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302节

  而陇右各军的主将,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已经从龙支县派来的人那里知道方重勇要到鄯州了。

  他们眼巴巴的望着方重勇来“填坑”。

  要不是这样,他们这些边镇军头,又岂会甘心被一个十多岁的朝廷委派官员指手画脚?

  “诸位将军,们且回去安抚一下士卒,并且把拖欠的军饷报上来。

  一个月内,本节帅会处理妥当。”

  方重勇面色肃然说道。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方节帅之子,果然是人杰;能力如何且不说,就看这份担当,那就是虎父无犬子啊!

  “谨遵节帅号令!”

  众将一齐叉手行礼拜谢道!

  亲自将陇右诸位军使送出陇右节度使衙门以后,方重勇这才看着众人的背影冷笑!

  呵呵,敢给老子挖坑,过几天老子就要你们这些丘八们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深不可测的道德下限”!

282.月初冲一下月票

  2023-12-08

  月初冲一下月票

  月初月票支持一下,我也冲一下更新,正好是一个连贯大剧情。

283.第246章 你个糟老头子坏滴很

  283.

  2023-12-08

  鄯州的郡治在湟水县县城,也叫鄯州城。这里是河湟谷地的核心耕种区域,却不是军事上的核心战略节点。按方重勇前世的说法,这里的总面积只有青海省总面积的2%不到,然而耕地面积却超过了青海省耕地面积的56%!

  如此夸张的对比,只能证明一件事:吐蕃人对此地志在必得!大唐也绝不可能放弃这里!

  因此,自开元以来,大唐在巩固河湟谷地的军事布局后,这一带就是刀剑林立,丘八成堆。

  每一户人家都是军户,地里随便抓一个壮丁都是屯垦兵,并且商业断绝,武德充沛。

  围绕着河湟谷地,大唐在周边交通要道安置了一系列的军镇,比如说白水军、安人军、河源军等等,都是为了阻止吐蕃人从青藏高原突入到河湟谷地。

  然后还引入了临洮那边的临洮军,作为机动兵力坐镇鄯州城,当做战略底牌。

  大概是因地制宜的缘故,鄯州城内陇右节度使的府衙修得很大,与其说是个衙门,倒不如说是军事要塞更合适一些,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

  并且几乎所有中枢委派的官员都聚居于此,在这里办公与生活。

  不为别的,就是陇右这地方真不安全,离吐蕃太近了。中枢来的官员们要是不住在安全的地方,指不定哪天,就被小股吐蕃人潜伏进来偷袭,被人噶了脑袋都不知道!

  人心惶惶又怎么可能办得好差事呢?

  不仅如此,府衙内还屯扎了临洮军一个营的精锐作为亲兵,随时听候陇右节度使差遣。虽然他们不叫牙兵,个人待遇也只是比普通的临洮军士卒稍好。

  但保护节度府,处理紧急要务的功能,却是与中晚唐的牙兵并无二致。

  以“代理陇右节度使”身份住进陇右节度府的方重勇,也忍不住感叹古人的智慧确实不一般。

  他们绝不是那种生搬硬套木鱼脑袋,反而会根据当地的局面,微调朝廷的政策,使其更加适应本地的需求。

  牙兵制度的出现,也并非是节度使为了反叛中枢而形成的,它确实跟边镇复杂的安全局势密切相关。

  为了应对小规模又频繁出现的冲突,以及从保护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节度使也确实需要一支精干有效的武装力量,一句话就能派出去把杂事办好,而不需要纷繁复杂的调兵程序。

  压住内心各种疑惑,第二天方重勇在岑参的指引下,来到陇右节度府居住区的一间普通院落内,看望“病重昏迷”的陇右节度使杜希望。

  事实上,杜希望为官清廉,不太在意排场,这间院落本就是他来陇右以后的居所。杜希望现在只能算是“因病休假”而已,倒不至于说被“逐出衙门”。

  院子里,陇右地区的营田使李景玉和度支使赵赞,看到方重勇来了,连忙叉手行礼问候。李景玉还好,算是老熟人了,他之前在河西节度使麾下当营田使,方重勇当年就跟他打过交道。

  只是不知道为何调动到陇右来了。

  而这个赵赞,却年轻得不像话,最多二十出头。这么年轻就能当度支使,堪比当年的牛仙客了!

  很显然,赵赞这个人,要么能力不一般,要么背景不一般,或者二者兼有,不能小看了。

  方重勇暗暗将这二人记住,他不动声色的微微点头,很是矜持的还礼,随后在二人的陪同下进入杜希望的卧房,一句废话都没说。

  一进门,扑面而来就是一股浓烈的草药味。

  不远处床上躺着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看起来有些瘦弱。床边站着一位中年医官,一见到方重勇就躬身行礼,态度比李景玉和赵赞二人要谦卑不少。

  “杜节帅病情如何?”

  方重勇面色沉静,轻声问道。

  “回方留后,杜节帅偶能醒来,但不能说话,神志也不甚清醒。

  某给他开了方子,情况稍有好转,只是仍不能理事,亦是无法开口。”

  这位医官小声说道。

  看了看床上躺着的杜希望,方重勇轻叹一声,转过身对身后的李景玉和赵赞叉手行礼道:“某想详细询问一下杜节帅的病情。二位现在能不能去签押房整理一下陇右地方的收支账册,晚些时候,某再与二位详谈。”

  见他如此客气,李景玉和赵赞受宠若惊,连忙回礼说道:“不妨事的,我等这便回签押房整理账册。”

  说完便麻溜的退出了杜希望所在的卧房。

  等二人走后,方重勇意味深长的看着那位医官。这位军中的医官似乎被吓到了,连忙告罪退出卧房并关好了房门。

  于是这里就剩下了床上躺着的杜希望和站在床边的方重勇,气氛寂静中带着些许诡异。

  “杜节帅,您在宫中当宫女的孙女杜雪鹃,前些时日,圣人将其以奴婢的身份送到我家中为奴。

  我又亲自将其送回杜家了,全须全尾,秋毫无犯的。

  我这么为您打算,结果我还没到陇右呢,您老就给我挖了个大坑。

  您这么恩将仇报,现在还在床上装病,好像有点不厚道吧?”

  方重勇慢悠悠的说道,面带微笑看着躺在床上装病的杜希望。

  他的话刚刚说完,杜希望就缓缓睁开眼睛,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竟然不依靠别人搀扶,就自己坐了起来。

  随即他靠在床头,目光灼灼的与方重勇对视。

  “老朽当时确实有点晕,不过还没到直接晕死的地步。”

  杜希望用略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随即他又疑惑问道:“只是方御史初来乍到,又是如何知道某现在在装病呢?”

  杜希望承认他当时有赌的成分,但这一波他赌对了!

  要是当时不装晕,那么现在欲哭无泪的,就是他杜希望,而不是方重勇了!

  那么大的军费窟窿,杜希望这样一个糟老头子怎么补得齐啊?哪怕自己亲自去织布,把织机的踏板踩得冒烟也补不齐啊!

  到时候杜希望必定会被朝廷当做替罪羊治罪,然后拿他的人头去平息陇右边军的怒火。

  什么贪污了几十万贯的军费啊,什么杜氏在长安的豪宅占地几千顷啊。为了摆平这件事,朝廷有什么烂招都会往他身上丢。至于真相如何,那不重要。朝廷需要的是陇右大局平稳,而不是什么狗屁真相。

  杜希望一生宦海沉浮几十年,这些套路早就了然于胸了。他可以不往别人身上丢烂招,但又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被坑死而不自救呢!

  只要我提前躺平,那割韭菜就先割到别人,没法先把我给割了!

  人老成精的杜希望,确实不愧是当了几十年官僚的老硬币。

  “某还在路上的时候,安人军就恰好哗变了,河源军也恰好跟着一起闹饷。就在这么个节骨眼,圣人恰好授予某留后之职,您老又恰好晕死过去,又恰好怒急攻心,病重不能理事,需要留后暂代节度使一职。

  如果说只有一件事是巧合,那么某也只能自认倒霉。

  可是有这么多事情恰好同时发生,那么大一口黑锅落到某这个无关之人头上。要是没人背后甩锅摆烂,那才是真见鬼。”

  方重勇摊开双手幽幽说道。

  见自己的谋算被戳破,杜希望那张老脸也有点挂不住了,他干笑解释道:

  “陇右这边寅吃卯粮,确实有些撑不住了,倒不是老朽故意要坑你,实在是积重难返,谁摊上谁倒霉。

  老朽没你这等圣眷,只好先躲一躲了。”

  说完杜希望长叹一声,很多事情不知道要怎么说,却又不得不说。

  他也很为难。

  “陇右边镇,以兰州为分界,兰州以北是通往西域的商路;兰州以西以南,什么东西都缺。圣人为了防备吐蕃,必须经营此地。

  可是每年丢进去大量财帛,又没法消灭吐蕃人。这里便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啊。”

  杜希望感慨万千,跟方重勇说起了陇右边防的特殊情况。

  大唐经营河湟谷地与青海湖边缘地带,屯扎重兵与吐蕃人对抗,实际上经济效益非常差。

  本地产出远远不能弥补庞大驻军的消耗。

  这里不存在河西走廊那样的商路,可以收关税补贴驻军费用。关中往陇右的商贾,最远只到兰州,然后就会北上凉州走丝绸之路,并不会前往河湟谷地。

  陇右节度使旗下的军队,其防线也分为北线和南线两个防区,彼此之间相对独立。

  但无论是北面还是南面的防区,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那便是边境西面被吐蕃控制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军镇除了防备吐蕃人以外,也没什么私活可以接。

  陇右节度使管辖的防区战线长,军队多,消耗大不说,还有道路崎岖,缺乏水运,商贾断绝的缺陷。河湟谷地确实是一块膏腴之地,但这里面积不大,也只能产粮和放牧,没法产出丝绸和经济作物啊!

  除了不太缺粮食和畜牧产品外,其他的东西什么都缺!

  听完杜希望的介绍,方重勇已经麻了。

  本来他就不指望从杜希望嘴里听到什么好消息,现在更是心拔凉拔凉的。基哥的目标很宏大,但以盛唐时期的人文地理条件来看,百年内都没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大唐现在的策略,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吐蕃在河湟谷地与九曲黄河之地对峙,互相拉锯,短兵相接。两国虽然是暂时的和平,但要塞军镇一个都没撤走。

  明摆着是暂时休战,养好伤以后再搏命的。

  这里在持续不断给大唐疯狂放血,更是在拼命消耗吐蕃人原本就不多的元气,并迅速恶化青藏高原那脆弱的生态,以至于这里的环境,在之后一千多年都没法翻身。

  唐军只有毕其功于一役,打上青藏高原,并彻底消灭吐蕃政权,还要从根本上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达到这些目的,大唐才能缩减陇右的军事开支,减少屯兵人数。

  当然了,以封建时代的治理能力和军事投射能力来看,这一局就是完全无解的。

  为了减少陇右的兵力,则必须消灭吐蕃政权;

  为了消灭吐蕃政权,必须打败强大的吐蕃军队;

  为了打败强大的吐蕃军队,必须对陇右地区持续增兵;

  为了在此地持续大规模用兵,就不得不增加朝廷的军费;

  为了筹集更多的军费,就必须加强收税力度,减少基建投资与维护,使得大唐各地百姓过得更苦;

  而百姓受不了长期高强度的剥削压迫,就必然会揭竿而起,会拥护叛乱势力;

  而叛乱起来了,唐庭又不得不战略收缩,从陇右调兵去平叛。

  恶性循环,无解了。

首节上一节302/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