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安德烈,科特罗,柏尔德密,卜鲁斯等几人无话可说的时候,郭嵩焘继续说道。
“柏尔德密公使,卜鲁斯公使,让我们设身处地的试想一下。”
“如果你们英国和法国的海外侨民被大规模屠杀,你们是否会选择报复回去?”
“如果是,你们便没有立场来帮着荷兰人向我大唐抗议发难!”
“如果不是,呵呵,那我大唐先在南洋杀一批无辜的英法的侨民,咱们再接着谈这件事情。”
柏尔德密合卜鲁斯瞬间哑了火。
郭嵩焘则是将目光看向了荷兰和西班牙两国的公使。
“还有就是,两位别以为我大唐很健忘。”
“一个世纪前的红河血案,明清交替之际,马尼拉的几场针对华人的屠杀,我大唐都还记着呢。”
“希望荷兰和西班牙当局,能够对这几场惨案,给我大唐一个交代,并进行赔偿。”
“否则,这件事不算完!”
中国人很记仇,报复心很强。
打赢了一笔带过,打输了上下两策不外如是。
之前之所以没人提起红河血案和马尼拉大屠杀,那是因为当时的大唐无力报复。
但现在却是不同!
大唐要进军南洋了,这些事情自然会被提起。
荷兰和西班牙的殖民者,也该为他们之前的暴行付出些代价了。
郭嵩焘此言一出,安德烈和科特罗脸上的表情都开始变得不自然起来。
两人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郭嵩焘见此,冷哼一声摆手道。
“诸位请吧!”
“难不成还要留在本官这里吃个午饭吗?”
几人闻言,也只能告辞离去。
只是郭嵩焘虽然送客,但柏尔德密却是没有离开,他还有话要说。
在人都离开之后,柏尔德密这才开口说道。
“郭部长,婆罗洲的布鲁克王国是我大英的保护国。”
“据我所知,现在大唐有对布鲁克王国动兵的打算,大英方面希望大唐能妥善考虑这件事情,暂停动兵。”
“不要冒然破坏大英和大唐之间的传统友谊!”
布鲁克王国,是由一个英国人在1841年于婆罗洲上建立的国家,就在沙捞越地区。
距离兰芳不远!
这个国家在建立建立之初,便得到了英国的扶持。
是英国在东南亚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重要棋子。
且布鲁克王国还是英国的保护国。
如今,大唐要对布鲁克王国动手,英国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出兵不至于,但提出抗议是肯定的。
嗯,虽然大概率没啥用。
郭嵩焘闻言,只是冷着脸说道。
“据本官所知,布鲁克王国也参与了荷兰人对南洋华人的战事。”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至于布鲁克王国是英国的保护国?”
“呵呵,南洋华人还是我大唐的子民呢!”
不同于满清视南洋华人为海外弃民,在大唐眼中,南洋华人就是大唐的子民。
大唐如今对南洋华人是很包容的,只要你能拿得出族谱证明,就允许你落叶归根,入大唐的户籍。
柏尔德密闻言很不高兴,皱了皱眉头说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敢这么对我大英说话!”
郭嵩焘冷笑一声。
“现在不就有了吗?”
“英法联军连近在咫尺的沙俄都摆不平,难道还要来远东和我大唐开战吗?”
“大唐不是沙俄,南洋更不是克里米亚!”
“英国若是想开战,我大唐奉陪到底!”
郭嵩焘这话明面上是讽刺,但实际上却是在提醒柏尔德密,别忘了克里米亚。
柏尔德密闻言,脸色不禁一黑。
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能说出来,拂袖而去。
远东是大唐的主场,东亚东南亚各国都早已习惯了做天朝上国的藩属。
英国对这里,真的是鞭长莫及!
……
京师,南海子!
大唐皇家第一农业试验基地。
基地内,是一顶顶玻璃大棚。
大棚内,则是种植着不同种类的作物。
一处大棚中,里面种着嫩绿的小麦,划分成了数片小块土地,只是稀疏程度各有不同。
李奕负手站在试验田的田垄上。
在他身边,则是一名研究员在向李奕做着介绍。
“启禀陛下,在这块试验田中,我们进行了最新型的化肥试验。”
“在严格控制光照,灌溉,温度等各项客官因素的前提下,对试验田各个区域分别施以不同数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等不同种类的化肥。”
“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可知,如果种植的是小麦的话,单一种类的化肥虽也能起到增产的效果。”
“但是,如果想要最佳效果,还是以复合肥最佳。”
“每亩地施加30到40斤的复合肥,便可有效提升作物的产量和抗旱抗倒伏能力,亩产量甚至能直接翻倍。”
听着研究员做出的报告,李奕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大唐如今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国内的人地矛盾。
说白了,也就是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三亿多近四亿的人口,几乎已经到达了这片土地的承载极限。
李奕曾在京城四周视察过,几乎每一座山都是光秃秃的,每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
可即便如此,这片土地上,依旧有无数人需要饿肚子。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去向外移民扩张,获得更多的土地之外。
也就只有提升田亩产量这一个选择!
而想要提升田亩产量,除去杂交培育优良品种之外,化肥是最简单有效的。
是故,李奕早在广州时,便已经着手投入资源,对化肥进行研究。
如今,总算是出了成果!
“那化肥的造价多少?能否量产?”
李奕继续问道。
化肥这种东西,只有大规模应用才有意义。
如果不能量产,那么化肥即便再能提升亩产,象征意义也将大于实际意义。
研究员闻言,当即回道。
“陛下放心,当前化肥的生产成本虽确实有些高,每吨化肥的生产成本约为一百块银元。”
“但是,等化肥厂开建,化肥大规模投产之后,生产成本必然可以大幅降低。”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化肥就可以得到大规模应用。”
李奕闻言,这才满意的点头。
“如此甚好!”
“化肥厂的用地批文和建设资金很快就可以拨下去,尽快开建吧!”
李奕知道如今化肥的生产成本依旧有些高。
化肥增产出的粮食甚至都不足以填补化肥生产成本,但这不重要。
正是因为成本高,所以才需要投产。
因为,只有投产,才能建设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靠着产业链去卷技术,卷生产。
然后,化肥的成本才能降的下来。
至于说前期的投入?
朝廷的财政部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吗?
李奕把钱用来投资化肥厂,总好过满清拿钱去修园子!
在李奕看来,初期赔点钱无所谓,只要能把化肥的成本降下来,让化肥得以大规模应用,增加粮食产量。
这些都是值得的。
说话间,李奕迈步走下田垄,行走在麦田之中。
他伸手拂过麦苗,感受着麦穗从指尖划过的感觉。
用指甲掐断一根麦穗,将麦穗捻开,看着那一颗颗饱满的麦子,李奕心中满是热切。
“自即日起,朕要天下,再无饥馑!”
李奕话音落下,四周众人齐齐下拜道。
“吾皇圣明!”
李奕微微抬手,示意众人站起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