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33节

  只不过目前很多零件,都是人工打造的。

  既费人力,又费时间。

  因此……

  在看完了以后,赵昕也是对蒸汽锻锤等东西的研发,更加地感兴趣些。

  视察完了,接下来便是对所有工匠实行封赏。

  多的,绢能达到上千匹,少的,也有几十,上百。

  倒是显得绢都不怎么值钱了。

  不过古代农业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很缺各种物资的社会,因此,赏赐这么点东西,倒也对市场的物价,不会产生多大的波动。

  毕竟多少人,此时此刻,还在穿着粗布麻衣。

  完了……

  又听了听王安石的汇报。

  目前他们的青苗钱放贷,主要是集中在河北,以及湖北、湖南一带。

  湖北、湖南一带,据说溺婴现象非常地普遍。

  赵昕也是心想,你不要,你送给我啊。

  随后便让自己的锦衣卫,去看看能不能收一收小弟。

  虽说自己要养起码十几、二十年,才能发挥出作用。

  不过这些人,将来说不定能拿来当亲信来使用。

  等忙完了以上这些,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好消息是……

  辽国目前还没有什么下文。

  估计是跟西夏那边,正在沟通吧。

  西夏对宋朝侵占横山地区,肯定是不愿意的。

  只是现在打不过,所以才不说话了。

  但是,如果辽国说,愿倾全国之力,来助对方夺回横山,那西夏估计就会有一点点意动了。

  耶律宗真此时,也召集了群臣,商量这攻伐南朝的事。

  大概是赵昕给到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若是南朝接下来真要出一位雄主,那对他们辽国来说,可是很不妙的一件事。

  当然!

  国内大臣自然是觉得,为了一个将来可能的雄主,而如此大动干戈,这貌似有点太过于冲动了。

  紧接着……

  耶律宗真便又想了一个损招,让人去给赵昕送礼物。

  不给南朝皇帝送。

  看看南朝皇帝是否会跟对方产生什么嫌隙。

  毕竟在皇权面前,亲父子都没有情面可讲。

  顺便……

  也找人去要对方的画像。

  本来是找赵祯要画像的。

  不过大宋群臣觉得,这辽国要他们官家的画像,肯定是不怀好意。

  说不定是要行厌胜之术,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

  现在要是他们向豫王要画像,那么结果又会如何?

  当然!

  主要还是耶律宗真想要看看,赵昕的面相如何,将来会不会真的对辽国,产生什么威胁。

  两场对西夏的战争,大概是把耶律宗真给打心虚了。

  否则……

  若是按照他还年轻的时候,要是大宋有这样的举动,说不定立马就直接兴兵,不跟你多说什么废话了。

  至和二年。

  春,三月。

  辽国使臣便再次来到了东京城。

  赵昕一听要自己的画像,也是有点无语。

  我一个大男人,你要我的画像做什么。

  你该不会是……

  赵昕直接就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而且就算对方不搞基,你这怕不是将来想到了战场之上,好认谁才是豫王殿下吧?

  虽说自己到时候自然会主动露面。

  不过这两个大男人,要自己的画像,这着实是有点恐怖。

  赵昕也是让人回对方的使臣道:“你们为何想要我的画像?你们该不会是有那什么,龙阳之癖吧?”

  对方的使臣大概也没想到,赵昕会想到那方面去,只能是回赵昕,这想要赵昕的画像怎么说呢,其实算是南朝跟北朝的一种世代友好的象征吧。

  主要是他们北朝皇帝喜欢丹青,所以很久以前,就曾给南朝皇帝送过画。

  这不!

  两国如今和平相处了这么多年,都尚且还不知道兄长,还有兄长的儿子长什么样,因此,才想要求一幅画,以解心中的想念而已。

  赵昕只想说,想个屁,我都想去攻打你们了。

  只是目前,我还没有准备好而已。

  赵昕接下来,得大量地训练骑兵。

  要想打赢辽国,再怎么样,自己这边也不应该少于五万骑兵。

  如果能有十万,那就更好了。

  辽国这边,同时,也派出了使臣到吐蕃去。

  把大宋已经攻取西夏横山的消息告诉了吐蕃。

  这么做的用意,其实也是不言而喻。

  大宋打完了西夏,紧接着就来收拾你们。

  不过吐蕃赞普厮自然也知道这事。

  毕竟当初赵昕退兵的时候,肯定就已经是遣人告知了对方这消息。

  但知道是一回事,怎么解读宋朝的这一次军事行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等把辽国的使臣送走后,厮也是不得不感慨,确实,感觉大宋好像变强了。

  都能攻取西夏的横山地区了。

  只能说……大宋的官家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辽国请求他们吐蕃不要把战马卖给大宋。

  厮也在考虑,要不要减少战马的出口。

  毕竟……

  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果还是大宋官家说话算数,那也就罢了。

  因为大宋官家是个仁厚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

  现如今掌权的是豫王,那就又要另说了。

  到了这一年的三月底。

  赵昕也是琢磨着,要对大宋的禁军,进行一番调整。

  大宋的禁军,往往都是四五百,五百人一个指挥。

  设指挥官。

  而到了打仗的时候,才会把这些指挥官什么的,给临时召集起来。

  然后立马就投入到打仗当中。

  所以其实很多指挥之间,根本不熟,自然,在作战的时候,肯定也就谈不上对自己的友军,有多么地信任。

  甚至……

  像是一些抢功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比如说,当初平定贝州城叛乱的时候,就是有人想自己独揽功劳,从而把其他友军进城的绳索给砍断。

  这都是因为大宋的兵制,让士兵之间互不统属,最终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而赵昕接下来的目标是辽国。

  要是接下来在打仗的时候,还发生这样的事。

  那赵昕可能就得学他的先祖,驾着驴车漂移了。

  为此……

  赵昕接下来打算挑选出一些可用的指挥使。

  然后再对这些指挥使,进行再教育。

  甚至……

  赵昕都有想过,要不要直接安排自己黎元军的人,去接手原来的军队。

  当然!

  在此之前……

  赵昕肯定也是先问了众人,包括欧阳修等,包括自己的黎元军的一些人。

  其实让自己的黎元军的指挥官接手的话,说不定效果更好。

  可是……

  你这样直接安排一个人来取代别人的位置,这怎么看,都好像是没给人家留活路。

首节上一节233/2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