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做一叶落,便知天下秋!”
赵祯:“……”
说实话!
赵昕所说的这些话,真的让赵祯不由得有些震惊。
可接下来,他还是要问道:“那若是让太子、皇子监国、领兵,然后出事了呢?就像是的太宗文皇帝,他的太子李承乾都直接造反了。难道……这就好了?”
赵昕便道:“爹爹你怎么不是黑的,就是白的,爹爹你就不能是灰的。”
“我前面不也说了,这世上哪有一种国家制度,是能一直使用到老的。”
“就如同大唐的府兵制,后面不也变成了募兵制。税法,不也从租庸调,变成了两税法。”
“现如今我大宋,是军事不振,那就应该增强军事。”
“而且……李承乾造反,又不是因为他监国、领兵才造反的。”
“是因为太宗文皇帝想立李泰为太子,所以才造反。”
“这就好比,刀会伤到小孩子,那就把家里的刀全都扔了。”
“这看似是为了避免小孩子受到伤害,实则是不想背负好好照看小孩的责任。”
“太宗文皇帝他在教育儿子这方面,实在是不太行。就算我喜欢他,也不得不说,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赵祯便道:“说得你很行似的!”
赵昕:“爹爹你也不行。”
赵祯:“爹爹我哪里不行了?”
赵昕便道:“你都没问过我,为何要攻打辽国?为何要领兵?”
赵祯便问道:“那你为何要攻打辽国,为何要领兵?”
只见赵昕回道:“那还不是为了爹爹你能坐稳官家的这位置,为了我大宋,为了洗刷爹爹你的耻辱。为的,是爹爹你不再愁眉苦脸!”
说着,赵昕便站了起来,一只脚踩在了床榻上的桌子上,然后居高临下,用右手拍了拍他爹爹的肩膀。
赵祯乍一听,也不知道赵昕这话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有这么孝顺?
赵祯不得不表示怀疑。
接下来,便又看到赵昕在笑。
赵祯便道:“你在笑什么?”
赵昕回道:“没什么!我又没有笑!”
赵祯道:“我都看到了,你还说你没有笑!而且……你脚放哪里?手放哪里?”
赵昕便道:“放爹爹你肩膀上!”
赵祯回道:“你还知道你手放你爹爹我肩膀上!还不拿走?”
赵昕还笑:“不拿。”
赵祯:“你是不是屁股痒!”
说着,便站了起来,抓住赵昕的右手,一下就把赵昕给放倒。
苗娘子正好也是带着赵徽柔从外面回来,立马就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知道这两父子,到底在干什么。
只见赵昕道:“不玩了!不玩了!我投降了!”
赵祯也是回道:“你想不玩,就不玩啊。”
赵昕眼睛余光瞄到了苗娘子了,便道:“苗娘子回来了!”
赵祯回道:“苗娘子回来了,一样揍你!”
赵徽柔一听,倒是兴奋,连忙跑了过来道:“揍他!”
苗娘子只能说自己看不懂。
好在,赵祯也没有真的揍,反倒是赵徽柔这家伙,是真的上手打!
真是喜欢凑热闹!
事后,苗娘子也是道:“官家方才跟最兴来做什么了?”
赵祯也没有跟苗娘子说,毕竟……
难不成你要让他说,最兴来这小子,居然敢把手放到他的肩膀上。
这要是说了出来,那怕是苗娘子得站在他面前低下头求恕罪才行了。
这一日,赵祯脑海中的想法很多很乱。
以至于跟苗娘子睡在一起的时候,连啪啪啪都没心情。
当然!
他让最兴来学习兵法打仗的事,还是不会停下来。
只是……
这小子真的能有那样的孝心?
每每想到赵昕说的‘还不是为了爹爹你能坐稳官家的这个位置,为了我大宋,为了洗刷爹爹你的耻辱’,他就觉得有所怀疑。
总感觉最兴来是说谎来骗他的。
可他才四岁,又哪有那样的必要。
第63章 开始露脸了
诏令从开封到陕西,这一来一回,就起码需要差不多十日。
当然!
诏令也分缓急,最快的话,应该五六日就行了。
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都几乎同时收到了诏令。
意思是让他们挑选一些士卒出来,然后让回去给寿国公讲解前线的战事。
这是赵昕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些人眼里。
只是……
这也太过分了吧!
韩琦一看这诏令,当时就不是很满意地道:“官家这是在做什么?寿国公才多少岁?才仅仅四岁吧?就让人回去讲解战事?”
下面的一些官员什么的,听了韩琦的话,也愣了愣。
当然你别说韩琦了,就是吕夷简,也要愣一下。
可吕夷简已经快退休致仕了,因此,像是这种事,他也懒得管。
反正……
官家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范仲淹倒是没有韩琦那么不满,只是与手下道:“我记得寿国公今年才四岁吧?满打满算的,这诏书是不是写错了?”
上面不应该是寿国公,而是应该官家想知道才是。
范仲淹顺手便把送诏令的人给拦了下来,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是……
你这该不会是李元昊的奸细吧!
名为讲解前线战事,实则是为了偷取情报!
那送诏令的也是冤枉,差点就让范仲淹给扣下了。
不过这诏令,还有这大印,也确实是做不了假。
范仲淹自己是可以拿以前的文书来进行比照的。
只能说……
让范仲淹一头雾水。
问送诏令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送诏令的自然也不知道,反正,他就是个送信的。
王沿、庞籍,也是类似。
这倒是让赵祯有点没想到,最终,四人都同时表示疑惑,然后不把人送来,而是表示,这事情得先说清楚。
搞得赵祯都无语了。
我让你们做,你们就直接做就是了,怎么都好像觉得这很难相信似的。
这也恰恰反应了大宋军队当中所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那就是这些文官们,都太有自己的想法了。
有想法到了,都可以直接驳回朝廷的诏令。
难怪打仗的时候,他们都不听指挥,很难形成一个整体。
你比如说,范仲淹跟韩琦的意见就是不对付的。
也是由于这样,本来是由夏竦这样的,一个人来节制四路的,可现如今,由于各路的意见难以统一,所以此时朝廷便把他们直接分成了四路,四路自己管自己,自己防守好自己的防区就算完成任务。
赵祯只好又给他们写了第二份诏书。
本来都已经写好了。
但是……
后面一看,不对,这诏书要是让李元昊给截去了,那李元昊岂不是知道最兴来天资聪颖,打小就是喜欢带兵的小天才?
为此,赵祯又把赵昕的内容给删掉,换成说他自己想要知道。
但这样前后反差好像过大,说不定那四人就更是怀疑了。
赵祯便把写好的,又揉成了一团,直接丢到一旁去。
“唔……”
就直接写,想让皇子能尽早地学习,接触军事吧。
后面,还要再写一句勿疑。
这次是赵祯亲手写的诏令,毕竟这字,他们还是很熟悉的。
这才同意向京师派遣经验丰富的士卒回京。
不过虽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