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597节

  大唐这次,便是准备要将英国人的势力给清理出下缅甸。

  但是,大唐这边又有所顾虑,光靠唐军的话,在缅甸当地作战恐力不从心。

  嗯,热带丛林作战的成本实在太高。

  所以,大唐这边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缅甸也给拉下水。

  借缅甸的力量,来清理英军!

  简单总结一下也就是,唐军只管沿海港口,或是重要城镇驻扎的英军主力,至于说深山老林里的英军,则是交由缅甸人自己处理。

  大唐最多也就是向缅甸出售军火,增强一下缅甸的武备。

  而作为回报,英国在缅甸方面的利益,自然要转给大唐。

  缅甸收复被英国侵占的土地,大唐得到原本被英国所占据的商品倾销市场,得到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得到缅甸的矿山等资源。

  这个就叫做双赢!

  至于说用什么理由继续扩大战事?

  呵呵,大唐作为天朝上国,作为缅甸的宗主国,为缅甸出头,帮助缅甸抵抗侵略,那不是理所应当吗?

  至于说在这个过程中,大唐捞到的好处?

  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只不过,如今缅甸方面还在考虑此时,没有冒然答应大唐的要求。

  李梁闻言说道。

  “回陛下的话,根据缅甸方面传回来的最新消息,缅甸国王敏东十分意动,但其朝中有不少亲英派,所以,才迟迟没能通过。”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道。

  “既然缅甸方面下不了决心,那便让我大唐来帮他们一把吧!”

  “传令云南驻军,于边境进行军演,威慑缅甸!”

  李梁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李奕则是继续说道。

  “若能得缅甸的助力,我大唐便可借缅甸之地,向印度方面伸手了……”

  “或许,还可以调缅甸兵,前往印度作战,协助印度人反英。”

  李奕不由得遐想。

  不同于印度人战斗力稀烂,缅甸人的战斗力多少还是要比印度人强些的。

  如果缅甸也掺和进印度战事中,那英国佬可就要难受咯!

  嗯,只要能给英国佬添堵,李奕就乐意去干。

  说罢这些,李梁转身告退。

  很快,张之洞又前来求见。

  “陛下,英国公使柏尔德密和沙俄公使尼古拉先后向外交部提交国书。”

  “他们想要同我大唐和谈!”

  李奕闻言,摸着下巴深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又开口说道。

  

  “嗯,既然对方想谈,那就谈一谈吧!”

  “让郭部长出面同对方谈就是了!”

  “沙俄方面的话,我大唐只要拿下北海就可以。”

  “只要我大唐拿住北海,便相当于捏住了整个西伯利亚的命脉,今后,沙俄在西伯利亚,便只能仰我大唐鼻息。”

  “至于说英国?”

  “告诉英国人,先把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交出来,咱们再接着谈。”

  “否则一切免谈!”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谁发起的?

  是帕麦斯顿啊!

  而帕麦斯顿,目前可是英国首相。

  英国人怎么可能交出自己的首相?

  说白了,大唐压根没准备和英国谈。

  毕竟如今大唐还琢磨着要进军下缅甸呢,怎么可能现在就和英国谈?

  再说了,如今的唐军在战场上可谓全面占优。

  既然如此,那为何要和谈呢?

  反正着急的是英国,而不是大唐。

  张之洞闻言,抱拳应下,然后转身告辞离去。

  而李奕则是继续翻阅起了自己案头的公文。

  这是一份铁道部递交上来的公文,这封公文中,详细记载着大唐即将开建的连通关内和北海的铁路修建规划。

  这条铁路分别起点是从张家口出发,经由察哈尔草原,向西前往归化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

  然后再从归化城向北,经由走阴山山脚,向库伦方向延伸,而后便是恰克图,楚库柏兴,乌的柏兴,至北海。

  整条铁路总长约2300公里,按照铁路每公里造价5000块银元来计算,总投入约1200万块银元,预计工期为五年。

  (PS:前面本卷第20章写修建东西和南北向的铁路的造价的时候,我多算了一个零,每公里五千块银元,四千公里造价应该是两千万,我写成两亿了,但现在已经改不了了,很抱歉。)

  还有就是,每公里五千块银元的造价其实很正常。

  因为,清末满清修京张铁路时侯三百七十公里的铁路,一共也才花了五百万两白银。

  算下来每公里不到一万四千两。

  要知道,当时的白银银价已经极大贬值,再加上满清的贪腐,以及向外国购买设备雇佣人员的溢价,每公里造价也才不到一万四千两白银。

  可现如今的大唐,一是白银的银价还没跳水。

  二是贪腐情况也比清末好的多,开国初期的吏治都是比较清明的,这点很好理解。

  再加上大唐修铁路用的是自己的设备和工人,价格都比较便宜,不用被外国人狠宰一笔。

  所以,五千块绝对属于合理范围。

  按照计划,该条铁路将从明年开始动工,预计于大唐开泰七年完工,并进行验收。

  虽然花费不少,但李奕表示满意。

  因为,这条铁路现在不是大唐朝廷在修,而是被交给了晋商。

  李奕相信,晋商们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而作为回报,大唐的第三张银行业准入执照,则是顺利被晋商们拿下。

  据李奕所知,晋商们已经在筹备整合各家的钱庄,建立大唐第三家银行,晋商银行。

  以晋商们手上所拥有的力量,以及他们深耕钱庄行业多年所积攒下来的资源和管理经验,李奕相信,晋商银行的规模估计很快就会超过总部位于广州的广发银行了。

  两广发展银行,简称广发银行。

  广发银行虽然有十三行的底子,以及不少朝中勋贵的支持,但晋商们是真有钱。

  在修铁路的同时,还能拍的起银行业准入执照,这是真正的大肥羊。

  除去连通张家口和北海的张北铁路之外。

  还有就是,连通南京和北京的两京铁路,连通南京和广州的南广铁路,连通上海和杭州、福建沿海的苏浙闽铁路目前也开始规划。

  这三条铁路同样也不是朝廷在修,而是分别被扬州商帮,江南商帮和徽商给承包了。

  徽商在同晋商竞争大唐第三张银行业准入执照失败之后,痛定思痛,觉得晋商之所以能赢他们,是因为晋商帮着朝廷修了连通关内和漠北的铁路。

  所以,晋商才能压过他们一头,顺利拿下第三张银行业准入执照。

  然后,徽商们便反应了过来,这铁路又不是只有他们晋商能修。

  徽商也是不差钱的好吧!

  是故,徽商主动向朝廷提出申请,愿意承包连通南北二京的两京铁路。

  但是,徽商们显然反应慢了半拍,在徽商们提交申请之前扬州商帮已经率先提交了申请。

  是故,徽商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承包修建连通南京和广州的南广铁路。

  南广铁路经由江苏,安徽,江西,广州四省。

  而与此同时,江南商帮则是拿下了连通上海,浙江,福建,至广州的沿海铁路的承包权。

  大唐正式进入了大基建时代!

  对此,李奕只想说,一群龟孙,怪尼玛会选的!

  玛德,都他妈选的是好地方,不好修的地方,是一个也没人选。

  这三条新规划的铁路,要么是运河沿线,要么是江南腹地,要么是沿海的精华之地。

  都属于典型的膏腴之地,这些地方人口繁茂,商业发达,铁路修通之后,很容易就能回本,然后实现盈利。

  而像是西北,西南,东北,关外等地,则是压根没人提。

  可见这些商人有多会选地方!

  但是,李奕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甚至是对这些商人表示嘉奖。

  原因无他,因为大唐目前是真的没有能力大规模的修建铁路。

  既然如此,引入民间资本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只要这些商人肯参与到铁路修建的工程中来,那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件好事,就能够助推大唐的工商业发展。

  既然如此,李奕自然得嘉奖他们。

  至于说那些不好修,或者是修完之后回本比较慢的铁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当然只能由大唐朝廷出面来修了。

  想着这些,李奕无奈的吐出一口气,还是没钱啊。

  忽然,李奕想起来一件事,话说,修铁路这件事,也不光是可以引进民间资本嘛,外国资本也可以利用一下的。

  比如说,大唐可以在各藩属国发行铁路修建债券,通过债券来募集资金,修建铁路。

  越想李奕越是觉得可行,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嘛!

  反正即便试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首节上一节597/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