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胜保之所以会败,便是因为唐贼的火炮威胁太大,我大清或可暂且撤至黄河大堤上立营,然后再缓图将来。”
唐军的爆炸弹对于汇聚在一团的清军而言,杀伤力实在太大。
一炮几十人,这样的杀伤效率清军即便有再多人也是扛不住的。
清军若不想被迅速歼灭,如何应对唐军的炮火,就是他们当前要面临的最要紧的问题。
而如今之局势,清军这边唯一能对唐军的火炮形成辖制的,也就只有身后的那一道黄河大堤。
只要清军退至黄河大堤上,那么唐军必然会有所顾忌,不敢再对清军开火。
而这,也是当前清军唯一的活路!
奕闻言,没做考虑,当即点头道。
“传令下去,命我军各部立即向黄河大堤上撤去……”
只是奕的军令才刚下达,清军才刚开始撤退,甚至还没来得及全军动身。
唐军的追兵便追杀了上来!
伴随着轰轰的炮击声,炮弹继续向着清军的人群中落去,唐军也是再度发起冲锋。
“弟兄们,杀啊!”
“杀鞑子了!”
一枚枚炮弹接连落在清军头顶,清军上下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
开始不听命令的狼狈逃窜!
争相拥挤之下,甚至有清军士卒被挤下了黄河。
一个浪头打过来,瞬间人便沉了底。
混乱之中,奕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只好收拢目前尚能指挥的动的,负责拱卫御驾的两黄旗八旗兵,护卫着自己往黄河大堤上逃去。
唐军士卒冲杀了上来,开始撵着清军溃兵追杀,砰砰的枪声响彻战场。
雪亮的刺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光。
一时间,投降不杀的呼喊声响彻整个战场。
“王上有令,投降不杀!”
“弃械投降,可保平安,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
渐渐的,陷入绝境之中的清军开始选择向唐军投降保命。
这些清军切实的向唐军展现了一把,什么叫做兵败入山倒。
而与此同时,那些正在拼命冲击唐军炮艇,想要打开北上通道突围的清军也是陷入绝望,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开始举旗投降。
眼见己方主力已经大败,他们就算是再坚持下去,也并没有意义。
摆在他们面前的,除去投降之外,再无别的选择。
再加上现在负责督战的清军自己也逃了,他们更没有理由继续打下去。
奕带着两黄旗在清军的溃兵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退到了黄河大堤上。
只是,此时的他身边已经仅仅只剩下了数千残兵。
所谓的清军主力,死的死,降的降,已然不成气候。
看着战场上己方兵败如山倒的局势,奕脸上的表情痛苦到了极致。
他用力捂脸,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
……
战场上的局势迅速变换。
在唐军压上来之后,南下的清军主力如同暴雨中的禾苗,迅速风吹雨打去,几乎被全歼。
仅仅只余下满清皇帝奕亲率数千残兵一路退到黄河大堤上,守堤自保,陷入唐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奕举目四望,四面八方全部都是唐军的旌旗。
此时的他,可谓是陷入了真正的绝境!
但由于清军为了打破唐军炮艇对黄河水道的封锁,提前在黄河大堤上布置了不少火炮。
而唐军由于不好对黄河大堤开炮,则是只能暂且放任清军的嚣张。
这样的情况下,唐军如果冒然顶着炮火进攻的话,估计会有不小伤亡。
再加上唐军也是一路急行军抵达战场的,如今都是精疲力竭,急需休整。
是故战局就这么暂且僵持了下来。
唐军开始一边收拢战俘,打扫战场,一边等到己方后续部队抵达。
所有人都明白,此战,大局已定!
清军完了,清廷,更完了!
统治中原二百年的满清异族,已然走到了穷途末路。
第355章 奕:只要我没有道德,就没有人能道德绑架我!
李奕纵马来到战场外围,距离黄河也没有多远。
他一边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一边开口询问。
“现在这是个什么情况?”
此战的具体战略安排,军事调动,都是李奕亲自来做的。
他若想针对战场局势作出下一步布置,自然得先了解一下的战场情况。
李奕话音落下,负责统计战场情况的参谋部作战司司长左宗棠,便开口向李奕转述起了刚刚的战役经过。
“回王上的话。”
“此战清军先是北撤被我军水师所阻,滞留黄河南岸不得渡河,随后,我军主力便趁着清军被黄河阻的时机,从桃园镇和东平府两个方向急行军赶赴战场,完成了对清军的合围。”
“随后,我军将士先是打垮了清军胜保所部的阻击,而后又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清军主力发起总攻。”
“只是可惜,我军发起攻势时进度稍慢了些,被清军残兵抓住机会,逃到了黄河大堤上。”
“清军在黄河大堤上布置了火炮,企图利用我军对黄河大堤的投鼠忌器,负隅顽抗。”
“而我军也因为对黄河大堤有所顾忌,是故,放缓了此战的收尾工作。”
事实证明,奕猜的没错,大唐对黄河大堤确实投鼠忌器。
李奕轻轻点头,然后说道。
“嗯,孤知晓了。”
“左司长对接下来的战局可有什么建议?”
左宗棠闻言,稍稍思索一阵,然后说道。
“回王上的话,微臣以为,此战我军歼灭清军主力的既定目标已然达成,可谓大获全胜。”
“接下来,不妨对盘踞黄河大堤上负隅顽抗的清军残部进行招降。”
李奕闻言,陷入了思索之中。
“理由呢?”
左宗棠继续说道。
“一来是招降的话,可保黄河大堤万全。”
“否则的话,微臣担心一但被围在黄河大堤上的清军残部狗急跳墙,破坏黄河大堤,则有可能再度引发黄河水患。”
“我大唐后续若要救灾,又是一笔巨额投入。”
“二来是若能使清妖酋首归降我大唐,则是可以极大的方便我大唐接下来继续北伐。”
“可以使得整个直隶,山西,甚至是关外,传檄而定。”
“三来是,若能生得清妖酋首,必然会大涨我大唐威风,将在政治上起到相当积极的宣传作用。”
李奕闻言,不得不承认左宗棠所言是有道理的。
满清能炸一次黄河大堤,在绝望之下,就能再炸第二次。
即便炸了黄河大堤之后,第一个死的就是大堤上的清军。
但保不齐奕就想拼着一死,也要给大唐添堵呢?
还有就是,别看满清在炸了黄河大堤之后,可谓是大失民心。
但满清入关毕竟坐了二百年的江山,政治影响力还是有的。
若能生擒奕,利大于弊!
当然了,满清就算是真要炸黄河大堤,李奕其实也不怕。
李奕是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他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不可能只考虑军事因素。
地理因素也是会提前考虑进去的。
李奕这次之所以将战场选定在东平府这边。
除去方便借着黄河天险完成对清军的合围,并歼灭清军之外。
其实也和东平湖有关!
东平湖连接黄河,本就有泄洪的功能。
有东平湖在,满清即便真的丧心病狂再炸一次黄河大堤,洪水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大唐后续要救灾,也方便许多。
还有就是,黄河的中下游确实是地上河这点不错。
但这并不代表黄河的河面就真的高于地面很多。
这个地上河,其实是相当于海平面来说的。
尤其是东平湖这一段,由于要连接运河,这段的黄河属于河面和地面落差比较小的河段。
再加上有东平湖这个地势低点泄洪,即便满清在这里炸了黄河大堤,洪水的流向也可以预测。
所以,唐军虽然对黄河大堤有些投鼠忌器,但其实也没那么忌。
如果可以,李奕自然是不愿意炮击黄河大堤的。
虽然战后可以重修黄河大堤,但重修得花钱啊。
但如果真要是没别的办法了。
即便是黄河大堤,该打照样要打。
大不了战后重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