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45节

  至少从过往的实验数据来看,就目前而言,炸膛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地安全了。

  许昌那边,还特意做了一个水力磨坊,用来以后专门批量生产黑火药。

  跟众人把事情给商量妥了以后,赵昕便让人都去做事。

  筹备粮草,先花个半个月到一个月。

  之后……

  大军才出发。

  同时……

  得提前搞好军队的纪律。

  起码去到外面,不能松松垮垮的。

  尤其是大军路过,要是遇到了以前的同乡,你得打起精气神来,这样才不会丢了脸面。

  至于唱歌,就别唱了。

  万一唱得辽国都知道自己就不好了。

  就保持最基本的队列,走路要对齐,要喊一二一,一二三四即可。

  另外……

  还要准备好一套万一要是遇袭,剩下的人该怎么办的方案。

  赵昕觉得,最好是提前布置好一套引蛇出洞的方案。

  就特意露出破绽,让贼人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可乘之机。

  最后……

  再对贼人进行合围。

  像是这种战略战术性的东西,必须得跟小队长们沟通好。

  只要小队长不乱,整支队伍就不可能乱。

  不过也是有一说一。

  这一个个士兵,都带了铠甲兵器的,即便行军的路上不一定时时刻刻都穿着,但估计也怕是很难有什么人,有胆量过来袭击吧。

  除非……

  他们真的不要命了。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赵昕还得再进行一番出征前的动员,此次出去的目的,是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打一打仗。

  可能会打,也可能不会打,总之……所有人都要保持着高度的戒备。

  最最重要的是,遇到事情千万不要慌!

  只要结成军阵,一致对外,别人说不定还更害怕。

  如果实在害怕,小队长就让所有人喊‘杀’,提振一下士气。

  虽说只是演练,但是遇到事情逃跑的,照样斩首。

第155章 有个人君的样子?

  2024-08-24

  庆历七年,五月末。

  等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大军也就可以出发了。

  正所谓河北人知河北事。

  黎元军自己大抵都知道,河北地区是最容易发生兵变、叛乱的。

  不过大部分的兵变、叛乱,都只需好好地谈一谈,劝一劝就好。

  有时候实在是朝廷派来的人逼得太急了。

  很多人这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六月初。

  大军便渡过了黄河。

  紧接着,开始沿着黄河北上。

  至于赵昕……

  当然不会出发得这么快,甚至出不出发,还两说呢。

  毕竟这么危险的事,自己也得好好地考虑考虑自己的爹爹,还有苗娘子。

  虽说他自己不怕,但是他爹爹跟苗娘子怕啊。

  再说了,万一出了开封城,水土不服,又或者是半路中暑,这又不是后世。

  他爹爹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啊。

  想了想……

  此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大名府。

  按照每天行军二十公里来算,满打满算,也是十天,大概就能抵达。

  当然中间可能还会有休整,以及练习一下扎营。

  赵昕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出去亲眼看看,然后顺便体察民情。

  不过现在的话……

  还是等他们趟完了雷,自己认为从开封府到大名府安全了再说吧。

  关键……

  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其实这几十公里,不到二百公里的距离,斥候来回传递书信,也不会很慢。

  赵昕也就看在他爹爹没儿子。

  否则……

  他早就自己出去了!

  当大军一路沿着黄河北上的时候,赵昕便只能是在家里跟小妾传授知识,等着。

  其实……

  感觉大名府还是近了!

  应该再往前再推进至少二百里的。

  ……

  而朝廷群臣这边。

  他们当然也知道了赵昕要派兵出去的事。

  讲道理!

  有一点点惊讶。

  不过一想到,赵昕身边的赵,也不是一般人。

  当初官家之所以看重,就是因为这赵曾在官家的面前亲自排兵布阵过。

  如此一想,便又觉得合理了。

  估计现在很多人还在想着,其实赵昕在练兵这一块,其实出力很少,这支军队,大抵全都是赵的形状。

  因此,便有谏官向官家委婉地提醒,豫王殿下才这么小,这兵权如今肯定都落在赵的手上,这样让赵一个人长期掌握着兵权,对豫王殿下来说,是否真的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将来要是所有士卒都只听赵,不听豫王殿下的该怎么办?

  那这不就是唐代时的那些掌握着兵权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吗?

  到时候,说不定废立豫王殿下,全在他们须臾之间。

  赵祯在听完了以后,也是回道:“卿等的话,不无道理,我回去问问。”

  然后赵祯便回去问赵昕,这支黎元军,是不是全都是赵的形状。

  赵昕便道:“爹爹你在想什么呢,这可都是我一点一点地给训练成这样的。确实!赵他们见到士兵的时间,肯定比我见到士兵的时间要长,但士兵还不至于不知道连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帅,还不知道。”

  赵祯便道:“这不是提醒你一下么?自五代战乱以后,士兵作乱的事情屡屡不鲜,你得自己注意着才好。”

  赵昕便道:“我这可都是良民,跟爹爹你那些贼配军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妻子、儿子都在我手里呢。是我给他们分的地,又不是赵给他们分的地。”

  赵祯平静地想了想,这倒也是一句大实话。

  紧接着赵昕便又道:“我朝总是怀疑武官,甚至是直接鄙视的这种陋习,我以为,还是很有必要适当地扭转一下。总是看轻武官,觉得他们总是会造反,防备武官防备得如此严实,这绝对是我朝武德不兴最大的原因之一。”

  “士兵都不以建功立业为荣,全都发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到了打仗的时候,一个人头赏十贯钱,自然也就会屡屡发生贪功冒进之事。”

  “即便是将来打了胜仗,估计他们都能给因为抢夺战利品,而打成败仗。关键这平常还得花高价去养着他们,一有不顺他们的意的,他们就兵变、叛乱。”

  赵祯便问道:“所以最兴来你又有办法了?”

  赵昕便回道:“没有,我又不是天上的仙人,哪能什么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

  赵祯:“……”

  不过赵祯倒是在梦里,见到了仙人。

  仙人说了最兴来,所以他才把赵昕的小名叫做最兴来的。

  唔……

  然后越想,赵祯就越是觉得。

  最兴来这么聪明,一定跟这个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实他们老赵家,都很迷信。

  固然,有的迷信,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以增长皇室的权威。

  但是有的,他们是真的信!

  不然,又何至于给那些僧人、秃驴送钱。

  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倒是好多了。

  因为赵昕不让他送以后,他爹爹基本上也就不去送了。

  ……

  到了庆历七年,年中。

  这一年,大宋朝堂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不减免不行,不减免的话,叛乱说不定也就更多了。

  当然!这肯定不是赵昕的主意。

首节上一节145/2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