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467节

  很快,迁都队伍便来到了广州火车站,广州百姓们也是自发的跟随队伍,送到了这里。

  赵氏等人从马车上下来,在侍女们的搀扶下准备登车。

  迈步走到月台上,看着眼前的铁轨和枕木,赵氏有些好奇的询问一旁的杜二。

  “杜二啊,这就是皇帝下旨要修的铁路吗?”

  “这么多好铁都铺在地上,还真是浪费。”

  “这些铁要是能用来打农具,该能打出多少好农具啊。”

  以赵氏的思维,她不是很理解铁路这种东西。

  所以,对自家儿子的铺张浪费略有些不满。

  一旁的杜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讪讪的说道。

  “太后娘娘所言有理。”

  “但陛下既然这么做了,那定是有他老人家自己的考量,想必不会是平白靡费国帑……”

  杜二心中有些无语。

  赵氏这个太后敢当众吐槽李奕这个皇帝,但他这个李家的老奴可没这个胆子。

  生怕一句话说的不对,再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

  赵氏见此,微微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但就在这时候,远方忽然传来一阵隆隆巨响。

  赵氏抬眼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便见一条黑色的钢铁长龙趴伏在铁轨上,头顶冒着黑烟,向着他们所在的方向缓缓行来。

第374章 火车,铁路,发展的代价!

  蒸汽机运转的轰鸣,铁轨和钢铁车轮摩擦的哐当声一起传来。

  离着还有老远,赵氏便感觉到了脚下地面在微微震动。

  看着眼前壮观的一幕,赵氏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神震惊。

  “火车,这就是火车不成?”

  “还真是壮观啊!”

  呜!呜呜!

  伴随着一阵悠长的汽笛。

  在铁轨上行驶着的火车缓缓减速。

  车轮在制动装置的作用下,转速越来越慢,并与铁轨发生摩擦,发出刺耳且尖锐的摩擦声。

  铿锵!铿锵!铿锵!

  火车缓缓停在了赵氏等人面前。

  几名工作人员上前,将车门打开,并为赵氏等引路。

  赵氏抬眼看着眼前这条横亘于自己面前的钢铁长龙,怀着忐忑的心情,迈步走进了车厢之中。

  在进入车厢之后,赵氏脸上则是闪过一抹惊喜的神采。

  因为,眼前的一切都有些出乎她的预料。

  钢铁长龙体内不是她想象中的血肉内脏,而是一间布置非常精巧的房间。

  车厢内,沙发,书桌,茶几等一应俱全。

  甚至还有独立配备的卫生间。

  车厢壁上,是专门漆出来的淡金色彩绘装饰。

  并且还镶嵌着一盏盏电灯!

  散发着明亮的暖黄色灯光。

  整个车厢中,无处不彰显着精巧和舒适。

  乘务员上前来,开始一一为赵氏等人介绍这辆皇室专列上的相关细节。

  “太后,皇后,贵妃娘娘请随奴婢来。”

  “奴婢为您们介绍这些车厢的相关设施。”

  “这一节车厢是休息室,可以休息,喝茶,聊天,随后的一节车厢是会议室,可以用于临时召开会议。”

  “稍后还有书房,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除去这些生活措施外,这辆专列上,还配备有相当程度的安保措施。”

  “专列的车皮乃是最新款的特殊钢材,可以有效抵挡枪炮攻击,以及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每辆专列中都安排有一个营的兵士作为护卫力量。”

  “首尾,以及中段的车厢中,分别布置有机枪和小口径火炮。”

  “可以应付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确保专列安全。”

  “……”

  听着乘务员的介绍,赵氏只是不断的点头。

  很快,罗彩玉便上前去,搀扶着赵氏在车厢内的沙发上坐下。

  随后,便示意火车可以启动。

  作为一个年轻人,罗彩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可比赵氏强多了。

  她对于火车轮船蒸汽机等新鲜玩意,都是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

  甚至,她罗家还开设了一座专门生产蒸汽机的工厂,每年所获颇丰。

  在罗彩玉这个皇后的命令下达后,专列很快便从广州站启程。

  伴随着一阵哐当哐当的巨响,专列从静止中开始移动,沿着铁轨向前,一路向着韶州的方向行去。

  而迁都队伍中的其余人,也是登上了别的火车,随行一起出发。

  看着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赵氏眼睛里满是惊诧的说道。

  “这火车,跑起来还真是不慢啊。”

  傅善祥在一旁向赵氏解释道。

  “母后有所不知,这辆专列目前所采用的蒸汽机,乃是我大唐最新研发出来的昭武四年式蒸汽机车专用蒸汽机。”

  “可输出马力达到了4000马力以上,可以拉着数千吨货物,或是数百上千的士兵,用每小时四十公里以上的时速,在铁轨上平稳行驶。”

  赵氏闻言,心中顿时明白了自己儿子为什么要修铁路了。

  每小时四十公里,算下来,那一天岂不是能跑近千公里?

  这个速度,可是要比八百里加急还快了!

  如果铁路铺到的地方,大唐就能用比八百里加急更快的速度运兵,这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情?

  哪怕赵氏不通军事,也能想到一支军队如果能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奇袭敌人,这会有多么可怕。

  要知道,从北京到广州,之间的距离也就两千多公里而已。

  如果能修一条连通北京和广州的铁路,这岂不是说军队只用两天的功夫,就能从北京杀到广州来?

  这么一来,天下谁还敢造反?

  赵氏忍不住有些心惊的说道。

  “这些西洋玩意还真是吓人,竟这般神奇。”

  傅善祥开口附和道。

  “正因为如此,陛下才要效法西夷进行改革。”

  “若大唐不改革,不吸取西夷在工商方面的先进之处,迟早要被西夷借铁路,借轮船,借工业之力,打到家门口来。”

  “甚至亡国灭种!”

  说实话,现在的傅善祥对李奕其实是佩服的。

  在全国全部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辉煌中不可自拔,对西夷甚是鄙夷的前提条件下。

  李奕竟能顶着压力,当机立断的要求大唐上下效仿西夷发展工商,进行改革。

  这个远见,这个魄力,只能说不愧是一代开创之君。

  在赵氏和两个儿媳的闲谈之后,火车自广州出发,仅用了大半天功夫,便抵达了韶州。

  赵氏下了火车,被人搀扶着眺望远处的韶关城,眼神中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真快啊!”

  “这火车是真快啊!”

  一行人在抵达韶州之后,稍作休整,迁都队伍便继续北上。

  他们沿着官道,向湖南郴州的方向而去。

  迁都队伍规模十分庞大,拖拖拉拉用了小十日,才从韶州抵达郴州。

  随后,他们便从郴州转走水路,沿着郴江前进。

  郴江江面上,一条条船只沿着水道向北而去。

  在这些船只后方,都有着一道道明显的白痕。

  很明显,这些船只并不是传统的帆桨船,而是一条条蒸汽船。

  全部配备了蒸汽动力!

  在蒸汽动力的加持下,船队仅仅只花费了两天,便抵达了衡阳。

  

  在衡阳补充了一番补给之后,船队继续北上。

  又两天时间,船队抵达了长沙。

  完成补给之后,船队继续启程,一路向北。

  很快便进入了洞庭湖,然后自洞庭湖转长江,一路东下。

  仅仅花费了半个月不到,八月中旬,迁都队伍便抵达了南京。

  百废待兴的南京!

  在满清的那一场大火之后,南京城化为了废墟,如今还在重建之中。

  赵氏站在船只甲板上眺望南京城内的方向,只见一个个坊市规划整齐。

  街道横平竖直!

  一幢幢四四方方,足足有五六层高的楼房正在修建之中,工人们用小推车推着建筑材料,来来回回的忙碌着。

首节上一节467/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