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32节

  八月底。

  范仲淹跟韩琦回到了朝堂。

  紧接着……

  赵昕又得想想,接下来该让他们都做些什么。

  可不能把这两个人放到朝堂之上。

  毕竟……

  赵昕冥冥中便有一种预感。

  若是让这两人留在朝堂之上,肯定得出点什么事。

  干脆……

  便让他们再次带着那些新考上的进士、明经的人,再一起去学习学习,如何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

  找一处最穷最穷的地方,让两人带着去学习。

  也恰恰就是这么巧。

  当一群人轰隆隆地再次被赵昕给赶出去的时候。

  这二十六岁的年轻人,也是回到了京师。

  看着一大群人离开。

  也是不禁心生疑惑。

  问好友道:“这是在做什么?”

  好友曾巩便道:“据说是新考上的进士科、明经科等人,跟着范仲淹、韩琦一起去田间学习。”

  年轻人听了曾巩的话,也是惊呆了。

  问道:

  “这是朝廷最近有什么新的政策?”

  曾巩便道:“是朝廷最新的政策,大概,是希望在用他们之前,先到外面去锻炼一下吧。此前已经去过一次地震救灾,只不过这刚回来,又得出去。”

  曾巩摇了摇头,还好自己没考上!

  曾巩也是继续问道:“介甫你这一趟回来,怕是可以献文求试馆职了吧?”

  年轻人便道:“我没打算求试馆职。”

  曾巩:“什么意思?”

  年轻人:“先看看再说吧!你知道豫王殿下?”

  曾巩便道:“知道,我认识欧阳学士,这平常休假的时候,也能时不时地听到他们提起豫王殿下的事。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千万不要跟豫王殿下争辩,因为豫王殿下小嘴叭叭的,你说不过他。”

  年轻人也是问道:“你看了官府张贴的来年考试的试题范例了?”

  曾巩回道:“看了!”

  年轻人道:“以你的才华,明年定能考上的!”

  曾巩却是一脸的黯然。

  他文笔奔放直率,这与此时的科举考试的要求相左。

  但他有才,却是年轻人,包括欧阳修都知道的。

  可虽说如此,欧阳修也不能给他开绿灯。

  能不能考上,全都只能凭他自己的实力。

  年轻人便又道:“这一次的改革,说不定是一次机会!”

  曾巩便道:“希望如此吧!”

  年轻人又道:“这一次的改革,是谁提出来的?”

  曾巩便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年轻人愣了愣。

  曾巩便道:“那当然是豫王殿下!”

  年轻人皱了皱眉,他只是有点不敢相信。

  因为他此前出去当官的时候,赵昕还没怎么露头呢。

  年轻人便道:“豫王殿下才八岁,你确定是他自己的主意,而不是其他人的主意?”

  曾巩大概也是猜到了,对方可能不太关注朝堂的动态,便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至少从欧阳学士的口中,豫王殿下是一个很有自己主见的人。要不……我让欧阳学士,向豫王殿下引荐你?”

  年轻人直接回道:“还是算了!”

  曾巩:“那你问豫王殿下做什么,说起来,你知道此前范仲淹跟韩琦裁撤了不少的官员?”

  年轻人便道:“听说了。”

  曾巩一脸感慨道:“国家积弊那么多,是该清理一下了。不过奇怪的是,当我向欧阳学士提起这事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闭起了嘴。”

  年轻人也是顺着往下问道:“何意?”

  曾巩便道:“我也是这么问他们的,这是何意?总感觉,他们神神秘秘的。对了!如今欧阳学士,还有余靖,王素,蔡襄,还有杜衍,全都在豫王殿下的手下。”

  年轻人听说过这些人。

  都是很正直的谏官。

  年轻人便道:“他们在豫王殿下的手底下做什么?”

  曾巩便道:“不知道,反正,感觉像是打杂。需要他们去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

  “大概是对豫王殿下进行规劝吧?但没听说过,他们对豫王殿下规劝过什么。别说这些了,你刚刚回来,得好好地与你接风洗尘!”

  年轻人便也不多说什么了。

  还是好好地先吃吃喝喝吧!

  只是……

  酒席间……

  要是下一年再考不上,那曾巩的心估计就真的要崩溃了。

  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是人人都称赞的神童,结果跟别人一起去考试,却发现自己连进士榜单都没有进去。

  这落差之大。

  他的兄长也跟他一起参加科举,也同样落榜,由于承受不了如此打击,最终病倒,还不幸去世。

  年轻人便安慰道:“没事,如今考的是策论,而且还占了四十分,这你擅长!”

  两人举起酒杯。

  “希望如此吧!”

第144章 说不定都是豫王殿下干的

  科举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在赵昕以前,也早就有人提议,要把策略的占比调高。

  可为何一直都没有人去改。

  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习惯了,有的东西,就不好去改了。

  赵昕为何要提前公布参考试题?

  因为有的他不擅长策论的,你乍一下突然给他安排策论。

  他万一考不上了。

  他就怪你。

  觉得若不是因为你的改革,他就不可能考不上。

  这就是为何重策论一直都有人提,却一直都没什么人行动的原因。

  赵昕当然就不怕被别人怪了。

  反正……

  有他爹爹给他背锅。

  你总不能说,他才八岁,就已经是开始引领大宋的改革了吧。

  这说出去,大概也没人信啊。

  实则……

  这都是官家想要培养豫王殿下的治国能力,所以才让他负责此事。

  其实真正想要对大宋进行改革的,是官家。

  ……

  “这是我写的策论,介甫,你看看如何?”

  对方看了看,答道:“词严而理正。”

  难怪他考不上!

  就是不懂得说好话,可能一些明面上不能说出来的事,都让他在文章中给说出来了。

  比如说这里,他竟然说,汉唐之所以打仗厉害,武德充沛,是因为汉唐实施的是军功授爵。

  这要是放到大宋的士大夫的眼里,去你的军功授爵!

  你小子政治不正确啊!

  你就算是明知道这样,你也不能这么写懂不?

  而且你没看到五代的战乱,不就是那群武夫给干的。

  你要是让他们给掌权了。

  那他们的尾巴不更加翘到天上去?

  王安石看了看对方的文章,深深地为他明年能不能考上,而担忧。

  而且曾巩的文采,讲道理,也谈不上很强。

  说得好听点,叫奔放直率,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你这玩意,感觉像是随便写的。

  你好歹增强一下文采啊。

  当然了!

  都是好友,这么伤人的话,就别说了。

  而且……

  这文采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天生的,你不会就是不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首节上一节132/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