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01节

  欧阳修虽说是士大夫,但是跟那些士大夫集团,可不一样。

  起码,他还保留着一点良知。

  便道:“殿下你这一路,怕是会走得很艰辛。不过就算是这样,若是殿下有需要,臣必赴汤蹈火!”

  赵昕看他言之凿凿的,反倒是觉得他这人不可信了。

  于是便道:“放心,虽说是与黎元共天下,但是,士大夫,还是士大夫,一样可以当官,只是……以后这治理天下,必须要更多地听听这天下黎元的意见。我的意思,不过仅此而已。”

  欧阳修想完了以后,便把这内容,又回去告诉了范仲淹。

  范仲淹想起来,此前他觉得奇怪的地方在那里了。

  因为这国家,是必须要由士大夫来治理的。

  但是,这士大夫又怎么可能会无私地对百姓好呢?

  因此……

  所谓的以民为本,为民而立,可能从一开始,就不行。

  改成是以士大夫为本,为士大夫而立,还差不多。

  当然!

  范仲淹也并非是说,所有士大夫都是坏人,希望百姓能够过得好的士大夫还是存在的。

  只是……

  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范仲淹便连忙跟欧阳修道:“像是豫王殿下这样的政治主张,影响深远,你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再对外人提及。”

  欧阳修一看范仲淹那严峻的神色,也懂,直接回道:“我自然不可能对外头说。可是……这黎元共和国的名字,已经出来了啊。”

  范仲淹便道:“那就给它随便编点东西,说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豫王殿下跟官家一样,一样地爱民,希望自己国内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才取这样一个名字。”

  欧阳修心说,你这共和二字都出来了,有人信么?

  不过大概不少人在看到与黎元共和这样的话,大概都会嗤之以鼻吧。

  百姓?

  百姓懂什么治国?

  接下来……

  所有人对黎元共和国这样的国名,也是慢慢地热议了起来。

  不同人,自然也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过有鉴于黎元根本不可能治国,也不会治国。

  而且又是在欧阳修的带歪之下。

  这黎元共和国,所谓的与黎元共和,其实,就相当于爱民的意思,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意思,这反应的是豫王殿下对天下百姓的仁爱,可以说比之官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昕看欧阳修话这么多,毕竟他都有锦衣卫看着呢,干脆也是让他把他的话给写下来,然后登报。

  解释解释这黎元共和国的由来。

  这是一个爱民之国。

  黎元共和这四字,也是充分地反应了,豫王殿下对这天下黎元的爱护之情。

  可惜很多能够看到报纸的百姓,都不是黎元共和国的百姓。

  否则……

  他们应该会更加地兴奋。

  倒是不知不觉地,就把赵昕爱民的形象,给立了起来。

  虽说……

  目前赵昕还没有什么爱民的举动。

  比如说,像他爹爹那样,宁愿自己渴着,也不愿意说自己渴了,而是挨到了回到后宫,才急忙去喝水。

第216章 羽翼丰满

  赵昕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大宋官员们的前程。

  而像是对与黎元共和的看法,自然也传到了他爹爹的耳中。

  大宋从太宗时起,就明确地确立要与士大夫共天下。

  现在赵昕倒是好……

  直接与黎元共天下。

  当然!

  你也不能说,这样说就是错的。

  只是……

  确实会影响到一些士大夫的心。

  赵祯便道:“最兴来你这样做,会不会有点过份了?”

  赵昕便道:“爹爹你觉得,与黎元共天下不行?”

  赵祯也是道:“也不是不行。甚至,还可以说是充满了大义。可这朝廷,毕竟还是士大夫们的朝廷。你忽然一下子提出要与黎元共天下,那是不是就把朝堂上的士大夫给抛弃了?再说了……黎元如何才能治理天下?他们大部分连字都不会写。”

  赵昕便道:“我大宋发展至今,已有八十余年,换到大唐去,差不多就是武则天到李隆基。不过由于我们大宋先天就比大唐弱,开国,便没有多少的土地,也不抑制土地兼并,这就导致了,我们大宋的士大夫阶层,会比大唐的贵族阶层,发展得更快。”

  “而且……我以为,李隆基之所以能迎来开元盛世,跟武则天杀了不少李唐宗室,迫害了不少臣子,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天下财富就这么多,而贵族,士大夫们,却是可以一窝窝地生,今天是五个人分一个蒸饼,明天,后天,就会变成十个,十五个。”

  “爹爹你知道我为何要发展海贸?”

  赵祯便道:“不就是为了赚钱?”

  赵昕便道:“赚钱,只是最表面的,我是希望通过,把高价值的东西,卖给那些有钱人,士大夫们,从而把他们手里的蒸饼,给回收回来。”

  “爹爹你想想,士大夫本身就有着不错的俸禄,然后他们有的还做生意,他们的财富一天天地增加,而百姓的财富呢?”

  “也有增加的,不过极少,大部分,都要面临饿死、冻死的局面。”

  “当天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不得不饿死、冻死的时候,我大宋,接下来恐怕就要亡了。”

  “而士大夫们?只不过是换了一家姓王的,姓张的,再继续喊官家而已。”

  “以大宋目前的情况,爹爹你觉得,你有什么办法,能从士大夫的手中,抢走他们的钱,然后分一点给百姓?”

  “前提是……如今大宋的百姓,大部分已经面临破产,否则,近些年来,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叛乱。”

  “而且别说是一般的百姓了,连一些给官府干活的小吏,都不得不面临破产。”

  “大宋此时,已经差不多病入膏肓。”

  “能解决大宋问题的,要么把百姓活生生地饿死,冻死,或者是等他们叛乱,就把他们给杀死。又或者是,有预谋的,逼他们叛乱,再直接杀死。”

  “有句话叫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穷人,说实话,根本就没有活下来的权力。”

  “可到底,人跟那些马啊、牛啊、羊啊不一样,人都有恻隐之心,人都讲文明。”

  “不可能看着别人活生生地饿死。”

  “而且人,一旦真的快要饿死了,就都会起来反抗。”

  “我大宋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百姓已经穷困不已,而士大夫们,仍然聚敛无厌。”

  “地方的官员,见到了巡察的官员来了,为了让巡察的官员回去后给自己说好话,即便是自己县里的百姓吃着草,他们也还在大鱼大肉。”

  “我不乐观地估计,如果照此下去,我大宋不出几十年,就有可能亡国。”

  “而亡国的根源,就是这些聚敛无厌,关键还没什么用的士大夫。”

  “也得亏西夏的李元昊只是打仗强。”

  “如果他一边打仗,一边喊出,杀士大夫,分田地,我相信,以我大宋对百姓的压榨,对士大夫的优待,大宋不出一两年,就全是西夏的了。”

  赵祯听了赵昕的这话,也是深深地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可怕威力。

  然后赵昕便对自己爹爹道:“那我建一个黎元共和国的好处又是什么?”

  赵祯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赵昕也是接着道:“好处就是,我们今后能够依赖的,就不仅仅只有朝堂上的那群士大夫了。虽说一个黎元的力量,是很渺小的。他们甚至都无法拿来治国。”

  “但是,给黎元一份地位,一份尊重,他们就会支持我们,最后,到了我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我们手中的力量。”

  “如果只有士大夫,那就只能用士大夫打士大夫。”

  “可如果有黎元,那就可以用黎元来打士大夫。”

  “当然!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膳,既然想要用黎元,那就必须得给黎元好处。”

  “然而……这对一心想要对百姓好的皇帝来说,给黎元一点好处,那又有什么呢?”

  赵祯随后也是道:“可你的黎元共和国,也要用到士大夫吧?到时候,不一样是以士大夫治天下?”

  赵昕便道:“那已经是又一个八十年的事了。如果我什么都不做,然后继承爹爹你的位置,这大宋再改革,也不过是一艘破船。”

  “可黎元共和国不一样,它可是全新的。它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才会腐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太祖也不过就是黄袍加身那点人,却能打下这么个天下,若大宋到时候真的没救了,我便以黎元共和国,再打一次天下!”

  赵祯听完了赵昕的话。

  只能说……

  这可真的是一个数典忘祖的儿子啊。

  连自家祖宗的反,也要造。

  只不过……

  随便他吧!

  毕竟,他都已经羽翼丰满了。

  有钱,有兵,有地,有人,此时的最兴来,根本就无需依赖这朝堂上的士大夫。

  所以就算是朝堂上的士大夫要有什么不满,那又有什么用?

  想明白这……

  赵祯干脆也就不管了。

  这是黎元共和国自己的事,人家怎么制定国策,怎么做,跟大宋无关。

  人家就算是与内侍共天下,你也管不到啊。

第217章 接下来,我接管西北的防务

首节上一节201/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