眼里就是一顿饭钱,可是在农民眼中,这些钱可以是几年的花销。

  官府说不要就不要啊?

  平时很“讲理”的百姓,现在突然“不讲理”起来了,明明是他们不守契约嘛!

  基哥心中充满了烦躁,寿宴又在眼前,他根本就无心政务,于是就将这个包袱抛给右相李林甫了!

  现在基哥的日子是过一天就算一天,他压根就不想花心思去处理这些烦心事。那些刁民们不守契约,他们还有道理了?

  基哥给李林甫下了死命令:今年秋收,一定不能出乱子,不管是用什么办法!若是出了乱子,到时候你这右相也别干了!

  李林甫得到消息以后,也是一脸懵逼。

  这“青苗法”刚刚出台的时候,确实反响极好。农民们拿着低息贷款,在各地官府的监督与协调下,购买农具、种粮等必需品。此举让关中地区的经济更加繁荣了。

  有钱,就能拉动消费。有了消费,就能制造繁荣。

  这个道理李林甫明白,但他不明白的是,长安交子贬值太快了!快到政策已经跟不上变化!

  当初的政策蜜糖,如今反过来成为了政策砒霜。得了便宜的农民们,现在要他们吃亏履行契约,结果这些人彻底不干了!

  无奈之下,李林甫只得将户部交子司的司曹刘晏叫来商议对策。

  “如今群情汹涌,本相亦是束手无策,敢问刘司曹有何良策呢?

  太府尹杨慎矜是指望不上了,本相对你寄予厚望。”

  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某个小书房内,李林甫笑眯眯的看着刘晏询问道,亲自给对方煮茶。让刘晏一脸受宠若惊。

  “右相,以卑职之见,毁约后患无穷,此风断不可长。这个口子一旦开了,我们面对的就不是那些自耕农了,而是大量投机取巧的地主豪强。”

  刘晏接过李林甫递过来的茶杯,小心翼翼的回复道。

  “你说的情况本相何尝不知,只是,计将安出?”

  李林甫目光灼灼的看着刘晏询问道。

  “右相,可以让百姓在长安售卖粮秣。但是,官府这边只收河西交子,不收长安交子。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也没说必须要用什么交子还债,对吧?

  借多少钱,还多少钱,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也要知道朝廷的困难才是。”

  刘晏小声建议道。

  李林甫微微点头,随即他想到了一件事,反问刘晏道:“朝廷为何不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河西交子印好,送到凉州发行,也不碍事啊。”

  “右相,这件事要是办了,河西交子必然大幅度贬值。到时候与西域胡商交易的时候,我们就会势弱。而河西交子一旦变成了下一个长安交子,河西边军哗变怎么办?

  交子不互通,实为烧林断火也!有了阻隔,一地乱了,不至于全国都乱,卑职以为留着河西交子的独立性是必要的。

  卑职近期也是在寻思交子革新之策,待构思完备后,再报与右相。先暂用河西交子,以解燃眉之急。

  长安交子名声日坏,将其废除,换上新交子,恐怕已经不可避免。”

  刘晏尽量用比较委婉的措辞,向李林甫描述自己的办法。

  他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用现在长安市面上比较保值的河西交子,来当官方货币替代物,允许农民们在长安市集上卖粮食,但必须上缴河西交子。

  或者就按朝廷的办法,采用“内部消化”的办法,用粮食平账。

  怎么选都只有这两条路。

  要是朝廷已经给了办法,到时候还有人想薅羊毛占便宜,那就是妥妥的刁民,可别怪神策军铁拳打得肉疼了!

  “嗯,此法或可一试。新的长安交子要如何,真的想好了么?换汤不换药是没有用的。圣人怪罪下来,你我都要倒大霉。”

  李林甫无奈叹了口气,忍不住提醒刘晏说道。

  现在出问题的又何止是长安交子啊!

  交子的剧烈贬值,本质上还是财富被朝廷疯狂的榨取掠夺。若是不改制,新的“长安交子”,还是会走老路的!到时候损害的是朝廷的制度威严!

  “请右相放心,卑职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定不会让右相失望的。”

  刘晏信心满满的叉手行礼道。

晚上还有一章

  晚上还有一章

  加更求票,顺便说点题外话。

  昨天跟责编聊过了,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具体原因,本书暂时没有大推荐,A推也没有。简单说就是没有平台的曝光,没有资本的加持,现在本节帅就全靠牙兵老爷们捧场了。

  我以前就说了,我是草根,只能靠自己,没有金主爸爸,没有大腿可以抱,家里也没有矿,更没有任性的资本。凡是草根出身,在社会上打拼的人,肯定理解我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多说,懂的都懂。

  昨天编辑问我对历史文是怎么看的,我说:现在的历史网文,应该拆开看,是两个元素组成的。

  历史和网文。

  因为前者努力起来见效太慢(不是说没效果),所以绝大部分作者,都选择了第二个,也就是网文。

  历史网文,前面一个词基本上原地踏步,倒是后面一个词被玩出花来了。简单粗暴,来钱快,流量好。

  但是光玩网文是玩不转的,只有大约五十万字的生命周期,五十万字以后,那些脑洞用完了,就会进入垃圾时间。

  一不整活,写得又没有崩的历史网文,节奏紧凑的剧情生命周期,大约是100万字到150万字之间,具体看个人发挥。超过这个数字,就会开始松弛崩溃。

  甚至是天崩!

  200万字的时候,一切妖魔鬼怪都会现行!前期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被变得一钱不值!换言之,历史网文,靠后面两个字冲到这里,就是极限了。

  能破除200万字魔咒的书,精品都是起步,很多值得反复的刷。

  所以说,有些人痛惜的说,某些书前面写得如何如何,后面又如何如何,作者不善于把控后期什么的。其实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那是因为读者对网文的鉴赏水平层次非常一般,才会这么认为。

  很多书,哪怕看前面“猛如虎”的章节,也能推测他后面必定要崩。

  因为这个便是网文的套路。

  写网文如今是一门非常成熟,而且非常系统化的职业了,很多东西,都被套路给套住了。无论读者还是作者,你得尊重行业的客观规律。

  说完网文,再来说“历史”。

  历史文历史文,如果没有历史,那干嘛还要叫历史文呢?历史文是最顶级的“同人文”,没有之一。

  失去了“历史”的骨,无论网文这张皮多好看,都只是一张画皮而已。坍塌下去以后,丑陋无比。

  那么历史是不是无趣的呢?答案是明摆着的。

  安州牧系列的视频,没有一点网文元素,但看的人很多,也感觉很有趣,为什么?

  历史不是无趣的,无趣的只是历史文作者而已,道理就这么简单。

  因为作者水平差,所以发掘不出历史的沧桑与魅力。

  因为作者没有思维的深度,所以才“创造发明”历史脉络,不肯尊重原本的历史脉络。

  因为作者没有清晰深刻的历史观,不尊重唯物主义的客观性,所以也驾驭不住史书以外的历史。

  没错,历史文作者不会写历史,这……好像不是个别现象。

  衣食住行,生活器物,这些是不是历史?

  是,但不全是,这只是很浅显的历史。本子那边遍地是唐代风格的器物,你能说他继承了大唐的精髓么?

  都是一些很随大流又浅显的东西。

  人物事件,这些是不是历史?

  是,也不全是,因为史书是人写的,带有史官的主观情绪。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正确,却又不完全正确。

  拿它当主要论据的,都是心怀不轨的坏人!

  因为我们所说的,所有的那些历史,无论中外都是谈的历史观,而不是历史事实本身。没有什么“历史的搬运工”这种说法,你写了历史,就是在表达你的观点,无论所谓对错。

  历史事实就是只是事实而已,摆在那里,所有人都是在告诉别人,自己对这些事情如何理解和认识。所谓考古,便是存真去伪,而不是改变历史事实。

  换句话说,历史文就是看作者本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大众对历史的理解,是不是“共频”的!

  没有哪个作者,可以“照搬历史书”,所有历史文里面都是作者的历史观点!

  如果作者的历史观点深邃,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升华他们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理解。

  那么这个作者是成功的历史文作者,会赢得读者的尊重。

  反之,你要拧着来,别人都向东你要向西,以显示自己卓尔不凡,屁股歪了又不能自圆其说。

  那你不挨骂谁挨骂?

  所谓的“历史爽文”,只是读者来评价的。他们感觉到了爽,所以这个就是爽文,与有没有写历史无关。

  而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历史爽文”,其实不过是告诉读者:我就是又当又立!既不想找资料,又想有好名声。

  符合我心意的历史,那就是历史,我照着抄。不符合我心意的历史,我就把它改一改,改成我想要的样子。不要问,问就是我在写爽文,历史事实什么的,对于爽文来说不重要。

  我一再说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其实历史网文本身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反而是历史网文作者搞这种“又当又立”,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

  因为麻烦,所以不考证了。

  因为读者喜欢简单粗暴,所以不考证了。

  因为性价比低,所以不考证了。

  因为没水平写有深度的爽文,所以干脆就写没深度的爽文吧。

  有些历史文的核心就是骗,开局上强度,写得天花乱坠,骗读者进来杀猪,把钱赚到再说,反正网文也不能退款。后期摆烂挨骂,假装看不见就行了。

  这种套路见得多不多?

  这么说吧,历史网文再这样下去,这个分类迟早是会被写死的。

  我这篇单章,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删掉,你们且看看吧。

首节上一节453/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