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64节

  李依旧是平静的行礼,随即转身离去,只剩下李隆基一个人在风中凌乱,那狼狈的姿态,就好像被秋风吹落的枯黄树叶一般。

  最后只会无声的落到庭院内的泥土之上。

  不一会,高力士走了过来,对李隆基行礼说道:“太子已经离开兴庆宫了。”

  “立李为太子,是朕做错了么?”

  李隆基叹息问道。

  “圣人可以适当的提拔重用一位皇子,制衡太子。”

  高力士小声建议道。

  “说得好。”

  李隆基微微点头,随即追问道:“选谁呢?”

  “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会给圣人添堵。”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李隆基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似乎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今天白天去医院看病,现在刚刚码字码完,睡觉了。

246.今天继续去医院看病

  2023-11-11

  今天继续去医院看病

  有时间就晚上更新,没时间就明天双更吧。

247.第216章 “高尚”不高尚

  247.

  2023-11-12

  州这个名字,比较陌生,那是因为它是开元十三年才改的名。

  而原来的名字叫豳州,自西魏的时候就一直沿用,可谓是大名鼎鼎,先秦时代就有记录。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豳风》,就是说的豳州这里,描写了古豳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这里自古便是长安通往陇西的要道。

  州南面的门户叫豳门,是个村落更像是集镇。这里设有朝廷管理的驿站,负责接待来往官员。这个驿站起名随地名,就叫“豳门驿”。

  方重勇作为“位低权重”的监察御史,还是中枢京官,来到豳门驿自然不会没有驿站的驿卒接待。

  吃是吃的最好的饭食,住是住的最好的客房,豳门驿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伺候方重勇这个监察御史。

  旅途劳顿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方重勇来到驿站的大厅吃饭时,便将驿卒叫来问话。

  “方御史有什么差遣呀?”

  面前干瘦的狱卒,将油乎乎的手,在衣服上搓了搓,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的询问道。

  “不着急,坐下陪某吃饼,边吃边聊。”

  方重勇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方御史是何等身份,某这……不合适。”

  这位驿卒受宠若惊,似乎是被惊吓到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勉强,抓起桌上盘子里的一个“面饼”,递给驿卒说道:“某请你吃的,拿着便是了。”

  “诶?好,好。”

  这位方重勇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驿卒,诚惶诚恐的站到身边,接过饼子低声说道:“方御史有什么要问的,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豳门驿的位置,在州新平县,县城也是州的州治。而传说中有煤矿的地方,还不在新平县,而是在泾水以北的三水县城南面,两地隔着一条泾水。

  昨日到这里稍加打听后,方重勇就感觉开煤矿的事情并不会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驿站的白吉馍,方御史可还喜欢?”

  驿卒小声问道,手里的那一枚白吉馍,只是拿着,并不敢在方重勇面前吃。

  唐代上下尊卑有别,等级森严。任何场合的会面,都会分一个高下出来,不会含糊。上下级之间的相处,同僚之间的相处,根据身份差别的大小,有一套不成文,但却运行通畅的“潜规则”。

  非流官在流官面前不如狗,外放官员比京官矮一截,同等级官员里,门荫入仕的又比科举考中的矮半截。

  而监察御史在地方上,可以拳打刺史,脚踩县令。收拾驿卒,往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不仅死死掐着县官,而且还是“现管”。驿站的运作,同样是在监察御史的“监察”范围,所以这位驿卒在方重勇面前战战兢兢,也就不难理解了。

  方重勇前世本子社会里的文化糟粕,很多都是从大唐这边带过去的,经过本子那边本地化后,作为“传家宝”一代代往下传。

  比如说这种随便两个人在一起,都要比较一下身份地位高下的规矩,本子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白吉馍非常不错,哪怕是在长安开店售卖也是绰绰有余。你吃吧,本官不喜欢拘谨。”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

  看这驿卒骨瘦如柴,就知道他平日里伙食不太好。自己刚刚吃的白吉馍外脆内酥,唇齿留香,非常不错。

  但这不代表做饭的人,也能吃到类似的东西,就更别提扫地喂马的驿卒了。

  “方御史只管问便是了。”

  这位驿卒感激的点点头,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州这里,有人用石炭烧火取暖么?”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询问道。

  一听这话,驿卒将嘴里的白吉馍吞咽下去,用袖子擦了擦嘴上的碎末道:

  “石炭?

  不瞒方御史,别处不好说,州南面就是大山,山里的树木那是郁郁葱葱。泾水对岸亦是大山,把木柴弄到渡口也不费劲,自家烧火绰绰有余了。

  州本身没多少人,就算是卖炭的樵夫,也就把砍的木头烧成碳以后送长安贩卖了,又有谁会去找什么石炭啊。”

  看到方重勇很是随和没什么官架子,驿卒也是侃侃而谈起来,很显然对“石炭”这两个字不以为然。

  新平县城,也就是州州治,就是建立在泾水南面山脉凹进去的一块平地上,有很多峡谷道通往南面的永寿县,是一片山谷包围起来的平原地形。

  总体而言,这附近的地形就是小平原+山谷峡谷,附近的村民不管走哪里,在山上砍点柴烧就搞定了,根本没有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

  换句话说,木柴在这里完全不值钱,这里缺的也不是木柴,而是把木柴运走的手段!

  看到方重勇不说话,那驿卒又不动声色说道:“方御史要是想在附近游玩一番,倒是有个好去处。”

  “噢?这可是有什么讲究呢?”

  方重勇疑惑问道。

  “当年太宗皇帝在浅水源击败薛举大军,浅水源战场就在这里的渡口沿着泾水向西北走几十里地。

  而太宗皇帝当年屯兵的地方,就在州。

  豳门驿北面西边不远的山脚下有个应福寺,乃是太宗皇帝为了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而建。

  方御史可以去祭拜一下。”

  驿卒小声建议道。

  京官在地方上随便乱晃叫“不务公事”,而京官在地方上祭拜太宗遗迹,那叫“精神文明建设”!

  方重勇心领神会,失笑摇头道:“某有空自然会去的。话说回来,州真没有人用石炭么?”

  “确实没有啊,至少新平县这里没有。”

  驿卒十分确定的点点头说道。

  “明白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他摆了摆手,示意驿卒离开。

  刚才一番打听,他其实就是想确认一下那个煤矿矿洞是不是已经被当地村民盗挖了。只要本地缺燃料,那么这种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而挖出来的煤,也一定会在周边流转消费。

  驿卒如此确定的回答,让方重勇不由得松了口气。矿洞没有人盗挖就好,就怕被盗挖把矿洞附近的地质结构搞坏了,到时候又要花大力气去修补。

  吃完白吉馍、碎羊肉、菹菜和小米粥搭配的早饭,方重勇独自启程前往离这里不远的应福寺。

  找石炭当然很重要,但在大唐,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

  京官来浅水源附近的州县公干,居然不去祭拜当年太宗率部血战后牺牲的将士纪念碑,居然不去瞻仰一下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这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举动!

  轻车简从来到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方重勇就被眼前的雄奇壮阔给震撼了。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密密麻麻一百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数百米长的立体崖面上。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只怕会当场昏厥!

  唐代的建筑格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总结一下就是“大”!

  宫殿大,屋舍大,街道宽,石窟更是有多大凿多大,总之什么都往大了去建!

  根据应福寺住持介绍,这里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僧房窟这五个部分。

  进入到其中最大的一个洞窟,方重勇就看到窟中雕刻一尊高十丈的巨型阿弥陀佛坐像。大佛背光处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题记。

  表面上看,这是太宗皇帝在战后多年建立佛寺,纪念浅水原大战中的阵亡将士。

  但方重勇心中暗暗揣度,以李二凤好大喜功的心思,只怕这座耗资不菲的佛寺,多半还是为了彰显他自己建立大唐的功勋而建。

  武德元年李二凤或许很怀念浅水源阵亡的将士,可建立佛寺的时间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心中还有多少感怀?多少愧疚?

  两次浅水源之战,先败后胜,第一次惨败阵亡了三万将士,远不能说是战无不胜。

  唐太宗,也是需要遮羞布这种东西的。

  再说了,武德年间的太子是李建成,浅水源之战则是发生在武德元年,而建立佛寺的时候是贞观二年。那时候李二凤当皇帝不过两年,他急需“彰显功绩”以彰显其继位名正言顺。

  李二凤在财政极为紧张的贞观初年,兴建这么大规模的佛寺,还以纪念阵亡将士的名义来收买军心。

  其政治手腕之高,确实当得起雄主二字。

  至于更多的,方重勇没有想到还有什么。任何人只要上了那个位置,就会变成一架冷酷的政治机器,身不由己。

  “祭奠死者之物,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啊。

  高宗扩建应福寺,武后扩建应福寺,基哥同样扩建了应福寺,主打的就是一个政治正确。”

  看着高大巍峨的石佛,四下无人时方重勇忍不住小声感慨道。

  唐代政治的森严规整,远远比自己前世看过的那些唐代历史小说来得可怕,身在其中,就不得不遵循唐代封建政治的运转规律。

  连李隆基这个不怎么信佛的人,为了彰显功绩,都要扩建应福寺。足以见得他们此举不为了佛,而是为了太宗这面宗室的旗帜!

  方重勇虽然对这样不顾民生的大兴土木很反感,但他心中也理解封建统治者们的初衷。好多烂俗的事情,哪怕是他前世,也是屡见不鲜,实在是不能对古人有太多的苛求了。

  刚刚走到佛寺门口,方重勇就发现一众僧侣用莫名的眼神看着自己,然后又时不时看着门口放着的“功德箱”。

  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你就这么一毛不拔的走了?

首节上一节264/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