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之局势,便是天佑我大清。”
“是啊皇上,此战之后,皇上就将是我大清的中兴致主,将来百年之后,也可用一个祖字。”
“……”
虽说按照惯例,只有开创之主方能称祖。
但是,我大清既然已经有了一个太祖,一个圣祖,既然如此,那便不在乎再多一个祖。
至于说努尔哈赤和玄烨会不会有意见?
呵呵,这个并不重要!
他奕若能再造大清,功绩可不会比那两人差。
奕脸上的笑容几乎要遮掩不住。
就在这时候,一匹快马飞奔来报。
“禀皇上,根据情报,黄河对岸的东平府的唐军守军已经接到命令撤军,向着济宁方向撤去。”
“并且,渡河所需的渡船也已经准备好了。”
“我大军随时能够渡河!”
“还请皇上决断。”
奕闻言,当机立断下令道。
“很好,传令下去,让我军各部即刻准备渡河,渡河之后,直扑济宁。”
“此战,我大清定要一战擒杀贼酋,立不世之功!”
至于说渡船的来源,奕则是并没有怀疑。
因为,这些渡船是山东士绅提供的。
至于说大清连黄河都给炸了,那些士绅为什么还要投效满清?
按照那些士绅的说法,则是因为唐主残暴贪婪。
非但弑杀了衍圣公,抄了孔府满门,甚至还要在山东量田分田,极大的触动了士绅的利益。
那些士绅为了保住自家的土地,选择冒天下之大不韪,私通满清,引清兵南下。
在这次清军南下的过程中,这些士绅为满清提供了不少包括唐军动向之类的情报。
很显然,这些士绅的行为很符合奕印象中,士绅贪婪短视的形象。
所以,奕并没有怀疑这些士绅的动机。
在得知渡船已经准备好了之后,奕只想感叹。
果然,士绅之心,就是民心啊!
只要大清能维护好士绅的利益,就算是炸了黄河又如何?
这天下人还不是照样站在大清一边吗?
怀着感慨的心情,奕率军渡过了黄河。
但他不知道的是,清军的动向自始至终都在大唐的掌控之中。
至于说士绅的通风报信?
嗯,这么说吧,确实有士绅选择背叛大唐,私通满清。
但这些联络满清的所谓士绅中,更多的还是大唐特意安排的细作。
就比如说,在黄河边安排渡船,这事情其实就是大唐做的。
在赈灾之后,大唐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上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点。
一句民心所向,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只要李奕不点头,清军即便到了黄河边,也搞不到渡河的渡船。
即便能找到渡河的船,也找不到驾船的民夫。
在满清炸断黄河大堤,以至于黄河决口之后,黄河两岸的百姓对满清都是恨的牙痒痒的,根本不可能为满清服务。
就更别说是驾船送清军渡河。
如果有清军敢上黄河两岸百姓驾的渡船,驾船的百姓就敢把船凿毁,送清军到黄河里喂王八,和清军同归于尽。
而那些士绅即便再怎么心向满清,可如果找不到驾船的民夫的话,即便想要送清军过河,也是做不到的。
毕竟,总不能指望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士绅,亲自上手去驾船摇橹吧?
清军在渡河之后,当即便沿着东平湖,继续向济宁杀去。
嗯,东平湖和运河相连,满清如果想借运河运粮,便只能走东平湖沿岸,沿着东平湖前进。
第352章 清军入围
奕骑马走在东平湖畔,看着远处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心中满是畅快。
“这东平湖,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啊!”
“瑞鳞,你说朕等中兴大清之后,在这东平湖畔修一座行宫别院,闲暇时携众臣前来避暑游玩如何?”
瑞鳞闻言,当即回道。
“奴才以为,东平湖风光虽好,但却不如济宁城外的太白湖。”
“皇上要修行宫别院,不妨修在太白湖畔,将来皇上带奴才等避暑休闲时,还能一同回忆一下今朝我大清一战擒杀贼酋的功绩。”
瑞鳞没来过东平湖,更没去过济宁城外的太白湖。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哄奕开心。
他可太知道奕现在想听的究竟是什么了。
果不其然,奕在听闻瑞鳞所言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出声。
“好啊!好啊!”
“瑞鳞你果真懂朕之心也!”
“将来这在太白湖外修行宫别院的事情,便交给你了。”
瑞鳞闻言,忙不迭的在一旁赔笑。
“奴才遵旨,定为皇上修一座天下第一的行宫别院。”
“只有这样的别院,才配得上皇上。”
只是,就在瑞鳞和奕两人君臣相得之时,胜保一路纵马从远处飞奔而来。
其在纵马飞奔至奕面前后,当即下拜道。
“报,启禀皇上。”
“我军哨探,在东边的三十里的桃园镇方向发现唐军踪迹。”
“有一大股唐军正在向我军杀来!”
奕闻言,下意识蹙眉,然后说道。
“立即分兵前去阻击。”
“主力部队则继续南下,不要停歇。”
“命我军阻击部队在打退唐军之后,尽快赶上主力部队,同我军主力汇合。”
胜保闻言,张了张嘴,脸色难看的说道。
“皇上,如果仅仅只是分兵的话,恐怕击退不了此次来犯的唐军。”
奕闻言,心中一个咯噔,询问道。
“怎么回事?”
“这次来犯的唐军数量很多吗?”
胜保点点头,然后说道。
“根据我军哨探汇报,从桃园镇方向杀来的唐军,数量预估在三万人上下。”
“恐是唐军主力!”
奕闻言,脸上的表情明显一变。
“三万人?”
“按照唐贼的编制,这便是两个师的兵力了。”
“确实是唐贼主力无疑。”
“只是,东面的唐军现在不是正应该在被济南府的灾民拌住了手脚吗?”
“怎么会忽然出现在桃园镇,出现在我大军侧翼?”
要知道,这些可是那些忠于大清的士绅给的情报啊。
即便情报有误,也不该误成这样吧?
这尼玛是不是太荒谬了些?
此时的奕心中忽的有了不详的预感。
尼玛的,话说大清不会是中了唐贼的埋伏了吧?
在想到这点之后,奕下意识的将目光向着身后黄河的方向投去。
然后,他的脑海中便出现了河水滔滔翻滚,一路东流的黄河天险!
要知道,黄河可不光是能阻击北兵南下。
若南兵想要北上,黄河也将是极大的阻碍。
奕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说道。
“快!”
“再探,再报!”
“朕要知道除去东面之外,其余方向还有没有唐军……”
只是,奕话音才刚落。
便见一名哨骑脸色仓皇的从远处奔来。
“皇上,皇上!”
“出大事了皇上!”
哨骑一路奔到奕面前,翻身下马,砰的磕了个头,然后说道。
“启禀皇上,我军哨骑在前方东平城外发现大量唐军,足有数万之众。”