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8节

  为赵昕在北门能有一个更好的玩耍的环境。

  赵祯便又叫了人来,在外面又增加了一层围墙,再稍稍地加设了一下一些草木。

  因为这样,赵祯还被张方平给弹劾了。

  说官家你这乱花钱可不行,而且,自从他成为谏官,这才三个月不到,官家你就给不少吃闲饭的人,赏赐了很多的官职。

  本来大宋这钱就不够用了,冗官冗兵冗费非常地严重,你还这么搞,真是嫌西夏的李元昊打得我们还不够疼。

  不过确实!

  李元昊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毕竟……

  李元昊那边是游牧区居多,缺布匹,平常又靠与大宋卖盐贸易为主要收入。

  现如今李元昊非要跟大宋打,其国内一些长期习惯了与大宋进行市易的百姓,自然也就是怨声满天。

  为此,范仲淹这才提出,只要我们能防守住,结硬寨,熬一熬李元昊,李元昊说不定自己就不行了。

  此时西北的防务,虽说赵祯不认为赵昕说得就一定是对的!

  但至少有一点,被赵昕那么一说,这夏竦在赵祯看来,确实能力不咋地,不应该再继续留在前线。

  至于说要不要跟赵昕所提议的那样,让范仲淹来代替夏竦原来的位置。

  说实话!

  感觉以此时的范仲淹来说,似乎还不是很够格。

  再说了!

  让不让范仲淹经略,这也不是赵祯一个人说了算的。

  得跟群臣一起商量,群臣觉得有没有意见了,众人一起纸上谈兵一番,谈完,谈妥了,这才能确定下来。

  赵祯什么都好,就是没什么主见。

  而一旦当他表现出有主见的时候,又往往是给自己挖坑的时候。

  不过这也不怪他!

  主要是……

  这朝堂之上,确实,喜欢打嘴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你有你说,他有他说的,那么作为一个大门都不出几次的官家,赵祯又要怎样才能判断,这些人哪说的才是对的,哪个说的才是错的?

  以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下面的人提出建议,然后放着他们去讨论。

  然后少数服从多数。

  或者是选那个资历老的,能够信任的老臣。

  这样,他就足以治国。

  现如今……

  他开始有点动摇,在想着,有时候是不是也该听一下最兴来这个小天才的话。

  当然!

  万一要是听错了,出了事,那问题可是会很严重。

  因为冬天不能出去。

  现如今,赵祯也只能是来到苗娘子的小院,然后随随便便地过来聊聊天。

  只见赵祯一脸别有深意地看向赵昕这边,问赵昕道:“若是最兴来是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那你会怎么做?”

  讲道理!

  这种问题,是他一个三岁小孩能够回答的吗?

  虽说……

  只需再过一两个月,他就四岁了。已经不属于三岁小孩子的范畴了。

  苗娘子听到赵祯这么问,也是一惊。

  连忙道:“官家你这是认真的?如此重要的事,官家你怎么能问最兴来呢,他那么喜欢瞎说,你可别真的听他的。”

  赵昕直接用手捂住了苗娘子的嘴,让她别说话!

  赵祯也是笑笑,随口道:“我也就是随便问问。”

  赵昕把苗娘子的嘴巴给捂住了,这才问他爹爹:“这陕西什么路,什么经略、安抚、招讨使,是做什么的?”

  只见赵祯先是沉默了一下下,有些哭笑不得地看了赵昕一眼。不过也对,他还那么小,他哪知道这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是做什么的。

  赵祯便粗略地解释道:“差不多就相当于打仗的事,都归他管,战前制定战略,战中调派人手,战后安抚百姓,甚至是招降敌人,全都归他管。”

  赵昕一听,那就是自己最大了!

  便道:“那我手底下都有些什么人?”

  赵祯一时间倒是没仔细去想他为何要这样问。

  只是顺着回道:“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

  赵昕又问道:“那他们都有过什么功劳,或者是提出过什么主意么?”

  赵祯便道:“韩琦主攻,范仲淹主守,王沿,曾经说过要把丰州百姓迁走,但爹爹没有同意,丰州于是被李元昊给攻破……”

  说到这,赵祯的心情也是不禁有些沉重了起来。

  等缓了一会,这才接着跟赵昕道:“至于说最后的庞籍,他的特点是治军严格。”

  赵昕便对苗娘子道:“苗娘子,把我地图拿来!”

  苗娘子也是无语了,“你自己放的地图,我哪知道在哪里?”

  赵昕便道:“在我的屋子里。就在左边的架子上。”

  苗娘子不情不愿地亲自去给他拿。

  等苗娘子拿了过来以后,赵昕又问赵祯道:“他们都防守在那里?有多少兵,骑兵有多少,步兵有多少,有什么武器?”

  当赵昕把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问了出来。

  就是赵祯,都不由得微微地皱起了眉头。

  不由得心想……

  你还真会啊!

第40章 不听我话的,就直接杀了!

  只能说……

  纸上谈兵,又怎么能没有地图呢。

  打仗若是没有地图,那肯定是不行的。

  甚至……

  接下来哪里跟哪里有路,这条路有多宽,赵昕都得问一个明白。

  至于宋军骑兵的比例,大概在三成吧。

  这一点其实跟唐军是差不多的。

  但是同样都是三成。

  人家唐军的骑兵都是一锤定音的百胜之师,而他们大宋嘛……

  这能不能打,或者说有没有吃空饷,表面上是三成,实则根本不到,那就得打个问号了。

  此时,在屋子里。

  虽说是纸上谈兵,但也不能什么情报都没有,就直接瞎谈。

  因此,赵昕也是直接毫不客气地,让他爹爹把最近这两年,凡是跟李元昊打仗有关的奏报,都让人给他挑出来。

  然后他要一封封地看!

  赵昕这成熟稳重的表现,也是让人觉得,他都不像是一般的三岁小孩。

  颇有几分《三国志》里所记载的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的感觉。

  好消息是,赵昕从奏报当中,丝毫没有察觉出,有人说,他们的战马不堪用什么的。

  因为都是被李元昊给打伏击,因此,这骑兵可能都没派上什么用场,就已经被人家给打得全军覆没。

  坏消息则是,他们老是被李元昊给打伏击。

  而且……还每次都是以多打少。

  如此焉能不败。

  赵昕一点点地把所有信息都给汇总,然而大半天的时间都过去了,也不见他有发表什么高论。

  只是仍旧在那里不停地问。

  而且,问完了像是范仲淹这样的经略、安抚、招讨使,赵昕又问,他们的手底下,都有些什么将领。

  这些将领,又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比如说勇猛的,冷静的,都给分个类。

  话说,这赵祯哪里能够知道得那么多啊。

  毕竟他又不是这些将领肚子里的蛔虫。

  当然!你要说熟悉的话,肯定也是对一些人熟悉的。

  如此前在好水川被大败,身中十余箭,挺身决斗战死的任福。

  任福在战前,就曾给他上奏过很多的意见,比如说一些山川地形,什么地方可以作为军事缓冲,哪些地方可以修建军事营垒、粮仓等等。

  赵祯听完了对方的上奏的建议后,都觉得对方真靠谱。

  若是自己能把兵马都交给对方,想必我大宋就不用再去担心西夏的入侵了。

  结果谁又能想到……

  这越是说得心思缜密的人,这败得也就越惨。

  谁又能想到,任福竟然因为轻敌,而战死呢?

  这跟他一开始在自己面前的表现,完全不是一个样啊。

  这放到战前,赵祯是怎么想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的。

  就好比一人,在你的面前夸夸其谈,你也觉得他说的话都非常地有道理,感觉这个人是可以依赖,结果对方一上来就先把自己的小命给弄丢了。

  你能想象到这场面吗?

  这心理素质若是不好的,以后恐怕都不敢再胡乱地下决定,再胡乱地再去相信这些夸夸其谈的人了。

首节上一节38/2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